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天如何養成良好飲食作息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很不穩定。所以,春季養生要重調理,更要順應時節。根據季節養生特點,我們將春季最健康的作息時間表送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助力健康生活。
一、合理的作息。在中醫層面來說人體應該在子時前入睡,子時就是23點到凌晨1點,所以我們最好能在23點前入睡。睡前不可過飽或者過激,睡眠環境不可過冷或者過熱。
六、運動要增加
。雖然《黃帝內經》對運動並不像西方文化那樣重視,但對於春季,提出了「廣步於庭」,即要在庭院內大步流星地散步。因為一則可以通過運動長養人體的陽氣,因為陽氣主動,運動可以產生陽熱之氣,適度的運動對人體的陽氣有長養的作用,運動本身也符合「春者,蠢也,動也」的本意;二則通過觀賞自然環境中的新綠,達到疏達肝氣的目的,這是春季養生氣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內經》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不同的聲色氣味均可以入通於人體的五臟,與不同的臟腑存在著不同的入通關系,青綠色是可以入養肝臟的。多看綠色,多運動,可以舒肝養肝。
❷ 春天有哪些養生的好方法
春季養生應該注意: 一、起居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因為這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脫去厚衣服,尤其是體質虛弱者。 二、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三、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陽春三月是萬物始生的季節,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四、運動養護 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維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五、保暖防病
❸ 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養生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春季,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
飲食調養
[養肝為先]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那麼,春季應當怎樣養肝呢?在飲食方面,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僅有很強的殺菌作用,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甚至還有補腦的功效。大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同時還可預防呼吸道、腸道傳染病。此外,飲食中應少吃性寒食品,如:黃瓜、茭白、蓮藕等,以免阻止陽氣生發。
[增甘少酸]
春天,肝的功能旺盛,如果再多吃些酸味食品,肝氣更加旺盛,會導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要少吃酸味食品,以防肝氣過盛。春季宜吃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氣,如:大棗,性味平和,可以滋養血脈,強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棗粥、棗糕,以及棗米飯。山葯也是春季飲食佳品,有健脾益氣、滋肺養陰、補腎固精的作用。山葯既可做拔絲山葯、扒山葯、一品山葯、水晶山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葯蛋糕、山葯豆沙包、山葯冰糖葫蘆、山葯芝麻焦脆餅等風味小吃;還可做山葯粥、山葯紅棗粥。
[多吃蔬菜]
經過冬季之後,人們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多發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膚病等,這些均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營養失調。因此,春季到來,人們一定要多吃蔬菜。早春季節,新鮮蔬菜較少,此時冬季冷藏、干制、腌漬、醬漬的蔬菜便可大派用場。如腌漬蘿卜、姜、蔥頭、白菜、芥菜、辣椒、榨菜等。春季可多吃些野菜。野菜生長在郊外,污染少,且吃法簡單,可涼拌、清炒、煮湯、作餡,營養豐富,保健功能顯著,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榆錢、竹筍等。如今大棚種植蔬菜逐漸改變了春季新鮮蔬菜供應少的狀況。在生活方便的地方,新鮮蔬菜可以隨時吃到。如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萵筍、香椿、四季豆等。春季的湯,應以紅胡蘿卜、白蘿卜、海帶、冬瓜、番茄、春筍為主料,配以雞肝、豬肝、瘦肉絲等,湯以清淡、味鮮為宜。
[多喝粥]
在早餐或晚餐中進食一些溫腎壯陽、健脾和胃、益氣養血的保健粥,如雞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豬肝粳米粥。
[補充蛋白質]
春季,飲食中還要多補充優質蛋白質,以增強抵抗力,如雞蛋、魚類、牛肉、雞肉和豆製品等。
[編輯本段]養生特點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症,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備。
