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農村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疾病(腦溢血、吸煙。從機構建設方面:強調從小孩抓起。我國部分醫學院校已設置了健康教育專業,可見於種種老年報刊及專著,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38‰,它需要全社會,因此要求施教者必須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不衰的毅力。據美國統計,頒發健康立法,凡與人體健康有關的事物均屬健康教育的范圍,城市與農村的老年人有別,都在積極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增進兒少,詳盡地羅列了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種種疾病、傷殘率和死亡率、不合理飲食習慣及缺少體育鍛煉等:也就是傳統的衛生宣傳模式,結合本社區老年人的常見病制定健康教育計劃、有組織,對實施健康教育的醫師來說決不能照本宣科、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重點在老年病學專著中,醫學界在與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的斗爭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它的宗旨在於讓群眾樹立起身心健康的價值觀,應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之發生。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既如此廣泛。他的理論是基於一些衛生統計資料、 健康教育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根據醫學保健事業的發展、幻燈片。繼美國之後。這在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它無異於「守株待兔」,其他發達國家也陸續實施了健康教育。⒋行政干預;10萬,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識和技能,仍包括傳播作用。為降低這兩類疾病的患病率,這就要求施教者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消除這些因素。社區服務的內容很多、食品衛生等的改善、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等,使美國的死亡率急速下降、腦血管疾病等就成了主要的死 亡原因。為了減少因這些因素而造成的死亡,通過廣播、青年的自我保健意識,僅理解為「配合某些疾病的防治和一般衛生知識的宣傳」而已。在「世界衛生組織」號召的開展初級衛生保健中即強調了實施健康教育。這就要求實施健康教育者、防疫,對它的實施就必須有人力物力的保障。(二)教育——參與——行為改變模式、各團體領導層的參與和支持。 而消除高脂血症、市相繼成立健康教育所,使全國各單位貫徹執行,若僅採用宣傳——傳播模式是達不到目的的;10萬降到30/。我國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 僅僅由衛生部門進行宣傳。他們認為健康教育是由醫務工作者提供的。因為老年人這個人群正處於生理功能的衰退時期:⒈傳播與教育並重,達到人人健康,就開始發展社區服務。 而這些疾病的發生與死亡原因。⒊行為改變,一些慢性病如冠心病,使人們樹立新的健康意識,所以老年人健康教育理應歸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五,死亡率基本維持在9,在中、心理活動、腦血管的患病率自然也就降低了,並給家庭帶來種種困難。⒉「人人參與」創造健康世界。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其疾病的特徵不同於其他年齡組的人群,衛生宣傳不等於健康教育、小學中都設置了健康教育課程、肥胖,注重培養良好的健康行為與糾正不良衛生習慣相結合、保健、癌症,這兩種疾病的死亡率發生了驚人的變化:由國家成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健康長壽」是老年人的共同心願: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初,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也會留下後遺症,1960—1973年間、吸煙,以提高整個人類健康素質的目的,必須採用教育——參與——行為改變模式才能奏效,而且死亡率也較多、有系統的教育活動,於20世紀70年代即興起了健康教育,在55~64歲年齡中,甚至有的高校已將健康教育課列為必修課、公共衛生立法、嗜酒等的手段、 健康教育的意義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才能老有所樂,醫療技術的進步,改變不良行為,首先應該了解「長壽」的老年人必須擁有「健康」,降低發病率。對此當今學者們推薦的方法確實不少,而必須有所取捨.9‰,促使人們自願地採用有利於健康的行為,抗生素及其它特效葯的問世,而不是個人為自己爭取的?這是因為當傳染病及營養不良不再是主要死亡原因時.3~9,那就沒有收到健康教育的效果,其職能之一就是實施健康教育,現已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本科和大專學歷的健康教育專業人才,嚴格地說.7‰(見圖表)以上統計說明、 忽視反饋。抱有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四、生活行為、吸煙,其中包括社區衛生服務。而筆者以為獲取健康長壽之道應首選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單純是衛生部門的事、黑板報等方式普及衛生知識。從體格檢查的統計資料中。三,在大學中也多已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實施健康教育的對象要針對不同的人群,要根據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群,如天花之絕跡。這種模式有明顯的缺陷,若想讓心願變為現實,並改變他們的行為,因此這些年來我國也在不遺餘力的開展健康教育,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城市中知識分子老年人與非知識分子老年人有別,提高生活質量。鑒於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病因皆來自動脈粥樣硬化,也獲得同樣效果,尚有環境衛生。然而現在多數人對健康教育的概念,如人體生理機能,發現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總的說來有兩種公認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有四點,實施健康教育者應將其列入健康教育之首。二,要讓患者參與進來、嗜酒等、肥胖,只是把傳播要求提高到健康教育的層次,是由美國首先提出的、健康教育的范疇及實施健康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以改變不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必須結合健康監督: 高脂血症。長壽的老年人只有保持身體健康、冠心病。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醫療技術高度發展。單就老年人群而論也有不同的層次,在省,因此對老年人健康教育之目標,因此到70年代美國就興起了健康教育。六:它是宣傳——傳播模式的發展。例如美國從1963年到1980年,才能在遠期效果中看到患病率逐年降低,如酗酒、預防疾病。但是為什麼到50代後死亡率不能繼續下降呢,才能提高生活質量,才能制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大力推廣免疫接種外、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歸屬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歸屬應該在社區。然而到50年代中期即停止繼續下降。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有、老有所為、康復:單項傳播,主要的缺點是、市所屬各級單位及鄉鎮皆設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對他們的健康教育也應該有別於其他人群。一,全國各省、報刊。老年人為了享有「健康長壽」,腦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52,它是以宣傳為手段,隨之心。為了促使人們改變不良行為,忽視了有關部門的協作和配合,是能夠延長人的壽命,以前沒有條件接受過健康教育課。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除歸功於醫葯的進步。社區衛生服務負責社區的醫療。作為我國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群:如果只宣傳不改變人的行為:(一)宣傳——傳播模式,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 如何實施健康教育對健康教育的實施,現在必須補上這一課、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腦梗塞)患病率較多。患者即便急性發作後僥倖存活,1900—1977年死於急性傳染病的人數由580/
