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健康的五大類
五大健康包括肉體 精神 家庭 健康 經濟
理解了,那你就是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Ⅱ 什麼是健康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憲章中首次提出三維的健康概念:「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的完好狀態」。
1978年,WHO又在召開的國際衛生保健大會上通過的《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了健康概念的內涵,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狀態」。在《渥太華憲章》中提出:「良好的健康是社會、經濟和個人發展的重要資源」。
1984年,在《保健大憲章》中進一步將健康概念表述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好狀態」。
1989年,WHO又進一步完善了健康概念,指出健康應是「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狀態」。
Ⅲ 、什麼是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軀體健康
一般指人體生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
一般有三個方面的標志:
第一,具備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情緒是穩定的,積極情緒多於消級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愛、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第二,一個人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能受到別的歡迎和信任。
第三,健康的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能切合實際地、不斷地進取,有理想和事業的追求。
社會適應
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為大家所接受。
道德健康
最主要的是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能按社會認為規范的准則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的幸福作貢獻。
Ⅳ 什麼是健康
生理心裡和社會三者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是指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軀體無病。」所以不經常生病或沒有殘疾,不等於完全健康。而長壽也不是健康的唯一目的。健康除了避免經濟損失外,更重要是它促進社會生產發展和促進家庭美滿幸福。因此,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1.什麼是健康?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肉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它包含了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
傳統的健康觀念主要是指一個人生理功能狀態良好,沒有疾病或病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是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的道德健康。」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已日益成為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是生活質量的基礎,是人類自我覺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健康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
2.健康的標志有哪些?
為了在疾病侵襲身體時有所警覺,人們首先必須了解健康的標志,背離這些標志的任何徵兆,都意味著是一種警報,現闡述一些健康的標志:
一、較強的抵抗力。健康的人不易得病,對流行病的致病因素,具有較強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二、具有較強的恢復力,一旦感染了疾病,恢復較快。
三、性格開朗,充滿生命活力,健康的人總是心情愉快、精力充沛、生氣勃勃、富有進取精神
四、正常的體溫、心率、呼吸及正常體重。 ·
五、食慾旺盛及正常的消化功能。
六、健康的牙齦和口腔粘膜。
七、皮膚光滑、柔韌、富有彈性、膚色健康。
八、光滑並帶光澤的頭發,緊緊地附著於頭皮。
九、堅固、微紅的指甲,不易破裂、不太硬。
3.如何才能獲得健康?
人們為了獲得健康的身體、必須有適當的措施,主動、積極地去實行,並持之以恆,這些措施主要是:
一、適量和平衡的膳食,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生長新的組織,修補損傷組織並維持人體良好的工作狀態。
二、有足夠的體育運動量,以促進肌肉生長、血液循環、增進食慾,另外,也有助於人體對食物中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
三、樂觀的精神、平和的心態、是心理健康的標志。心理健康可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
四、足夠的睡眠。睡眠能使人體自我恢復,修復損傷組織,並保證合理的生長。
五、呼吸大量的新鮮空氣。
六、保護牙齒。牙齒有切斷、撕裂和磨碎食物的功能,為消化食物作準備。另外,來自病牙的細菌,可將疾病帶至全身。
七、定期體格檢查,包括牙齒檢查。
八、注意保持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穿著要舒適。
九、保持正確的走路、站立和坐的姿勢。
十、熱愛自已的工作,並從工作中得到樂趣與滿足,以及愉快的家庭生活。
十一、控制用葯和含酒精飲料,戒除不良嗜好。
4.影響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健康與長壽取決於下列因素:
自我保健占 60% 醫療條件占 8%
遺傳因素占 15% 氣候因素占 7%
社會因素占 10%
報告十分強調加強健康教育、健康保護、健康促進,提倡自我保健。這種新觀念要求人們把注意力由偏重於治療(並非治療不重要)轉向積極地預防和保健,由依賴醫生轉向由自己把握健康的命運。
5.沒有病的人是不是就是健康的人?
「沒有病的人就是健康的人」,這種籠統提法是片面的、不正確的,對此應有具體分析。這些人中,確有一種人注意了自身的保健、飲食結構;注意了適當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體息、娛樂體育運動;注意了自己的心理狀態、社會交往,他們心情舒暢、精力充沛、生氣勃勃,對疾病抵抗能力較強,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健康的人。也有另外一種人,醫院用各種檢查手段未曾查出有何種具體疾病,然而總有身體乏力、煩躁、失眠、心悸等不適之感,不用吃葯這些感覺也能白行消失,但不能徹底消除,總是時隱時現,對這種人我們稱其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一些學者所說的「機體第三種狀態」或「灰色狀態」,它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表面上看,對人體危害不大,僅表現為機體能力降低,其實,其潛在威脅是不容忽視的,它往往是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的前兆;一些學者把這樣的人叫作「半健康人」。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源之一是對「健康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威脅自己健康的各種因素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另外,也由於現代社會中各種關系的復雜性所造成的精神壓力、工作壓力、現代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及不合格的飲食結構等因素,使得傳播健康知識,讓人人都懂健康及獲得健康的途徑與方法變得非常必要了。對於持「沒有病就是健康」觀點的人,應幫助他們端正認識,主動積極去獲取真正的健康人生。
6.人體健康需要哪些必需的營養素?
