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才能提高心肺功能
咱們先說一說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負責身體氧氣供應的渠道,心臟負責為肺部提供血液,而肺需要把新鮮的氧氣交換給這些從心臟來的血液。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源源不斷地讓身體血液循環,可以說心肺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心肺功能能訓練嗎,當然能了,運動就能鍛煉人的心肺功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全身性運動和有氧運動。心肺訓練最大的好處就是有益於人的心血管健康,盡可能遠離疾病。
來吧朋友!要想增強心肺功能,首選就是跑步,跑步會讓你的心肺功能越來越強大,身體越來越健康,生活越來越有質量,身體健康第一,別的都不是個事兒。最後送你一個字兒(跑步前熱身,跑步後拉伸)祝你身體健康!
② 如何健康內臟
你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嗎?
遺傳優生、合理營養和身體鍛煉是保持人的體質健全的三大要素,但是,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會的人,人的體質和自然環境、生活方式、衛生條件等因素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造就適宜舒暢的生活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方式和有節有度的飲食起居,都是健全體質必不可少的條件。
一、順自然適四時
人的生活規律是在與大自然長期共同生存中形成的。春夏秋冬的大周期,日出日落的小周期,人的身體一切活動亦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按周期的變更,而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人是萬物之靈,能主動地把握自己,調整和外界的平衡,以適應生存。如冷熱的變化,可增減穿著;白天腦力和體力的消耗,入夜就寢恢復;飢餓了應該進餐,以補充機體的能量……。這就是人體順四時,適寒溫的矛盾統一。人只能順其自然,適應四時,才能在千變萬化的自然界中把握自我。
1.飲食起居和體質
飲食起居是每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內容。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飲食除講究營養,合理搭配之外,還要注意飲食有節。二千多年前菅子曾指出:「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損」。節就是節制、適度。一日三餐在時間上、數量上都要做到定時定量。因為早中晚三餐已成為人們進食的習慣,此時會產生條件反射,加強消化脈對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分泌,該進食的時候貽誤了時間,或者飢餓時暴飲暴食,都會引起消化系統的紊亂,損傷胃脾,以患上難以治癒的腸胃疾病。17世紀中葉,英國農民托馬斯.佩爾,活了132歲,被國王召進宮廷,盛宴招待,由於飲食過度而死。當時著名醫學家哈維為他作了解剖,發現他的機體和內臟竟然沒有衰老的現象,要不是他吃得過量,還會繼續活著。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進餐的時間也會緊湊,但是定時,適度完全可由自己掌握。
睡眠是人生十分重要的生理現象,睡眠是大腦皮層細胞保護性抑制,使得腦細胞不致過度疲勞,是消除腦力和體力疲勞,調節機體的必然的生活內容。人生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覺醒和睡眠,白天和黑夜是生物和自然的基本規律,它形成了人體的生物鍾現象,長期睡眠不足,使機體的生物規律受到干擾,人的生理功能將會出現混亂,神經系統失調,輕者學習和工作的能力下降,重者將導致全身性疾病,如神經衰弱、消化功能減弱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少睡眠會降低體質水平而抵抗能力減退,疾病將乘虛而入,所以許多疾病是因勞累過度而造成的。日本瀨戶教授曾發表一份資料,說明學生熬夜與患疾之間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0時就寢的學生中,身體有不適感覺的人大約佔有30%,0時至2時就寢的學生當中則有75%,2時以後還不就寢的竟有95%的學生有身體不適感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早已被古人所認識,睡眠勝似處方,和營養一樣是健全體質,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古人對青少年有「能睡者能食,能生長」和對於體質虛弱者有「華山處士如客見,不覓仙方覓睡方」的說法,說明睡眠對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或正常人保持強壯的體質和病後恢復健康,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睡覺時間的多少,因人而異,一般在8小時左右,青少年比成年人相對要長些,老年人要比成年人多,女性比男性要多些。
