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如何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

如何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

發布時間:2022-09-01 16:02:26

①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抗挫折能力比較差,容易走極端;有些偏僻地區,還有許多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學生,在這種環境中,他們在學習、生活、自我意識等方面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他們更容易出現孤僻、人際關系不好、自大、膽小、自卑感強、依賴性強等心理問題。學生出現這些心理問題,教師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學生會有極端的做法,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大多數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很少,心理健康課老師又奇缺,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那麼,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解讀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中外許多詩詞都抒發了這種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如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透視了作者達觀的態度,並以形象生動、比喻深刻,成為千古名句,詩人雖惆悵,但不悲觀,表明自己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新的生活,體現了豁達的胸懷。又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寫道「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語言,詩句很簡單,卻給了身處逆境中的人以無限的鼓勵。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你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像普希金那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這樣,在詩詞的反復吟誦之中,讓學生感受一種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心理,從而讓他們相信自己的未來是光明的,要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的心理狀態,這樣自己的一生才能是愉快、幸福而有意義的。
二、把握課文主旨,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
生活中要經歷許多挫折,學生常常會因為學習上有許多不會做的題、朋友的不信任或誤解、生活失意等而憂郁苦悶緊張,從而產生挫折感,影響身心健康。語文教師通過富有教育意義的課文,使他們從中吸取力量,以七年級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為例,本文敘述了爸爸種植的花殘落了,也暗示爸爸的生命結束了,「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裡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通過學習,讓學生體驗到主人公經歷了巨大的家庭變故後,突然間長大了,堅強了,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正是他成長的體驗,從無奈、小孩子、不懂事、害怕、無助到適應、面對現實、戰勝困難。今後學生遇到挫折時,以書中的主人公作為自己行動的楷模,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正確面對挫折,學會調適心理。使他們明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經歷挫折,不戰勝它,人就不能成長。教師深深體會到了,將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三、吸取文中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關愛他人
關愛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這是基本的道德情感,是我們提倡的正能量。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那麼他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嗎?在胡適的《荷葉母親》中,他說「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世上有一種最偉大的愛,那便是母愛;《荷葉母親》中的荷葉在滂沱大雨中護住了紅蓮,就像母親用臂膀護住了子女一樣的無私。讀《荷葉母親》使我懂得了母愛的偉大,因此我們要感恩父母,理解父母,報答父母。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愛回報我們的父母,回報他人,回報我們的社會吧!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麼我們的世界一定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歌德說過:「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初中學生畢竟涉世未深,對社會人生缺乏深刻了解,他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良好的愛情觀。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對愛情類課文的學習,並採取有效的方法,能讓學生對愛情這一美好的情感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語文課文中有許多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語文教師應讓這些文學作品中美好的情感最大化地影響學生,這樣可以愉悅學生的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要引導學生,學會辨別美、欣賞美,讓美的文字、美的情感陶冶他們年輕的心,使他們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擁有美好的明天。

② 如何在生物學科中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為迅速是的科學之一,因為生物科學與人類生存和健康、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這意味著21世紀人類將進入生物科學技術的新時代。而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面臨嚴峻的考驗,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在現代教育中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基礎性工作。

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自覺運用心理學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輔導技術,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處理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有效地發揮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那麼,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掌握學生智力和非智力水平,根據學生實際接受程度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等心理素質。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與課堂管理,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其社會角色,變成與學生完全平等的朋友和知己,尊重、關心和接納學生的表現和行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動過程。教師應該營造民主平等、積極合作的課堂心理氛圍。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良好教態,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都給予同樣的關懷、愛護,這有助於形成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態勢以及師生情感的互動。例如:在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在人格上給學生以平等地位。要經常使用「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我相信你以後比老師想得更好」「這個問題你能解答,你能行,不妨試試」等平等和激勵性語言,而絕不用「你怎麼這么笨!」「這樣簡單都不會」等對學生的歧視性語言。

二、科學地處理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教材的處理與挖掘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靈活妥善的處理,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教學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新課程標准中,課程的具體目標含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包括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生物教師要達到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一定要科學地處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內容。

三、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教學設計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心理需求,教學要適應和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教師指導下的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形成學生主動學習、好奇探究的意識和堅持不懈、精確細致等品質,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這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圍,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給學生充分的操作自主權,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進而促使學生好學、樂學。例如,教師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需要創設情境,應該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重視探究性學習報告的撰寫和交流。

