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有哪些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檢查

有哪些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檢查

發布時間:2022-09-09 22:35:26

心理健康都有哪些標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是指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現象。」可理解為一個健康的人是指既沒有身體器質性病變,同時沒有心理疾患並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很好的適應社會。

目前,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工作生活壓力增加,不良情緒積壓往往導致心理疾患。

那麼,什麼樣才是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都有哪些標准?這些疾病你都認識嗎?

許多研究表明患者在首次發病時常遭受過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影響,如人際關系緊張、婚戀遭遇考驗、學習工作受挫等等。強迫症患者個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對自己或他人高標准嚴要求,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強迫型人格或心理學意義上的A型性格,表現為責任感、競爭力過強,希望凡事都能盡善盡美,因而在處理不良生活事件時缺乏彈性,以偏概全,難以適應社會。患者內心所經歷的沖突、焦慮最後只能通過強迫性的症狀表達出來。強迫症的發病與社會心理、個性、遺傳及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其中前兩項是可以干預,畢竟強迫症患者的痛苦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及早干預與治療,防患於未然至關重要。

*以上內容請根據自身情況考慮,未必適合所有人,祝您身體健康

㈡ 常用鑒別心理健康問題的標准包括什麼

個人經驗標准,社會文化標准,症狀檢查標准,數理統計標准。

心理測驗通過有代表性的取樣、成立常模樣本、檢測信度、檢測效度和方法的標准化,才能形成測評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專家的主觀看法,但是心理測驗也存在誤差,尚並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斷。

(2)有哪些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檢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情緒在心理健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開朗、自信和滿意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反之經常性的抑鬱、憤怒、焦躁、嫉妒等則是心理不健康的標志。當一個人心理十分健康時,他的情緒表達恰如其份,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

自我概念重點是與周圍人相互關懷,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建立親密感,進而自我確認,尋找與自我概念一致的外部評價性信息。如果個體能確立自我價值就能准確地找到自我概念的相關信息。而對於否定性信息,傾向於排斥。