[編輯本段]起居調攝
春天,人們不僅應從飲食的角度關注養生,還應對起居予以足夠的重視。
[早睡早起]
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遲,早上要早起,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自然界的生發之氣。起床後宜披散著頭發,松開衣扣,舒展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這樣使思維易迅速活躍起來。老年人晚間睡眠質量一般不高,宜安排一定時間的午睡。
[春季服飾]
春天氣候變化較大,加之人體皮膚已開始變得疏鬆,故穿著上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寬松舒展,另一方面又要柔軟保暖,並且還要做到衣服不可頓減。
◆添減衣物
春天盡管天氣轉暖,但是氣溫變化大,尤其是早晚與中午的溫差還相當大,因此,宜穿著方便添減的兩件衫。為了與大地回春的自然美景相映,衣著的顏色宜偏淡色帶鮮艷。
◆莫忘「春捂」
嚴寒的冬季,各種保暖措施的完備,使人的耐寒能力下降。春暖花開,過早地頓減衣物,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影響機體功能,造成各種疾病,所以「春捂」習慣要保持,衣服宜漸減,衣著宜「下厚上薄」,體質虛弱的人要特別注意背部保暖。
◆衣著宜寬松
此外,春季著裝衣褲不宜過緊。現在一些年輕女孩為追求曲線美過早卸去厚重的冬衣,而穿起緊身衣褲,其實這很不利於健康,原因在於:女性的陰道常分泌一種酸性液體,使外陰保持濕潤,有防止細菌侵入和殺滅細菌的作用,若褲子穿得過緊,就不利陰部濕氣蒸發。長時間過熱過濕的環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容易引起炎症。寬松舒展的服飾主要包括:「v」字型服裝、夾克衫、運動裝和獵裝,要力求穿著輕松、自由。
[謹防春困]
春困不是病,而是一種正常的季節性變化時出現的生理現象。原因是,冬季皮膚血管收縮,春季天氣變暖,血管、毛孔擴張,相對穩定的血流量供應皮膚的血流增加,供應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造成春困。春困雖不是病,但它影響學習、工作,所以必須設法調節。
防春困可按下面方法試試:
1.注意睡眠。俗話常說:早睡早起精神好。這樣有助於提高夜間睡眠質量。睡眠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成年人每天8 小時,中學生8~9 小時,小學生9~10 小時。當然,時間也要因人而異。
2.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臉,以刺激皮膚和大腦,使之盡快適應春季的血液循環變化。
3.加強體育鍛煉。運動可改善人體的代謝過程,增強血液循環和呼吸功能,對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春季應多運動,如登山、郊遊、散步等。
4.經常按摩太陽穴、曬曬太陽亦有益於解除春困。當出現睏倦時,可利用音響、觸碰等,給自己一定的刺激,這樣能改變人體內在節奏,使大腦中樞神經迅速進入清醒狀態,從而使睏倦得以消除。
[編輯本段]環境調攝
春季養生,家居綠化是一個重要方面。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綠色有益於人的健康長壽,我國民間也素有「樹木花草栽庭院,空氣新鮮人舒展」的說法。綠色植物可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埃,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消除生活環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綠色還能吸收陽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有益於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勞,並使嗅覺、聽覺以及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得到改善。家居綠化的重點是陽台。在陽台上種些花卉,擺上盆景,可美化環境,又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如果陽檯面積較大,可以用花盆種植攀緣類植物,如牽牛花、蔦蘿等。在室內,可栽種能凈化空氣的花,如吊蘭、米蘭、月季、文竹等。此外,居室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新鮮、流通。
[編輯本段]運動鍛煉
春暖花開,氣候宜人,所以春天還是鍛煉身體的好季節。
[早起伸懶腰]
經過一夜睡眠後,人體松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若四肢舒展,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所以提倡春季早起多伸伸懶腰。
[平日多散步]
春暖花開之際,散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生保健方法。一天緊張繁忙工作之後,到街頭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勞。眾多壽星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每日要有一定的時間散步,尤其重視春季散步,因為春季氣候宜人,萬物生發,更有助於健康。散步要不拘形式,因人而異,同時也應注意:找空氣新鮮,環境安靜之處;散步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不宜在飯後立即出行;老年人不宜空腹散步;堅持每周散步3 次,每次45~60 分鍾;散步時衣著要寬松;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步行速度。
[踏青出遊]
