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維持血液健康需要哪些平衡

維持血液健康需要哪些平衡

發布時間:2022-08-18 05:23:32

Ⅰ 血液粘稠的人群,應減少哪些食物的攝入

在正常情況下,當血液仍然是一個健康狀態時,通常循環將被淘汰,氧氣和營養物可以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保持身體的正常運行。有些人有過多的黏性,而不僅流動率慢,而且易於血栓形成,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這將導致血管,甚至突然心血管和腦血管時間,對生命構成威脅。

因此,不想要血液變得黏稠的人,通常要注意許多方面,保持血液健康,並通過合理的身體護士防止血液受到威脅健康。那麼,為了避免血液過於黏稠的人,通常需要什麼食物?吃了多少血?這三種食物建議你減少觸摸

3,高糖食物

如果你想避免你的血太多,你通常需要遠離高糖。由於過度攝入糖物質,通常對健康不利,而不是單身,導致血糖升高,它會引起肥胖。由於過量的糖物質,如果沒有及時使用,它可能在體內肥胖。

此外,糖物質在體內形成脂肪,也可以引起血脂上升,並且血液會變得異常。因此,通常希望避免血液過度黏稠,應遠離高糖食物,並需要吃一些食物需要吃,以保持正常的血液。

Ⅱ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怎樣的血液平衡

水鹽平衡,pH平衡,滲透壓平衡

Ⅲ 想要促進血液循環,該掌握哪些有效的方法

至於在鍛煉方面,有好多種,我覺得還是要因人而異,年齡大小不同,身體素質強弱不同,鍛煉方法也不同。我覺得游泳,慢跑,打球,太極拳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長期堅持下去,這也是所有人的通病。只要能夠按照一種鍛煉方法堅持下去,都會收到效果的。

Ⅳ 血液與健康的關系

健康與血液的關系一、血液酸鹼平衡的重要

日本非常著名的醫學博士系川先生曾經強調過「血液濁而易致病,酸性體質容易患慢性病」野y話也就是系川先生一生苦心研究醫學的總結,據東京大學醫學部之研究,測定600名癌症患者唾液的酸鹼性,結果有90%是酸性,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的85%的癌患,竟為PH5.8以下之強酸性體液,此種驚人之事實,足證酸性體質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在平時就將體液保持「微鹼性」,並保有自力治療疾病的體質,加上適當而切實的攝食與運動,這就是健康的原動力。

【酸鹼平衡是健康的第一要務】

細菌的溫床就是酸毒血液,俟細胞中毒老化衰亡時,細菌便猖狂施虐於細胞和組織。

二、血液酸性化的原因

人們一天廿四小時由口鼻要吸入約卅磅(13.6公斤)的空氣(充滿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氦等氣體),由口吃進約廿磅左右的食物(水、油、米、魚、肉、糖、水果、蔬菜、葯品、礦物質等等),空氣由肺溶解進入血液,食物由消化系統吸收進入血液,不潔的空氣,污染的食物終將污染血液,下面就是污染的過程。

1.空 氣 污 染~工廠、汽車、飛機等排出的毒煙中充滿一氧化氮(NO)、二氧化(CO2)、
氧化碳(CO)、硫酸(H4SO2)、氯氣(CL2)等氣體,當空氣中充滿過多以 多種氣體會直接侵害人類的鼻、喉、氣管,當它被吸入肺中,溶入血
中變成污染血液的酸性物質,根據以上人體每天吸入13.6公斤的氣體
計算,這樣污染的空氣溶入血液中的酸性物質是相當可觀的數目也是
致病之主因。

2.水 質 污 染~工廠排水、農葯的濫用,促使水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水是人體中不
可或缺的最重要物質,我們每天攝取水量約在數千CC以上,純凈的水
是健康的必需品,污染的水質會造成不可計數的損害,像日本水銀事
件,台灣、嘉義沿海地區的烏腳病等都是水質不良的原因。