㈢ 早期精神分裂症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需做的檢查項目
腦誘發電位、腦功能成像、智商、SPECT顯像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實驗室檢查,當出現合並症,如感染等,實驗室檢查顯示並發症的陽性結果。
自從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以來,已從多方面進行過腦形態學變化及某些有毒代謝物研究,尚未取得肯定結果,直至近二三十年,由於檢查技術的進步,發現了一些肯定的結果,腦影像學技術研究發現該病存在器質性基礎,過去的20年裡,影像學技術為人們了解活體腦的功能和結構提供了便利途徑,而關於精神分裂症腦部異常的研究主要涉及3個方面,第一,通過CT或MRI尋找使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升高的腦部損傷部位;第二,應用功能性影像學技術,如PET,SPECT,fMRI,觀察局部神經元活動情況,從而建立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與精神分裂症臨床特點之間的相互聯系;第三,通過腦組織的分子結構圖像,明確神經元功能缺陷的病理過程的本質,如採用PET,SPECT觀察神經遞質受體,或用MRS檢測神經化學的變化。
1.結構性影像精神分裂症的全腦體積縮小和腦室擴大是比較一致的觀點,而且灰質的體積縮小更為明顯,CT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室擴大而腦組織體積縮小,關於腦組織縮小的部位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在顳葉,特別是左側顳葉,有的認為存在普遍的體積縮小,而以額,顳和枕葉明顯,腦室擴大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被查出,與病前功能缺損,陰性症狀,治療效果差及認知功能缺損有關,與病程無明顯相關性,雖然CT異常具有臨床意義,但無診斷特異性,因為同樣的異常在AD和酒精中毒的患者中也可見到,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腦室擴大,而另一些具有活動性症狀的患者使用多巴胺阻斷劑療效良好,這些現象使Crow(1980)提出精神分裂症兩類病理過程的假說,這就是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Crow認為,陰性症狀與腦組織缺失和腦室擴大有關,但CT未提供這方面的證據,大多數研究顯示,腦室擴大與臨床的認知功能和神經心理學功能缺損有關,另一些學者試圖尋找特異的認知損害與腦組織缺失的定位關系,如Raine等(1992)發現,額葉體積縮小與神經心理測試中額葉功能檢查得分減少相關,以血漿高香草酸水平作為多巴胺能活性的指標,Breier等(1993)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葯物誘導的應激狀態下多巴胺能活性異常增高,並認為多巴胺能反應的幅度與額葉體積呈負相關。
MRI的優勢是能夠區分灰質和白質,能測出特別腦區結構的大小,使精神分裂症腦部結構異常的研究從大體結構異常,發展到研究特異區域的異常,然而,盡管與精神分裂症有關的可能腦區較多,但肯定的區域較少,最早的MRI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選擇性的額葉,大腦總體積和顱內體積縮小,提示上述異常與神經發育不完善有關,而非日後的退行性改變。
關於額葉的變化是眾多研究的焦點之一,由於前額葉執行著較多的皮質功能,這些功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受損明顯,包括執行功能,抽象思維和工作記憶能力等,因此對這一部位的研究較多,近年來研究發現,慢性和首發患者中存在額葉萎縮,同時還有丘腦,杏仁核,海馬,基底核和顳葉萎縮,其中顳上回的體積縮小與幻聽有關,Andreasen是首次用MRI研究並報道額葉縮小的學者,以後有不少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如對前額葉皮質進行的研究結果提示,前額葉背外側皮質區面積與認知能力存在負相關,國內研究人員在對38例精神分裂症和34例對照組腦部MRI的研究中發現,精神分裂症的哈氏值,側腦室體部指數,第三腦室,左額葉腦溝,胼胝體前後徑及面積均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這提示精神分裂症存在側腦室,尤其是側腦室前角和第三腦室,左側額葉腦溝的擴大和胼胝體縮小,再一次表明額葉結構的改變在精神分裂症中的重要意義,該項研究還發現,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側腦室前角,第三腦室和左額葉腦溝大於Ⅰ型的患者,胼胝體前後徑和面積小於Ⅰ型,表明陰性症狀與腦萎縮有關,<30歲的患者與>30歲的患者相比,腦部結構異常無差異,由此提示早年的神經發育障礙可能是引起患者腦部異常及後來發生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顳葉-邊緣系統對精神活動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目前大量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這一部位也存在萎縮,體積減小約8%,以左側更明顯,此外,顳上回的變化與幻聽,思維障礙等陽性症狀的關系密切,很值得進一步研究。
2.功能性影像SPECT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腦血流從前到後發生階梯性改變,最嚴重的損害發生在額葉,左側重於右側,患者幾乎每個感興趣區與其他任何一個感興趣區的血流灌注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性,而在正常人中只有特定區域之間存在相關性,這一結果提示,大腦各區域之間的互動關系在精神分裂症和正常人之間存在差異,可作為精神分裂症腦神經功能變化及失調的一種信號。
比較靜息和激活狀態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血流灌注,發現在靜息狀態時,患者背側前額葉皮質區血流量顯著減少,在激活狀態時,正常人該部位的血流灌注增加,而患者並沒有增加,未曾用葯治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靜息狀態下前額葉灌注高於正常人;在激活狀態下患者該部位灌注不會增加,而正常人則會顯著增加,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發病時就存在前額葉功能障礙,與結構性影像學的發現一致。
國內研究人員提出,精神分裂症腦血流灌注的異常主要在額葉,並與視覺誘發電位P300振幅的異常相吻合,因此可認為精神分裂症存在額葉整合功能異常,與其陰性症狀密切相關,對首發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認知激活前後的SPECT檢查,比較激活前後SPECT圖像變化的情況,結果為靜息狀態下患者與正常人相比,存在顳葉和額葉的灌注改變;激活時,陰性症狀為主的患者額,顳葉血流無明顯增加,而陽性症狀為主的患者上述部位血流灌注增加明顯高於陰性症狀為主者,症狀越輕,增加越明顯。
晚發和早發精神分裂症的圖像特點不盡相同,前者表現為雙側額葉和顳葉血流灌注下降,左半球與右半球的灌注比值下降,左顳葉血流灌注下降對判別患者和對照組最敏感,後者也表現為額葉的低灌注,左額更明顯,但顳葉血流灌注下降不明顯。
精神分裂症各症狀群的腦血流灌注特點研究表明,思維形式障礙及誇大妄想與雙側額葉及顳葉灌注正相關;妄想觀念,幻覺行為及猜疑與雙側額葉,扣帶回,左側顳葉和左側丘腦灌注負相關;陰性症狀中刻板思維與左額葉,左顳葉及左頂葉灌注負相關,經葯物治療及臨床症狀改善後,殘存的陽性症狀與腦局部血流灌注之間無相關性,而陰性症狀與雙側額葉,顳葉,扣帶回,基底核及後腦的灌注負相關。
以SPECT技術作為研究葯物作用機制的手段,該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葯對局部腦血流灌注的影響及其與臨床療效關系,以及葯物治療前後特定部位的受體結合率的變化,血流灌注方面的研究結果不盡一致,從某種程度上提示抗精神病通過作用於特定的受體和神經遞質,而不是通過改變局部腦血流灌注起效,神經遞質方面的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D2受體密度指數高於正常人,且變異較大,服葯患者的配體結合率均下降,提示其D2受體佔有率升高,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葯者紋狀體D2受體佔有率較未服葯或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葯者高,發生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者佔有率也較高,基礎狀態時患者和健康人D2受體利用度無差異,使用苯丙胺後患者的D2受體利用度明顯下降,而過度的多巴胺釋放與患者某些症狀的加重有關,從未用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葯3天後,基底核與額葉的配體結合率比值的變化與療效和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明顯相關: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的患者比值下降;而療效差,不良反應大的患者比值上升,這提示抗精神病葯會引起後一類患者基底核D2受體的上調。
PET能更清晰地觀察不同刺激下腦部的激活狀態,某些葯物對腦部的激活情況,特異性中樞部位的受體佔有率,各相關部位的動態變化,以及葯物血濃度及臨床療效間的關系等,PET的受體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5HT2受體並不減少,患者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與D2受體佔有率有關,後者是劑量依賴性的,且與患者的年齡有關。