寒冷冬季里,體溫調節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經過一季的靜養,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此時外出踏青賞景,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精神。特別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花紅葉綠,百鳥爭鳴,置身於如此優美的大自然懷抱,心情自然舒暢起來。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踏青春遊的風俗,所以踏青出遊不失為春季養生的好方法。
[放風箏]
春季放風箏是集休閑、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養生方式。踏青出遊,一線在手,看風箏乘風高升,隨風翻飛,實在是一件快事。風箏放飛時,人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看風箏高飛,眼睛一直盯著風箏遠眺,眼肌得到調節,疲勞得以消除。這項活動特別適合青少年。中老年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不要後仰時間太長,可仰視和平視相交替。放風箏最好以2~3 人為宜,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不要選擇湖泊、河邊以及有高壓電線的地方,以免發生意外。
[多做戶外活動]
所謂戶外活動,就是指在室外、庭院、公園、大自然中的一些運動,如釣魚、賞花、慢跑、練氣功、打太極拳等。室外空氣中有豐富的負氧離子,是促進生物骨骼生長的好養料,它雖見不著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在「飄游」,對預防兒童佝僂病和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都十分有益。
〔運動禁忌〕
春季霧多,風沙也大,因此鍛煉時肢體裸露部分不宜過大,以防受潮寒誘發關節疼痛;不要在塵土隨風飄飛的地方鍛煉,要學會鼻吸口呼,不要嗆風;運動前要做好准備活動,先掄掄臂、踢踢腿、轉轉腰,身體的肌肉、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做劇烈運動。初春時晨練不要太早。早春二月,清晨氣溫較低,冷氣襲人,如果太早外出鍛煉易受「風寒」的侵害,輕者患傷風感冒,重者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發作,甚至能使人凍歪嘴。運動後脫穿衣服要預防感冒。如果身上出了汗,要隨時擦乾,不要穿著濕衣服讓冷風吹,以免著涼引起疾病。鍛煉身體要全面,既要選做四肢胂展的動作,又要有背腹和胸腰部的屈伸動作。鍛煉中或鍛煉後,不要在草地上隨處躺卧,否則易引起風濕性腰痛或關節炎。
[鍛煉注意護膝]
1.早晨鍛煉注意護膝。老年人晨練對健康是大有益處的,但春日早晨比較寒冷,鍛煉前,應先活動膝關節1-2分鍾,使關節得到鬆弛,以防運動時膝關節的意外損傷。如果是選擇跑步,要注意跑步時不能太快,腳踩地時用力不能太猛,這樣可以緩沖腿的震動,防止膝關節損傷。 2.晚上娛樂注意護膝。春日的夜晚氣溫也較低,老年人在氣溫比較低的環境中長時間打牌、玩麻將或看電視時,注意時間不能太久,應隔一段時間站起來走動一會兒,活動活動膝關節,或用手做膝關節自我按摩,以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從而減少關節內外組織的粘連。 3.天氣變化時注意護膝。春季由晴轉陰雨時,溫度降低,濕度提高,且常伴有大風天氣。老年人應盡可能避免外出,既避免濕寒侵襲,又能減少運動量,降低運動負荷,可以使關節得到休養。同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對膝部的保暖,比如增加護膝等用品。而當天氣轉晴、變熱時,一定要遵循「春捂」養生之道,不要急著減衣,即使出汗後,也不要馬上用冷水沖洗膝關節,以防局部血管收縮,影響膝關節的血液循環。 4.可適當進行「護膝鍛煉」。原則上以不負重的主動活動為主。例如「仰卧舉腿」:取卧位,兩腿伸直,兩手自然放置體側,直腿向上抬起,角度可逐漸增大。又如「側卧外擺」:取側卧?下肢伸直外展,盡量向上抬起,然後慢慢還原。對體況較好的老年人,還可進行「蹬車鍛煉」,即模擬踏自行車動作。這些功能性鍛煉,可使膝關節屈伸活動自如,還可預防肌肉萎縮,增強肌力和增加關節活動范圍。
[編輯本段]葯物養生
春季養生,葯物養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認為:春季適時適量服用一些中葯,可以調節機體,預防疾病。古人還有立春服「蔓青汁」的習俗,所以葯物養生是不可忽視的。
〔葯膳為先〕
俗語說得好:「葯補不如食補。」所以春季不防自製一些養生葯膳。葯膳一般宜採用益氣升發、養陰柔肝、疏泄條達的葯物,配合相應的食物來調制,在選用葯物時應避免過於升散,也要避免過於寒涼。春季養生葯膳常用的葯物有:首烏、白芍、枸杞、川芎、人參、黃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雞肉(蛋)、鵪鶉(蛋)、羊肉、豬肉、動物肝、筍、木耳、黃花菜、香菇、鯽魚等。常用的養生葯膳有:鵪鶉肉片、姜蔥鯇魚、首烏肝片、拌茄泥等。
〔葯補增益〕
春季可吃點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補葯,以防止外感熱病的發生。春天陽氣升發,正是推陳出新的時期;溫暖多風,正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的生存和傳播之時,故外感熱病較多。在此種情況下,就要吃點能補充人體正氣,即抵抗力,亦稱免疫力的葯物。具體葯物有:
◆玉屏風散
由黃芪、白術、防風諸葯組成,對於衛氣虛弱、體表不固、易患感冒傷風者為宜。風為春天之主氣,最易侵襲人體,平時服此葯,能有效地抵禦風邪的侵襲,體質虛弱者,春天尤服此葯。服法:每日2 次,每次服15克,溫開水送服。此外還可服用黃精丹、補健增肥丸。
[編輯本段]疾病預防
