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對人體有害的病菌都有什麼
這位同學問的好籠統呀!你問的既然是致病菌,那自然對人體都有害了,我們最常接觸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大腸桿菌,黴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病毒(乙肝病毒,愛滋病病毒...),保健食品的微生物檢測中:
腸道致病菌包括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志賀氏菌!
致病性球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
B. 請問生活中的病毒和細菌有哪些種類
(一)自然環境中,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無處不在,但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體都是無害的,有的還有益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到的微生物主要是人體體表和空氣中的微生物。
空氣中的微生物,主要有附著於塵埃上從地面飛起的球菌屬(包括八疊球菌屬在內的好氧菌)、形成孢子的好氧性桿菌(如枯草芽孢桿菌)、色串孢屬等野生酵母、青黴等黴菌的孢子等。
人體皮膚表層存在著一定量的微生物群,通常包括三類:①常住菌群,如痤瘡丙酸桿菌等菌群,它們是保護人體免受有害微生物侵襲的屏障。②過路菌群,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及真菌菌群,這些菌群往往是致病菌。③共生菌群,如表皮葡萄球菌,對保護人體健康也是有益的。這些菌群與皮膚一道,構成一個完整的皮膚微生態系統。
(二)可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的微生物,稱為致病微生物。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
人體中: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無芽孢厭氧菌、流感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
食品中:肉毒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大腸桿菌、甲型肝炎病毒、輪狀病毒等。
C. 列舉對人類存在嚴重威脅或潛在威脅的病毒、細菌各10種。謝謝!
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腦病毒,登革熱病毒,狂犬病病毒,漢坦病毒,皰疹病毒,輪狀病毒。
細菌:鼠疫桿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結核桿菌,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致病性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梅毒螺旋體。
D. 病毒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危害
一類不具細胞結構介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1892年俄國學者伊凡諾夫斯基首先發現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可以暢通無阻地穿過細菌不能工巧匠穿過的瓷器,因而命名為過濾性病毒或病毒。病毒體積微小,無細胞結構,絕大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各種病毒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形態,並具有嚴格的寄主專一性,即只能在一定種類的活細胞中增殖。病毒的基本化學組成為核酸和蛋折質,某些病毒還含有脂類、多糖及無機鹽類等。一種病毒只有一種核酸(DNA或RNA)遺傳物質。根據寄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侵害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破壞畜牧業和農作物,會造成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病毒對人類健康危害很大,許多傳染病如流感、麻疹、乙腦、肺炎、小兒麻痹等到都由病毒引起。某些病毒還能引起動物的腫瘤。細菌病毒污染是發酵工業中的大忌,威脅著農葯、抗生素、酶制劑、有機溶劑的發酵生產和乳品生產等。有些病毒可用於防治害蟲和病原體。病毒還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實驗材料。
E. 細菌中有哪三大殺手容易讓人生病
至今,能夠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疾病主要是由以下三種東西引起的:病毒、細菌和基因導致的疾病。
01病毒
病毒,引起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及這次的新型肺炎的,都是病毒。
病毒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既與人體細胞有完全一樣的結構,沒有細胞壁,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以及繁殖活動,必須在宿主如人類、動物的體內才能存活。
一旦離開宿主的身體,病毒會進入休眠狀態。
不同的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有差異,離開人體進入休眠狀態的病毒只能存活幾秒鍾、幾分鍾或者幾十分鍾。
因此,病毒並不會通過空氣、物體和水流等進行傳播。
但是,病毒可以通過飛沫或者血液傳播。
就目前而言,因為病毒與人體細胞的生存環境基本一樣,所以沒有任何醫療手段可以定點攻擊已經存在於人體內的病毒而不傷害自身的細胞。
也因此,感染了病毒的病人,大部分時候是需要靠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抵抗病毒,既自身的抵抗力來戰勝病毒。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是普通感冒發燒,醫生一般都很少開葯,而是叮囑我們回家多休息、多喝水、多保溫,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一旦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目前能用的醫療手段就是通過激素來刺激和強化人體的免疫系統。
當年的非典和現在的新型肺炎就是採用激素療法在治療。
不過,很多新型病毒出現後,人類都會憑借智慧研究出疫苗來有效的對抗它。
疫苗是剝離出對應病毒的滅活病毒,它們不會再繁殖和危害人體。將疫苗注入人體內之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因為感受受到了病毒的入侵,從而在沒有病毒真正侵入的時候,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細胞。
醫學界將之稱為定向攻擊的武器,非常有效。
因為開始發現病毒的醫生並沒有想到這種病毒的具有如此強而快的傳染性,也就沒有將情況往嚴重的方向說,從而沒有引起大眾的注意和重視。
因此,前期被傳染上的病毒攜帶者沒能及時隔離,導致如今在湖北及全國范圍內都傳播開來。
隨著大家的重視,和相應隔離政策,病毒攜帶者一旦都主動隔離,傳播速度必然會降下來,被感染人數也會降下來。
根據終南山院士的研究,最近幾天增長的速度將達到頂峰,然後慢慢回落。
所以,就目前的環境而言,我們這些普通民眾既能檢測自身是否攜帶病毒以及防止自身感染到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各家各戶各自隔離在自己家,不要串門,不要聚會,吃好喝好睡好,保持好心情,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02細菌
細菌曾經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比如禍亂、鼠疫等。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細菌是有細胞壁的,可以獨立的生存在空氣中和土壤中,可以不依賴於任何宿主,比如人和動物、植物。
因此,細菌的傳播非常廣,可以通過空氣、河流、動植物、食物等來進行傳播,從而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03基因疾病
基因導致的疾病最典型的就是癌症。
對於癌症,人類現在還沒有有效的手段來治癒,所有的治療手段都只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或者殺死癌細胞防止其危害人體而已。
不管是哪一種致病原因,希望我們大家平時都養成講衛生、勤洗手,多運動、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只有避免病從口入的同時也增加自身的抵抗能力,我們才能戰勝病魔!