精神分裂症的fMRI研究常與其認知缺陷症狀研究聯系在一起,認知功能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認知缺陷症狀涉及多個領域,如記憶力,注意力,執行功能及整合功能等,不同學者針對上述不同認知缺陷設計使用了不同fMRI認知研究模式,其中,記憶力(尤其工作記憶)的fMRI研究最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記憶的fMRI研究結果並不一致,較多研究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高危後代)額葉背外側(DLFC)及頂葉後下部的激活低下,但也有一些相反的結論,得出額葉激活增加,此外,Fletcher等研究發現隨著言語性工作記憶容量的增加,對照組的DLFC激活增加,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上述部位的激活卻隨著容量的增加而減少;Stevens等和Barch等研究發現言語性工作記憶較非言語性工作記憶激活低下更明顯,可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語性工作記憶的缺陷更明顯,至於治療前後的fMRI研究極少,Wexler等用系列單詞位置記憶測驗研究了認知訓練對認知功能的影響,8例病情穩定的患者接受為期10周的記憶訓練,發現認知訓練後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側額下回的激活較訓練前明顯增強;Wykes等用倒數n項測驗(n=2)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治療前後的變化,發現認知治療後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工作記憶有關的腦區(尤其額葉)激活明顯增加,國內劉登堂及江開達等也運用fMRI對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了研究,以倒背數字作業測驗作為刺激模式,倒背數字作業測驗主要測定被試者對語言材料信息的保持功能,同時有選擇性注意及執行控制的認知成分參與,研究發現,治療前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側DLFC(主要是左側額上回),左側額葉腹外側(VLFC)及左側頂葉後下部(左側頂上小葉及左側緣上回)的激活低下,這與上述已知有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發病初期就存在工作記憶(主要是言語性工作記憶)缺陷,用利培酮或氯丙嗪治療2個月後復查fMRI,發現利培酮治療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側額上回及左側額下回的激活低下明顯改善,氯丙嗪治療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側額上回及左側額下回的激活低下也有改善,並且,利培酮組及氯丙嗪組在治療前後各腦區的變化並未發現明顯差異,進一步分析原因,這可能與本研究所取樣本均為以陽性症狀為主的首發精神分裂症有關,治療後兩組患者的陽性症狀均明顯改善,與陽性症狀有關的認知缺陷症狀亦改善,若進一步隨訪,兩組之間可能有差異。
(1)腦部靜息狀態的研究:對某類疾病患者靜息狀態下腦部功能的研究往往是作為這類疾病影像學研究的開始工作,產生的研究結果也多被用作基線數據,用於和其他非靜息狀態下的結果作比較。
精神分裂症患者靜息狀態下局部腦血流與健康對照組並無差異,所不同的是其額葉相對後部腦區而言活性並不增加,而在健康對照組中這一特性較明顯,特別在前額葉皮質區表現得更為突出,盡管有另一些研究並不支持這種結論,但據此提出的精神分裂症「低額葉功能」已成為至今為止有關精神分裂症的經典學說,此後,運用SPECT和PET技術也發現了相同的結果,特別是在前額葉和左側額葉皮質區,關於精神分裂症患者靜息研究的另一重要發現是基底核活性增加,這似乎是抗精神病葯物治療後的繼發現象,與健康對照組服用單一劑量抗精神病葯物後殼核活性增加的現象相吻合。
對上述結果的解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難以確定被檢查對象在所謂「靜息狀態」下的認知活動情況,因為在「靜息狀態」下,患者依然存在的情感和認知活動因人而不同,這一不同則造成相應腦部區域的不同功能狀態,研究人員甚至已證實不同的「靜息狀態」下(閉眼,塞耳,閉眼並塞耳),健康人會表現出不同的腦部功能狀態,他們因此認為「靜息狀態」是一個不恰當的名稱,盡管如此,有關「靜息狀態」的研究還是提供了部分精神障礙腦功能缺損的依據,這為進一步研究這些疾病的特質提供了可做對照的基線,而如何使「靜息狀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靜息」,也已經是該領域內新的探索方向。
(2)認知激活狀態下腦功能的研究:採用認知激活任務,測量受試者在完成任務時的腦功能狀態是精神疾病研究中使用較多的影像學方法之一,為「在線」評估腦功能提供了途徑,如使用激活前額葉皮質區的認知任務對精神分裂症認知功能進行研究就是一個範例,這些認知任務包括持續作業試驗,威斯康星卡片分類試驗,瑞文漸進模型試驗和工作記憶試驗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完成上述作業時,前額葉激活水平較對照組低下,由於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的行為應答和反應水平均在較低水平,所以這類研究存在的問題是,無法肯定受試者在進行認知任務的同時腦部功能是否被「在線」成像,或「即時成像」,同時也無法確定前額葉激活水平低下是精神分裂症應答和反應水平低下的原因還是結果,為回答後一問題,研究人員設計了這樣的方案,即對有著與精神分裂症患者類似的低應答和反應模式的亨廷頓病(HD)的患者進行威斯康星卡片分類試驗,但HD患者未表現出低額葉激活水平,這至少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無法將低額葉激活水平簡單歸因於低應答水平。
用H215OPET技術檢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多級記憶任務時的前額葉皮質血流情況,當任務為回憶幾個單詞時,患者完成任務的情況和其前額葉的激活情況均與對照組相似;當要求回憶的單詞數量增加時,患者對任務的完成情況變差,且該臨床表現與患者的前額葉血流無法隨認知任務的負荷加重而相應增加有關,提示患者前額葉對認知任務的響應能力下降可能僅在患者無法完成認知任務的要求時才會顯現。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額葉激活的異常因所採用的認知激活任務的特點不同而呈現不同情況,如患者在完成語詞流暢性任務時表現出前額葉低激活水平,而在完成語意決定任務時則不出現這一現象,盡管上述兩項任務均屬語詞加工任務,並都與前額葉激活有關,但前者的要求是根據提示產生詞彙,而後者要求對外部的刺激語匯進行分類,因此推測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額葉低激活水平與其內源性的合成能力缺陷有關。
(3)精神症狀的研究:
①症狀群與局部腦功能關系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3組較具特徵性的臨床症狀,即「陰性症狀」,「思維障礙」和「陽性症狀」(即幻覺和妄想),用PET檢查患者局部腦血流的方法,發現陰性症狀與前額葉血流呈負相關;思維障礙與扣帶回的功能相關;而幻覺與妄想與顳葉中部皮質區的血流相關。
如果將抑鬱症的症狀分為3組,採用相同的方法對抑鬱症進行研究後發現,其中的焦慮症狀與扣帶回後部和頂葉下部皮質區的血流正相關;精神運動性遲滯和抑鬱情緒與左背側前額葉和頂葉皮質區血流負相關;而認知功能則與左側前額葉中部皮質血流正相關,此外,還發現無論是單相還是雙相抑鬱,患者腹側皮質區相對胼胝體膝部有功能異常下降;而在雙相躁狂患者,則表現為該部分功能上升,這一現象提示該區域的功能狀況可能是情感狀態依賴性的,即隨情感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②症狀發作時的即刻腦功能研究: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比較相同疾病診斷的患者發生某一症狀的當時和不發生症狀時的腦部功能情況,是揭示症狀特質更為直接的方法,他們比較了有幻聽症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無幻聽症狀的患者的腦部功能,發現有幻聽症狀的患者顳葉外側部的代謝水平相對較低,而右下側額葉區的代謝相對較高,另有研究比較同一組患者在存在豐富幻聽時和幻聽症狀緩解後的腦功能,對有幻聽症狀的患者,要求其在聽見幻聽時移動其手指,試驗人員則在看見其手指移動的當時進行腦功能成像,結果發現成像當時有幻聽的患者左下額葉區的局部血流較無幻聽的患者升高,左側前扣帶回和顳葉皮質的血流也相對較高,其他研究人員重復上述試驗時,將移動手指的要求改為撳按鈕,結果提示幻聽與紋狀體,丘腦和顳葉中部皮質區的功能有關。
這些試驗均以「捕捉」症狀發生當時的腦功能變化為目的,但存在這樣的缺陷,即精神症狀常常是一種主觀體驗,試驗數據的質量將最終取決於患者報告其症狀的可信度和忠實度,而且,標記症狀發生的過程,如移動手指或撳按鈕這些動作本身也可能影響腦部的功能狀態。
對精神症狀進行橫向研究是指對出現於不同疾病中的同一類症狀進行研究,這一方法尤其適用於精神科,因為諸如妄想,抑鬱和幻覺常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出現,一系列的研究比較了繼發於HD和帕金森病(PD)的抑鬱與神經影像功能的關聯,部分結果提示,雙側眶部,前額葉下部和前顳葉皮質區在兩組患者中均呈低代謝;也有部分研究支持伴抑鬱症狀的PD患者表現為雙側額葉中部和前扣帶回皮質區低代謝水平,盡管結果不同,但均提示抑鬱症狀本身可能獨立於其所伴發的疾病,與聯系額葉,顳葉皮質和紋狀體神經通路的功能相關,這一神經通路的功能缺損將可能導致原發性抑鬱,或與基底核部位相關的其他疾病,此外,對伴有精神運動貧乏的精神分裂症和伴有精神運動性遲滯的抑鬱症進行比較研究後發現,這類症狀與左背側前額葉皮質區(DLPFC)的功能下降有關,而與其伴發於何種疾病無關,從上述研究可知,腦部存在著某些特定結構區或神經通路,一些精神症狀的發生可能與這些部位的功能有關,而與症狀發生於何種精神疾病無關。
3.神經受體影像學技術對精神分裂症神經遞質理論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是目前眾多精神障礙中神經遞質理論相對完善的一個,主要涉及多巴胺和5-HT兩大遞質系統,有關方面的分子影像學研究的重點也多集中於此,此類研究的主要設計模式可分兩類:一類稱為「臨床研究」,目的是了解精神疾病在神經遞質和受體等神經化學方面的異常,並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另一類是「受體佔位研究」,用於更好地了解葯物的作用機制和途徑。
中樞的多巴胺受體主要位於皮質和紋狀體,由於適合於皮質多巴胺受體的放射性配體的開發和研製較晚,因此關於紋狀體多巴胺受體方面的研究較多,臨床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症患者紋狀體的多巴胺D2受體密度高於正常對照組,使用安非它明以刺激多巴胺的釋放,釋放的高峰與安非它明所致的一過性精神症狀明顯相關,這一現象與患者以往是否使用過抗精神病葯無關;而且,上述現象僅在患者疾病加重時出現,在症狀緩解後消失,對於該現象最常見的解釋是患者的多巴胺釋放因安非它明的刺激而增加,另一解釋則是患者的D2受體對於多巴胺的親和力增加。
