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售假保健品團伙被警方搗毀,養生行騙套路該如何警惕
當我們生活的越好,人們就越來越重視養生了,我們都知道身體健康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才能去好好的掙錢,我們看到現在不僅是老年人注重養生,年輕人也開始養生了,市場上有很多保健品,一些人為了養生,不惜花一些錢去買這些保健養生的食品。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上當受騙,這些騙子掌握了老年人的養生心理,所以,把收假的保健品賣給老年人,把保健品的功能講的特別好,冒充一些專家給老年人講述保健品的功效,而且,還會贈送一些老年人禮物,讓老年人上當受騙,老年人上當受騙很大的一部分是愛貪小便宜,加上自己不了解一些疾病,所以,才會那上當受騙,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給老年人講解一下。
2. 除了315晚會曝光的假產品,還有這6種騙人的東西!
3·15晚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除了那些讓中老年受騙的“保健品”,蝌蚪君還盤點了6種消費者會輕信的假產品。
> 水素水不能延緩衰老 <
“水素水”在日本很火,沒想到在中國也是火到爆,看看淘寶銷量就知道了。
▲圖自網路
「酵素」一詞來自日語,後來經過台灣輾轉進入大陸,實際上就是披著外國馬甲的酶(Enzyme)。
酶是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一種人體內進行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人體現在發現的酶有700多種。但是,絕大多數酶人體可以自己合成,即使需要補充,也不能通過口服的方式。
例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體內最重要的酶之一,也是酵素商家的主打產品。但是通過對比試驗可以發現,酵素產品中的SOD活性單位還不如同等質量的生菜和西紅柿。所以說,花重金購買概念產品,還不如去菜市場買兩斤西紅柿。
▲CCTV焦點訪談節目截圖,馬賽克遮擋了酵素產品具體品牌
口服酵素就更難起到人體內所需酶的作用啦。
酵素本質是蛋白質,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溫度、pH值等條件下才能發揮活性,而酵素在通過消化道時會經歷胃液、膽汁等消化液,因而會變性或被分解,無法發揮其生理活性。
而且絕大部分的酵素需要在細胞內或細胞間發揮作用,通過消化道攝取的酵素比較難進入細胞內。
所以說,希望通過口服酵素達到的各種功效,只能是美好的願望。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蝌蚪君
3. 315打假的產品有哪些
法律分析:打假的產品包括各種三無產品、虛假宣傳產品、有毒有害產品等。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於1983年確定每年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九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4. 偽健康食品有哪些呢
孩子都喜歡吃零食,薯片、鍋巴、蛋糕,每次吃的時候都滿臉幸福,面對這些美味的零食,我相信,不僅僅是小孩,大人想吃的時候也控制不住自己。對於芽芽吃零食這件事,芽芽媽覺得不能鼓勵他,但也不能絕對禁止,越是不讓他們做什麼,他們的逆反心理越是強大。
其實,適當、偶爾給寶寶吃點零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可怕的是,很多東西看著是健康的,但其實仔細看配料,一點也不健康。
如果是油炸食品,我們都會克制給寶寶的攝入量,可是把看似健康的食物讓寶寶長期食用,反而危害更大。今天就給大家梳理梳理這些偽健康食品。
絕對不能吃:含有酒精、咖啡因的食物是絕對不能讓孩子食用的。
5. 如何識別保健品虛假宣傳
近日以來,記者經常接到不少老年人投訴保健品違規宣傳自己被騙,甚至購買名為「神葯」實際上是非法葯物(即沒有正規生產批號)的經歷。以下一一給出保健品虛假宣傳的套路。
主騙中老年人
《大河健康報》讀者張大爺曾經拿著一盒「降壓葯」來到報社,講述了自己的受騙經歷。「宣傳頁上寫著可以免費領取降血壓葯。我和老伴都是高血壓,所以就按照上面的地址去了。現場是一家賓館會議室,到場後,工作人員十分熱情,一口一個『叔叔阿姨』地叫著。」
療效明顯定有非法添加
一般來說,違法保健品分兩種,第一種是沒有任何治療效果,產品多由蔗糖、澱粉組成,既治不了病也害不了人。第二種是吃了以後效果非常明顯,尤其是一些標榜降血壓、降血糖、治療冠心病的葯品。
那麼,為什麼這些保健品的「療效」這么明顯呢?「肯定是非法添加,例如,很多違法保健品中都添加有胰島素增敏劑羅格列酮,這種葯降血糖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大,會增加患者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的風險,已經被衛生部門嚴格管控(只能在其他降糖葯無效或無法使用的情況下才考慮使用),目前有更安全的吡格列酮替代其使用。但是,很多違法保健品中仍然添加大量羅格列酮。」鄭州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於江紅告訴大河健康報記者。
也有患者指出,既然服用這些保健品能控制血壓血糖,那繼續用不就行了?「雖然能控制,但這些保健品中到底非法添加了哪些葯品,劑量是多少都不知道,對身體的損害也是未知數。」於江紅說。