四、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動機,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的成功體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學習興趣,進而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根據本學科內容特點,改進教學的策略方法,使學生愉快地、興趣盎然地學習。成功和失敗不僅是反映學習成果的信息,而且還可能對後續學習的動機產生正性或負性影響。教師要善於運用課堂提問、演板練習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因人而異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提出不同要求,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失敗,進而不斷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對於一些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實驗,如「種子萌發環境條件」「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等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對成功的學生給予鼓勵性評價,以強化其成功的體驗。

五、化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困擾,適時對學習困難生給予個別幫助

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對於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疲勞、緊張、懶散、分心、煩躁、厭倦等情緒,要善於因勢利導地進行調適、疏導,並隨機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使學生較長時間地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態,從事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對學習困難生進行個別教育,幫助其改進作業方法,提高學習技能與自信心,以及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中學生物有關青春期教育的知識點,但教學中一閃而過甚至忽略不教或讓學生自己閱讀的現象卻不少,學生不能從正規的途徑獲取性知識和正確健康的性心理,不能正確抑制性沖動,就容易發生問題,阻礙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發育特點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戰勝性沖動。破除學生在性問題上的神秘感,改變了對性的無知與困惑,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

六、重視教師人格的作用

中小學生的人格正在形成時期,社會環境,特別是教師的人格對其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重視自己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有意識地以自己的自信樂觀、誠善正直、積極進取、認真負責、鍥而不舍等人格特徵感染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生物教師學習和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讓更多的生物教師滲透心理教育,有利於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育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輔導者。在生物教學中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培養上,而且要深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學處理好教材,適時的進行滲透,才能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行為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③ 如何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人際關系和諧,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當前,全國出現了許多起中小學生心理偏差的事故,引起了國家教委的重視。現在中學生存在著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壓力感:這個問題相當普遍。學生生怕考試成績不好,無顏見江東父老,心理壓力過大。2.適應性差:由於生活自理能力差,如同溫室的花朵,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不適應學校生活和老師的指導方法及團隊活動。3.情緒不穩定;隨著考試的成績好壞,情緒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4.人際關系敏感:與別人不合群,同學之間、鄰里之問、親戚之間情感不能溝通,性格內向、孤僻。5.焦慮現象:遇到困難時或考試前,顯得精神晃惚,緊張不安。6.抑鬱、自卑現象:受到挫折後,表現出情緒低落,孤獨感、自卑感嚴重。沒有一點上進心。7.心理不平衡性:常常忌妒別人學習成績比自已的好,別人各方面比自已強。忌妒是一種可怕的心理;是一種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敵對現象:在受到批評時,容易產生抬杠,產生敵對觀象。9.偏執現象:以自我為中心,在家庭中及班級里,處處都以我為中心。我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獲得了一些經驗,產生了一定的效果。關於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認識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推進,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給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通過情感的交流、情緒的疏導等活動化解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這不僅對促進青少年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獲得全面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學校與社會的和諧穩定,構建現代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從容應對各種挑戰與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輕松自然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拓展了傳統德育的范圍,而且由於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預防、疏導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流,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理解其科學內涵,而且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 1. 幫助學生培養適應當代社會環境的能力,充分開發學習的潛能,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 2. 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安全地度過青春期。 3.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正確處理與異性及他人的交往,建立對他人的積極的情感反應和體驗。 4. 幫助學生提高承受挫折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與心理品質。 5. 幫助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興趣和未來社會就業條件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進行職業選擇和心理准備。三、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1、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教育途徑。 ①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課程的特色是在生理衛生課中增加心理衛生的內容,稱為生理心理衛生。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特點,通過心理衛生課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 ②開展團體咨詢活動。出現同類心理疑問的小組成員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由議論,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啟發。引導和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理解,進而改進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③開展多元化的集體活動。開展生動活潑的活動,可促進人際交往,建立團體合作。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如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登山、演講,交友聯誼會等等。④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師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尤其是學習心理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2、面向個體學生的心理咨詢途徑首先,學校要宣傳心理咨詢的意義,改變心理咨詢意味著存在心理疾病的不正確認識,鼓勵需要咨詢的學生進行個別咨詢。其次,設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詢室。開設熱線電話,多渠道開展心理咨詢。3、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①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實施心理教育,我們還可利用學校的隱性課程-----校園文化,把這無聲的教育與有聲教育相結合。加強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如設立心理教育專題板報,成立心理教育校刊,開設心理圖書閱覽室,開展「心理專題」手抄報等做法,可營造一種濃厚的心理教育氛圍,起滲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學生的心理教育意識,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心理教育。②成立家長學校,形成心理教育網路.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不僅來自於學校,也來自於家庭。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當的教養方式,不和諧的親子關系都會直接引起學生的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應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採取「家長與學生同時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長的心理教育意識。家長學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任務是:一是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教育知識,二是幫助家長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在這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三是向家長及時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動態及所出現的具體問題,使家長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極具科學性的工作,加強科學研究,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做好心理教育的個案記錄與教學研究,建立學生心理成長檔案,為學生心理教育與科研積累豐富的第一手材料。