營養學家的研究證明,營養素對人體起著不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講,營養素的主要功能是構成軀干,修補組織,供給熱能和調節生理機能。營養素存在於食物之中,經營養學家長期不懈努力,已經清楚人體必需的營養可分為七類,即:1)碳水化合物。2)脂肪。3)蛋白質。4)礦物質。5)維生素。6)水。7)膳食纖維(或粗纖維)。各類營養素的基本功能可用下表簡單表示:
為了改善人體的健康狀態和預防疾病,營養學家仍在不懈地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7.合理膳食包括哪些內容?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食物攝人我們所需要的營養素、能量,來構成自身的組織,供給我們工作的能量,維持正常的生長與健康。能夠達到這些功能的膳食我們稱之為「合理膳食」,也稱為「平衡膳食」。合理膳食的價格不一定貴,反之,價格昂貴的菜,不一定合理。對一個健康的人,合理膳食的制定與國情及歷史傳統有關,根據我國國情、中國營養常務理事會於1997年4月10日通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中國居民的合理膳食提出了以下意見:
一、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三、每天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四、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
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六、吃清潔少鹽的膳食;
七、應適量飲酒;
八、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8.為什麼說疲勞是「隱形殺手」?
當今都市生活,正趨向高速度、快節奏,疲勞做為一種社會文明病,是緊張的產物。因其涉及面廣,對健康危害嚴重,已日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疲勞在醫學上被定義為:器官或機體過度運轉導致的狀況,表現為人體功能衰退和周身出現不適感覺。
疲勞分為四種:即體力疲勞、精神疲勞、病態疲勞和心理疲勞。
據國內資料表明,國內有三類人最容易疲勞導致死亡。第一類是「學者族」,他們是學校和科研單位的知識分子,由於慢性疲勞和長年累月的研究工作,使疲勞積累加重,導致機體器官組織產生嚴重的功能紊亂,人體免疫功能下降,各種身心疾患及身體疾病接踵而來。即「積勞成疾」。第二類是「打工族」,由於過度疲勞,生活待遇低,醫療得不到保證,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第三類人是「公司族」,如今三資公司,民間各種類型的公司發展勢頭迅猛,為其服務的"公司族"人數甚多,他們中一些人無規律的超負荷工作,過度疲勞,心力交瘁,常出現"猝死"。醫學上認為從"積勞"到"成疾",總有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疲勞的逐步積累。預防積勞成疾的關鍵是要敏感地發現自身疲勞的程度。人人都有過度疲勞的體驗和感覺,感到疲勞並不是壞事,因為,疲勞是人體健康的保護性信號,它的出現,就是向人們提出一種警告:"該休息了,否則要出大問題了!"。可惜的是有的人對這種自身的警告信號不是很敏感,而是不在乎,等到積勞成疾,悔之晚矣。
據報道,由於勞累致死者,全國每年達數萬人之多,因此說"疲勞"是"隱形殺手",每一個人都應增強健康觀念,加強自我保健意識。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因為,當你擁有健康的時候它不重要,當你失去的時候,它是最重要的。
9.什麼是葯源性疾病?
任何葯物的作用都有兩重性,特別是現在常用葯中許多是化學合成的,既有對人體疾病的治療作用,又有對人體造成損傷的副作用。因此,如果用葯不當,這種副作用發生率就會不斷上升,從而導致人體新的疾病,這就是所謂的"葯源性疾病"。例如一些抗生素類葯物,使用不當時,可損害人體的腎臟、肝臟、視聽神經等;一些利尿葯可造成低血鉀症;一些安眠葯則可造成人對該類葯的依賴性等。即便是中葯,這種情況仍然存在,不過相對少些。例如,洋地黃,就有人發生過洋地黃中毒。由此可見,用葯治病時,在用葯劑量,服用間隔時間等方面一定要遵醫囑,不可自作主張,隨心所欲的服用,否則會造成嚴重後果。
10.何謂"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不治已病治未病"這句話出自我國古代醫學名著《黃帝內經》一書,它的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病,而是在未病時就預防疾病。它充分說明了醫學的兩個重要任務,即治病與防病,而且指出了後者更為重要,這句話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近幾十年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增加,死亡率明顯上升,已對人類生命與健康構成巨大威脅。慢性病醫學研究表明,盡管在臨床上上述疾病多出現在中老人當中,但危險因素水平的增長趨勢常在青少年時代就已出現。這些疾病一旦形成,其治療有一定限度,但病死和病殘率卻很高,且治療費用昂貴。因此,預防措施應在青少年開始。為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大力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至關重要。讓祖國傳統醫學中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念深入人心。
11.什麼是保健食品?