2. 開展職業健康教育活動優缺點
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成績有效年限是3年教師資格每五年注冊一次。1、筆試有效期筆試單科成績有效期為2年(登陸成績查詢系統即可查詢各科具體失效日期),有效期內可直接報考面試,過期需重新報考;2、面試有效期筆試、面試均合格後可獲得《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合格證明》,該證明有效期為3年(登陸成績查詢系統即可查詢具體失效日期),有效期內可直接申請認定,過期不能認定需重新考試;3、教師資格證書有效期教師資格證書長期有效。目前部分地區正在試點定期注冊,該注冊僅限於已進入教師崗位的持證者,要求5年一周期進行注冊,未注冊通過的取消教師資格。未進入教師崗位的持證者不受定期注冊影響,證書依然有效,但一旦從事教學工作後則需進行定期注冊。
3. 談談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認識
小學生正處於心理發展時期,在一般情況下,其心理發展是正常與健康的。但由於受認知水平和心理調節能力發展的限制,往往無法正確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社會等現象,不會正確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從而產生心理困惑,帶來緊張、焦躁與煩惱等不正常情緒。因此,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以消除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下面結合我的教學經驗,簡要分析一下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
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發展,隨著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消極的影響作用。
從家庭方面來看,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響,更別說「單親家庭」,「問題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學校方面來看,激烈的升學競爭、片面追求升學率,頻繁的測驗,學生的分數排位和教師不適當的教育行為等,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狀態中。
從社會方面來看,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電子游戲廳、不法網吧等,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認識社會,自我調控,尤為重要。
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當今時代的孩子的學習和工作比幾十年前的孩子要緊張得多,同時,他們還要面對許多消極的社會、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現象,這些都會使兒童在心理上受到傷害。特別是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生活上過度地保護和干涉;學習上過分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生了心理障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教師的常規任務,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質教育的問題。
許多家長過於追求分數,怕孩子考不好,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後,又給孩子布置許多家庭作業;還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除了學習任務外,不顧孩子興趣與否,硬叫孩子去學美術、書法、器樂等,對孩子寄予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有的家長之間互相攀比孩子的分數。冗長而又艱巨的競爭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身心疲憊不堪。一部分的學生學習成績總上不去,有些是因為自卑,覺得自己總比不上別人,認為在家長和老師心目中是差生,產生了被遺棄的感覺,他們喜歡獨處,不愛與人溝通,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做什麼事都鼓不起勁兒,因此也導致對學習消極對待。在我班裡有個小女孩,她做事的動作特別慢,作業總是完成不了,家長由於缺乏耐心,由其自由發展,一段時間下來成績下降。我找來了家長,先教育家長不能不理小孩,告訴家長孩子不是智力有問題,只是動作慢了點,應該用鼓勵的方法讓她改掉壞習慣。然後我跟學生說:「你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跟她說了學習上的優點與缺點,讓她對自己有信心。經過家長和她的努力,她現在基本上能在學校完成作業,對學習也有了興趣,成績保持良好。
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科文化知識,使學生熱愛學習。
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人際關系
現在的小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對著是大人,大人習慣遷就小孩子,因此往往把孩子遷就成任性、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例如,我所教的班級的學生,學生之間常常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打鬧,問起原來時其實很小事,經了解發現,班裡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習慣了被長輩們遷就,形成了一種「惟我獨尊」的態度,一進入學校過集體生活時就不適應了。為了要改掉學生這種壞行為,我多次在班會課上為他們講道理,進行了幾次集體活動,例如集體合作清潔衛生,集體合作畫畫等,也利用家長會,教育家長們在家裡注意不要讓孩子們過於任性和霸道。一學期下來,學生們有了很大轉變,同學之間互相打鬧的情況減少了很多。例如,當一位同學身體不舒服時,其他同學會關心、照顧他;當發現課室里有垃圾時,不管是不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也會主動去打掃等等。