④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物理學科有其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生平、科學探索過程、趣味題、小實驗、小製作、物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其耐挫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為學生健康成長鋪路。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學效益;耐挫能力;合作精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辦好教育的當務之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慢慢滋潤他們的心田,讓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價值的途徑。物理學科有其獨特的優越性。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⑤ 如何在中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語文教材中特有的一面,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確保初中生在未來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態, 並且可以更好地開展各個學科的學習活動。
一、培養學生學習品質的過程中,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將自身發現能力展現出來, 將教材中存在的智力因素和心理教育資源發掘出來, 並探索出這部分內容同社會的關聯價值, 同時讓其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 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其學習品質, 提高學生在交往和學習中的信心, 進而讓其運用一種高尚情趣和價值觀念去開展學習活動。
另外, 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積極向上的事例, 引導並教育學生進行自我完善, 這樣在無形中提升看自身的控制力和發展力。這樣語文教學, 不僅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初中生, 還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習《愚公移山》這一課文中, 我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有什麼感觸,學生說學了這篇課文深受感動,
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一點點小事就不能堅持下去,而愚公可以將一件事堅持一輩子,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我們要向愚公學習,學習他的良好道德品質,認真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
二、提高學生歸屬感的前提下,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教師想要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 分析好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心理的發展規律, 在這個基礎上, 引導學生提高自主意識和歸屬感。為初中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重視語文教材中思想道德的內容,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並通過這樣的教育和引導, 讓學生培養意志品質、審美情趣, 提升學生在集體中的歸屬感。
這時候需要教師可以將學習氛圍營造出民主和平等的氛圍, 充分理解學生, 教師有時和學生起沖突時,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初中階段的學生叛逆心理比較嚴重。實際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師在授課時不僅僅要將課程講好, 還應該更加關心學生, 同學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 課堂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課後傾聽學生們的心聲,
讓其更加願意相信老師, 願意同語文教師開展更多的互動。
三、閱讀教學中,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次實際閱讀課中, 教師為學生們提供心理健康方面閱讀材料, 讓學生先自己通過閱讀和歸納, 總結出什麼才是健康心理狀態, 此種過程中, 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提高, 同時又了解到一些基本心理知識。這樣的方式適合自主性較強的學生, 對於自主性較差的學生, 可以由教師針對閱讀材料, 確定出幾個關鍵詞, 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總結,
加深學生對心理知識的認知。教師還可以在閱讀課程中, 將作者的生平事跡介紹給學生, 樹立出正確的榜樣, 進而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初中教材中, 很多課文都是名家名篇, 作者有著很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 是初中生可以學習的榜樣。如果學生的耐力有限, 堅持精神較差, 就可以充分運用這樣的方法, 將一些堅持不懈的作者,
生平介紹給學生們, 比如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在處境非常困難的時刻仍然能繼續奮筆疾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 失明並且聾啞, 都可以繼續進行文學創作, 鼓勵人們嚮往希望, 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他們的精神, 講給學生們聽, 就是為學生們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提升語文教師綜合素質, 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熟練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上, 更要學習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有較高的理論水平, 也有較高的操作水平。在教學工作之餘,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參加一些心理培訓課程, 並通過上網查找資料, 開展自學活動, 進而提升心理方面的知識水平。
在日常的教學中, 通過實踐活動, 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 努力專研, 同學生們共同進步。語文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應該是良好並積極向上的, 因為教師的人格以及行為, 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人格形成和行為發展, 因此, 想要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其中, 教師要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讓學生通過教師獲得鼓舞。
教師用一種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同學生交流和溝通, 顯得非常重要, 這也是綜合素質良好的表現之一。