每個人的學習和工作不是一個古板的模式,有張有弛,應該根據學習、工作的具體情況自行調節,如學生復習准備考試、或集中精力思考某一個問題時,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睡意會減弱,在緊張生活過後,應該主動地爭取休息,補充睡眠之不足,重新調整機體的平衡,否則大腦神經因長期處於興奮狀態,會影響整體機能不協調而損傷身體。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一個度,睡眠過少傷精神,損傷體質;睡眠過多,對身體同樣有害,會使睡眠中樞處於疲勞抑制狀態,使機體代謝功能和各器官的功能減弱,同時還會使人精神懶散、思維遲鈍、機體乏力。中醫對正常人有「久卧傷氣」之說。有資料表明,成年人每晚睡覺超過10小時的人死亡率比睡7—8小時的高80%,而睡眠不足4小時的比睡7—8小時的人死亡率也高80%,可見只有適當的睡眠,才能有益健康,增進體質。
2.環境和體質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環境對人的體質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已是人們嚮往的療養健身的好去處,因為鄉間和綠色田野、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水源潔凈、環境幽靜,這種環境空氣中的負離子要比現代化城市中的多,有利於調節大腦皮層的均衡性,使肌肉中的代謝產物減少,血流質量提高。當然,工業化程度的發展會給現代環境帶來危害,人流的擁擠、廢氣廢水的排放,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國家正在重視改造環境之時,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中塑造一個適宜的「小環境」,是人們所追求的。
生活的周圍環境幽靜,空氣新鮮,居室的布置協調、明朗,可達到陶冶情操、心胸舒暢的境地。人的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居室里度過的,這一小環境伴你朝夕相處,隨你一生,它不僅是蔽體禦寒場所,也是休息養生之地,住宅居室的綠化、裝飾、色調、擺設等等都可以喚起心靈的享受。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感覺是明朗的歡喜近似在你親愛的人面前所洋溢於我們心中的歡喜」。生活在一個愉快的環境里,無疑有益於人的身心,科學家認為: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使人壽命增加10—25年。
當前住宅的條件還很不理想,應該在盡可能的有限空間,安排得合理、優雅。首先是將室內的傢具、用物等擺放科學整齊,充分利用空間。若東西放得雜亂無章,會使人煩惱,食慾減退,睡退減少,抵抗力減弱,房間盡可能陽光充足,通風條件好,即使裝空調的居室也應如此,以有益於人體健康。常言道:「室雅何須大」,只要根據現有條件,設計合理,安排得井井有條、整潔大方,同樣可以得到溫馨和美的享受,同樣會獲得心靈的享受。
工作單位,在有條件的基礎上,也應盡量美化環境,辦公用品和設備也要布局協調合理,優化環境格局,有利於人的情緒和精神的調節,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融洽人際的關系。
3.人際關系和體質
住宅居室和工作的周圍是反映生活、思想、精神的外部環境,那麼人與人之間的摯誠至愛、理解可作為內在的環境,所以人際關系也是環境因素之一。
社會的基本結構是家庭,每一個家庭有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間的人際關系,家庭和睦、相親相愛,是美滿家庭的基礎。「幸福家庭歡樂多」,歡樂使人精力充沛,體力旺盛。據一項調查實驗證明,夫妻長期恩愛,體內分泌一種有關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醯膽鹼,這些物質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調節至最佳狀態,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在充滿著愛的家庭里,孩子的生長發育水平相對較高;一個破碎的、教育水平有缺損的家庭,孩子心理的憂郁,抑制了內分泌的活動和生長素的分泌,影響生長發育水平。家庭和人的體質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心理因素而影響有機體的。
社會的特徵是人與人的相處和從事社會活動。每個人都有自己周圍的人群,結合為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親屬之間、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等等都有著人際關系。人際關系相處得好,會使人愉快,有力、有安全感、有信心。相反,人際關系緊張,會使人心情煩燥,體液調節失調,因而影響健康。
