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乘飛機的時候飲食需要注意些什麼
一、忌吃得過飽,進食過飽乘機對人體有害無益。這是因為在空中飛行時,由於飛行速度快、氣壓下降,可使食物在體內產生大量氣體,增加心臟和血液的負擔,還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眩暈等「飛行病」。
二、忌食用多纖維和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人體在5000米高空,體內的氣體壓力較地面時增加兩倍,如果進食此類食物,飛行時就會加重胸悶腹脹的感覺。
三、忌進食太油膩和含大量動物蛋白質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在胃內難以排空,飛行在空中,同樣會使胃腸膨脹。
乘飛機的旅客,由於高度、氣溫、氣壓等因素的改變,飛行時人體需要消耗較高的熱量。所以,飲食中要注意攝取高熱量的食品,才能保障健康。一般在上飛機前1~1.5小時,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可選食麵包、點心、面條、酸牛奶、綠葉蔬菜、瘦肉、動物肝臟、蜜餞、水果等。另外,乘飛機要注意多飲水。因機艙內空氣乾燥,多喝水即可防止咽喉乾燥和疲勞。
Ⅱ 西藏航班一名機長突感身體不適,飛機降落後不幸去世,他們該如何保護身體
機長是根據相關制度取得航線駕駛員執照,被聘為機長的飛行員。他不僅需要駕駛飛機,還對航空器和旅客的安全負有直接和最重的責任。據報道,一名航班機長在執行飛機任務途中身體不適,降落後搶救無效死亡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那麼機長的工作職責是什麼呢?該如何保障身體健康呢?
一、關於飛行員
飛行員是駕駛飛機、其他航空器的人員。各個地方的民航飛行員統稱為駕駛員。多座飛機飛行員只負責駕駛,但是單座飛機飛行員不僅需要負責駕駛,還需要擔負領航、通信等任務。在白天要執行氣象任務,在晚上需要在復雜的氣象條件下繼續執行任務。大家都知道,司機必須要專心致志的開車,不然就很容易出現意外,但是飛機駕駛員不僅要駕駛飛機,同時還要執行其它的任務,可見難度之大,需要的身體素質也是相當高。
在各個行業中,除了飛行員,很多行業也是需要上夜班的,這個時候能做的就是合理飲食,科學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自身的抵抗力和身體素質。
Ⅲ 疫情民航採取哪些措施來
鑒於防疫形勢嚴峻,民航仍然採取積極措施加以應對。
一是把疫情防控作為今年節後運輸的首要任務,要「嚴格防」,加強旅客登機前的健康監測;要「精細控」,加強機場、機上消毒工作,堅持按標准規范按時通風,保持客艙內空氣新鮮,簡化服務程序,減少人員接觸,建議旅客全部佩戴口罩。採取一些精細化措施,比如在值機過程中,盡量安排旅客坐得分散一些,保持相對安全距離,並在客艙內設置相對獨立的「留觀區」,以應對突發病患情況,同時長途航班一定要用餐的,採取附近旅客分批用餐的方式,避免交叉感染。
二是全力組織好緊急運輸保障,根據需求及時組織加班包機,保證應急救援物資和人員、滯留境外旅客回國的緊急運輸任務。
三是提前謀劃恢復生產和促進發展,按照「認真、科學、冷靜」的原則,做到保安全運行、保應急運輸、保風險可控、保精細施策「四保」要求,為疫情後民航業繼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布局施策。
Ⅳ 如何拯救長途飛行中的不適感
防暈機。暈機嘔吐是平衡器官紊亂,身體適應較差的緣故,一般在登機前15分鍾服些防暈車船葯就會平安無事。有嚴重暈機病人,若能採取以下預防措施可以避免和減輕暈機症狀: 乘機前的頭一天晚上睡眠休息要保證充足;應在飛機起飛前1小時,至少也要提前半小時口服暈機寧。盡量挑選距發動機較遠又靠近窗的座位,能減少噪音和擴大視野。還可以做些轉移注意力的事情,如看書、聊天、聽音樂等。保持空間定向是十分重要的。視線要盡放遠,看遠處的雲和山脈、河,不要看近處的雲。發現左鄰右舍的旅客,有跡象要嘔吐應立即離開現場,避開視線,防止因條件反射所造成的嘔吐感覺。
為避免在乘坐飛機時出現不適感,最好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加重心臟和血液循環的負擔,和引起惡心、嘔吐、暈機等。而且應少食用多纖維和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因為人體在5000米高空、體內的氣體較在地面時增加兩倍,如果進食此類食物,飛行時就會加重胸悶腹脹的感覺。