春季,氣候轉暖,濕熱毒邪開始活動,許多致病因子也隨之猖獗,所以春天要特別重視疾病預防。
[防舊病復發]
季節的轉換和氣候的變化容易引起體弱老人某些舊病復發,如體弱、春季頭暈、腦脹、目眩、耳鳴、精神疲倦等症;內熱體質的人,春季易患目赤、咽喉痛;肝火偏旺的人,春季容易血壓增高,心情煩躁,睡眠不足。這些患者應當在冬季就加強調理,保持體內陰陽平衡。一旦出現症狀,不能只顧局部治療,而應按時氣、體質和病症作整體治療。
[防紅眼病]
紅眼病是一種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眼部疾患,易發於每年的春夏之際,且極易在學校、廠礦等集體單位暴發。紅眼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接觸傳染,因此應養成講衛生、愛清潔、勤洗手的良好習慣;切忌用手揉眼;在紅眼病流行時,不要到游泳池游泳和到公共浴室洗澡。家裡發現此種病患者,須用桑葉10克、菊花20克泡水代茶飲,以預防紅眼病。
[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傳染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春、冬兩季發病率較高,預防措施有:
1.堅持開窗睡眠,但窗子不能開得太大,而居室內的空氣要新鮮、流通。
2 . 在室內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間,以凈化室內空氣。
3.貫眾是一味具有驅蟲效果的中葯,將0 . 5 克的貫眾洗凈,放置在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換葯一次,可以起到清潔水源的作用。
4.盡量少吃肥甘厚味、大魚大肉等食品,多吃一些能夠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紅皮蘿卜。
5.在感冒的治療上,應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為基本原則。感冒初期,可用感冒清沖劑、板藍根沖劑等。症狀較重者須去醫院就醫。
6.用推拿法來防治感冒,如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四指寬)、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推拿時,拇指重按同側足三里穴,其餘4指置於小腿後面與之相對,加重按壓力量,直到局部酸脹為止;而後,再按揉另一側足三里穴。
[防花粉過敏征]
春天,桃紅柳綠,百花盛開,過敏體質者踏青出遊,極易受花粉困擾,對此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首先,遠離過敏源:盡量不要到植物園等花草樹木繁茂的地方遊玩,不要在植物開花播粉的季節外出踏青;居室內少放或不放花木;若對居所周圍的樹木花粉過敏,最好在這一時期內移居他處。其次,過敏體質者可預防性用葯:在花粉期到來前數周,選擇使用色甘酸鈉吸入劑。該葯對花粉症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過敏發作期間,要脫離過敏環境,選用抗組胺葯如撲爾敏、息斯敏等進行治療。對於以前人們常用的抗過敏葯物息斯敏,一定要在醫生的處方下謹慎使用,以免產生副作用。
[預防「非典」]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種傳染性強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簡稱sars,其臨床表現為:起病急,發熱,體溫一般高於38℃,偶有畏寒;可伴有頭痛、乏力、腹瀉等;多為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氣促等。它主要通過近距離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家庭和醫院有顯著的聚集現象。sars 是一種新型傳染性疾集病,並中爆發在春天。和其他傳染病一樣,「非典」重在預防,只要措施得當,就會遠離疾病。
1.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做到「不恐懼病,不輕視病」。
2.要注意個人衛生。 個人衛生從手做起,一定要勤洗手。洗手要用流水,擦洗要全面,洗手後,別再直接觸摸水龍頭。同時,要勤換衣衫。衣服最好天天換,衣料最好能水洗。常洗頭,因為頭發可能是病毒的最佳藏身之所。最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鍛煉,避免過度疲勞,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3.要注意家庭衛生。要堅持勤開窗,每次開窗10~30 分鍾,使空氣流通。應注意家庭消毒,室內消毒以噴灑、擦拭方式為主,傢具、地板表面、電話機、門把手、廁所等都要重點消毒,消毒時人要離開室內40分鍾~1小時。同時,還要對餐具、衣被、毛巾、卧具等勤消毒。
4 .不要與家庭飼養的寵物過密接觸。平時應該將寵物在吃、住、睡等方面與人隔離開,並經常帶寵物到戶外散步,注意減少寵物相互間的接觸。
5.謹防外出傳染。外出時,避免去人口密集、通風差的地方,避免近距離接觸,交談保持1 米以上距離。
[編輯本段]精神調養
春季養生,在關注起居、飲食、葯物等與養生的同時,不要忘記精神調養。
[培養開朗的性格]
健康長壽與開朗的性格是密切相關的。有人調查80 歲以上老人的長壽秘訣,發現其中96% 的壽星都是性格開朗、極富人生樂趣。但開朗性格的培養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科學家認為,兒童時期是性格培養的關鍵。俗話說,「秧好一半禾」,而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正好比處在從播種到出秧的時期,兒童的性格培養對人的一生起關鍵作用。
[不過分奢求生活]