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之外,應該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人貴有「自知之明」的格言是十分深刻的。了解自己越多,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越要求自己嚴格,因而對周圍,對別人也越客觀,人際關系也越會協調。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大多是估計自己過高,估計別人過低,而造成人與人之間關系緊張。
以上述說的是人生處世的哲學觀念,看來和人的體質、健身不太相干,實際上人與人的交往是情感上的交織,情感與人的體質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人際交往融洽,能豐富生活,健全體質,達到健身的效果。
人的思想和人的體型、體力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只要不是心懷惡意或別有用心與人作對,應該了解別人,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胸懷開闊、寬容待人,這樣,人際關系就會協調,心裡就會踏實。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說過:「不斤斤計較小事,不苟求於人,這樣,對自己交往的上下左右的人乃至家庭,都會有一個比較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客觀上反過來又促進了自己的心情舒暢,身心健康。」
社會的進步、物質的豐富,促進人們對新生活的追求,人類的體質也是在這新的條件下發展提高的。但是,追求要從現實和可能出發,而且要適度,因為需求既有心理慾望,又導致生理活動,慾望愈強烈,生理活動反應也愈深,長期下去,即會引起機體生理性紊亂而抵抗力減弱,貪欲無厭的人,心理一直不踏實,精神渙散,無法內守,內分泌失調而患疾病。一位百歲老人談長壽秘訣時說:一生要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使人心地踏實,心境開闊,不使精力和體力沉重。這正是人的精神和體質的統一辯證關系,是心理和體力平衡的基礎。
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互助和競爭依舊並存,如學習上的上進,工作上的進取,市場上的效益等都貫穿著這對矛盾的統一,處理這一矛盾,都要付出精力和體力,只要正確認識客觀,認識自我,爭取和競爭將成為人生的樂趣,非但不會損傷身體,還有利於使精神和體力獲得發展。當然過度的疲勞需要調節,不致積勞成疾。
4.心理調節和體質
心理狀態的平衡,祖國醫學在數千年前就早有論證,人的心理表現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簡稱為「七情」,認為七情郁結是內傷的主要致病因素。《內經》曾指出「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又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從現代醫學來解釋,這是人的心理狀態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從而影響內分泌失去平衡,使有關器官、系統的支配和調節機能發生障礙。例如,持久憂慮,會使消化液減少,腸胃蠕動減弱,易患消化性疾病;情緒過份緊張,憤怒,會使腎上腺髓質素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劇,血壓升高,血脂含量增高;當人害羞時,會使腎上腺皮質素增多,使表皮血管護張,出現臉紅等等。
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證實,人的情緒不安,會影響大腦和內發泌系統的功能,刺激過度便會導致疾病發生。因為人類大腦中的下丘腦是情緒興奮中心,又是調控各種內分泌腺體活動的樞組,不良情緒會直接刺激下丘腦,而影響內分泌活動,以致引起病變。相反,下丘腦經常受到良好情緒的刺激,能促進分泌的加速活動,而對機體產生良好的作用,並提高了功效。因此,人體任何部位的機能都與心理活動有關,同時,身體各部位的機能變化,也會引起強烈的心理變化,再返過來又影響機體的功能。顯然心理平衡有利於機體的平衡。
二、糾正不良習慣
習慣是一種努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可催人上進,促進機體健全發展;不良的生活習慣貽誤了自己,也害了他人。所以習慣和人的體質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適度的業餘生活
社會的開放,搞活了市場,搞活了經濟,生活質量的提高,餘暇時間的文化生活成了人們所需要,業餘生活和夜生活不可避免地成了人們生活的內容。
在快節奏的工作學習之餘,夜晚放鬆一下,參加文娛活動,可豐富生活,調節精力和體力。但經常的、不節制的長時間沉醉於娛樂場所之中,非但起不到文化娛樂的效果,反而會因精神狀態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影響工作和學習,時間長了會使身體疲憊累積,使機體能力和精力下降。