安非它明刺激試驗的缺陷在於突觸間隙多巴胺的變化是由於非生理性刺激引起的,而且試驗也未能提供有關突觸間隙多巴胺基線濃度的數據,使用A甲基旁酪氨酸(AMPT)以抑制多巴胺的合成,並通過配體與突觸後D2受體結合率的增加來評估抑制前突觸間隙多巴胺的基線水平及其與突觸後D2受體的結合率,由於上述配體與突觸後D2受體結合率增加現象僅出現於體內試驗,而未在體外試驗中出現,因此提示該現象與受體上調無關,而是由於內源性的多巴胺消耗和原本被多巴胺結合的D2受體重新被解離有關,由上述試驗證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發作期,其D2受體與多巴胺的結合率高於健康對照組,這與患者突觸間隙多巴胺水平較高的假說相吻合。
此外,使用特異放射性標記的配體對多巴脫羧酶和多巴胺轉運蛋白的研究也同樣證實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巴胺水平增高。
目前的「受體佔位研究」主要用於對葯物的受體作用機制的研究及經典與非經典抗精神病葯物的比較研究,一般經典抗精神病葯的D2受體佔有率為70%~89%,而氯氮平佔有率為28%~63%,即使將前者的劑量加至臨床使用劑量的上限,後者則用臨床使用劑量的下限,它們各自的受體佔有率仍維持在原來的范圍內,提示D2受體佔有率與葯物劑量無關,而是葯物特性的一個指標,可用於區分經典與非經典抗精神病葯,然而對利培酮和奧氮平這兩類非經典抗精神病葯的研究結果不支持這一說法,因為兩者的D2受體佔有率均隨劑量的加大而升高。
關於5-HT的臨床研究目前尚無重大突破,原因是其配體的非特異性結合率高,標記/干擾率低,血漿內的游離物難以測量,腦內清除率低,受體佔位研究結果表明,5-HT2A受體的拮抗作用是非經典抗精神病葯物區別於經典抗精神病葯的特徵,而,5-HT2A受體阻斷後所致臨床症狀的改善依然是今後研究的方向。
4.精神分裂症腦誘發電位的改變
(1)P300:國外對精神分裂症P300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發現:
①波幅下降,精神分裂症P300波幅明顯減低,可能是信息主動加工過程的障礙以及由於被動注意缺損的結果,最近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的高危兒童P300波幅減低,認為P300可作為一項發病前預測指標;
②潛伏期延長,有20%~30%分裂症患者P300潛伏期延長,超過2個標准差;且發現精神分裂症高危兒童P300潛伏期顯著縮短;
③P300分布於不同腦區,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在頭皮左中和後顳區活動缺損。
Olichney(1998)報道了P300波幅和發病年齡較晚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關系,發現聽覺P300在發病年齡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波幅下降,但發病年齡較晚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中未見有類似的改變,這項研究發現,發病年齡早和發病年齡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聽覺P300的N100和N200波幅沒有差別;而發病年齡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波幅比正常值有極顯著下降,發病年齡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P300的波幅大多數均在正常值范圍內,這表明發病年齡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嚴重的信息加工缺陷。
Weir(1998)描述了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的P300潛伏期和地形圖分布,根據DSM-Ⅲ-R診斷標准,檢測19例右利手的陽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4例右利手的抑鬱症患者及31例正常人P300地形圖,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側中央區顯著缺陷,而抑鬱症患者右側聽覺P300地形圖中有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潛伏期比正常人延長22ms,統計學分析有顯著性差別;而抑鬱症的潛伏期比正常人延長10ms,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別。
Buchsbaum等人認為N100波幅的升高或降低反映了調控大腦皮質感覺傳入通路的「閥門結構」開閉程度,N100的波幅隨著光刺激強度的增高而升高,N100波幅除了受到刺激強度的影響外,還受人格因素的影響,他們還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N100~P200波幅下降;慢性精神分裂症的N100波幅改變與急性精神分裂症不同,前者升高,而後者降低,N100被認為與選擇性注意有關。
精神分裂症P300的P3波幅下降是國內外研究報道一致的發現,P300中靶P3波幅降低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屬性標志之一,因為這一變異可見於緩解期的患者和部分高危人群。
(2)CNV:Ruiloba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CNV有以下改變:
①基本波形變異大,無規律性;
②最高峰電位下降,平均波幅下降,且發現幻聽,抑鬱,妄想等精神症狀患者,CNV波幅更低;
③CNV全程時間延長;
④操作反應測試的錯誤增加;E.指令刺激後負變化的時程(PINV)延長。
江開達等(1982)報道了76例精神分裂症CNV研究結果發現:
①波形特點:指令信號後負相期待波的形態不規則,穩定性差;
②CNV總時程延長,以PINV更明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NV總時程延長至1612.9ms,而正常組僅為1154.6ms,差別非常顯著,慢性精神分裂症PINV潛伏期為677.2ms,正常組為220.2ms,差別非常顯著,同時,提出PINV超過400ms可作為精神分裂症臨床診斷的電生理參考指標之一;
③CNV的峰電位下降: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CNV峰電位均值分別為11.9±4.3μV,14.3±4.7μV,正常人組為16.7±4.9μV,差別非常顯著;
④指令信號前負變化面積縮小,指令信號後負變化面積增大;
⑤指令信號後按鍵反應的時間明顯延長,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明顯;
⑥CNV時程和波幅變化與精神分裂症患者臨床症狀緩解程度呈平行相關,急性患者經治療後精神症狀緩解,病情趨於穩定時,其CNV波形亦趨穩定,波幅升高,PINV潛伏期縮短(治療前535.4±380.2ms,治療後149.5±40.6ms),認為CNV峰電位和PINV時程可作為評定患者近期療效的一項客觀的參考指標。
(3)N400:吳良堂等(1995)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服葯組N400波形多不規則,波幅下降,甚至消失,潛伏期延長,N400的波幅下降,表明其在語意期待方面有缺陷,N400的潛伏期延長,提示信息過程的的延擱。
任岩等(1997)報道:精神分裂症患者能誘發出明顯的N400成分,在未服葯時,N400的波幅明顯低於正常人,波形也不同,在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維障礙等影響了大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對語意的非預期性差,對語意差異的辨認能力較低,語言信息處理能力不如正常人,造成N400異常。
侯沂(1993)對1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事件相關電位N400進行對照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N400潛伏期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延長,波幅降低,額區更加明顯,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語言發生機制及信息處理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
(4)MMN:精神分裂症患者在MMN實驗中發現波幅下降,Javitt(1993)報道1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波幅下降,MMN波幅與年齡,智商無顯著相關,波幅改變是精神疾病MMN研究頗為一致的結果。
(5)SEP:Shagass和Schwartz等報道,刺激100ms以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EP波幅大於正常人,慢性患者大於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Shagass將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為兩組:一是慢性組(包括慢性病程的未分化型,妄想型,單純型);二是「其他」組(包括緊張型,情感型,急性發作的精神分裂症),從C3,C4處記錄到的SEP發現,慢性組在N60處波幅特別高,這可能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個特徵,Shagass還報道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抑鬱症狀量表評分低,而簡明精神症狀量表評分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100ms內的SEP波幅比抑鬱症症狀量表評分高而簡明精神症狀量表評分低的分裂症患者為高,且變異小,另外,在體感刺激100ms以後的N130,P180,P280波,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的波幅低,且不規則。
江開達等(1996)報道精神分裂症患者SEF主波P2波幅為1.