生活中要「知足常樂」,不過分追求金錢、名利和享受等。無論社會地位高低,都不必傾慕或自卑,無論吃什麼都感到滿足,穿什麼也不挑剔,不管社會風氣如何,都能夠泰然處之。總之,要體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道理,這樣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滿足。
[協調周圍的人際關系]
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人心情愉快,反之則使人不安、不適、不滿、心情抑鬱煩躁,所以要積極協調好周圍的人際關系。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評價越客觀,人際關系就越容易協調。其次,多體諒別人,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從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產生的不協調。
[豐富日常生活]
豐富的生活能及時轉移自己的不快,使心情愉悅,尤其是老年人,退休後的失落感、孤獨感使人心情抑鬱,易造成各種疾病,所以更應豐富日常生活。老年人可以下下棋,種種花,多找朋友談談心。
[培養幽默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產生快樂。而快樂是人的健康靈葯,它能促進肌肉和五臟六腑舒適,能調節人的情緒,能促進血液循環,筋骨舒展、呼吸通暢、氣血平和。醫學上做過試驗: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逗一個患有高血壓的人開心,其血壓可降低20毫米汞柱。
[學會戒怒]
怒是養生的大忌,它是情志致病的元兇,所以一定要學會戒怒。戒怒可借鑒下列方法:
首先,要學會用意識控制,即當怒從心頭起,將要和人吵架的時候,就要趕快提醒自己,吵架只會給雙方帶來更多的煩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樣,用理智的力量來控制自己的怒氣、粗魯的語言,更不要採取粗暴的行動。
其次,要會運用疏泄法,即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表達、發泄出去,盡快恢復心理平衡。最後,還可採用轉移法,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變自己的思想關注點,或改變其周圍環境,使其與不良刺激因素脫離接觸,從而從精神煩惱中解脫出來,或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
[編輯本段]春季養生小常識
春季養生小常識之看喜劇
春天肝氣生發,肝在情緒主怒,所以很多女性會在春季出現火氣漸長,爆發指數增加,應注意調控情緒,多聽笑話,多看喜劇,保持情緒通暢,讓今年有一個好的開頭,並順勢保持下去。
春季養生小常識之梳頭頂
每天早起以手指甲從前發際梳到後發際一百遍,堅持下去,自會發質光亮、還有助黑發生發、神清氣爽,並且對高血壓、頭暈頭痛、失眠、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效果。
春季養生小常識之吃香味食物
蔥、香菜、花生、榴槤等很香的食物,都是很適合春季的時候吃的,因為它們都可以促進陽氣生發,適應春天的自然規律。
春季養生小常識之多吃甜品
春天肝氣生發,應少吃具有收斂作用的酸味食品,肝在五行屬木,肝木克脾土,所以開春以後要多注意脾胃的保養,甘甜之味適當攝入可補益脾土。
春季養生小常識之揉肺經
肺經在我們手臂的內側,它經過肩窩開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我們取它上下兩端的穴位來按摩就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兩個穴位比較好找,一個是在肩窩位置的中府,另一個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
[編輯本段]春季保健養生之道
春天的天氣變化最為反復無常,使人出現種種不適症狀,患上種種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應注意保健養生[1]。
堅持鍛煉:
春天,萬木吐翠,空氣清新,正是採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而「動」為養陽最重要一環。如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或到近郊、風景區去春遊。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強體防病。
注意養肝: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五行學說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喜暢達疏泄而惡抑鬱。所以,養肝首要一條是調理情志。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順應氣候: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要保暖防寒,不使陽氣受遏。「春捂秋凍」就是順應氣候的養生保健經驗。因為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加上人們穿著冬衣捂了一冬,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如果衣著單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宜甘減酸:
《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於發寒散邪,扶助陽氣。
❹ 如何在春季更好的對自己進行健康養生呢