3.美食的污染~一般通稱的美食即雞、鴨、魚、肉以及米、麥、色香味俱全的烹調,
加工罐頭添加大量磷酸鹽或其它防腐保鮮的食品等,由於上述食品中
大部份均屬多磷少鈣的酸性食品,例如米中,磷鈣之比約為27:1、雞
肉為280:6、磷為鈣的70倍之多,依酸鹼的營養觀點來看,米面、肉類
乃是高酸性的食品,攝食太多是會污染血液使身體失去酸鹼平衡。

4.缺 少 運 動~缺少運動會使脂肪積集細胞內,由於燃燒醣類養分產生的二氧化碳
(CO2)不容易隨血液迅速循環排出體外,而積存在血液中污染血液,使
人疲勞不易恢復。

5.成 葯 污 染~靠葯品生存的生活是恐怖的生存方式也是長期污染血液的主因。

6.化學品污染~各種洗潔劑,防腐劑的普遍使用,植物的殘留農葯,動物體內的抗生
素,賀爾蒙等也是造成污染血液的主因。

7.情緒與壓力~怒者傷肝、悲者傷心、思者傷脾、憂者傷肺、恐者傷腎,故身心平衡
才算健康。

三、什麼是酸毒的血液

污染的血液其實就是酸毒血液,確切的說:即血液中充滿過多的脂肪、蛋白質(膽固醇)、二氧化碳及非細胞生長所需的硫酸、尿酸、焦葡萄酸、水銀(汞)和其它化合物,如多氯聯苯、D.D.T等物質,以致血液毒化之謂。

四、什麼是理想的血液

理想的血液應該是無酸無毒,且偏弱鹼性,(介於酸鹼度PH7.3~PH7.5之間)充分營養,不具其它不必要的廢物。

五、血液中之「鈣離子」

人的血液約為五公升,由血球和血清等合成,而含於血清中之「鈣」量,以健康人為例,在100cc中存在約10mg,在此10mg之鈣中,單獨活潑的運動之「鈣離子」有4mg,和血清蛋白結合之「結合型鈣」,占其餘之6mg鈣離子量依身體狀態而變化,但結合型鈣量不會變化,「鈣離子」在健康時約為4mg,但如有疲勞或輕微病症時,將少於3mg,又患慢性症狀時,降為2.5mg,如更為重症就減到1.5mg左右。
因此,血液中的鈣離子量可左右人的健康,為脫離病態,恢復健康,必須保持適量的鈣離子為其首要條件。

六、依血液之鹼性酸性區分健康或患病之理由

人的血液因鈣而產生健康無病的弱鹼性或因缺乏鈣而呈多病的酸性,其理由可歸納成以下三點:

1、弱鹼性的血液因呈「潺潺性」而有良好的血液循環,細胞因而容易取得營養,更
能順利代謝廢物。
2、鈣離子可溶解附著於血管的膽固醇,因此增加血管之暢通,又能擠壓堵塞毛細血
管前之膽固醇及老廢物,因此血液的循環越來越好。

3、在弱鹼性血液病原菌或過濾性病原體(化膿菌、傳染病菌、結核菌、感冒濾過性
病原體、瘤病毒、其它所有病原體)無法繁殖,相反地(1)酸性血液呈糊狀因而血液
循環不良。(2)酸性血液里,膽固醇堆積於血管中,血管逐漸縮小,最後膽固醇及老
廢物在毛細血管前堵塞,因此血液循環越來越差。(3)酸性血液里,各種病原體逐漸
繁殖成為病態。

如此,血液弱鹼性與酸性明顯就可區別人的健康或患病了,在弱鹼性血液里,有良好的血液循環,因此各種營養素、水份及氧氣就可順利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廢物及二氧化碳亦可暢順地被排出,細胞很快完成新陳代謝任務,病態亦在細胞更生中消失了。

相反地,在酸性污濁的血液循環中各種營養素、水份及氧氣無法順利被送到身體各個部位、老廢物及二氧化碳無法被排出,細胞無法完成新陳代謝的任務,身體也變為病態而生病。

萬病是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的,按摩、針灸術、貼沙隆巴斯、或服葯等等,都是為了改善血液循環而已。