㈣ 精神心理科開展哪些檢驗項目 請知道的指教,不是看病事情.比如我想知道的就是:做肝功能是抽血檢查

1、根據臨床經驗,對來訪者進行觀察 、溝通交流、提問、分析、判斷、分型、根據診斷標准依據確診,提出並制定治療方案、計劃、目標、措施,根據病情確定是門診治療還是住院觀察治療。中醫治療的望、聞、問、切,號脈,辯證失治。
2、服葯過程中或住院後檢查項目:腦電地形圖、血常規、心電圖、血壓、體溫、乙肝十三項、B超檢查、腦CT、心理護理、葯物副反應檢測
3、所有心理測查、精神科常用量表: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CARS)
陰性症狀量表(SAPS)
人格障礙篩查問卷(CCMD)
焦慮自評量表(SAS)
抑鬱自評量表(SDS)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16PF)
抑鬱狀態問卷(DSI)
艾森克人格個性問卷EPQA(成年人)
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
漢密頓抑鬱量表(HRSD)
抗抑鬱葯副反應量表(SERS)
簡易智力狀態檢查(MMSE)
防禦方式問卷(DSQ)
強迫行為檢查量表(CACR)
多相人格調查量表(MMPI)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CES)
多動症篩查量表(ADHD)
精神病態篩查表(PCLSV)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
貝克焦慮量表(BAI)
貝克抑鬱問卷(BDI)
綜合性醫院焦慮抑鬱量表(HAD)
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健康狀況問卷(SF-36)
自殺態度問卷(QSA)
社交焦慮量表(LSAS)
葯物成癮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GHTS)
精神症狀全面量表(CPRS)
抑鬱程度測試
網路成癮自評量表
抑鬱體驗問卷(DEQ)
恐怖強迫量表(MSRPOR)
密西根酒精依賴調查表(MAST)
自卑感評定量表(JF