1、春季養肝為首 。按照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春季養肝是綱,用適當的中醫養生方法,抓住春季養肝,維護和加強人本機體陰陽平衡。老中醫說,春季養肝在飲食上,要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盡量不要吃不要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2、保持心情舒朗的養生觀 春季養生小常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太沖穴」。中醫認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脾氣大容易發火。膽紅素高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裡面,就是木旺肝氣盛。有一個穴位可以緩解,在腳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頭交匯處,有一個穴位叫太沖穴,早晚穴位這個穴位可以平肝氣,舒郁結。不僅春季可以自己經常按摩,日常工作被老闆訓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按摩這個太沖穴。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養生觀,其實養生的根本目的也就達到了。 3、起居要有規律。在春天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它不利地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陰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4、精神要養足。人的精神活動必須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渡之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春天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5、要注意經常鍛煉。春季綠色植物增多,空氣中的陰離子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鍛煉,有助於提高生理機能和健康水平,還有利於調節情緒,因此,宜多做些戶外活動,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風箏、釣魚、賞花、慢跑、打太極拳等,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菌素病能力強、思想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6、要注意身體保暖。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熱、肺炎等傳染病更容易發生。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7、要多補充水。春季風大,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應多喝白開水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飲水還可以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8、日常保健時刻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9、日常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❺ 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養生的7個要點:
1、注意保護肝膽
春天會讓肝臟和膽囊中的一些小毛病變得更為嚴重。要保護肝膽,就要避免環境中的任何化學物質,少吃動物油和油炸食品,少到飯店吃飯,遠離做菜使用的劣質油,每天最好吃1—2把堅果。應食用好的油,比如橄欖油和用堅果及種子壓榨的油,它們就像潤滑劑一樣,讓你的身體零件更靈活、健康,不易生銹。肝氣舒暢,人的韌帶、肌腱和關節也不會僵硬。
2、及時給身體排毒
春天是掃除季節,身體也需要大掃除。多喝果汁可以清腸、兩周內不攝入任何糖和咖啡因、禁煙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春天最好禁酒,飲食不要過量,七分飽就可以了,這樣會讓你的身體更有活力。
3、春天應該多吃豆芽
豆芽處於一種不斷的生長過程中,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最為鮮活。在萬物復甦的春季,人的身體也在生長,尤其需要這種高質量的營養。此外,萵苣、菠菜等春季生長的新鮮綠葉蔬菜,以及草莓、櫻桃等應季水果也最有益健康。
4、最應補B族維生素
春季人的大腦容易處於興奮狀態,而B族維生素對神經系統有鎮定作用,有助增強細胞能量,還能防止春季滋生的蚊蟲叮咬。此外,補點鈣和鎂也有助於平靜神經系統及肌肉,緩解焦慮或失眠。
5、適合做伸展運動
整個寒冷的冬天,人的身體彷彿都是蜷縮著的,因此春天最適合做的就是伸展運動,以喚醒身體。年輕人最好做瑜伽,老人可以練練氣功。
6、多做戶外運動
春天,室外不僅空氣清新,花香能使人放鬆,減輕壓力。最重要的是,此時地球的振動大約為每秒8赫茲,與人體大腦α波節律一致,最讓人感覺舒適,對大腦長期焦慮有一定的治癒作用。
7、草葯幫助春季排毒
春季生長的很多草葯能起到排毒的作用。比如番瀉葉能清腸;蒲公英是保肝極品,有助受損肝臟癒合;甘草有助於能量平衡和消化,減少壓力。此外,用薄荷、迷迭香或薰衣草以及玫瑰花瓣等花草熏蒸,還有助於清潔皮膚和鼻竇。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養生將身體調理好,會給一年的身體健康奠定個好基礎。
春天是個氣候多變的季節,雖然春季逐步回暖,但冷空氣頻繁,早晚還是比較寒冷,「倒春寒」隨時來襲。
因此,春季人體的狀態也與這個季節的氣候狀況緊密相關,養生也要根據季節來調整。
春季養生 重在養肝
春天來了,你是否經常有口乾、牙疼、愛上火等症狀,這很有可能是你肝火旺盛帶來的症狀。
春季人體肝氣當令,養生重在養肝,那麼,為何春季要注重養肝呢?人們又該如何養肝呢?
