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健康是指人在哪三個方面的良好狀態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
『貳』 什麼是健康狀態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健康是節約,健康是和諧,健康是責任,健康是金子。健康不僅屬於自己,健康還屬於親人、家庭和社會。
准確的健康的解釋如下:
(一)軀體健康:一般指人的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一般有三個方面的標志
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覺良好,情緒穩定,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愛自信且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的所處的環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維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受到別人的歡迎和信任。
3、對未來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腳踏實地,不斷進取,有理想和事業上的追求。
(三)社會適應良好:指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復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被他人所接受。
(四)道德健康: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是非的觀念和能力,能按照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和規范准則約束、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具體來說包括以下10個標准: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齲齒,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
同時滿足以上10項標準的人才屬於健康狀態,如果不滿足,可以著重看自己是否屬於亞健康。
『叄』 健康是指在哪三方面的良好狀態
健康是指生理、心裡以及社會適應性三方面全部處於良好的一種狀態。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無痛就是健康」,隨著社會發展,現代人的健康是整體健康,包括身體、心靈和社會生活。
健康是指在哪三方面的良好狀態
健康包括生理、心裡以及社會適應性3個方面,其中,社會適應性主要取決於生理和心理的素質狀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現代人所謂的健康不僅僅是過去的身體健康,現代人的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等。
『肆』 寫簡歷的時候,身體狀況一般有良好和健康的填寫,良好指的是亞健康嗎
是的,很高興為您解答,良好一般指無明顯疾病。「本人身體健康狀況」一般填寫無疾病,或者寫明「健康」「良好」等,如有疾病應如實填寫。一般來說個人健康狀況填寫上沒有嚴格要求,因為一些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嚴的工作,在參加工作前都要參加體檢或者體測,剩下的一些對於健康狀況的考察不是特別嚴格,就填寫良好就可以。
健康狀況分為健康、良好、較差三個類別。針對自身情況來選擇,如實填寫,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負責。如果有殘疾或聽力、視力障礙,可以將其補充在其他欄。便於醫生了解情況,更好地幫助你解決問題。注意:在發生意外或緊急情況時,健康狀況表可以第一時間告訴醫生關於你的信息,制定醫療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方式。
人體的健康狀態大致可分為四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疾病的前驅狀態、疾病狀態。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不僅僅指沒有疾病或體質的衰弱。疾病前驅狀態是向疾病狀態發展的前奏。亞健康狀態是指沒有達到身心與社會上完全安寧的狀態,處在健康與疾病狀態之間剛偏離於健康,具有可逆性。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伍』 健康是指人的身體,心理和什麼方面的良好狀態。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為是固定的和永遠如此的。有關專家經過研究後,得出了一個健康公式:
健康=(情緒穩定+運動適量+飲食合理+科學的休息)
疾病=(懶惰+嗜煙+嗜酒)
以上公式說明,有益於健康的是「長壽三要素」,公式中分子越大身體越健康,分母越大身體越差。
健康體重公式
計算體重適宜程度的公式 - 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如下:
[體重 (kg)] / [身高 (m) × 身高 (m)] = 體重指數
1、 不到18.5,偏瘦
2、 介於18.5和20.9之間,苗條
3、 介於20.9和24.9之間,適中
4、 超過24.9,偏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認為:
健康=15%遺傳因素+10%社會因素+8%醫療條件+7%氣候條件+60%自我保健
『陸』 健康狀況一般和良好有啥區別
『柒』 健康情況寫良好還是健康
健康情況寫健康。填寫健康狀況可以填寫良好。同樣的,假如你的身體沒有問題的話,也是沒有疾病的標體,就可以在填寫健康狀況時填寫良好二字。良好的健康狀況,也代表了你的身體很健康,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在一些機會面前你也可以得到很多機會。一般填寫健康或者良好。如果身體強壯,沒有任何問題就填寫健康。
健康的含義概況
健康是一種動態平衡,是人體內部各個系統器官之間的平衡,也是人體與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間的平衡。健康的狀態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精力充沛,能夠承受壓力,找到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積極、樂觀的處事態度,敢於承擔責任,做事細心有序。良好的休息,充沛的睡眠。