㈤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幾個方面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心理健康的人在一些特別惡劣的環境中也可能做出一些失常行為。

㈥ 我打算明天去精神醫院看看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做什麼檢查確診

不能,目前的儀器檢查都不適合精神疾病的診斷,比如腦電波、眼動檢查、紅外熱成像等,這些檢查能協助精神疾病的診斷,腦電圖的檢查能排除一些神經科的疾病,紅外熱成像能看相對有一定深度的腦活動,對抑鬱症比較敏感,對診斷有幫助。但是真正能確定抑鬱症的診斷仍是精神科醫生的問診,在症狀的基礎上,確定疾病的診斷,根據你的各方面的情況,選擇適合你的葯物治療。建議你在左一些檢查的基礎上,仍需找醫生進行精神檢查,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你。

㈦ 有什麼方法可以知道自己會不會患精神病,例如什麼檢測表之類的。方法越詳細越好

專業測試-精神症狀自評量表SCL-90

發表日期:2005-06-10 作者:症狀自評量表SCL-90 出處:精神症狀自評量表SCL-90 本頁面已被訪問:41110次

專業心理測試-精神症狀自評量表分析系統SCL-90

量表簡介:
《症狀自評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將協助您從十個方面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本測驗適用對象為16歲以上的用戶。
一、測驗目的:
本測驗的目的是從感覺、情感、思維、 意識、行為直到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多種角度,評定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心理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如何。它對有心理症狀(即有可能處於心理障礙或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適用於測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某人可能有何種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如何。不適合於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
二、測驗功能:
SCL90 對有心理症狀(即有可能處於心理障礙或心理障礙邊緣)的人有良好的區分能力。適用於測查某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礙、某人可能有何種心理障礙及其嚴重程度如何。 可用於臨床上檢查是否存在身心疾病,各大醫院大都要使用本測驗診斷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問題。本測驗不僅可以自我測查,也可以對他人(如其行為異常,有患精神或心理疾病的可能)進行核查,假如發現得分較高,則表明急需治療。
三、理論背景:
SCL90最原始的版本是由Derogaitis,L.R.在他編制的Hopkin''s症狀清單(HSCL 1973)的基礎上,於1975年編制而成的。曾有58項題目的版本和35項題目的簡本,現在普遍得到應用的是由90個自我評定項目組成的版本,所以也將此測驗簡稱SCL-90。格瑞思在中國普遍應用的版本的基礎之上,分別制定了最新的不同年齡群的常模,並且將最原始的版本《症狀自評量表-SCL90》晦澀難懂的解釋修改為通俗易懂的、適合中國人的解釋系統。
四、測驗構成:
本心理測驗共90個自我評定項目。心理測驗的九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

注意:以下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會有的問題,請仔細閱讀每一條,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地自我評定,每次評定一般在20分鍾內完成。一般根據最近一星期以內下述情況影響你的實際感覺,在測試題的五個選項中選擇適合你的選項。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1、頭痛
2、嚴重神經過敏,心神不定。
3、頭腦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盤旋。
4、頭暈或昏倒
5、對異性的興趣減退
6、對旁人責備求全
7、感到別人能控制你的思想
8、責怪別人製造麻煩
9、忘記性大
10、擔心自己的衣飾整齊及儀態的端莊
11、容易煩惱和激動
12、胸痛
13、害怕空曠的場所或街道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14、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動減慢
15、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16、聽到旁人聽不到聲音
17、發抖
18、感到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
19、胃口不好
20、容易哭泣
21、同異性相處時感到害羞不自在
22、感到受騙,中了圈套或有人想抓你
23、無緣無故的感覺到害怕
24、自己不能控制的大發脾氣
25、怕單獨出門
26、經常責怪自己
27、腰痛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28、感到難以完成任務
29、感到孤獨
30、感到苦悶
31、過分擔憂
32、對事物不感興趣
33、感到害怕
34、你的感情容易受到傷害
35、旁人能知道你的私下想法
36、感到別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37、感到人們對你不友好,不喜歡你
38、做事情必須做得很慢以保證做正確
39、心跳得厲害
40、惡心或胃不舒服
41、感到比不上別人
42、肌肉酸痛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43、感到有人在監視你談論你
44、難以入睡
45、做事必須反復檢查
46、難以做出決定
47、怕乘電車、公共汽車、地鐵或火車
48、呼吸困難
49、一陣陣發冷或發熱
50、因為感到害怕而避開某些東西、場合或活動
51、腦子變空了
52、身體發麻或刺痛
53、後來有梗塞感
54、感到前途沒有希望
55、不能集中注意力
56、感到身體的某一部分軟弱無力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57、感到緊張或容易緊張
58、感到手或腳發重
59、感到死亡的事
60、吃得太多
61、當別人看著你或談論你時感到不自在
62、有一些屬於你自己的看法
63、有想打人或傷害他人的沖動
64、醒得太早
65、必須反復洗手、點數目或觸摸某些東西
66、睡得不穩不深
67、有想摔壞或破壞東西的沖動
68、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想法或念頭
69、感到對別人神經過敏
70、在商場或電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71、感到任何事情都很困難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72、一陣陣恐懼或驚恐
73、感到在公共場合吃東西很不舒服
74、經常與人爭論
75、單獨一個人時神經很緊張
76、別人對你的成績沒有做出恰當的評論
77、即使和別人在一起也感到孤獨
78、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79、感到自己沒有什麼價值
80、感到熟悉的東西變陌生或不象真的
81、大叫或摔東西
82、害怕會在公共場合昏倒
83、感到別人想占你便宜
84、為一些有關「性」的想法而苦惱
85、你認為應該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受懲罰
沒有 很輕 中等 偏重 嚴重
86、感到要趕快把事情做完
87、感到自己的身體有嚴重問題
88、從未感到和其他人親近
89、感到自己有罪
90、感到自己的腦子有毛病

歡迎瀏覽網路心理咨詢5xx.cn,請您全部做完才能看到結果!