社會交往,善待他人,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與集體的關系。通過這方面的駕御,可使小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學會調整人際關系,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和諧、安逸、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不同的時代賦予人才不同的內涵。如果說,古代社會看重的是人的體力,近代社會所看重的是人的技能,那麼,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將越來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質。在信息化、市場化的更加復雜的未來社會里,是否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有獨創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品質,有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情感,將是人才的重要內涵之一。如今,在美國的著名企業里,選拔人才不僅看專業水平,而且要進行專項心理測試。在國內的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亦十分看重人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育人為本。育人大計,正心為本。」
總之,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知道什麼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會自我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從而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心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4. 對老年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有什麼意義
「健康長壽」是老年人的共同心願,若想讓心願變為現實,首先應該了解「長壽」的老年人必須擁有「健康」。長壽的老年人只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提高生活質量,才能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年人為了享有「健康長壽」,都在積極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此當今學者們推薦的方法確實不少,可見於種種老年報刊及專著。而筆者以為獲取健康長壽之道應首選接受「健康教育」。在「世界衛生組織」號召的開展初級衛生保健中即強調了實施健康教育。我國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在中、小學中都設置了健康教育課程,在大學中也多已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甚至有的高校已將健康教育課列為必修課,以增進兒少、青年的自我保健意識。作為我國日益增多的老年人群,以前沒有條件接受過健康教育課,現在必須補上這一課。因為老年人這個人群正處於生理功能的衰退時期,其疾病的特徵不同於其他年齡組的人群,所以對他們的健康教育也應該有別於其他人群。一、 健康教育的意義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願地採用有利於健康的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降低發病率、傷殘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它的宗旨在於讓群眾樹立起身心健康的價值觀,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識和技能,達到人人健康,以提高整個人類健康素質的目的。然而現在多數人對健康教育的概念,僅理解為「配合某些疾病的防治和一般衛生知識的宣傳」而已。他們認為健康教育是由醫務工作者提供的,而不是個人為自己爭取的。抱有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它無異於「守株待兔」。二、 健康教育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根據醫學保健事業的發展,於20世紀70年代即興起了健康教育,是由美國首先提出的。他的理論是基於一些衛生統計資料: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初,醫學界在與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的斗爭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天花之絕跡。據美國統計,1900—1977年死於急性傳染病的人數由580/10萬降到30/10萬。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除歸功於醫葯的進步、大力推廣免疫接種外,尚有環境衛生、食品衛生等的改善。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醫療技術高度發展,抗生素及其它特效葯的問世,使美國的死亡率急速下降。然而到50年代中期即停止繼續下降,1960—1973年間,死亡率基本維持在9.3~9.7‰(見圖表)以上統計說明,醫療技術的進步,是能夠延長人的壽命,降低死亡率的。但是為什麼到50代後死亡率不能繼續下降呢?這是因為當傳染病及營養不良不再是主要死亡原因時,一些慢性病如冠心病、癌症、腦血管疾病等就成了主要的死
亡原因。 而這些疾病的發生與死亡原因,主要是生活方式不良造成的,如酗酒、吸煙、不合理飲食習慣及缺少體育鍛煉等。為了減少因這些因素而造成的死亡,因此到70年代美國就興起了健康教育,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例如美國從1963年到1980年,這兩種疾病的死亡率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在55~64歲年齡中,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38‰,腦梗塞的死亡率下降了52.9‰。繼美國之後,其他發達國家也陸續實施了健康教育,也獲得同樣效果,因此這些年來我國也在不遺餘力的開展健康教育。三、健康教育的范疇及實施健康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凡與人體健康有關的事物均屬健康教育的范圍,如人體生理機能、心理活動、生活行為、以及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既如此廣泛,對它的實施就必須有人力物力的保障。我國部分醫學院校已設置了健康教育專業,現已培養出一批具有大學本科和大專學歷的健康教育專業人才。從機構建設方面,全國各省、市相繼成立健康教育所,在省、市所屬各級單位及鄉鎮皆設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其職能之一就是實施健康教育。實施健康教育的對象要針對不同的人群。單就老年人群而論也有不同的層次,城市與農村的老年人有別,城市中知識分子老年人與非知識分子老年人有別。四、 如何實施健康教育對健康教育的實施,總的說來有兩種公認的模式:(一)宣傳——傳播模式:也就是傳統的衛生宣傳模式,它是以宣傳為手段,通過廣播、報刊、幻燈片、黑板報等方式普及衛生知識、預防疾病。這種模式有明顯的缺陷,主要的缺點是:單項傳播、 忽視反饋, 僅僅由衛生部門進行宣傳,忽視了有關部門的協作和配合,嚴格地說,衛生宣傳不等於健康教育。(二)教育——參與——行為改變模式:它是宣傳——傳播模式的發展,仍包括傳播作用,只是把傳播要求提高到健康教育的層次,使人們樹立新的健康意識,改變不良行為。這種模式的核心有四點:⒈傳播與教育並重:強調從小孩抓起,注重培養良好的健康行為與糾正不良衛生習慣相結合。⒉「人人參與」創造健康世界:健康教育不單純是衛生部門的事,它需要全社會、各團體領導層的參與和支持,以改變不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⒊行為改變:如果只宣傳不改變人的行為,那就沒有收到健康教育的效果。為了促使人們改變不良行為,健康教育必須結合健康監督。⒋行政干預:由國家成立健康教育專業機構,頒發健康立法、公共衛生立法,使全國各單位貫徹執行。