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斯洛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馬斯洛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人格理論家和比較心理學家,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馬斯洛轉到布蘭代斯大學,擔任心理學系教授兼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和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② 心理健康的十個標准
心理健康十要素
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價。
3.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4. 不脫離現實環境。
5. 能保持人格完整與和諧。
6.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 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 在符合集體的要求下,能積極地發揮個性。
10. 在不違背社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標准
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因此,心理健康的標准應該包括:
⒈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在心理咨詢中,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這一條都具備。通過說話、察言觀色便很容易確定來訪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進行心理測驗。
⒉ 情緒穩定樂觀
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⒊ 人際關系和諧
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單位,和本單位的同學、同事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很親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⒋ 行動自覺果斷
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採取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決不是說是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⒌ 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愛工作,不僅按時上下班,而且創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分擔的工作看作是一種樂事。
⒍ 正確的我觀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去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③ 心理健康標准有哪些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④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心理健康的人在一些特別惡劣的環境中也可能做出一些失常行為。
⑤ 馬斯洛判斷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
IPad,謝謝健康的盜者,就是你心裡的一個狀態,是否穩定吧?就是還有他對待事情的態度
⑥ 馬斯洛判斷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什麼
馬子祿。判斷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什麼?這玩意真不知道你在上網查一查看看他是怎麼判斷。以什麼標准。
⑦ 判斷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裡健康三項原則標准
1.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無論其形式和內容都應與客觀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人的心理或行為只要與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難以為人所理解。以宗教信仰為例,在宗教儀式過程中,有人由於自我催眠或過度想像而出現似乎與神對話的幻覺;有人在寂靜山寺修行面壁,由於感知覺剝奪(持續一定的時間並達到一定程度)而產生似乎進入仙境的幻覺。這種出現幻覺的狀態,就是不正常了。
2.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一個人的認知、體驗、情感、意志行為在自身是一個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統一體。這種統一性是確保個體具有良好社會功能和有效地進行活動的心理學基礎。例如,遇到一件令人慶幸的事,在感知它的同時,應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及相應的表情,並用歡快的語調和行為來表達;如果一個人用低沉不快的語氣訴述一件愉快的事件,或者對痛苦的事件做出歡快的反應,那就屬於不健康的異常狀態了。
3.人格的穩定性人格(個性)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個性心理特徵形成之後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在一切活動中顯示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性,在沒有重大的變故情況下,一般是不易改變的。如果一個爽朗、樂觀、外向的人,突然變得沉悶、悲觀、內向、那就要考慮他是否出現異常,說明他的心理(或行為)已經偏離了他的正常軌道。
⑧ 心理健康十要素及判斷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間關系適應、反應適度、心理特點符合年齡。 現在對心理健康的標準是這樣定義的: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八、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九、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 十、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系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