Ⅳ 坐飛機時,有什麼飛行安全注意事項
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
對乘客來說,除了不可預測的天災或機械故障等因素,事實上乘客自己可借熟知「10大安全守則」,在關鍵時刻救回寶貴生命。
根據美國飛行安全專家整理出來的「10大飛行安全守則」,乘客們在安排飛行班機時,要注意的就是
一「選擇直飛班機」。統計數據指出,大部分空難都發生在起飛、下降、爬升或在跑道上滑行的時候,減少轉機也就能避免碰到飛行意外。
二,在選擇飛機機型方面,應該選擇至少30個座位以上的飛機。專家指出,飛機機體越大,受到國際安全檢測標准也越多、越嚴,而在發生空難意外時,大型飛機上乘客的生存幾率也相對較小飛機來得高。
三、熟記起飛前的安全指示。飛行安全專家表示,各種不同機型的逃生門位置都有出入,乘客上了飛機之後,應該花幾分鍾仔細聽清楚空服人員介紹的安全指示,如果碰到緊急情況,才不會手足無措。
四、大件行李不要隨身帶上飛機。近來越來越多乘客為了節省等領行李的時間,喜歡把大件行李隨身帶上飛機,這卻是不符合飛行安全的行為。飛行安全專家說,如果飛機遭遇亂流或在緊急事故發生時,座位上方的置物櫃通常承受不住過重物件,許多乘客都是被掉落下來的行李砸傷頭部甚至死亡。
五、隨時系緊安全帶。在飛機翻覆或遭遇亂流時,系緊安全帶能提供乘客更多一層的保護,不至於在機艙內四處碰撞。
六、意外發生時,一定要聽從空服人員的指示。畢竟空服員在飛機上的首要任務,便是為了維護安全。
七、不要攜帶危險物品上飛機。飛行安全專家說,乘客只要「動動大腦」,就知道像汽油罐這些東西,都不應該帶上飛機。
八、咖啡、熱茶這些高溫的飲料,都應該讓受過專業訓練的空服員為乘客服務。乘客自己拿這些高溫液體的話,經常會發生燙傷意外。
九、不要在飛機上喝太多的酒。由於機艙內的艙壓與平地不同,過多酒精將使得乘客在緊急時刻應變能力減緩,喪失逃生的寶貴機會。
十、隨時保持警覺。飛行安全專家指出,意外發生時機上乘客應該保持冷靜,在空服人員的指示下盡快離開。
Ⅵ 坐飛機的安全常識
一、關鍵詞:看安全須知
解讀:看安全須知,顧名思義,就是讓您了解飛機上和安全有關的設備,注意事項,從而更好的保護您的安全,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經常坐飛機就可以置之不理,您乘坐的機型的設備和出口可不一定是一樣的,第一次乘機的旅客可更要逐字逐句的仔細聽,萬一發生緊急情況不要因為您不知道氧氣面罩怎麼使用而失去生存的機會,那可是太可惜了。
二、關鍵詞:打手機
解讀:從關艙門開始到打開艙門手機都是禁止使用的,許多旅客都知道使用手機會影響導航系統,但隨著手機和不斷更新,商家推出了飛行模式的手機。在此鄭重聲明這種飛行模式的手機同樣在飛行中是不能開機的,因為民航總局並未認可,這是商家的促銷手段,所以千萬別對空姐說「你不懂,我這是飛行模式」。
三、關鍵詞:大件行李
解讀:機票上不是規定了隨身可帶的行李重量規格嗎?表示還要把大件行李帶上飛機?出口過道都不能放,即便是都放下了,別以為這樣就安全了,您知道艙單中有一項是算起飛重量的嗎?一位旅客的超重部分沒算進去,那麼十位、百位,這個偏差可有多大,要是超過起飛重量,飛機起飛時沒拉起來,後果將不堪設想。
四、關鍵詞:出口座位
解讀:坐在出口座位的旅客,您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不是乘務人員小題大做,可不是所有乘客都可以坐在這里的,首先空姐會進行目測,您是否適合坐在這里。接下來會向您講解出口座位和安全門,並提醒您正確情況下千萬不要拉動緊急窗中門。在緊急撤離時坐在這里的您有一定判斷能力,如果窗外沒有危險要迅速打開緊急窗口,協助其他旅客撤離。因此為了旅客安全空姐可以適當調整出口座位的旅客。
五、關鍵詞:系安全帶
解讀:「繫上不舒服」、「沒關系我不怕」,話可別說的太早了。要是飛機遇到不好的天氣,急速下降幾百米,那您沒系安全帶可就慘了,真的是空中飛人,不是腦震盪,頭上也得起個大包。這樣都不怕,我要佩服您了。當然這種事情最好不要發生,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請您繫上吧。
六、關鍵詞:收小桌板
解讀:收小桌板是為了在緊急撤離時無障礙,保證個人能以最快的速度離開飛機,收小桌板不是為空姐做的而是為您自己。「生命誠可貴」,不要讓一個小桌板成為您生命中的絆腳石。
七、關鍵詞:收桌椅靠背