⑥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一)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同時做到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進入課堂是學校開展這項工作的有力保證。開設的課程除了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生理衛生課和青春期教育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外,還可以利用活動課,班級體或者團隊活動等其他形式,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報告討論座談等。對年齡較小的小學兒童,另外還可以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游戲娛樂競賽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編寫心理健康指導讀物
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有計劃地組織骨幹教師專家學者編寫出版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參考書,供中小學生們課外閱讀。特別是在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改革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融入教材當中。

3.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
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任務,是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目標的重要途徑。學校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心或專門活動室,配備相應數量的專兼職教師,就可以對少數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健康,增強心理素質。

4.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以科學的態度,慎重而科學地開展對學生的心理測試以及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可以提高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效果,為促進每個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服務。

5.全面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和融合到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學科教育,各項教育活動,德育和班主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要增進心理健康的意識,自覺地使教育教學活動和德育工作成為有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另外,一般的學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充分利用和挖掘學科的特色和優勢,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正常的學科教學中。利用各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促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學校還要注意美化環境和開發隱性教育資源,把環境熏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重要渠道和途徑。

6.利用信息媒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正在被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因此各國都已注意到了在教育領域中利用信息傳媒教育。利用信息網路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者將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互聯網上針對自己的重症、
難症向自己最信任的教師咨詢,這樣可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走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魔沼。利用信息傳媒,這是一個高效率的途徑。

7.建立家庭學校社會的溝通渠道
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心理健康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既然,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與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不容忽視的關系,所以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積極配合起來,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此基礎上學校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指導使家長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在家庭生活當中創建健康的家庭氣氛,使學生在民主和睦的家庭環境張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質,這樣有利於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最終使三種途徑的教育影響形成最大合力。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的措施

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採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心理衛生
根據H·布里奇的研究,動機水平與解決問題的效率的關系描繪了一個倒「U」型曲線。學習動機與學習過程中的緊張與焦慮的情緒狀態是呈正相關的。當緊張與焦慮適量存在時,思考能力,反應速度、動作的靈活性,學習的工作效率都隨著緊張和焦慮的強度的增加而提高。但過度的緊張和焦慮又反而阻礙學習和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在應試教育的籠罩下,很多教師只片面強調學生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為能升學就是一名好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教學方法都嚴重背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從而使很多學生積極性受挫,內心產生自卑感,嚴重缺乏自信,甚至放棄學業。都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這種情況長期以往就會表現行為異常和各種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要求要適度,適度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要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增進心理健康的穩步發展。

2.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

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我們說,人類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一個人不可能鼓勵的得到長足發展。中小學很快就要走上社會,因此,培養學生正確對待集體與個人,正確處理師生、親子等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我們說父母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第一任啟蒙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巨大。在家庭生活方面,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要給予適當的評價,切忌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另外,最重要的不能對孩子過於嚴厲和溺愛,這樣孩子往往產生心理不平衡和心理沖突,產生不健康的人際關系。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羅森塔爾效應」表明,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期望會增強學生自覺鑽研和深入探索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我們說理想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教與學的關
系,而且是一種彼此尊重,從而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的互動關系。教師在給學生進行知指導或評價時,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並且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口語要親切,要充分使學生感到批評之後的友情和善意。

(3)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學生把自己投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分享集體的歡樂,分享集體的痛苦。指導學生要經常與別人討論問題,交流意見,溝通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定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
定期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評價,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著預定目標順利開展。為此,要求全體教師重視其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正確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校園的環境建設,學校的心理氛圍都要進行全面評價。

4.開展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是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分支,有利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和質量的提高,也有利於中小學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為此必須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良好的理論和科學素質,又要具有從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經驗。所以說,要讓他們學習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的有關理論,使他們充分了解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變化規律,理順心理變化的前因後果,掌握心理輔導的技術、途徑和方法,從而提高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的質量。