鈣引導血液成為弱鹼性之事和時下所謂「血管的水溝流著清凈的水」意義是相同而易理解的,在沒有淤塞的清流中,不會生孑孓或蛆蟲,同樣的在潺潺的弱鹼性的清凈血流中不會發生病原菌或病毒體是一定的道理。

Ⅳ 血液在維持機體酸鹼平衡中的作用

血液是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紅色液體,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遺傳物質(染色體和基因)。屬於結締組織,即生命系統中的組織層次。

血液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如無機鹽、氧以及細胞代謝產物、激素、酶和抗體等,有營養組織、調節器官活動和防禦有害物質的作用。血液儲存著人體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驗血。包括遺傳病。

維持機體各種組織正常興奮性需要有合適而恆定的內環境,如溫度、酸鹼度(pH)、滲透壓及各種離子濃度等,血液對維持內環境的恆定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血液中的緩沖系統(如碳酸氫鈉和碳酸、血漿蛋白、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等)具有緩沖酸性或鹼性物質的作用,使血液的pH值維持在7.35~7.45。血漿中各種無機離子的含量及其比例對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尤其是心肌的興奮性至關重要。

(5)維持血液健康需要哪些平衡擴展閱讀

血液的功能

運輸

運輸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氣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營養物質,都依靠血液運輸才能到達全身各組織。

同時組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其他廢物也賴血液運輸到肺、腎等處排泄,從而保證身體正常代謝的進行。血液的運輸功能主要是靠紅細胞來完成的。貧血時,紅細胞的數量減少或質量下降,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血液這一運輸功能,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體液調節

激素分泌直接進入血液,依靠血液輸送到達相應的靶器官,使其發揮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見,血液是體液性調節的聯系媒介。此外,如酶、維生素等物質也是依靠血液傳遞才能發揮對代謝的調節作用的。

內環境穩態

由於血液不斷循環及其與各部分體液之間廣泛溝通,故對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酸鹼度平衡以及體溫的恆定等都起決定性的作用。

防禦功能

機體具有防禦或消除傷害性刺激的能力,涉及多方面,血液體現其中免疫和止血等功能。例如,血液中的白細胞能吞噬並分解外來的微生物和體內衰老、死亡的組織細胞,有的則為免疫細胞,

血漿中的抗體如抗毒素、溶菌素等均能防禦或消滅入侵機體的細菌和毒素。上述防禦功能也即指血液的免疫防禦功能,主要靠白細胞實現。此外,血液凝固對血管損傷起防禦作用。

Ⅵ 關於人體系統如何保持體內平衡的問題

心臟做功,肺把少氧的靜脈血變成動脈血,腎調節血容量,腦接收和發出命令,肝合成和分解,消化道吸收能量,皮膚保溫散熱等等。各器官通過反饋與負反饋,神經和體液等很多方法來保持平衡。

科學家稱體內平衡作用為內環境穩定。為了達到平衡人體內有極復雜精巧的協調機制。 人體要保持健康必須維持適當的體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體液必須維持在適當水平血液中的化學成分例如鹽、糖、激素等必須嚴格保持一定比例。任何方面稍微不平衡可能很快會生病甚至死亡。這種平衡不用我們自己照管時時刻刻受到監控自動地予以保持。 天熱時身體出汗皮膚發紅以增加散熱量降低體溫天冷時身體發抖出現「雞皮疙瘩」藉此提高體溫並且減少皮膚水分蒸發的熱量損失。這些反應看來簡單然而必須由身體多個器官協同工作才辦得到。皮膚的神經細胞對溫度變化很敏感測得外界溫度改變立刻向腦子發出信號。控制內分泌系統的下丘腦收到信號刺激腺體分泌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隨血液流至多個器官刺激器官作出生理調節。身體從食物中吸收到的化學物質平時儲存於肝臟這時可能釋放出來作為身體加緊活動的燃料心跳和呼吸也可能加快。來自皮膚的信號表示不再需要特殊反應時下丘腦才下命令停止這些活動。 這種完全自給自足、自行調節的機能僅存於人和動物體內。體內平衡的巧妙處和繁復程度堪稱無與倫比如此奇妙的系統相信永遠不是人工所能仿造的。