F. 細菌和病毒有什麼危害
細菌的危害:對人體的危害容易使人生病,比如皮膚病,腸道感染等。
病毒的危害:使人得癌症,人類很多的不治之症就是病毒導致的。比如說:艾滋病、腫瘤、肝癌等等
G. 哪些微生物對人類有壞處
太多了。致病菌是眾多微生物中對人類有致病作用的一部份微生物總稱,包括了病毒、細菌、真菌、放射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中的一小部份。 關於致病菌及其生態 資料來源;陸宗魯印染95/3-4 各種細菌在不同的環境里生存,並通過不同的途徑傳播。有資料統計,在人的上半身每平方公分的皮膚上有50一5000個微生物,它們從汗水和分泌物中獲取營養進行著生長,繁殖,死亡的新陳代謝。汗水或內分泌物中的脂肪酸,乳酸能殺死多種微生物。微生物之何也互有殺死或災活作用,構成了自然界的協調平衡。微生物中有少量致病菌;對皮膚有侵害的真菌類有皮膚絲狀菌(淺侵),在分泌物較多的潮濕條件下繁殖迅速,超過其它微生物的數目,形成菌群失調,侵害皮膚淺部,引起濕疹,腳癬,頭癬。白色念珠菌 (深部侵害性)能引起小兒鵝口瘡,念珠菌性腸炎,食道炎,陰道炎,支氣管炎,肺炎,膀胱炎,腎盂腎炎,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等疾病。在皮膚發生裂口或傷口,汗腺,毛囊障礙處金黃色葡萄球菌入侵引起癤,癰,新生兒天皰瘡,急性乳腺炎,膿腫中耳炎等疾病,膿液呈黃色。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血液時能引起敗血症。綠膿桿菌能使燒傷感染和侵入傷口,壞死皮肉,膿液呈綠色。寄生於皮膚表面的細菌大多是接觸性傳播,在條件適宜時能使人發生外科疾病。 另外,還有一些寄生於人體其它部位的多種致病菌。呼吸道的致病菌有;生存在鼻咽部的草綠色鏈球菌和扁桃體內的伊氏放線菌,還有肺炎支原菌,腦膜炎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它們從鼻涕,痰,噴嚏中帶出,沾染在各種物體上予以傳播。消化道貌岸然致病菌有;傷寒菌,痢疾桿菌,通過蒼蠅,灰塵等傳遞到食物中,再侵入消化道。通常在一克糞便中約有4×1011個微生物,占糞便乾重的40%。正常糞便中厭氧菌佔99%以上,大腸桿菌佔1%以下,漚糞可以殺死微生物。大腸桿菌侵入泌尿系統時能引起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眼的致病菌有;砂眼衣原體,包涵體,結膜炎原體。性傳染的有;枯草桿菌,這類細菌也是接觸性傳染。 致病菌有直接和間接傳遞,健康帶菌人是指染上了致病菌,自己不發病,帶給抵抗力弱的人引起的疾病,或者是致病菌暫時落在衣服,鞋帽,手絹,毛巾,被褥,床單,沙發套,紗布,綳帶以及人的手,臉和毛發上,再轉移到自己或別人適合於該致病菌繁殖的人體部位而引起疾病。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傳遞,紡織品是重要的媒介,如果紡織品有殺滅致病菌的功能,它不僅減少了一個重要的傳播途徑,還可以防止細菌在織物上不斷繁殖而產生臭味。 http://www.ttf.cn/f1345/ws1.htm
H. 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和細菌叫什麼
天花病毒天花、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非典、感冒病毒感冒
用疫苗產生的抗體、抗生素可殺滅
I. 危害人類健康的病菌和細菌叫做什麼
1、什麼是病毒、病菌?
病毒、病菌是人們用肉眼看不見,必須使用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看得到的有害微生物。在醫學上稱之為致病微生物。病毒、病菌的種類很多,分布極廣。在人類、動物和植物的體表和外界環境中,它們無孔不入,無處不有。
2、常見的病毒、病菌。
常見的病毒、病菌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皮膚癬菌、淋球菌、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艾滋病毒、鼻病毒、梅毒螺旋休、皰疹病毒。這些病毒、病菌就是引發人類疾病有影響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
3、病毒、病菌對人類的危害。
病毒、病菌的繁殖方式簡單、速度極快。在營養、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大多數細菌分裂一次只需20分鍾。
1個細菌經過一小時即可變為8個;2小時後為64個;到24小時竟能達到4.7億個。因此,由病毒、病菌引起的疾病與其它病症不一樣,它可傳播給周圍的人群而成為傳染性疾病。嚴重時,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會造成巨大災難。
例如,1918至1919年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全球性流感,造成兩千萬人死亡,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人數還多。
全世界每年有數億人因食物污染而被感染得病;食源性病菌為主所引發的腹瀉病例每年高達15億例;我國每年死於結核菌感染的人數高達22萬;我國病毒位居第三;13歲以下的青年中約67%的人感染過腸道寄生蟲病;我國性病患者已達600至800萬人,艾滋病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足以說明病毒、病菌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