解讀:「收起來不舒服」,那您是要把自己的舒適建立在他人生命安全之上啦!我想您的本意不是這樣的,那現在就讓您了解收桌椅靠背,是為了緊急撤離時您後排的旅客們能快速離開飛機,要是您後排的客人在起飛、落地時忘記收靠背也可以提醒他。
八、關鍵詞:打開遮光板
解讀:起飛和下降時都要打開遮光板,一點是為了您觀察窗外有什麼異常,可及時通知乘務員,第二點發生緊急迫降後如果沒能及時離機,您也可以得到救援人員的及時救助,他們將通過這個窗口看到您。
九、關鍵詞:禁止吸煙
解讀:這個標志在很多地方都有,容易引起火災也是老話題,飛機上也不例外,國內的航班是絕對禁止吸煙的,就連機坪上也是不允許的,飛機上吸煙是違反民航法的,將以罰款和拘留進行處理,可見其嚴重性,一次愉快的旅行可不要因丁點小事,而影響您的好心情。
十、關鍵詞:客艙廣播
解讀:當然客艙廣播是為了旅客服務的,其中包括服務和安全兩部分。服務方面:會通過廣播讓旅客了解,此次航班的航程、時間,途徑的省市和山脈河流還要一些服務項目等。安全方面:首先是正常的安全檢查,在起飛和落地前都會廣播提醒您,其次還有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都會通過廣播讓旅客了解,如果旅客不注意聽,那就失去了廣播的意義。
Ⅶ 民航飛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民航飛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作為我們旅客來說,在乘坐民航飛行時,有在上機前的准備和乘機時的准備和已經乘機之後的准備。作為一名乘客,在乘機之前,我們需要對自己的行李進行超重的托運。在領取自己的機票之後,要檢查機票的信息與我們自己是否相符。拿上自己的機票,把行李托運之後要在時間規定范圍內到達登機口進行登機准備。
Ⅷ 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安全保衛規則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民用航空器旅客運輸飛行中的安全保衛工作,保障民用航空飛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制定本規則。第二條本規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從事旅客運輸的航空器飛行中客艙和駕駛艙的安全保衛工作。
前款規定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及其機組人員和旅客應當遵守本規則。第三條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統一監督管理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的安全保衛工作。
民用航空地區管理局(以下簡稱地區管理局)根據民航局的規定,具體負責監督、檢查轄區內公共航空旅客運輸飛行中的安全保衛工作。第四條本規則使用的部分術語定義如下:
飛行中,是指航空器從裝載完畢、機艙外部各門均已關閉時起,直至打開任一機艙門以便卸載時為止。航空器強迫降落時,在主管當局接管對該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責任前,應當被認為仍在飛行中。
機組人員,是指飛行期間在航空器上執行任務的航空人員,包括機長和其他空勤人員。
擾亂行為,是指在航空器上不遵守行為規范,或不聽從機組人員指示,從而擾亂航空器上良好秩序和紀律的行為。
非法干擾行為,是指諸如危害民用航空和航空運輸安全的行為或未遂行為,即:
(一) 非法劫持飛行中的航空器;
(二) 非法劫持地面上的航空器;
(三) 在航空器上或機場扣留人質;
(四) 強行闖入航空器、機場或航空設施場所;
(五) 為犯罪目的而將武器或危險裝置或材料帶入航空器或機場;
(六) 散布諸如危害飛行中或地面上的航空器、機場或民航設施場所內的旅客、機組、地面人員或大眾安全的虛假信息。
值勤期,是指航空安全員在接受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安排的飛行任務後,從為了完成該次任務而到指定地點簽到時刻開始(不包括從居住地或駐地到報到地點所用的地面時間),到解除任務簽出時刻為止的連續時間段。在一個值勤期內,如果航空安全員能在有睡眠條件的場所得到休息,則該休息時間可以不計入該值勤期的值勤時間。
