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心裡健康標準是什麼

心裡健康標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2 21:36:41

A.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標准】
1、自我意識正確;
2、人際關系協調;
3、性別角色分化;
4、社會適應良好;
5、情緒積極穩定;
6、人格結構完整。

B. 心理健康標準的十條標准

心理健康的十大標准:

1.心理活動強度

特指對突然的、強大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擊時,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類精神刺激,反應各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往往反應特別強烈;抵抗力強的人,雖然有反應,但不會很強烈。這種抵抗力或者說心理活動的強度,主要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認識時,就可以相對的減輕刺激的強度。所以,心理活動強度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准。

2.心理活動耐受性

是指在長期的精神精神刺激下,耐受力差的人會出現個性改變、精神不振、心理異常。但是耐受力好的人,雖然倍感痛苦,但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的問題。比如,長期家庭貧困,會被親友視為負擔,大人和孩子精神上都會有壓力,有的人會自暴自棄,有的人雖然心裡難受,但是卻能發憤圖強,力圖改善現狀。或者,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和工作壓力,有的人無法承受,選擇放棄;有的人雖然也覺得痛苦,但依然能堅持完成任務。

3.周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低,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這都是個人內在的節律性。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內在的節律經常處於紊亂的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了。

4.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質的好壞為客觀指標。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或者是不能專注於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也會被認為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的環境左右,進而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想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容易被他人的言語左右,自己嚴重缺乏思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6.康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難免遭受精神創傷,在這之後情緒出現波動、行為暫時改變、甚至出現軀體狀況,比如失眠,沒有食慾等都是正常的現象。但由於每個人的認知能力和人生經驗不同,從創傷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也不同,此能力稱為康復能力。這個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程度的標准。

7.心理自控力

一個人情緒的強度、表達,思維的方向、過程都是在自己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個人對情緒、思維和行為的自控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關。因為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緒表達會恰如其分、辭令通暢、儀態大方、不過分拘謹、也不過分隨便。所以,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桿。

8.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務時,首先是估計自己的應對能力。有的人對自己進行評估會高估,而有的人會低估自己;前者是盲目自信,後者是不自信,都是不好的。我們要正確、客觀的看待自己才是最好的效果。自信心就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與否的標准。

9.社會交往

人類的精神生活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定會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能否正常的與人交往,也標志著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達標。

10.環境適應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的保存和種族的延續,為了自我發展和完善,就必須適應環境。因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也不能離開其生存的環境,環境條件會不斷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採取措施,使自己與環境達到平衡,這就叫適應。一個人適應環境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


C. 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健康標准
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D.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心理健康的人在一些特別惡劣的環境中也可能做出一些失常行為。

E. 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具體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十條標准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被公認為是「最經典的標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較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

F. 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的標准如下: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世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G. 什麼是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有適度的安全感。適度地自我批評。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有自知之明。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

要有靈活性,能夠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評價自己,不過於自卑,不過分自負。生活要有目標,要有計劃,而且目標、理想與現實差距不要太大,不要脫離現實環境。

患者的人格,就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間要和諧共處,平衡發展。要善於學習,尤其是從困難和挫折中學習經驗。能夠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善於交友以及處理人際關系。能夠合理自發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既能夠合理的發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又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能夠合理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以及矛盾和沖突。

H. 健康的心理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標准主要有以下幾點:
1、智力正常:比如智力發育水平和同齡人相比,在正常誤差范圍內,先天智力發育低下的孩子,心理健康無從談起;
2、情緒良好:表示經常性的愉快、開朗、自信,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遇到挫折,能夠及時調整過來;
3、人際關系和諧:樂於與人交往,因人際關系水平反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既要有穩定和相對廣泛的人際關系,又要擁有知己、朋友。交往中既有自知之明,又不卑不亢,能夠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等;
4、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擁有積極的處世態度,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與變革進步的趨勢,勇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進步和奉獻社會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人格包括性格、氣質、能力等,簡而言之是組成人格的各個心理要素,不存在明顯的缺陷和偏差,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
所以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要有以上的幾方面心理要素的協調統一,才能使情緒穩定,和環境保持良好的契合關系。

I.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熱愛生活和工作,能盡情適應和進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角色.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能正視現實.接受現實隨遇而安,從不怨天尤人,從不覺得"生不逢時".
2.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情緒;充分了解和恰當估價自己,有自知之明.永遠不自責.不自怨.不自卑,從不給自己創造心理危機;能協調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對人不卑不亢,富有自信心和安全感.
3.善於學習,富於正義,有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習慣,永葆青春活力,能認清挫折帶來的有利效應,善於從失敗中尋得成功之道;在不違背國家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特長,體現個性,奮發工作和誠實勞動;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前提下,適當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基本要求,能經常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回報,而是助人為樂.
4.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忠於信仰則心境平和,追求不止;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奉公守法.多作貢獻;對人同情.友善.信任.尊重.和解.從不製造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作為社會性的人生活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要打交道.要互相產生良性影響.
5.保持完整和諧的人格.人格是個人心理品質的總和,包括理想.信念.性格.氣質.能力.動機.興趣.道德和人生觀等.和諧就是要全面平衡地發展.避免性格脆弱.不穩定.極端的內向或外向各種心理缺陷.

閱讀全文

與心裡健康標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什麼 瀏覽:414
幸福指數論是什麼意思 瀏覽:264
健康碼lgG是什麼意思 瀏覽:103
事業編列印准考證在哪裡 瀏覽:926
對外經濟政策包括哪些 瀏覽:150
愛情這東西真的很奇妙是什麼歌 瀏覽:233
成都婚姻關系哪裡查 瀏覽:721
省編和事業編有什麼區別 瀏覽:381
妹妹和哥哥談愛情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602
女的兔男的龍婚姻怎麼樣 瀏覽:689
熬過去是故事熬不過去是什麼 瀏覽:728
政策經濟屬於哪個分支 瀏覽:230
怎麼判斷幸福樹傷口是否腐爛 瀏覽:718
故事中有哪些經典名句 瀏覽:363
事業單位補發總額怎麼求 瀏覽:582
大連幸福社區包括哪些小區 瀏覽:415
阿里健康付款了怎麼找不到了 瀏覽:967
為什麼護士大部分都是美女 瀏覽:302
女生對愛情嚮往的階段是什麼階段 瀏覽:797
工作和愛情你會怎麼選擇未完待續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