青少年學生和更不宜步入歌舞廳等場所,在長知識,長身體的寶貴時間里,專心學好知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課余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在智力、體力和品德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許多損傷身體、影響體質的因素都是和過度、過量、不愛惜自己有關。如玩撲克牌和打麻將牌,原是一種趣味性的娛樂活動,能增添樂趣,轉移意念,排除寂寞,結交朋友。空餘時間幾個人玩上幾盤,可消除煩悶,也可增加人際間的關系,有益於身心養生。但是不少玩撲克牌、打麻將的人,不能控制自己,迷醉於牌桌和麻將桌上,縱欲無度,盡至通宵達旦,在長時間的高度思想集中和靜止坐姿的情況下,使思維和身體處於緊張極限,使人精神恍惚,食慾減退,影響工作,影響身體。更有甚者用麻將和撲克進行賭博,違背了娛樂的性質,使人志向墮落,污染了社會風氣,應該堅持反對。
2.講究衛生,增強體質
隨著物質的豐富,對衛生也會越來越講究。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不要缺少的內容之一。
環境優秀和個人的衛生習慣是相匹配的。飲食衛生、穿著衛生,生活用具衛生等都和體質有著聯系。病從口入,也是幾千年來的衛生經驗,除了不吃不清潔、腐敗變質的食品之外,餐具的消毒和飯前洗手是防止病毒細菌感染傳播的一種十分簡易和有效的措施。如果做到飯前洗手一次,有80%以上的接觸性細菌可以得到預防,要使身體不受病菌的侵襲。
勤洗澡,有助於消除疲勞,身體舒爽,科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皮膚上皮脂每天分泌40克左右,每天從皮膚的汗腺排出的水分約600毫升,如長時間不洗澡,皮膚上會積上污垢和排泄酸性物質,堵塞汗孔和皮脂腺,會引起痤、潰、癬等皮膚病,由於汗腺排泄障礙,還會使全身性症狀發生。
洗澡還能治療疾病,對於筋骨扭傷,可通過沐浴治療達到一定效果。洗澡是一項促進體質增強的一種方法。
洗澡以熱水為好,溫度35—42℃為宜,老年人洗澡時,水的溫度不能太高,時間不能太長。冷水洗澡可以鍛煉身體,也可鍛煉意志,但洗冷水澡必須從夏季開始,逐漸適應為適。
服裝要顯示人的個性和精神,服裝穿著要符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符合人的體型情況、符合年齡特點、符合人的個性和職業等等。一般情況以寬松為好,有利體表蒸發和血液循環,青少年兒童更不宜穿貼身過緊的衣服。衣著要經常替換洗滌,保持整齊、清潔、美觀、大方。
隨地吐痰不僅不雅觀,不文明,也影響環境衛生。隨地吐痰還易傳播病菌,危害人的健康。肺結核病人,一口痰里就有無數細菌和病毒,痰跡干後隨空氣漂浮擴散在空氣中,傳播細菌,傳播疾病。痰里的結核桿菌的生活力很強,在不見陽光的地方,可以存活半年以上。
痰應吐在手紙里或隨身帶的手帕上,並經常換洗手帕。不隨地吐痰,不隨丟棄遺物,是保障人民健康、優化環境、凈化自身的文明行為。
影響人體的因素是十分復雜的,但增強人的體質的途徑也十分多。先天遺傳因素固然為體質強弱提供了可能性,但後天的影響,卻是改變體質、增進健康的現實條件。我們立足於強調後天的機體可塑改造、啟迪和鼓勵人們去增強體質。
後天因素的利用,應根據每個人具體情況行事。一個強壯的人,如果不注意保養,生活無規律,再好的先天賦予的體質,也會因苦難早夭;一個體質弱者,甚至先天不足,如後天十分注意身體的保養和體育鍛煉,弱者也能成為強者,先天不足者也能得到彌補。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說:「先天之強者不可恃,恃則並失其強矣,後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則人能勝天矣,所謂慎者,慎情志要以保心神,慎寒暑可以保肺氣,慎酒色可以保肝腎,慎勞倦飲食可以保脾骨……。但使表裡無虧,則邪疾何由而犯,而兩天之權不在我乎」。這段文字深刻地表述了體質是受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所主宰,但兩者又不是絕對的。對客觀千變萬化,對自己的喜怒哀樂都要有慎之態度,人們才能健身,才能有理想的體質。
③ 我該注意什麼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一個月)
妊娠期的演算法是從末次月經第一天起,以滿多少天,滿多少孕周來計算的。月經周期28天,通常前14天是不會受孕的,所以末次月經後約14天才可能受精,故孕婦自己知道懷孕後才開始計算的妊娠期,在第一個孕月中只佔最初妊娠的2周。
1.胎兒的成長
受精後約7-10日,受精卵便在子宮內膜著床,並從母體中吸收養分,開始發育。在前8周時,應該稱為胚胎,還不能稱作胎兒。
胚胎的大小在懷孕第3周後期約長0.5-1.0厘米,體重不及1克,但肉眼已能看出其外形。外表上,胚胎無法明顯地區分頭部和身體,並且長有鰓弓和尾巴,和其他動物的胚胎發育並無兩樣。
而此時原始的胎盤開始成形,胎膜(亦稱絨毛膜)亦於此時形成。
2.母體的變化 實際上,受精卵形成的一周之內還不能稱為懷孕。孕婦開始呈現懷孕跡象,常在兩周以後,因此這時期尚未有任何症狀。
不過有些人的身體會有發寒、發熱、慵懶睏倦及難以成眠的症狀,因一時未察覺是懷孕往往還誤以為是患了感冒呢。
這時子宮的大小與未懷孕時相同,還沒有增大的現象。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初次懷孕的女性,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會發生一連串的變化,因為是第一次,孕婦自己往往還渾然不覺,而且原本沒有生育的計劃,或是根本不了解身體的反應,以致誤食葯物或疏忽了生活上的細節,都很可能對胎兒和母體產生不良的影響。
就身體反應而言,懷孕初期可能會類似感冒的症狀,若胡亂買成葯吃,不僅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說不定還會生出畸形兒呢!所以平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任意服用成葯,最安全的辦法是去看醫生,找出病因。