評定時間:可以評定一個特定的時間,通常是評定一周時間。

分析統計指標:
(一)總分
1.總分是90個項目所得分之和。
2.總症狀指數,也稱總均分,是將總分除以90(=總分÷90)。
3.陽性項目數是指評為1-4分的項目數,陽性症狀痛苦水平是指總分除以陽性項目數(=總分÷陽性項目數)。
4.陽性症狀均分是指總分減去陰性項目(評為0的項目)總分,再除以陽性項目數。
(二)因子分
SCL-90包括9個因子,每一個因子反映出病人的某方面症狀痛苦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症狀分布特點。
因子分=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目總分/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數
9個因子含義及所包含項目為:
1.軀體化:包括1,4,12,27,40,42,48,49,52,53,56,58共12項。該因子主要反映身體不適感,包括心血管、胃腸道、呼吸和其他系統的主訴不適,和頭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焦慮的其他軀體表現。
2.強迫症狀:包括了3,9,10,28,38,45,46,51,55,65共10項。主要指那些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的思想、沖動和行為,還有一些比較一般的認知障礙的行為徵象也在這一因子中反映。
3.人際關系敏感:包括6,21,34,36,37,41,61,69,73共9項。主要指某些個人不自在與自卑感,特別是與其他人相比較時更加突出。在人際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顯不自在,以及人際交流中的自我意識,消極的期待亦是這方面症狀的典型原因。
4.抑鬱:包括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項。苦悶的情感與心境為代表性症狀,還以生活興趣的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等為特徵。還反映失望,悲觀以及與抑鬱相聯系的認知和軀體方面的感受,另外,還包括有關死亡的思想和自殺觀念。
5.焦慮:包括2,17,23,33,39,57,72,78,80,86共10項。一般指那些煩躁,坐立不安,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的軀體徵象,如震顫等。測定游離不定的焦慮及驚恐發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內容,還包括一項解體感受的項目。
6.敵對:包括11,24,63,67,74,81共6項。主要從三方面來反映敵對的表現:思想、感情及行為。其項目包括厭煩的感覺,摔物,爭論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氣暴發等各方面。
7.恐怖:包括日,25,47,50,70,75,82共7項。恐懼的對象包括出門旅行,空曠場地,人群或公共場所和交通工具。此外,還有反映社交恐怖的一些項目。
8.偏執:包括8,18,43,68,76,83共6項。本因子是圍練偏執性思維的基本特徵而制訂:主要指投射性思維,敵對,猜疑,關系觀念,妄想,被動體驗和誇大等。
9.精神病性:包括7,16,35,62,77,84,85,87,88,90共10項。反映各式各樣的急性症狀和行為,限定不嚴的精神病性過程的指征。此外,也可以反映精神病性行為的繼發徵兆和分裂性生活方式的指征。
此外還有19,44,59,60,64,66,89共7個項目未歸入任何因子,反映睡眠及飲食情況,分析時將這7項作為附加項目或其他,作為第10個因子來處理,以便使各因子分之和等於總分。
各因子的因子分的計算方法是:各因子所有項目的分數之和除以因子項目數。例如強迫症狀因子各項目的分數之和假設為30,共有10個項目,所以因子分為3。在1-5評分制中,粗略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看因子分是否超過3分,若超過3分,即表明該因子的症狀已達到中等以上嚴重程度。下面是正常成人SCL-90的因子分常模,如果因子分超過常模即為異常。 項目 X+SD 項目 X+SD
軀體化 1.37+0.48 敵對性 1.46+0.55
強迫 1.62+0.58 恐怖 1.23+0.41
人際關系 1.65+0.61 偏執 1.43+0.57
抑鬱 1.5+0.59 精神病性 1.29+0.42
焦慮 1.39+0.43

類似的心理測試很多,但測試的結果僅供參考,心理測試不是心理健康的唯一標准,心理測試細節應由專家再分析;因為心理測試是以心理健康社會常模為標准測試,心理測試的常模標準是動態的,比如國外的測試常模和過去的測試常模不一定符合當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另一方面,當事人在心理測試的時候是一種心態,測試以後可能又是一種心態;還有心理測試題是否恰當/是否有暗示性/當事人對心理測試的態度/測試答案怎麼分析都是影響心理測試的因素,隨便提一句,心理測試在專業領域叫心理測量,網路上的心理測試多是娛樂游戲性質
專業性在線免費心理測試 更多>>..
漢密頓抑鬱量表HAMD-網上首發 貝克抑鬱問卷BDI-網上首發 氣質類型問卷-首發1 2 3 4
症狀自評量表SCL90-九個因子 專業測試-焦慮自評量表SAS 專業測試-抑鬱自評量表SDS
Rutter兒童行為問卷-父母問卷 專業測試-老年抑鬱量表GDS 心理狀態綜合調查-自卑抑鬱
心理狀態綜合調查-強迫自主性 心理狀態綜合調查-疑病自罪 心理年齡測試鑒定-非常熱門哦
免費心理自測-創造能力 免費心理測試-性格測試 >11歲兒童智商測試-成人智商測試
IQ測定-邏輯推理測定 社交焦慮自測量表 專業心理測試-自尊量表SES