正常情況下,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或鹼性物質進入血液不會引起血液pH值的顯著變化,主要是由於體內有一系列的調節機制,即:①體液中的緩沖系統。②呼吸系統。③腎臟。
腎臟的調節作用緩慢,但能完整地調節血液pH值。這是腎臟的重要功能之一。
機體產生的固定酸,每天為40~60毫摩氫離子,它們可以通過腎小管泌氫作用自尿中排出。近曲小管、遠曲小管、集合管細胞都可以泌氫。腎小管在排出酸性尿時,通過氫離子-鈉離子交換,生成新的碳酸氫根離子,從而使在體液緩沖系統和呼吸系統調節機制中損失的碳酸氫根離子得到補充。同時,血漿氫離子濃度和二氧化碳分壓的升高,均可刺激呼吸中樞,加強呼吸運動,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多,血漿碳酸濃度下降。由於碳酸氫根離子的補充和碳酸的減少,使血漿中碳酸氫根離子與碳酸的比值不因對固定酸的緩沖而發生明顯改變,使血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圍。這樣,腎臟通過對腎小球濾過的碳150毫克以內,故常規定性檢查為陰性結果。

人之所以會維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內耳前庭系,本體感覺和視覺系的正常功能,以及這三個系統的相互協調作用。視覺是目測環境,隨時隨地調整動作。如果在黑暗中視覺系統發揮不了作用,,就會走路困難。本體感覺是關節,肌肉的本體感受器在發揮作用,如腳踩在水泥地面和踩在棉花堆上,就會產生不同的本體感覺。前庭系比較復雜,包括球囊和橢圓囊,三個半規管,內有壺腹嵴和耳石斑,這些都是管理平衡的感受器。人體處於不同的體位不同的環境下,視覺和本體感覺和內耳的前庭感受器把接受信息傳遞給小腦,使小腦發出平衡指示,活動關節肌肉,改變體位,保持平衡。這就是前庭系通路。這個通路上任何一個部分發生病變或功能障礙都會引起眩暈。

Ⅶ 體液平衡包括哪些方面

體液平衡包括:
一、水量的平衡

(一)體液的含量及分布
水平衡人體體液及其組成成分比較恆定,只在較小范圍內波動。人體內體液總量與性別、年齡及胖瘦有關,正常成年男性液體總量占體重的60 %,女性為55 %,嬰幼兒為70 %~80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脂肪量增多,體液量將減少。體液中細胞內液男性占體重的40%,女性佔35%,細胞外液佔20%;細胞外液中組織間液為15%,血漿為5%。正常情況下,體液比例相對恆定,各部分之間又不斷地進行交換,保持動態平衡,維持內環境的穩定,保證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 24小時液體出入量的平衡
正常成人24小時液體出入量為2000~2500ml