自覺身體不適時,不要勉強做劇烈的運動,或在此時遠游,以免造成意外流產,此外,若非必要,不要隨意作X光照射,應先檢查身體狀況,確定有無懷孕。
這些生活上的細節,在身體健康、正常工作情況下,偶然誤犯好像無關緊要,但若是孕婦,就很可能是一大致命傷害,為了避免後悔莫及,所以必須謹慎從事。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此時雖還沒有特別應該准備的事,不過在懷孕約一個月時,會有孕吐的現象,應多准備一些緩和孕吐情況的食物,如酸梅、水果等。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二個月)
1.胎兒的成長
懷孕滿7周之時,胚胎身長約2.5厘米,體重約4克,心、胃、腸、肝等內臟及腦部開始分化,手、足、眼、口、耳等器官已形成,可說已是越來越接近人的形體,但仍是小身大頭。
絨毛膜更發達,胎盤形成、臍帶出現,母體與胎兒的聯系非常密切。
2.母體的變化
基礎體溫呈現高溫狀態,這種狀態將會持續到14-19天為止。
身體慵懶發熱,下腹部和腰部稍微凸出,乳房發脹、乳頭時有陣痛、顏色變暗,排尿次數增加,心情煩躁,胃部感到惡心,並且出現孕吐情形,有些人甚至會出現頭暈、鼻出血、心跳加速等症狀。這些都是初期特有的現象,不必過於擔心。
此時子宮如鵝卵一般,比未懷孕時大一點,但孕婦腹部表面還沒有增大的變化。
3.應注意的事項
孕婦在此一時期非常容易流產,必須特別注意,應搬運重物或激烈運動,而家務與外出次數也就盡可能減少。不可過度勞累,多休息,睡眠要充足,並應控制性生活。在感到特別疲勞時不要洗澡,而要及早卧床休息。妊娠期白帶增多,可在小便以後,用浸泡了溫水或硼酸水的脫脂棉,沿外生殖器由前面往後擦洗,以保持清潔。並注意保持大便通暢。如出現出血伴下腹脹痛,腰部乏力或酸脹疼痛,應立即去醫院。
這段時間是胎兒形成腦及內臟的重要時期,不可接受X光檢查,也不要輕易服葯,尤其應該避免感冒。
煙和酒會給胎兒帶來不良的影響,兩者都不宜嘗試,如果家中有飼養貓、狗或小鳥等寵物,應盡量避免接觸,以免感染住血原蟲症。最好把這些寵物送給別人或暫時寄養在朋友家中。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求診的婦產科醫院和醫生關系著未來的定期檢查及入院分娩,應相當仔細選擇。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三個月)
1.胎兒的成長
至此,這時期終止時,胚胎可正式稱為"胎兒"了。胎兒的身長約為7.5-9厘米,體重約20克。
尾巴完全消失,眼、鼻、口、耳等器官形狀清晰可辨,手、足、指頭也一目瞭然,幾乎與常人完全一樣。
內臟更加發達,腎臟、外陰部已經長成,開始製造尿道及進行排泄作用,而胎兒周圍會充滿羊水。
2.母體的變化 這個月是孕吐最嚴重的時期,除惡心外,胃部情況也不佳,同時,胸部會有悶熱等症狀出現。
腹部仍然不算太大,但由於子宮已如拳頭般大小,會直接壓迫膀胱,造成尿頻現象,而腰部也會感到疼痛,腿、足浮腫,此外,分泌物增加,容易便秘、下痢等。但是,從3個孕月中期開始,妊娠反應大大緩和,食慾等增加,下降的體重也開始 回升。與此同時,大多數子宮後傾的人開始轉為前傾子宮。
乳房更加脹大,乳暈與乳頭顏色更暗。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和懷孕兩個月時相同,此時也容易流產,生活細節上尤須留意小心。
平常如有做運動的習慣,仍可持續,但]必須是輕松且不費力,如舒展筋骨的柔軟體操或散步,劇烈運動應避免嘗試,也不宜搬重物和長途旅行,至於操作家務可請先生分擔,不要勉強,上下樓梯要平穩,尤其應隨時注意腹部不要受到壓迫。
上班的職業婦女,應保持愉快的工作情緒,以免因心理負擔過重、壓力太大而影響胎兒的發育。此時若能取得同事和上司的諒解,繼續工作應不成問題。
在這個階段,夫妻最好不要行房,至少也需要節制,且避免壓迫到腹部的體位,時間則越短越好。
此外,為預防便秘,最好養成每日定時如廁的習慣,可在清晨起床後飲用涼牛奶或涼開水。下腹不可受寒,注意時時保暖,不熬夜,保持規律的生命。分泌物若增加,易滋生病菌,應該每天沐浴,以保持身體的清潔。
如果發生下腹痛疼痛或稍許出血時,可能是流產的徵兆,應立刻去醫院求診。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至少應在本時期之前接受初次的產前診查,然後每3-4周作一次定期檢查。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四個月)
1.胎兒的成長
在15周後期,胎兒的身長約為16厘米,體重約120克。
此時完全具備人的外形,由陰部的差異可辨認男女,皮膚開始長出胎毛,骨骼和肌肉日漸發達,手、足能作些微的活動,內臟大致已完成,心臟脈動活潑,可用超音波聽診器測出心音。
2.母體的變化
痛苦的孕吐已結束。孕婦的心情會比較舒暢,食慾也於此時開始增加。頻尿與便秘現象漸漸恢復正常,但分泌物仍然不減。
這個階段結束時,胎盤便已完成,流產的可能性已減少許多,可算進入安定期了。
而子宮如小孩子頭部般大小,已能由外表的略看出"大肚子"的情形。基礎體溫下降,會持續到分娩時,都保持低溫狀態。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孕吐及壓迫感等不舒服的症狀消失,身心安定,但仍須小心。此時乃胎盤完成的重要時期,最好保持身心的平靜,以免動了胎氣。