5.指導學生自我認識,培養自我接受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中小學生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境,作為教師則必須指導學生對他自己的能力、品格、行為習慣進行正確認識,針對各種復雜情境合理應對,從而適應情境的變化。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他自身的認識和他的實際情況越接近,那麼他會對環境或社會的適應能力越強,對公眾復雜局面能做到順利以赴,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外,還要培養中小學生自我接受能力,對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要繼續保持和發揚,對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也要加以更正,正視自己的弱點,不要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特別注意對自卑心理比較強的學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們最大限度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給他們盡可能多的創造達到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增進自信心,逐步形成自我接授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6.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情緒生活的能力
情緒是在生活中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一個人的情緒是復雜多變的,有時候高漲而有時候低落,所以情緒不但包括高心、喜悅、歡欣等愉快積極情緒狀態,也包括厭惡、恐懼、焦慮等消極的情緒狀態,我們說健全的情緒狀態有助於事情的成功解決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指導中小學生培養具有健全的情緒生活能力作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控制情緒
指導學生學會如何控制情緒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會對心境的調節控制,對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日常生教學過程中,從中小學生學習,工作等方面幫助學生學會對心境的調節和控制。其次,當學生在激情發生之間,教師應指導學生竭力把注意力轉移到無關事情上去,當學生愈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措施18_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處在激情狀態中,教師應愈平靜,以免產生消極作用。最後,中等程度的應激狀態對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教師應指導學生保持中等程度的應激狀態。

(2)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多方面情趣
教師應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如通過音樂、書法、外出參觀學習等活動,增強他們的適應能力,這樣能使他們情緒穩定,解除心理緊張,陶冶他們的情操,
(3)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心靈中的積郁吐出來
情緒上的積郁如果長期憋在心裡,就會影響身心健康,但一旦把它吐出來就會感到舒暢,能起到安定作用,

綜合以上所闡述的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措施,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和技術,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長與發展,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教師的努力配合下,我相信一定能把我國中小學學生培養成為智力正常、情緒適中、意志健全、人格統一、人際關系和諧、與社會協調一致、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特點的新時期的中小學生,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穩步快速的向前發展。