搜狗問問

(三) 體液平衡的調節
體液的穩定是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和腎臟進行調節,當體液失調時首先通過下丘腦-神經垂體-抗利尿激素系統恢復和維持體液的滲透壓。血容量的恢復和維持是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完成。這兩個系統共同作用於腎,調節水和鈉的代謝, 維持平衡。如當人體缺水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增高,可刺激下丘腦神經垂體抗利尿激素系統,產生口渴,人主動飲水。同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作用於腎臟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對水的再吸收作用加強,尿量減少,於是水分得到保留,使已增高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回降,反之亦然。
二、電解質平衡
1、鈉的平衡
電解質平衡鈉是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容量。鈉增多時,可引起水腫,減少時可造成體液滲透壓下降、脫水或血容量不足。正常值為135~145mmol/L,平均為142mmol/L。人體鈉鹽目食物中獲得,正常成人每日需氯化鈉5~9g,由尿、糞和汗中排出,其中腎臟是排出和調節的主要部位。鈉鹽攝入過多時腎臟排出增加,攝入過少時腎臟排出減少,禁食時尿鈉可減少至最低限度。大量消化液的丟失可導致缺鈉,禁食的病人需每日輸注等滲鹽水500~1000ml。
2、鉀的平衡
鉀是細胞內液的主要陽離子,血清鉀正常值為3.5~5.5mmol/L。鉀有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鉀能維持細胞膜的應激性,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細胞內容量,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鉀來源於食物,主要由腎臟排泄,腎對鉀的調節能力很低,在禁食和低血鉀時,腎臟仍繼續排鉀。病人禁食2天以上,應補充鉀,否則將出現低鉀。正常人需鉀鹽2~3g/d,相當於l0%氯化鉀20~30ml。
3、氯和碳酸氫根
氯和碳酸氫根是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陰離子,與鈉共同維持體液的滲透壓和含水量。碳酸氫根與氯的含量有互補作用,當碳酸氫根增多時氯含量減少,反之,碳酸氫根減少時氯的含量增加 ,以維持細胞外液陰離子的平衡。當病人頻繁嘔吐丟失大量胃液時,氯離子同時大量丟失,碳酸氫根代償性增加,引起低氯性鹼中毒。又如病人輸入大量氯化鈉,由於氯離子增多碳酸氫根減少,而出現高氯性酸中毒。
4、鈣的平衡
體內鈣99%以磷酸鈣和碳酸鈣的形式存在於骨骼中,細胞外液中含鈣很少,只佔總鈣量的0.1%,血清鈣正常值為2.25~2.75mmol/L,相當恆定,體內鈣45%為離子化鈣,對維持神經和肌肉穩定起重要作用,其餘半數以上為蛋白結合鈣和與有機酸結合為磷酸鹽、碳酸鹽和枸櫞酸鹽。離子化鈣與非離子化鈣的比率受血pH影響,pH下降離子化鈣增加,.pH升高離子化鈣下降。血清鈣受甲狀旁腺功能和維生素D影響。臨床以低鈣多見。
5、磷的平衡
體內的磷85%存在於骨骼中,血清磷正常值為0.96~1.62mmol/L,磷對人體代謝有重要作用,磷參與核酸、磷脂、細胞膜、凝血因子的組成和高能磷酸鍵的合成及蛋白質的磷酸化過程,同時維持體內的鈣、磷代謝及酸鹼平衡等。
6、鎂的平衡
鎂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體內鎂約50%存於骨骼中,其餘絕大部分存在於細胞內,只有1%在細胞外液中,血清鎂的正常值為0.70~1.10mmol/L。鎂具有多種生理功能,有維持肌肉收縮和神經活動,激活體內多種酶,促進能量儲存、轉運和利用等作用。
三、酸鹼度平衡
酸鹼平衡正常血液酸鹼度(pH)維持在7.35~7.45之間,這是機體進行新陳代謝最適宜的環境。機體通過血液緩沖系統、肺和腎三個途徑來維持體液的酸鹼平衡。
1、血液緩沖系統
作用快,能應付急需,但最終還需要肺和腎將酸排出體外,血液緩沖系統中有很多緩沖對,其中最主要的是HCO3-/H2C03。當體內酸增多時,由碳酸氫根與氫離子結合,使酸得以中和,H++HCO3- →H2C03→CO2↑+H2O。當體內鹼增多時,碳酸中的氫離子與鹼作用得以中和,OH-+H2C03→HCO3- +H2O。緩沖對中HCO3-/H2C03的比值正常為20/1。
2、肺
肺是排出體內揮發性酸(碳酸)的主要器官,當血中PC02升高(H2C03增多)時,呼吸中樞興奮,呼吸加深、加快,加速CO2排出,以降低血中碳酸濃度。反之,當血PC02降低時,呼吸變慢、變淺,以減少C02排出。
3、腎
腎是調節酸鹼平衡的重要器官,一切非揮發性酸和過剩的碳酸氫鹽都須從腎臟排泄。但腎臟調節速度是緩慢的,排出氫離子(H+),收回鈉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尿pH正常為6。
以上三種主要機制相互配合,對酸鹼平衡發揮著調節和代償作用,其中以腎為主。