為了使胎兒的發育良好,必須攝取充分的營養,蛋白質、鈣、鐵、維生素等營養素也要均衡,不可偏食。此時有可能出現妊娠貧血症,因此對鐵質的吸收尤其重要。
身體容易出汗、分泌物增多、容易受病菌感染,每天必須淋浴,並且勤換內衣褲。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孕婦應充分吸收有關懷孕、分娩的各項知識。除了可消除懷孕期間的不安及恐懼外,也能有助於順利分娩。目前有成套妊娠大全叢書,以供孕婦購閱。因此孕婦可就近到各地書店購買。
此外,為了使生產較為輕松,最好開始作些孕婦體操,但應以體能負荷的范圍為限,千萬不可過分勉強。
再過一個月,平時的衣服就會穿不下了,應趁著身體情況良好時先行准備。上街理發時,可請師傅設計一個易梳洗、易整理的發型,除讓人看起來清爽外,自己心情也愉快。而加大、寬松的內衣褲,也是必備的懷孕用品,4個孕月這一時期,是能夠發現較為罕見的葡萄胎的時期。例如發現內褲上沾有黑色的碎血塊,有時還有鮮血流出(當然也有流產的可能),應去醫院檢查。懷有葡萄胎時,多數情況下胎兒已在子宮內死亡,組成胎盤的絨毛組織發育異常,孕婦尿中有大量促性激素,出現浮腫及尿旦白,妊娠初期反應嚴重。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五個月)
1.胎兒的成長
此時期結束時,胎兒的身長約為25厘米,體重在250-300克之間。
頭的大小約為身長的三分之一,鼻和口的外形會逐漸明顯,而且開始長頭發與指甲。全身被胎毛覆蓋,皮下脂肪也開始形成,皮膚呈不透明的紅色。心臟的脈動也增強,力量加大,如是女嬰,則陰道發育成形。
骨骼、肌肉進一步發育,手、足運動更活潑,母體開始感覺胎動。
2.母體的變化
子宮如成人頭般大小,子宮底的高度位於恥骨上方15-18厘米處。肚子已在得使人一看起來便知道是一個標準的孕婦了。而且乳房與臀圍變大,皮下脂肪增厚、體重增加,全身出現浮腫現象。
若前一個月還有輕微的孕吐情形,此時會完全消失,食慾依然不減,身心到達安定時期。
此時微微可以感覺胎動,剛開始也許不太明顯,但腸子會發生蠕動的聲音,肚子不舒服等現象。 這一時期,孕婦常感到口乾舌燥,耳鳴,但不發燒,這些都是妊娠引起的體內變化,不是病態,分娩後均可自愈。
胎動,是了解胎兒發育狀態的最佳方法,孕婦應將初次胎動的日期記下,以供醫師參考。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
懷孕到了第5個月,應注意腹部的保溫並預防腹部松馳,最好使用束腹、腹帶或腹部防護套。
乳房脹大,最好換穿較大尺碼的胸罩,有些人可能已有些許的乳汁排出。
胎兒日漸加速發育,需要充分的營養,尤其是鐵質不足時,極易造成母體貧血,嚴重時還會影響到胎兒的健康。
此時是懷孕期間最安定的時期,若要旅行或搬家宜趁此時機,但孕婦仍就應避免過度勞累。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嬰兒用品與分娩時的必要用品,應該列出清單並開始准備。
牙齒須要治療,必須立刻著手,平時並應多注意口腔衛生。此外,這一時期的孕婦應填寫圍產期保健手冊等(母子健康手冊),並接受手冊中的全部檢查。這些檢查很重要,如有遺漏的項目或錯過檢查機會,均應補查,並記錄好檢查結果。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六個月)
1.胎兒的成長
身長30厘米,體重約600-750克。
骨骼更結實,頭發更長,眉毛及睫毛開始長出。臉形也更清晰,已十足是人的模樣,但仍然很瘦,全身都是皺紋。
皮脂腺開始具有分泌功能,並長出白色脂肪般的胎脂,覆蓋在皮膚表面。而胃腸會吸收羊水,腎臟排泄尿液,已經完成出生的准備。萬一此時流產,只要在保溫箱內很好地護理,嬰兒還能健康成長。
此時已可利用聽診器聽出胎兒的聲音。醫生可在孕婦腹壁摸到胎頭及胎臀,判斷出胎兒在子宮腔的哪一位置。
2.母體的變化
子宮更大,子宮底的高底的高度約18-20厘米。肚子會越來越脹大、凸出,體重也日益大增,腰部變得更沉重,平時的動作也較為吃力、遲緩。
乳房的發育更為旺盛,不但外形飽滿,而且用力擠壓時會有帶黃的稀薄乳汁"初乳"流出,分泌物仍然大量增加。
此一時期,幾乎所有的孕婦都能清晰地感覺到胎動的現象。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孕婦肚子變大凸出後,身體的重心也隨之改變,走路較不平穩,並且容易疲倦。尤其彎身向前時或做其他不平常的姿勢,就會感覺腰痛,上下樓梯右爬上高處時,應特別留意安全。
此時,身體已能充分適應懷孕狀態,身心較趨於暢快。最好多散散步或做適度的體操活動筋骨,並且要有充分的休息睡眠,短程旅行與性生活不必刻意避免,仍然按照正常的生活步調即可。
飲食上應均衡攝取各類養分,以維持母體胎兒的健康,尤其是鐵、鈣和蛋白質的需要量應該增加,但鹽分必須特別節制。
這段時期容易便秘,應該常吃富含纖維素的蔬果,牛奶是極有利排便的一種飲料,應多飲用。但秘嚴重時,最好請教醫師如何改善。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為了產後授乳的順利,此時應該注意乳頭的護理問題。尤其是有平乳頭與凹陷乳頭的孕婦,必須先行矯正。做一次貧血檢查,如患侵略,應予以治療。血型為Rh陰性的孕婦,其丈夫為陽性時,應檢查孕婦血液內有無抗體效價。
夫婦應共同閱讀、討論有關育嬰方面的知識,在心理上准備迎接嬰兒的誕生。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七個月)
1.胎兒的成長
身長約為36-40厘米,體重約1000-1200克。上下眼瞼已形成,鼻孔開通、容貌可辨,但皮下脂肪尚未充足,皮膚呈暗紅色且皺紋多。臉部會形同老人一般。
腦部開始發達,並可自行控制身體的動作。男胎的睾丸還未降至陰襄內;女胎的大陰唇也尚未發育成熟。