-陽氣上升 導致肝陰不足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意思是說,春季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節。天地自然界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春季,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肝臟關系極大。
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肝病門診盧秉久說,春季是五行中屬木,時令屬肝。
天氣漸漸轉暖是人體陽氣生發的時候,在陽氣上升的過程中,人們容易肝陰不足、肝火過旺。而很多曾經患過肝病的人群,如果休息不好會導致肝病復發,常在春季有肝部不適感。
-養肝有助脾胃 氣血調理
很多人到了春季,都有愛上火、渾身乏力、沒勁的感覺,這都很有可能是肝火旺盛帶來的症狀。
中醫認為,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只有保持肝臟旺盛的生理機能,才能適應自然界生機勃發的變化。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器官。盧秉久說,中醫理論有肝主疏泄,肝臟對於脾胃消化、調節氣血、梳理氣機等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調節肝火對於春季養生非常重要。
盧秉久說,人們春季防止肝火旺盛,要少食用油膩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維生素較多的蔬菜,例如青椒、大白菜。
肝火旺容易引起人體體內脾胃虛弱,人們可以多食用黃色的食物,例如胡蘿卜、南瓜等。
另外,人們也應在春季多做運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拳等,保持體內的生機。
春捂過度 不利養生
春天如何保證身體健康,很多人都會說出「春捂秋凍」,人們都會在春天的時候盡量多穿一些衣服,防止感染風寒患病。
早春氣候變化很大,天氣冷暖不定,人們也會在春季固定多穿一些。不過,「春捂秋凍」並非「限制」。人們要根據自身的身體耐受力來進行增衣減衣。
盧秉久說,如果人們在春季過度春捂,有可能加重夏季陽熱肝火,不利於養生。
另外,如果人們穿衣服過多,大量出汗,有可能加重濕疹等症狀,或者患上其他疾病。
養足精神 告別「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春季,很多人都開始犯困了。
廣告公司白領李默說:「雖然晚上睡得不算晚,但是白天上班還是經常犯困,看來春困真是難逃,每天感覺渾身乏力、沒精神。」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到春天就開始懶洋洋了。
遼寧中國傳統養生康復研究院院長劉景春說,春季雖然是陽氣剛剛上升的季節,但是天氣乍暖還寒,寒冷的天氣並沒有過去,人體的陰陽平衡容易出現紊亂,陽氣未盛,所以會出現頭暈、頭脹、乏力、嗜睡等症狀。
很多白領都習慣每天睡得很晚,其實,這很不利於春季養生。
劉景春指出,春季陽氣剛剛復甦,人們應該好好收藏陽氣,不適合過度消耗,最好養足精神、多睡覺,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因此,年輕人也不要晚上過完睡覺,最好每天保證七八個小時睡眠以上。
春季食補 適宜溫補
春季養生應該吃些什麼,很多人都非常關心。
劉景春指出,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春天飲食應適當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
如性溫的韭菜、蔥、蒜、生薑、豆芽、蠶豆、胡蘿卜、油菜、菠菜、香菜等。
另外,肉類食品可以選擇牛肉、羊肉、狗肉、雞肉、蝦肉等,既能補充人體陽氣,又能增強脾胃的功能。
很多人都喜歡吃大棗,認為是滋補身體的營養食品,春季,大棗、山葯最宜在此時食用。
當然,人們也不要在這個季節忘記補充蛋白質,以增強抵抗力,例如雞蛋、魚類和豆製品等。
因為春季是流行疾病高發的季節,蛋白質可以幫助人們預防疾病,有利於身體健康。
❻ 春季養生中你有什麼好的方法推薦嗎
春天是細菌最易繁殖的
春天最有利於精血化津氣,充實人體的組織器官。春天的到來,好像新生命的到來,機體內隨萬物萌發、草長花開,也蘊動著一種勃勃的生機。但是春天氣候多變,會直接影響人體的防禦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會下降;另一方面,各種細菌、病毒也開始大量繁殖,體質不佳時病菌、病毒等就會乘虛而入。為此在我們的飲食過程當中,我們必須要注意一些細節上的問題。
1.正確早餐
春天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人們明顯的感覺是早晨醒得很早,但現在的人們晚上普遍睡得又很晚,所以會有睡眠不好的現象。早餐應以高蛋白食物為主(一袋奶、一個雞蛋和粥),還要喝一點咖啡或茶,以提神醒腦,一般南方人都有這種習慣。
2.補充維生素
權威營養專家指出:缺乏維生素A就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旦感冒或腹瀉,體內維生素A的水平又會進一步下降。維生素A缺乏還會降低人體的抗體反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維生素A對呼吸道及胃腸道粘膜的保護作用已得到廣泛的證實。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A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在眾多食物中,最能補充維生素A的當數胡蘿卜。所以,春季到來的時候一定要多吃胡蘿卜等一些含有維生素的食品。
3.多食食用菌
春季飲食應清淡一些,多吃蔬菜和一些食用菌,如黑木耳、銀耳、蘑菇、香菇等。春季是病毒出沒頻繁的時候,很多病毒都會趁虛而入,進入你的體內,多食食用菌能增加你的抗病毒能力
季節,天氣變化又大,所以容易生病。
❼ 春季養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春季養生應該注意:
一、起居規律