『捌』 健康狀況指標有哪些
健康狀況指標有哪些
健康狀況指標有哪些,久坐的上班族和學生黨都需要得到鍛煉,如今大家逐漸重視健康,有不少人還參加健身運動,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健康程度。下面我帶你了解健康狀況指標有哪些。
指標一:血壓。
高血壓本身是一種疾病,也是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建議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限鹽、減重、戒煙、運動等,以預防高血壓;35歲以上的人要定期測量血壓,一旦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規醫院就醫,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更應注意;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和監測血壓,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切忌盲目自行停葯或減量。
指標二:體溫。
體溫反映新陳代謝的強弱。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一天中略有波動,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過1℃。體溫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體溫較高,新生兒和老年人較低。運動、進食後,女性月經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對體溫也有影響。建議,每個家庭都要有一個體溫表,及時監測體溫,一旦出現發熱要及時就醫。老年人對體溫變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時候感覺不到自己發燒了。因此,當精神不濟、沒有食慾、反應能力變差時,最好先量量體溫。
指標三:呼吸速率。
相對來說,呼吸越快、越短促,說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長,則心肺功能越好。一個人每天大約呼吸1、7萬次,每分鍾進入肺部的空氣約為0、946升,但真正進入肺部的空氣遠低於這個數字。
人的壽命與心肺功能關系密切。深呼吸時吸入氧氣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讓人多活幾年。要想減緩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練習深呼吸。可採取「吸-停(屏氣10~20秒鍾)-呼」的方式,吸氣時盡量用鼻子均勻緩慢地深吸,呼氣時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廢氣。每次深呼吸練習3~10分鍾,每天2~3次。
指標四:心率。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鍾60~100次。多項研究發現,心率越快預期壽命越短,心率每分鍾小於90次的人不易得心臟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幾率越大,死亡風險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鍾60~74次,生命最安全。生活中應加強運動,改掉抽煙、酗酒、熬夜等壞習慣,同時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態、避免發怒,有助於穩定心率。運動對心臟的益處是長期且效果最好的,堅持運動能讓心率慢慢降下來。冠心病患者更要將心率減慢,除了適當運動,還可藉助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動量的增加而變快,最好選擇中等強度的緩和運動。
指標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體不適時發出的最直接信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能。在醫學界,疼痛被認為是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很多人對疼痛見怪不怪,主要應對手段以「忍」為主,殊不知疼痛不僅是一些疾病表現出的症狀,本身也是一種病。嚴重慢性疼痛會導致各系統功能失調,甚至危及生命。建議一旦出現疼痛要立即去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葯物,不要亂吃止痛葯,以免掩蓋原有疾病症狀。
指標六:走路速度。
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算得上檢測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情況的一盞「指示燈」,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於0、6米/秒的人死亡風險增加,超過1米/秒的人壽命較長。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家中老人的走路速度,如果突然減緩,應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果老人的常規步速小於0、8米/秒,也就是5秒內走不到4米,說明肌肉力量萎縮較嚴重,有可能發生了肌肉減少症。要想保證走路速度,增加日常鍛煉必不可少,快步走就是不錯的選擇。建議快步走每次持續40~60分鍾,剛開始鍛煉的人可以從快走半小時起,然後逐漸延長時間。快走時,一般應使心率維持在每分鍾120~140次,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1、飲食指標
一般來說成人每天應該吃500克左右的食物,而老人的話,因為腸胃功能減弱,則不應該超過350克。如果出現多食多飲,而且體重下降的情況,就要考慮是否得了糖尿病或者甲亢;如果食量減少 ,每天攝取的食物不到250克,持續時間比較長,就要考慮是否患有炎症或者惡性腫瘤了,要及時檢查。
2、體重指標