胎兒對體外生活的適應能力,還沒完全具備,若在此時出生,如暴雨不良會因早產而發育不良或死亡。
2.母體的變化
子宮底高約23-26厘米,上腹部也已明顯凸出、脹大。腹部向前突出成線性弓形,並用常會有腰酸背痛的感覺。
子宮的肌肉對各種刺激開始敏感,胎動亦漸趨頻繁,偶爾會有收縮現象,乳房更加發達。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由於大腹便便,身體會重心不穩,眼睛無法看到腳部,特別在上下樓梯時必須十分小心。
這段時間母體若受到外界過度的刺激會有早產的危險,應該避免激烈的運動,不宜在壓迫腹部的姿勢。
長時間站立、壓迫下半身,很容易造成靜脈曲張或足部浮腫,時常把腳抬高休息,比較能避免這些毛病,若出現靜脈曲張,應穿著彈性襪來減輕症狀。
飲食依然要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尤其是鈣質、鐵質含理豐富的食物更應多吃。水分與鹽分攝取過量,很可能會引起妊娠毒血症,必須嚴加節制。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在此時期出生的胎兒幾乎是發育不良的早產兒,為防萬一,住院用品應及是准備齊全。
此外,嬰兒床等大型用品,嬰兒房或嬰兒就被寢的地方都應准備妥當。
孕婦分娩後的幾星期內,往往需要調養身體,可能沒有時間去整理頭發,所以可趁這段身體狀態不錯的時候,前往發廓換一款比較清爽的發型。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八個月)
1.胎兒的成長
身長約為41-44厘米,體重約1600-1800克。
胎兒身體發育已算完成,肌肉發達,皮膚紅潤,但臉部仍然滿布皺紋,神經系統開始發達,對體外強烈的聲音會有所反應。胎兒的動作會更活潑、力量更大,甚至有時會用力踢母親的腹部。
此時胎兒的頭部應朝下,才臬是正常的胎位。
大致上,胎兒已具備生活於子宮外的能力,但孕婦仍須特別小心。
2.母體的變化
下腹部更加凸出,子宮底高27-29厘米。
內臟全部往上推擠,心、肺受到壓迫,有時會感到呼吸困難,胃部也會受到擠壓,因而易食慾不振。
腰部及其他各部位會感到酸痛,下肢浮腫、靜脈曲張浮出,此外,還會出現其他各種症狀等,此時可謂第二度孕吐出現的痛苦時期。
腹部皮膚緊綳,皮下組織出現斷裂現象,紫紅色的妊娠紋處處可見。下腹部、乳頭四周及外陰部等處的皮膚因黑色素沉澱而呈現於黑狀,妊娠性褐斑也會非常明顯。這些是孕期皮膚的生理改變,並非異常。
心理方面則會再度陷於神經過敏的狀態,往往難以成眠。
3.生活應注意的事項
此一時期很容易染患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如果在早晨醒來時,浮腫未褪,或一周內體重增加500克以上時,就應該盡快到醫院作診查。
妊娠高血壓綜合症雖然可怕,但只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應無大礙,因此從這個月起,定期產前檢查最好改為兩周一次,絕對不要忽略了。
平時應多休息,不可過度勞累,並且節制水分與鹽分的攝取量。此外,嚴防感染流行性感冒 。
4.應該了解與准備的事
開始准備分娩,練習分娩時的呼吸法、按摩、壓迫法及使力方法等分娩的輔助動作。8個孕月出生的新生兒,可在保溫箱內喂養,由醫院特殊護理。這類早產兒的死亡率達1/3。而且,為數不少的早產兒其身體發育,就是到了入學年齡也達不到正常兒童的標准。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九個月)
1.胎兒的成長
此時期結束時,胎兒身長約為47-48厘米,體重約2400-2700克。
可見完整的皮下脂肪,身體圓滾滾相當可愛。臉、胸、腹、手、足的胎毛逐漸稀疏,皮膚呈光澤的粉紅色、皺紋消失,此時會出現嬰兒般的臉部,而指甲也長至指尖處。
男嬰的睾丸下降至陰囊中,女嬰的大陰唇開始發達,內臟功能完全具備,肺部機能調整完成,可適應子宮外的生活。胎兒動作激烈,胎動有時會嚇母親一跳。9個孕月出生的嬰兒,個頭長得很小,但體內功能已相當完善。只要小心護理,仍能夠很快地健康成長。
2.母體的變化
肚子越來越大,子宮底高約30-32厘米,升至俞突與臍部的正中部位。
子宮脹大,導致胃、肺與心臟倍受壓迫,所以會感覺心口悶熱、不想進食,心跳、氣喘加劇,並且呼吸困難。
有時腹部會發硬、緊張,此時應採取平躺的休息方法。分泌物依然增加,排尿次數也增多,而且尿後仍會有尿意。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母體的體力大減,容易顯得疲倦。為了儲備體力准備分娩,因此應該有充分的睡眠與休養。做完家務之後的休息時間也應加長,但不可忘了適度的運動。最好穿後跟低而平衡的鞋以保持平衡。
此時不可任意刺激子宮,且因早產的可能性,最好能抑制性生活。
進食不要一次吃太多,以少量多餐為佳,並攝取易消化且營養成分高的食物。
4.應該准備與了解的事
想回娘家待產的孕婦,最好此刻就動身,最遲也不宜在超過三十六周後,且晝選搭震動性不大的交通工具,最好是時間短且能直達的車。 在此之前,最好能先回娘家一趟找預定分娩的醫院做一次檢查。若無法成行,也應請家人協助找尋並事先預約。而回到娘家待產時,就立刻前往預定分娩的醫院檢查,當然,也不要忘了攜帶以往的檢查紀錄。 准備住院之前,應仔細檢查分娩用品,避免遺漏任何物品。
懷胎的歷程及注意事項(懷孕十個月)
1.胎兒的成長
胎兒身長約50-51厘米,體重約2900-3400克。
皮下脂肪繼續增厚、體型圓潤、皮膚沒有皺紋、且呈現光澤的淡紅色。
骨骼結實、頭蓋骨變硬,指甲越過指尖繼續向外長,頭發約長出2、3厘米。內臟、肌肉、神經等非常發達,已完全具備生活在母體之外的條件。