廣東健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宏友表示,所有正規的保健品都只能起輔助營養的作用,或者是配合葯物進行一些保養,保健品不可以替代葯物進行治療。保健品更適合一些有經濟實力、對自身生活質量有更高要求的人服用。
保健品沒「藍帽」就是假貨
那麼,如何知道一個保健品是否合法呢?首先,正規保健品必須有「藍帽」標識,包含該產品的批准文號,例如國產保健品,批號是國食健字+G+批准日期,進口保健品則是國食健字+J+批准日期,並附有「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字樣。
消費者可以登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www.sfda.gov.cn)進行查詢。輸入產品的名稱或者批號進行查詢,只要查不到,就可斷定這是假冒產品。如果能查到,則能在查詢處看到該產品的功能范圍,只要國家批準的范圍和商家宣傳的不一致,即可斷定產品存在虛假宣傳。
6. 飲用山寨假飲料對健康會有什麼損害
315晚會曝光山寨飲料,食用這種假飲料對健康有什麼危害食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畢竟食品決定了人們的食用健康。而那些虛假的食品企業一直都是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而今年的315晚會重點曝光了山寨飲料問題,那麼使用這個虛假飲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山寨飲料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就是它的價格優勢。而這些產品一般都會銷售在四五線的偏遠地區,因為大家對假冒偽劣產品的認識並不明確,很多人尤其是小孩都會蜂擁購買。但喝了之後就容易造成各種疾病,重金屬元素的不可預估性則會對五臟六腑的各個器官都會產生威脅,也容易造成肥胖、尿毒症等病理上的危害。
所以大家在購買各種產品中一定要注意認准有質量安全標志的產品,也要辨識添加劑、生產日期等方面,更要注意到是不是仿冒品牌產品進行銷售。想要杜絕被欺騙的可能性,切記貪圖便宜。
7. 有哪些「匪夷所思」的食品造假
1、葡萄酒。
假酒製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劑,貼上假冒國內外名酒標簽後,成本不超過一塊錢的劣質品搖身變成了名酒。稍微有點良心的造假商可能還只是往低劣酒里摻水,但黑心的造假者做出來的酒甚至連一點葡萄酒原酒都沒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劑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種造假方式是以低價的葡萄酒重新灌裝在高檔酒瓶中。這些造假者會在全國各地尋購名酒的酒瓶、酒標、木塞等原材料,用廉價葡萄酒重新灌裝後,貼上「拉菲」、「拉圖」、「木桐」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商標,隨後通過物流公司銷往各地。
2、牛羊肉。
相對而言,假冒肉製品出現最多的是在火鍋店、烤肉店、鹵肉店以及一些小餐館和小飯店,被假冒的肉類主要有牛肉、羊肉。現在的肉不單單是注水這么簡單。
把豬肉剁成小塊後放入水池解凍,解凍之後加入腌制劑、澱粉、色素放在攪拌機里攪拌,攪拌之後再腌制四天左右,腌制好的半成品豬肉放進牛肉湯鍋煮約2小時,煮好後的肉放到鐵絲網格的平台上晾乾,紅撲撲的加牛肉就製作出來了。
經過這些工序後,假冒食品身價大大上漲,被蒙騙的消費者不僅多花了冤枉錢,還吃了假貨,造假者的行為實在令人可恨。
3、鮮榨果汁。
鮮榨果汁造假方式比較簡單,就是用果汁粉或者果汁原漿、添加劑、香精勾兌成的,這個「假」字主要體現在沒有鮮榨。假鮮榨果汁一般出現在飲品店、餐廳、酒店這些地方。超市出售的帶包裝的果汁飲料不存在造假行為,值得注意的無非就是果汁和果味飲料的區別,我們在購買時只需看清標簽就行了。
從感官上區分果汁是否是鮮榨果汁比較簡單,一般來說,鮮榨果汁味道稍淡,而勾兌果汁由於甜味劑、香精的添加,味道非常足。
(7)虛假健康產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食品造假的危害主要有:
1、身體上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偽劣食品,衣物,用具等等,使用過後可能對人體有害;
2、精神上的傷害,偽劣商品讓消費者氣憤,常常無處申訴,浪費了許多精力和金錢,這些是消費者本不該承擔的;
3、經濟上的損失,偽劣商品都是暴利的,消費者等於花費了更多的錢買了使用價值很小的或零價值、負價值的物品。
8. 便利店總部出售假避孕套,除了避孕套還有哪些假貨橫行
還有許多假貨橫行,例如化妝品、飲料、零食、酒等一些東西。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畢竟現在不良商家太多,消費者也會被混淆。
化妝品。口紅、眼影、粉底等東西。一些商家會用一些不好的材料來給消費者製作產品,再扣上一些品牌的名號。但是因為那些產品並不是用特別好的東西來弄的,也就會對人體危害性極大。一些消費者用過後會出現臉部潰爛、起紅疹、過敏等現象,嚴重者還會失去生命。
零食。俗話說「病從口入」。食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人體的健康。如誤食過期的、變質的食品,會使人生病,甚至危及生命。一些商家直接以次充好,不符合通常的法律或行業等規范標准。並且還會冒充一些品牌,或者直接拿過期的出來賣。這樣的東西往往要注意商標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