體重並不是越輕越好。這里教給大家一個公式,你可以算下你的正常體重應該是多少。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計算方法:男性:(身高cm-80)×70%=標准體重; 女性:(身高cm-70)×60%=標准體重。如果短時間內,體重下降過快,人明顯消瘦,這種情況多見於糖尿病、甲亢、惡性腫瘤、胃腸系統等疾病;如果短時間內,體重急劇增長,一方面和你的不健康飲食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和高血脂、甲減、糖尿病有關。國內外大量研究顯示,約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體重超標。
3、體溫指標
正常人的體溫應該為36℃~37℃,超過37℃就可以確診為發燒。除了發燒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體溫低於正常體溫,稱為「低體溫」。「低體溫」常出現在高齡老人,長期營養不足的患者身上,甲減或者時常休克的病人,也會有這種情況。
4、脈搏指標(心跳指標)
成人標准脈搏應該為每分鍾60~100次(註:運動員的脈搏可能低於這個標准)。如果出現脈搏過速、過緩、有間歇、脈搏較弱、時快時慢,這均表示,可能心臟有問題,需要及時就醫。老人心跳一般會略低於標准數,不過,只要能保持不低於55次/分鍾,就算是正常的。如果平時心跳較慢,突然增至80~90次每分鍾,就要考慮是不是得了潛在疾病,需要馬上就醫檢查。
5、呼吸指標
健康人的呼吸應該是平穩,有規律的。每分鍾16~18次左右。如果呼吸急促、大喘氣、或者氣不夠用,時快時慢,胸悶,憋氣等現象都是不正常的表現。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多見於哮喘疾病;胸悶、憋氣多見於心臟疾病。對於老人來說,心肺功能減弱,運動後也可能會有心悸氣短的症狀,不過,如果休息後,症狀緩解,就是正常的,並不是疾病的表現。
6、排便指標
健康人的排便次數每天或者隔天一次。正常的大便應該是黃色軟狀。高齡老人,飲食少、運動少的,2~3天排便一次也是正常的。只要排便暢通,大便不幹,就不是便秘。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超過3天未排便,而且排便困難、排不盡、大便發干,這就是得了便秘了;如果每天排便超過三次,並且大便不成形,便稀,這種情況一般就是得了腹瀉了。結腸炎也可以通過大便檢查出來。一般來說,患有結腸炎的病人,會有便血、便秘或者腹瀉等症狀。
7、排尿指標
成人的排尿量每天應該在1~2升左右,2~4小時就要排尿一次(夜間除外)。健康人的尿液應該是淡黃色,透明、少許泡沫。如果小便黃中帶紅,就要考慮尿路感染的情況;小便呈藍綠色,多見於綠膿桿菌感染;血尿常見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腫瘤或者結石等;尿頻、尿急,這種情況就不用說了,是前列腺疾病的典型症狀。
8、血壓指標
這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成人的血壓應該是不超過140/80毫米汞柱。對於老人來說,血管壁彈性降低,體內垃圾積累過多,需要心臟加大壓力,才能保證正常的血氧供應,所以血壓會上升。不過要注意,老人的收縮壓不應超過160毫米汞柱,如果超過這個標准,就可以判定為高血壓,不管有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都應吃葯。如果單純的是舒張壓過高,需要去醫院檢查,切忌私自用葯。
9、睡眠指標
一般來說,成人的睡眠時間應該在6~8小時,睡足8小時不是標准,而是應該以起床時精神狀態是否飽滿作為標准。而且每個年齡段的人群,睡眠時間是不一樣的。10~18歲的人群,要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18~50歲的人群,保證每天7小時睡眠即可;50~70歲,每天只需要5~6小時睡覺就夠了。對於老人來說,睡眠質量會有所下降,所以不能硬性規定每天要睡多久。只要睡醒後,白天有精神,無疲勞感就可以。另外,建議老人要養成午休的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10、精神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把人體精神健康的標准概括為「三良好」:
良好的個性人格——情緒穩定,性格溫和,一直堅強,感情豐富,豁達樂觀。
良好的處世處世能力——觀察問題客觀,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
良好的人際關系——待人接物大度和善,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健康人應該有飽滿的精神狀態,豐富的.情感、敏捷的行動能力。如果不具備這些以及上面的「三良好」,就需要考慮是不是身體有隱疾了。
1、怎麼才算是標准體重
了解自身體重是一件必要的事情,目前根據世衛組的計算方式:男性的標准體重為身高減去80得出的數值再乘以百分之七十;女性的標准體重為身高減去70得出的數值後乘以百分之六十。如果范圍值在正負百分之十以內為正常,注意身高是以厘米為單位。
2、脂肪有哪些類型
可以分為體脂肪和內臟的脂肪,體脂肪是身體的脂肪與體重的比值,當比值越高時,說明也就越肥胖。通常而言,男性正常的體脂率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女性則為百分之十二五到百分之三十。而內臟脂肪對人體內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內臟脂肪超標,則容易發生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並且還可能出現脂肪肝。男性和女性的正常內臟脂肪值分別為4~6和2~4。
3、BMI指什麼
它放映個人身體的質量,計算公式為等於體重除以身高平方數,體重以kg為單位。當一個人的體重指數在18、5到24之間時,這是正常的。數值范圍為27-30和30-35,分別為輕度和中度肥胖。當BMI數值超過35被認為是嚴重肥胖。然而,18歲以下的運動員、重量訓練員、孕婦或哺乳期婦女、體弱或久坐不動的老年人不適合用體重指數來衡量健康標准。例如,一個健身者的體重中肌肉比例很高,他的體重指數可能超過30。
4、肌肉的含量對肥胖有什麼影響
肌肉的含量也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健康,因為肌肉消耗熱量,基礎代謝率越高,發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此外,肌肉的數量也與衰老有關,所以肌肉少的人更容易衰老。
5、人體的基礎代謝說明什麼
許多健身人士對基礎代謝率這個名詞並不陌生,當它較高時說明身體機能較為年輕,能力消耗大。而它對減肥也有著重要的影響,運動能幫助人體提高基礎代謝率,從而消耗更多能量,達到減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