休息期,是指從航空安全員到達駐地起,到為執行下一次任務離開駐地為止的連續時間段,在該段時間內,公共航空運輸企業不得為該航空安全員安排任何工作和給予任何干擾。第二章飛行中安全保衛職責第五條公共航空運輸企業負責旅客運輸飛行中航空器的安全保衛工作。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設置負責航空安全員管理的機構,配備足夠的管理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和資源。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按照《航空安全員合格審定規則》(CCAR-69)和民航局其他相關規定派遣航空安全員。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根據本規則制定執行程序,並納入本企業安全保衛方案。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可以對所屬航空安全員實行技術等級制度。
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當積極配合民航局或地區管理局實施的監督檢查,按照要求提供相關材料。第六條機長在執行職務時,為保護航空器、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維護航空器內的良好秩序,可以行使下列權力:
(一)在航空器起飛前,發現有關方面對航空器未採取必需的安全保衛措施的,可以拒絕起飛;
(二)對航空器上的擾亂行為,可以要求航空安全員及其他機組人員對行為人採取必要的管束措施或者強制其離機;
(三)對航空器上的非法干擾行為等嚴重危害飛行安全的行為,可以要求航空安全員及其他機組人員啟動相應處置程序,採取必要的制止、制服措施;
(四)對航空器上的擾亂行為或者非法干擾行為等嚴重危害飛行安全行為,必要時還可以請求旅客協助;
(五)在航空器上出現擾亂行為或者非法干擾行為等嚴重危害飛行安全行為時,根據需要改變原定飛行計劃或對航空器做出適當處置。第七條航空安全員在機長的領導下負責維護航空器內的秩序,制止威脅民用航空飛行安全的行為,保護所載人員和財產的安全,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對航空器客艙實施保安檢查;
(二)根據需要檢查旅客登機牌及相關證件;
(三)對受到威脅的航空器進行搜查,妥善處置發現的爆炸物、燃燒物和其他可疑物品;
(四)制止未經授權的人員或物品進入駕駛艙;
(五)對航空器上的擾亂行為人採取必要的管束措施或者強制其離機;
(六)防範和制止非法干擾行為等嚴重危害飛行安全的行為;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航空安全員在執勤時應當嚴格執行執勤程序,不得從事可能影響其履行職責的活動。
Ⅸ 乘坐飛機對乘客身體健康有什麼要求
乘坐飛機對乘客身體健康有要求的:
一、 傳染性疾病患者。如傳染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傷寒等傳染病患者,在國家規定的隔離期內,不能乘坐飛機。其中水痘病人在損害部位未痊癒,不能乘飛機。
二、 精神病患者。如癲癇及各種精神病人,因航空氣氛容易誘發疾病急性發作,故不宜乘飛機。
三、 心血管疾病患者。因空中輕度缺氧,可能使心血管病人舊病復發或加重病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及嚴重高血壓病人,通常認為不宜乘飛機。
四、 腦血管病人。如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這類病人,由於飛機起降的轟鳴、震動及缺氧等,可使病情加重, 禁止乘飛機。
五、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因不適應環境,如果有氣胸、肺大炮等,飛行途中可能因氣體膨脹而加重病情。
六、 做過胃腸手術的病人,一般在手術十天內不能乘坐飛機。消化道出血病人要在出血停止三周後才能乘飛機。
七、 嚴重貧血的病人。血紅蛋白量水平在5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飛機。
八、 耳鼻疾病患者。耳鼻有急性滲出性炎症,及近期做過中耳手術的病人,不宜空中旅行。
九、 臨近產期的孕婦。由於空中氣壓的變化,可能致胎兒提早分娩,尤其是妊娠35周後的孕婦,更不宜乘座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