⑦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應在自然情境下的過程展開心理教育
班主任與學生相處時間較多,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條件,在教育與教學的自然情境中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亦師亦友關系的建立是班主任擔任心理輔導員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項工作。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一系列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新生的入學教育,就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來克服新生的膽怯心理,從而使他們更快地適應新環境。
2.能調動多方力量作用於學生心理健康
毫無疑問,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她幾乎就是個指揮,運籌帷幄,外聯家長,內結領導、同事,把這幾種力量凝聚成合力,給予學生的心理健康以積極影響。 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同頻共振時,她要協調;當學科教師與她的學生有矛盾時,她要調和。因為她深信,學生是在良好的關系中成長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與班主任接觸、交往,受到其關心教育外,其他科任老師及家長的教育態度和方式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果這幾股教育力量相互矛盾、相互干擾,方向不一致,會使學生無所適從,甚至導致心理的扭曲。班主任正是這幾股教育力量的協調者。 班主任要與科任教師溝通情況,交流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理念、方法技術,達成共識,相互協作。比如當班主任把握了不同的家庭環境和與孩子溝通的不同方式可能會形成孩子哪些人格特質的基本知識時,對孩子的心理輔導就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近幾年心理學研究表明,親源性心理影響是什麼性質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班主任要了解不同的家庭環境和與孩子溝通的不同可能會形成孩子哪些人格特質。近幾年心理學研究表明,親源性心理影響是什麼性質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
3.當前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3.1 青春期的情感萌動。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標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世界衛生組織把青春期界定於10歲-20歲之間。在這一階段,他們對外在美已經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他們開始注意到自身外貌,身高,體形等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也都會對學生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如,對部分學生而言,由於開始認識到自身外貌不夠漂亮或個子低矮,體形較胖等,他們往往會產生自卑,自怨,焦慮,抑鬱等心理困擾,如沒有給予及時的引導,則易產生愛慕虛榮,自傲,狂妄等不健康的心理現象。性意識的出現,是青春期的典型心理特徵之一,它引起了青少年的興趣,愛好,性格等個性特徵的一系列變化,十三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萌發追求異性的需要,因此,青春期被人們稱為"性危險期"。但我國對中學生進行必要的性教育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早戀現象在中學生中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如果在孩子青春期到來之時,學校或家庭教育不當,孩子遇到外界的沖擊,刺激,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3.2 家庭教育不當。有許多心理健康有問題的學生,是由於家長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青少年正處在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家長對其行為要進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引導,是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有這樣一個讓人痛心的故事。有一個14歲的女孩,有幾次回家晚了,她媽媽很生氣,罵她:"又到哪鬼混去了,是不是作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這么晚才回來?"這個女孩只是和幾個朋友吃飯,玩的晚了些,但她媽媽罵了他幾次之後,她竟然真的不回家了,和一個男孩在外面同居了,以致懷孕無顏回家而跳樓自殺。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位女孩的行為呢?她本可以向媽媽解釋的,但是媽媽沒給她解釋的機會。青少年心高氣傲,自尊心強,一旦遇到傷害自尊心的事情,往往易激動,易憤怒,甚至拿自己當作報復的工具,作出一些偏激的行為。
3.3 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3.1 全面了解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教育工作。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班主任對學生要有深入的了解。第一,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學生除了在校學習外,還有一部分時間是在校外度過的。班主任有必要了解學生家庭狀況和校外生活。家庭狀況包括家庭的結構,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管教方式,家長的愛好及個性特點,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這些因素都對學生有潛在的影響。第二,了解學生的特點,包括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生的個性特點是教師需要了解的一個重點。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針對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對內向型的學生,教師就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活動,多與人交往;對自卑型的學生就要從一點一滴來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對偏激性和攻擊型的學生則要以靜制動,以理服人,培養他們的忍耐力和自製力;對耐錯能力差的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開展挫折教育與訓練。學生的興趣,愛好往往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出發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己有特長的方面大展身手,對恢復自信,改變自卑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3.3.2 加強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安全度過"性危險期"。正確的生理衛生教育。在學生進入青春期之前,班主任老師要把科學准確的生理知識向學生講授,必要的時候可以把男女學生分開輔導,這就需要聯合其他老師,男女老師分別輔導男女學生。給他們講解第二性徵的相關知識,教給男學生針對"遺精",女學生針對"月經初潮"等問題採取正確的應對方法,並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先打個"預防針",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後,有這方面問題的學生可以主動找班主任咨詢。
科學的性意識教育。青少年的青春發育提前,但他們很少能獲得科學的有針對性的青春期知識,隨著性意識的出現,他們會公開或隱蔽的進行自我認識和探求,引導不到位會產生很多問題,輕則困惑,重則產生性心理變態。而學生本身又難以啟齒,這時班主任就要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對學生進行性生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制教育,性審美教育等。在這一時期,男女學生既表現為互相疏遠,而又渴望與異性彼此接近,如果青春期教育不當,極易發生單相思,早戀,同居,未婚先孕等不良現象。班主任可以通過舉行主題班會等活動,列舉一些相關的例子組織學生討論解決的方法,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例如:關於男女生之間交往的分寸問題,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等。
學生的心理從混亂走向有序,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需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和恆心。有責任幫助青少年順利度過青春期這個人生轉折的十字路口,在輔導他們學業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時通過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滲透到每一位學生身上,幫助他們完成出色的自我塑造。

閱讀全文

與如何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帶著孩子尋夫哪裡才是幸福的彼岸 瀏覽:642
6位數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37
什麼叫非行政事業編 瀏覽:257
故事領域興趣認證怎麼過 瀏覽:234
健康文胸怎麼穿 瀏覽:635
上海跟杭州哪個城市美女多 瀏覽:566
溫州蒼南人才引進事業單位怎麼樣 瀏覽:806
怎麼讓愛情幸福下去 瀏覽:344
公安和國門經濟什麼關系 瀏覽:950
一顆椰棗樹出自哪個故事 瀏覽:707
新泰事業編工資怎麼樣 瀏覽:301
婚姻中有了絕望後怎麼過 瀏覽:680
企業編制如何弄成事業編制 瀏覽:642
如何健康増肥 瀏覽:277
永泰幸福庄園門票多少錢啊 瀏覽:920
女人額頭看婚姻是什麼意思 瀏覽:947
堵車會影響什麼經濟損失 瀏覽:820
抖音如何打造健康科普 瀏覽:715
去江陰在哪裡申請健康碼 瀏覽:643
故事單詞用英語怎麼讀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