㈧ 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體檢包括哪些

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

一、健康檔案服務
社區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戶籍及非戶籍居民,尤其是0-36個月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均可獲得建立健康檔案的服務,用於診療活動及健康管理。
(一)居民健康檔案內容里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記錄和其它醫療衛生服務記錄等。
(二)不同人群的建立方式不一樣,居民的健康檔案既可以通過入戶調查、疾病篩查、健康體檢等上門服務時在居民家中建立,又可以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時建立。
(三)居民健康檔案的使用:已建檔居民到基層衛生機構復診時,應持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在調取其健康檔案後,由接診醫生根據復診情況,及時更新、補充相應記錄內容。
二、健康教育服務
社區居民在社區服務機構每年可獲得不少於12種健康宣傳資料,觀看到不少於6種健康知識影像資料,參加不少於6次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月可參加不少於1次針對各類重點人群及重點疾病的健康教育講座和健康指導。
三、0-36個月兒童健康管理服務
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服務;新生兒訪視至少2次,1歲以內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進行體格檢查和生長發育監測及評價,開展心理行為發育、母乳喂養、輔食添加、意外傷害預防、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四、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
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服務,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包括1次孕早期隨訪,孕16-20周、21-24周各進行1次產前隨訪,孕25-26周、37-40周各進行一次產前隨訪。還可享受一般體格檢查、孕期營養及心理指導等孕期保健服務,了解產後恢復情況並對產後常見問題進行指導。
五、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
65歲以上老年人登記,可獲得每年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體檢、健康咨詢指導和干預;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包括體育鍛煉、飲食、吸煙、飲酒、慢性疾病常見症狀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療及目前用葯等情況;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告知居民健康體檢結果並進行相應干預;對所有老年居民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和疫苗接種、骨質疏鬆預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傷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導。
六、預防接種服務
0-6歲適齡兒童可免費接種12種國家一類疫苗服務,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風、麻腮疫苗等;免費建立預防接種卡、證、簿;採取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相關要求。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針對性接種,包括腎綜合症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體疫苗;發現、報告預防接種中的疑似異常反應,並協助調查處理。
七、傳染病報告和處理服務
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配合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非住院結核病人、艾滋病人進行治療管理。
八、慢性病管理
35歲以上社區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自診可免費獲得測血壓服務;高血壓、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獲得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導;對確診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登記管理,每年獲得至少4次的面對面隨訪;每年至少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要詢問病情、進行體格檢查、飲食、運動、心理等健康指導。
九、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務
轄區內診斷明確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可獲得建立健康檔案,每年至少4次隨訪,獲得咨詢服務、康復和治療指導。

㈨ 心理健康的標准-心理健康標准有哪些

心理健康的標准-心理健康標准有哪些

健康不僅僅包括身體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那麼心理健康標准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中,有正向積極的關系,也有負向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十種正常的異常心理:

精神正常並不意味著沒有一點問題,關鍵是這些症狀的`產生背景、持續時間、嚴重程度以及對個體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現短暫的異常現象,時間短、程度輕,尚不能貼上精神病的標簽.1、疲勞感:通常有相應的原因,持續時間較短,不伴有明顯的睡眠和情緒改變,經過良好的休息和適當的娛樂即可消除。

2、焦慮反應:焦慮反應是人們適應某種特定環境的一種反應方式。但正常的焦慮反應常有其現實原因(現實性焦慮),如面臨高考,但可隨著事過境遷而很快緩解。

3、類似歇斯底里現象:多見於婦女兒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盡情發泄、大喊大叫、撕衣毀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脅自殺。兒童可有白日夢、幻想性謊言表現,把自己幻想的內容當現實。

這是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強迫現象:有些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辦事認真的人反復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識到沒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個人,反復檢查門是否鎖好了等。但持續時間不長,不影響生活工作。

5、恐怖和對立:我們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時仍會出現恐怖感,有時也想會不會往下跳,甚至於想到跳下去是什麼情景,這種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糾正不再繼續思考,屬正常現象。

6、疑病現象:很多人都將輕微的不適現象看成嚴重疾病,反復多次檢查,特別是當親友、鄰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後容易出現。但檢查如排除相關疾病後能接受醫生的勸告,屬正常現象。

7、偏執和自我牽掛: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傾向,即假設外界事物影射著自己特別是對自己不利影響,如走進辦公室時,人們停止談話,這時往往會懷疑人們在議論自己。這種現象通常是一過性的,而且經過片刻的疑慮之後就會省悟過來,其性質和內容與當時的處境聯系緊密。

8、錯覺:正常人在光線暗淡,恐懼緊張及期待等心理狀態下可出現錯覺,但經反復驗證後可迅速糾正。成語“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覺: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況下,可聽到“叩門聲”、“呼喚聲”。經過確認後,自己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人士稱之為心因性幻覺。不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覺遺言,不能視為病態。

10、自笑、自言自語:有些人在獨處時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但有客觀原因,能選擇場合,能自我控制,屬正常現象。

;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心理和精神健康的檢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在發酵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247
達州發生了哪些紅色故事 瀏覽:384
教師的事業編制一般怎麼查 瀏覽:375
出省後健康碼如何出示 瀏覽:531
哪些城市單身美女多 瀏覽:229
中核地礦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217
中國投資多少錢給體育事業 瀏覽:1000
事業單位中人過渡退休金怎麼算 瀏覽:81
三國美女有多少人 瀏覽:657
如何健康增胖增高 瀏覽:938
幸福樹的枝條發軟怎麼辦 瀏覽:499
幸福男科在哪裡 瀏覽:963
朱自清的哪些故事打動你 瀏覽:387
遇到愛情危機怎麼辦 瀏覽:732
康德的幸福概念是什麼簡述 瀏覽:943
愛情中碰什麼不好 瀏覽:950
都有什麼式婚姻 瀏覽:181
東坑什麼電子廠美女多 瀏覽:42
被塵封的故事蛋怎麼孵化 瀏覽:942
美女餓了點外賣怎麼辦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