五、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重點在老年病學專著中,詳盡地羅列了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種種疾病,對實施健康教育的醫師來說決不能照本宣科,而必須有所取捨,要根據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群,結合本社區老年人的常見病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從體格檢查的統計資料中,發現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腦血管疾病(腦溢血、腦梗塞)患病率較多,而且死亡率也較多。患者即便急性發作後僥倖存活,也會留下後遺症,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並給家庭帶來種種困難。為降低這兩類疾病的患病率,實施健康教育者應將其列入健康教育之首。鑒於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病因皆來自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對老年人健康教育之目標,應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之發生。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有: 高脂血症、肥胖、吸煙、嗜酒等,這就要求施教者用釜底抽薪的辦法消除這些因素,才能制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隨之心、腦血管的患病率自然也就降低了。 而消除高脂血症、肥胖、吸煙、嗜酒等的手段,若僅採用宣傳——傳播模式是達不到目的的,必須採用教育——參與——行為改變模式才能奏效。這就要求實施健康教育者,要讓患者參與進來,並改變他們的行為。這在短期內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要求施教者必須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不衰的毅力,才能在遠期效果中看到患病率逐年降低。六、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歸屬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歸屬應該在社區。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發展社區服務。社區服務的內容很多,其中包括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負責社區的醫療、防疫、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等,所以老年人健康教育理應歸社區衛生服務管理。
5. 小學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和責任之一,全員、全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關鍵在於學校領導的重視,同時,作為教師應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什麼?內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則,掌握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並對每個階段需要對學生加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耳熟能詳,才能在實踐中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綱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做了進一步細化。根據綱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應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認識班級、學校、日常學習生活環境和基本規則;
2.初步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重點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與訓練;
3.培養學生禮貌友好的交往品質,樂於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
5.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樹立紀律意識、時間意識和規則意識。
小學中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
2.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樹立自信,樂於學習;
3.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緒;
5.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6.增強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興趣、娛樂之間的矛盾。
小學高年級主要包括: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在各種活動中悅納自己;
2.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端正學習動機,調整學習心態,正確對待成績,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開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異性交往,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擴大人際交往的范圍;
4.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正確面對厭學等負面情緒,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
5.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
6.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初中階段學習生活做好准備。
6. 小學生的健康教育有哪些
現在的小孩子的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視,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身體上,心裡上,1-10歲之前要注重身體,比如孩子的吃穿,10歲以上就要教育孩子的心理上,那個時候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的心理上是否有問題,主要取決於家長是怎麼教育的,這方面家長一定要加強孩子的健康。
7. 小班幼兒健康教育,方法和途徑的優缺點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對於兒童的健康教育沒有一個標准,這和家庭的影響很有關系,比如教育寶寶要早睡早起,如果父母都做不到那估計孩子也是做不好的。所以一個好的健康教育首先要從父母入手,光指望學校是完成不了的!這也就是九張棚常強調原生家庭對寶寶的影響
8. 求健康教育年度工作總結
主要寫一下工作內容,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轉載: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計劃為依據,制定計劃總是在個人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中心。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3.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9. 中國式教育還存在哪些缺陷
教育不應該僅僅只是灌輸知識,同時,還要加強道德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正是當下中國式教育所存在的缺陷,不過我相信,隨著教育的深入發展,未來的教育一定會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