Ⅷ 怎樣保護我們的血液循環器官

不要保護自己的血液循環,你只需要每天堅持鍛煉,相信你的血液循環一定會很健康的,天天鍛煉身體就會很健康,血液循環器官一定會很健康的。

Ⅸ 降低血液黏稠度,水分補充非常重要,怎樣喝水才能平衡血液黏稠度

一、血液黏稠的人,喝水量建議在兩千毫升左右,這樣稀釋血液的效果較高。盲目增加飲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還可能引起水中毒。
二、喝水也要注意頻率,不提倡一次性將飲水量喝盡。因為降低血液黏稠度,是一種動態要求,需要長時間保持,而非短暫的需求。一次性喝太多,短期內效果好,但沒過多久,血液的黏稠度就會上升。所以喝水分解成五到六次來完成,是最合適的。
三、喝水的時間建議為早上起床後、午睡起床後、兩餐之間。睡前想喝水的話,最好在睡前一小時左右喝,對睡眠的影響較小。
四、喝溫熱的白水,是最好的選擇,這樣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又不會影響其他功能。

Ⅹ 有效循環血量的維持依靠哪幾個因素

1、氣

血屬陰而主靜,血的運行一方面依賴於氣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又依賴於氣的固攝作用。氣的推動與固攝作用之間的協調平衡,是維持血液正常循行的基本條件。氣對血的作用又是通過臟腑之氣的生理活動實現的。心氣的推動、肺氣的宣降、肝氣的疏泄是推動和促進血液運行的重要因素;而脾氣的統攝和肝的藏血則是固攝血液運行的重要因素。臟腑之氣對血的推動和固攝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既能推動血液的運行,防止血液運行不暢;又可固攝血液,防止血液無故流失。另外,「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因此,氣的溫煦作用對於血液的寒溫適度和正常運行具有重要的影響。若陽氣不足,溫煦失司,則血脈寒凝,血行不暢;反之,氣有餘便是火,火熱入血,則迫血妄行,導致出血。

2、脈

血行脈中,脈為「血府」,有約束血液運行的作用,「壅遏營氣,令無所避」的功能。因此,脈道的完好無損與通暢無阻也是保證血液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若寒滯、痰凝、血瘀等導致脈管收縮或脈道不通,或由於火熱灼傷脈絡、內外傷等因素導致脈管損傷,皆可影響血行,使局部出現缺血或出血性疾病變。

3、血液的質量

血液的清濁、黏稠狀態等因素,可以影響血液自身的運行。如血液中痰濁較多,或血液黏稠,則可導致血行不暢而瘀滯。血液量的多少,也會影響到血的運行,血「注之於脈,少則澀,充則實。」

閱讀全文

與維持血液健康需要哪些平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經濟下行而用電量又上漲 瀏覽:9
推薦什麼關於魔法的故事 瀏覽:27
老年人怎麼評論美女 瀏覽:259
婚姻感情糾紛怎麼解決 瀏覽:451
美女你長得怎麼那麼像趙麗穎 瀏覽:886
愛情沒有捷徑走可走什麼意思 瀏覽:159
霍啟剛體育事業有哪些 瀏覽:296
愛情保衛戰你為什麼不讓我離開 瀏覽:79
現場故事編寫怎麼編 瀏覽:551
幸福谷講的什麼 瀏覽:14
什麼是有渴望的婚姻 瀏覽:250
兩人都是處女座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240
我太累了不想再談什麼狗屁愛情 瀏覽:28
北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哪個好 瀏覽:80
愚言故事的有哪些 瀏覽:51
大美女的那種從哪裡下載 瀏覽:159
全中國哪裡最有美女 瀏覽:89
哪個區域是蕭山經濟開發區 瀏覽:366
那個講三個故事的僵屍片叫什麼 瀏覽:202
如何推動科技創新實體經濟的發展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