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所謂心理健康,其實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當事人能夠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並能發揮本身的能力和潛力。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個具體的標准。
理解自我,悅納自我;
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熱愛生活,樂於工作;
能適當地表達情緒;
健全的人格;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與性別特徵
理解自我,悅納自我
⑵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標准】
1、自我意識正確;
2、人際關系協調;
3、性別角色分化;
4、社會適應良好;
5、情緒積極穩定;
6、人格結構完整。
⑶ 心理健康的四個標准
心理健康的標准:適應與和諧統一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2、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納3、自我調控能力4、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5、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6、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⑷ 簡述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一般來說,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
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過多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它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嚴峻性和不可迴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
它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⑸ 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健康標准
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並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新健康教育」在學校建設了專門的健康指導室(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駐校,以開設心理課程和開展課外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同時,開設「親情聊天室」,為親情的連接打開通道,為學生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暢途。
⑹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前面提到: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健康的心理的標准,應該說從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標准都有了新的定義,以前是軀體健康,現在要求既要軀體健康,又要心理健康,還要社會適應良好,還有道德健康,這四個方面都健全,才能叫一個健康的人。對於中學生來講,還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但是有一些特徵,比如說整個學生時代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應該是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的,而且應該是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要看他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綜合各家之言,一個有健康心理的人,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智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記憶力等五種因素。智力發育正常的人,思維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夠保持較高的工作、學習效率。
2.情緒穩定,有安全感。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思維等心理活動可以自覺地加以控制和調節,可以接納自己的一切方面,可以承受挫折、恐懼和不幸,努力適應環境。
3.意志健全。有決心、信心、恆心,意志堅強,有一定耐受力,對生活中出現的刺激和打擊,能夠正確對待,能把困難變成奮斗的動力,在逆境中奮發圖強,取得優異成績。
4.自我意識強,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並做出恰當評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自傲,不自卑。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自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取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5.適應能力強,能夠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不怕到新環境去學習、工作、生活,能主動適應變化了的環境。
6.人際關系和諧。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人生活在由他人構成的社會中,就像魚生活在水中一樣,離開了他人,離開他人的幫助,人將無法生存。有心理學家統計,人生80%左右的煩惱都與自己的人際環境有關。對別人吹毛求疵,動輒向他人發火,侵犯他人的利益,不注意人際交往的分寸,都將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
心理健康的人,善於與人相處,樂於助人,關心人,也得到別人的幫助、關心。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學校,和本校、本班的同學、老師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親近;其自身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
7.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8.人格完整和諧,心情愉快,有幸福感。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符合社會進步潮流。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郁的行為。
9.睡眠正常,生活習慣好。
10.行動自覺果斷。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做出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絕不是說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11.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把學習看做是一種樂事。
上述標準是互相聯系的。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現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現在幾個方面。對照上面的心理健康的標准,你覺得你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專家分析,心理健康標準的核心是:凡對一切有益於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做出積極反應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心理學界認為,完全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的人是不存在的,但心理健康卻永遠是人們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通過這個標准來衡量自己的言行,那你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
⑺ 判定心理健康的標准
判定心理健康的標准
你的心理健康嗎?你知道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嗎?判定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一、 情緒穩定,積極向上
人的心理是通過各種活動形成和發展的,也通過日常活動表現出來。健康的心理表現為情緒穩定,積極向上,沒有不必要的緊張感,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
二、 心境輕松愉快
盡管人的心境難免有變化,但是,心理健康的人心境的基調是輕松愉快的。這種人會工作,會生活,並且從中得到樂趣。可以這樣說,人的心境就是一把生命之火,心境越好,生命之火燃燒得就越旺盛。反之則很危險。
三、 適應能力強
心理健康者能加強對自身和客觀環境的改造,能適應生存的需要。適應,是個體為滿足生存的需要而和周圍環境發生的調節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夠保持自身和客觀環境保持和諧統一,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沉著冷靜,積極穩妥地加以處理。
四、 人際關系和諧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的人際關系總的來說應該是和諧的。當他與別人相處時,總是採取信任、尊敬、贊賞和友善的態度,而不是猜疑、嫉妒、害怕和敵意。如果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總是處於緊張或者冷淡狀態,那麼,他的心理健康可能就有問題了。
五、 安全感較強
心理健康者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而不是疑神疑鬼,過分敏感,稍有不順心的事就感到大禍臨頭。
六、 正確地評價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優缺點,能意識到自己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能建設性地處理問題,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有正義感。
七、 行為表現與年齡、性別相稱
人的心理和行為因年齡的長幼和性別不同而相異,這才是健康的心理。否則就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甚至心理變態。
八、 積極參加勞動鍛煉
勞動可以使人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使生活更有意義,並使自己感到幸福。
要懂得放棄四個心理負擔
1、放下壓力——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緊緊抓住不快樂的理由,無視快樂的理由,就是你總是覺得難受的原因了。
2、放下懶惰——奮斗改變命運
不要一味地羨慕人家的絕活與絕招,通過恆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擁有。因為,把一個簡單的動作練到出神入化,就是絕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爐火純青,就是絕活。提醒自己,記住自己的提醒,上進的你,快樂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人生。
3、放下消極——絕望向左,希望向右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那麼,請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讓積極打敗消極,讓高尚打敗鄙陋,讓真誠打敗虛偽,讓寬容打敗褊狹,讓快樂打敗憂郁,讓勤奮打敗懶惰,讓堅強打敗脆弱,讓偉大打敗猥瑣……只要你願意,你完全可以一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沒有誰能夠左右勝負,除了你。自己的戰爭,你就是運籌帷幄的將軍!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能成為美好的現實,但美麗的夢想同樣可以裝點出生活的美麗。
4、放下狹隘——心寬,天地就寬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人,才能奏出和諧的生命之歌!要想沒有偏見,就要創造一個寬容的社會。要想根除偏見,就要首先根除狹隘的思想。只有遠離偏見,才有人與內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我們不但要自己快樂,還要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朋友、家人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分享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更高境界的快樂。
有人說,人生之難勝過逆水行舟,此語不假,人的這一輩子在世,不如意的事情佔十之八九,擁有和舍棄的矛盾時刻的困擾著我們,明白了舍棄之道和擁有之法,當你想事業成功的時候,你就必須放棄娛樂,放棄與家人溝通,放棄愛情……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⑻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幾個方面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心理健康的人在一些特別惡劣的環境中也可能做出一些失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