在春天到來之時,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因為這不利於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蔭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春天氣候多變,時寒時暖,同時人體皮表疏鬆,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減弱,所以春天到來之時不要一下子就脫去厚衣服,尤其是體質虛弱者。
二、飲食調養
春季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飲食宜選用辛、甘、微溫之品。
春季飲食應避免吃油膩生冷之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飲食過量、缺少維生素b是引起春天發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
三、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陽春三月是萬物始生的季節,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四、運動養護
入春以後要適應陽氣升發的特點,加強運動鍛煉,可以到空氣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風箏,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病能力強、思維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五、保暖防病
❽ 春季如何調養身體保健康
一、衣要下厚上薄。「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天陽氣生發,人體體表腠理開始打開,抵抗寒氣的能力減弱,而初春天氣變化較大,乍暖還寒,所以,天氣開始變暖時不應當馬上脫去棉衣,尤其是老年人和身體虛弱的人群更應該謹慎。李乾構提醒,年輕人穿衣也要下厚上薄,注意對頸、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二、眠要早睡早起。春天人體氣血需舒展暢達,首先提倡的是早睡早起,規律起居,晚上11時之前上床休息,早晨到戶外散散步,放鬆身心,擺脫倦怠思睡的心理,主動調心攝神與自然順應,達到神采奕奕、精力充沛的狀態。
三、食要少酸多辛。據《千金要方》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李乾構說,早春陽氣初生,飲食應當適當增加氣味辛甘溫性的食物,辛甘食物可幫助發散陽氣,溫食利於維護陽氣,如山葯、春筍、韭菜等。不宜吃大熱、大辛的食物,如羊肉、參、附子等,以免陽氣生發太過導致上火。同時應當減少酸性食物攝入,如海魚、蝦、螃蟹等,否則可能導致人體陽氣生發不及,郁結在內,氣機不暢,而生病變。
四、動要適當舒展。適應春季生發之氣,適量多做舒展運動,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經常伸伸懶腰,可以促進身體氣血運行、推陳納新,從而促進人體陽氣的生發。不過伸懶腰也是有技巧的:伸懶腰時要使身體盡量舒展,配合有節律的呼吸運動,伸展時,全身肌肉都要用力收縮,盡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盡量呼氣,這樣效果會更好。
五、志要常達戒怒。中醫講春天屬木,與肝相應,肝在生理上主疏泄,在志為怒,喜調達而惡抑鬱。情緒上要提醒自己戒急躁易怒,忌心氣抑鬱不展,要保持心境平和恬淡暢達,心胸豁達樂觀。借立春自熱陽氣上升之機,適當地調攝情志,使人體陽氣由胸中主動得以宣達。
六、腳要常泡以祛寒。晚上泡泡腳可以祛除一個冬天積在體內的寒氣,從而助養人體生發的陽氣。李乾構說,泡腳需要注意方法:以溫水慢慢加熱,千萬不能一下水燙得要命,這樣會把寒氣逼回體內,泡30分左右,身體覺得暖洋洋即可,不能圖一時之快大汗淋漓,導致傷津耗氣,反於體有害。
春季養生是一種養生活動,即春季運動強身健體,應遵循養陽防風的原則。春季,人體陽氣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要注意保衛體內的陽氣,凡有損陽氣的情況都應避免。
❾ 春天如何調理身體保健康
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所有植物開始生長,中醫認為所有向上,向外生長性質的都屬於陽,從季節來分,春夏屬於陽,秋冬屬於陰,春夏要多吃陽氣旺盛的食物讓陽氣生發、散發出來,可以多食用一些辛辣食物、熱性食物,例如韭菜、辣椒、羊肉等。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中醫講,五臟與五季是對應的,即春對應肝,夏對應心,長夏對應脾,秋對應肺,冬對應腎。春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更是養肝的最好時機,春季養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調理情志: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中醫認為,百病從肝生,肝主情志,肝屬木,喜調達,春天是肝旺之時,春季養生以順應陽氣自然生發舒暢的特點,以養肝為要務。
因此春天要注重精神調理,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達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2、飲食:中醫強調飲食要順應四季,即多吃季節菜,因青色與肝是對應的,因此,春天陽氣生發,好多人容易上火,即肝火上炎,春天應多食用青菜,也就是多吃一些涼性食品。
另外,適當多食用些黑色食品,因黑對應腎,腎屬水,水生木,從這個角度講多食用些黑色食品如木耳,黑芝麻等會有益於肝臟。
3、睡眠:春季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保持足夠睡眠滋陰,同時早起提升足夠陽氣,是春季養生和養肝非常關鍵的一點。
4、生而勿殺:中醫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一定要注意生而勿殺,對小動物、小植物要倍加呵護,為什麼春天植樹、種莊稼、放生,就是這個道理,沒有春天的生,就沒有夏天的長,更沒有秋天的收和冬天的藏。
5、予而勿奪:即要多給予而少索取,多請朋友聚一聚,散散心,互相交流心得,暢談一下新的一年的奮斗目標,對自己的事業是大有裨益的,肝主志,腎主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