----1996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有明確的規定,該辦法第一章第二條指出"本辦法所稱保健食品系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病為目的的食品。" 什麼食品能成為健康食品,該辦法也有具體要求(見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第二章第四條),即經動物和成人群功能試驗,證明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惡性或慢性危害,食品的配方、用量具有科學依據,具有明確的功效成份。
----該辦法還規定了保健食品的審批制度,即省級衛生部門的初審和我國衛生部的終審,經審查合格的保健食品發給《保健食品批准證書》後,才准許使用衛生部規定的保健食品標志。由此可見,凡經過嚴格審批的保健食品,一般講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無害的,可放心食用。
----中國松花粉是經過衛生部批準的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為衛食健宇[1997]第529號。
12.保健食品與人體健康有何關系?
----隨著人們經濟狀況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在飲食方面已不只是吃飽、吃好,而且還要求飲食符合營養學要求,有益於強身健體。因而,除了美味佳餚外,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也就應運而生了。目前,各國對保健食品的具體提法大同小異,但基本認識還是比較一致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
一、保健食品的組成成分能用於疾病的預防或維持人體健康;
二、純天然、無污染、不含添加劑;
三、低糖、低脂肪、低熱量、低鹽、低膽固醇,低蛋白。
----目前,在市場上我們隨處都可看到琳琅滿目的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一些功能單一,一些功能較為全面。人們在選擇保健食品時應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和年齡而定,如無明顯疾病,應選擇營養成份和功能盡可能全面的為宜。
13.保健食品與葯品有何區別?
----保健食品是富含人體所需營養元素,能調節人體機能的食品。其功能是維護人體健康,預防疾病,葯品的主要功能是治療疾病。決不能把二者混淆起來。人體通過攝人保健食品達到各種營養元素的平衡和保證足夠的營養元素,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延緩人體衰老。從而實現保護健康、預防疾病的目的,所以說保健品的功能是防病,而葯品的功能是治病。
14.如何選擇保健品?
----目前,我國市場上保健品琳琅滿目。有天然的、有人工合成的,有機的、無機的,醫用的、美容的、國產的、進口的等等。種類繁多,功能各異。有的產品以次充好,價格昂貴;有的生產者缺乏必備的技術知識和設備;有的含量與說明書不符,有的雖功能評價合格,但產品效果不佳;有的還出現了傷人事故等等,不勝枚舉。為此,97年3月31日後,全國約有1500種保健食品由國內市場上消失,因為它們未能獲得衛生部頒發的《保健食品批准證書》。這說明保健品的選擇是需要認真、慎重對待的。在此,推薦如下選擇標准,您所選擇的保健品應該是:①純天然、無污染②營養成分全面均衡③易於吸收、確有實效的④食用方便、價格低廉的。97年在"中國保健品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著名營養學家於若木教授說:"保健品應面向普通消費者,應大力發展物美價廉的保健食品,松花粉是濃縮的營養庫,是營養全面、配比合理的天然營養晶"。於教授的講話,可供選擇保健品時做參考。
15.在保健品的宣傳中應注意遵循什麼原則?
以下幾條應該注意:
一、嚴格執行《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二、嚴格區別保健食品與葯品;
三、不得妨礙疾病的治療計劃;
四、保健食品的功效宣傳要實事求是;
五、注意健康教育及獲取健康的途徑。
16.何謂營養免疫?
----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控制各種免疫細胞,有效地抗擊病毒,攻擊細菌,識別外來物質,並加以殲滅,達到免疫的作用,健康的人,自身的免疫系統足以預防疾病,對抗病源,甚至對環境污染與病毒的侵害都能給予抵抗。一旦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或者功能喪失,就會導致疾病,最終走向死亡。
----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與四個因素有關,即:全面均衡的營養、適量的運動、適當的休息和心理平衡。這四個因素中為人類提供均衡的營養是醫學家和營養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美籍華人女博士陳昭妃在長期研究人體免疫功能的基礎上,發現了不少植物能夠強化免疫系統的功能。因而提出了營養免疫的概念,即通過均衡營養來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營養的來源為植物產品。因而各種植物強化免疫功能的效果要大大優於化學葯品。通過食用中國松花粉這一保健食品,獲得全面均衡的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力,健全的免疫系統功能比任何一種葯物都有效。全面均衡地攝取了營養,自身的免疫系統就能成為人體最好的醫生。
Ⅳ 請問什麼是健康
健康有四大基石,掌握四大基石外,健康還要開啟五大鑰匙,第一把鑰匙就是排毒,第二是提高免疫力,第三是緩解壓力,第四是延緩衰老,第五是增強身體的修復能力。
Ⅵ 什麼是健康狀態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健康是節約,健康是和諧,健康是責任,健康是金子。健康不僅屬於自己,健康還屬於親人、家庭和社會。
准確的健康的解釋如下:
(一)軀體健康:一般指人的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一般有三個方面的標志
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情緒穩定,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愛自信且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的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維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受到別人的歡迎和信任。
3、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腳踏實地,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上的追求。
(三)社會適應良好:指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被他人所接受。
(四)道德健康: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是非的觀念和能力,能按照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和規范准則約束、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10個標准: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齲齒,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
同時滿足以上10項標準的人才屬於健康狀態,如果不滿足,可以著重看自己是否屬於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