胎兒的身體約頭的四倍長,頭部在正常狀況下是嵌於母體骨盆之內,活動力比較受限。
2.母體的變化
子宮底高約33-35厘米。胎兒位置向下降,腹部凸出部分有稍減的感覺,同時胃及心臟的壓迫感減輕,食慾也日漸恢復正常。但是胎兒下降後,膀胱及大腸的壓迫感卻增強,頻尿、便秘的情形更加嚴重。此外,下肢也有難以行動的感覺。
身體的分娩准備已經成熟,子宮和陰道趨於軟化,容易伸縮,分泌物增加,以方便胎兒通過產道。而且子宮收縮頻繁,開始出現分娩的徵候。
3.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
因隨時都有可能破水、陣痛而分娩,應該避免獨自外出、出遠門或長時間在外。
沒有特殊的事最好留在家中,准備分娩。適當的運動仍不可缺少,但不可過度,以免消耗太多精力而妨礙分娩,營養、睡眠和休養也必須充足。
保持身體清潔,內衣褲應時常更換。若發生破水或出血等分娩征光,就不能再行入浴,所以在此之前最好每天勤於淋浴。
懷孕期注意事項
1、懷孕初期的嗜睡現象
懷孕初期,孕婦常感精神不濟,動不動就想睡覺,其實無需太擔心,嗜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醫師指出,孕婦的基礎新陳代謝增加,妊娠期母體分泌系統產生變化,體內熱量消耗快,血糖不足,都是嗜睡的原因。此外,懷孕初始,焦慮、期待的心理層面影響程度其實大於生理層面。幻想在子宮里成長的新生命有著天使般的面容,卻也擔心胎兒是否健康,身材是否變形走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懷孕心情,讓新手媽媽更加疲憊不堪。
足夠的睡眠對孕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嗜睡情形影響了生活或是作息,建議准媽咪可以少量多餐,維持血糖一定濃度;此外,疲倦時不妨小睡片刻,但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以免夜裡失眠。而丈夫心理上的支持與行動上的關懷更是莫大的幫助。
2、懷孕初期小心異常腹痛
懷孕期間的腹痛是很常見的現象,腹痛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懷孕的正常現象,有些則代表嚴重的疾病。懷孕初期的腹痛最常見的原因,乃是由於懷孕後子宮變大,子宮韌帶受牽扯而引起。通常這種疼痛並不會很嚴重,可能會造成一些不適,但不會影響日常生活。疼痛的位置並不固定,有時在左下腹,有時則在右下腹,疼痛時間持續很短。
在經過醫師檢查,確定沒有其它異常,這種腹痛通常並不需要特別治療,但若是疼痛程度較嚴重,則可以請求醫師給予止痛葯或進一步的診治,確知是否有流產、子宮外孕、卵巢腫瘤等問題。
3、懷孕初期應避免出入高溫場所
三溫暖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可是對准媽咪來說,若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又無法散熱,很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這是因為懷孕初期胎兒尚未成形,胚胎在子宮壁內還不穩定,假使孕婦使身體內的溫度高過38.9℃,即會導致胚胎內染色體斷裂或胎兒腦神經系統缺陷(如無腦症)。曾有研究指出,在東歐國家鐵工廠工作的婦女,生出畸胎的機率就比一般人高。
況且身體持續高溫會使孕婦血管擴張,血液大量流到皮膚表層,增加心臟的負荷,可能導致有心臟病的孕婦心臟病發;而子宮、胎盤血流量也會因此減少,使得胚胎的養份供給銳減。
所以,孕婦在懷孕初期應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的高溫場所,如洗三溫暖;如果偶爾想在家泡個熱水澡,切記水溫應低於38℃,時間控制在15分鍾之內,並保持通風以利散熱。此外,生病發燒,也要立即就診治療。
懷孕中期叮嚀---便秘、酸痛、胸罩
1、懷孕中期小心便秘引發痔瘡
懷孕中期起,准媽媽因子宮增大,壓迫到後方的腸子,使得排便時不易用力,排便更形困難;而且懷孕時腸胃蠕動不好,腸胃中食物的運送比懷孕前慢30%,因此更容易造成便秘。
孕媽媽應於日常生活中:
1).維持定期排便習慣,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
2).多喝水。
3).多吃纖維類食物。
4).每天早晚做輕微的運動,如散步、體操等。
5).忌食辛辣、燥烈的食物。
懷孕中的持續便秘,很容易引發痔瘡;再加上懷孕增大的子宮會壓迫肛門,妨礙血液循環,引發瘀血而造成痔瘡。要避免發生痔瘡,首先必須要預防便秘。
2、懷孕中期小心腰酸背痛
進入懷孕中期後,准媽咪的肚子開始有明顯的隆起,行動有些微的不便,甚至還會腰酸背痛。
關於准媽咪的腰酸背痛造成原因包括:懷孕期間荷爾蒙變化,使關節變松;母親的身體重心改變,隨胎兒成長逐漸往前挪,加重腰椎、尾椎的負擔,使肌肉承受太多不當的拉扯;孕婦體內多餘的水份流至骨盆部位靜脈時,使得腰部神經與脊椎未能得到充足氧份。
因此我們建議准媽咪於白天活動時,最好穿彈性襪及有點低跟的鞋子,將重心往後調整。晚上平躺時,可在膝下墊個枕頭,或以特殊枕頭托住肚子。必要時,還可施予適當的局部熱敷、按摩,做些強化腹肌的運動。最重要的,要避免長時間久站。
3、懷孕中期應穿兼具機能與舒適的胸罩
在懷孕的四十周內胸部會急劇脹大,為能輕松度過孕期,選擇合適的胸罩格外重要。懷孕初期可選擇沒有壓迫感的支撐性胸罩,輕輕的包覆住胸部,紓解乳房初期脹大時的酸痛、麻刺感。
從懷孕第四個月開始,因為此時的胸部尺寸可增加兩個罩杯以上的容積,因此可採用記型鋼圈製成的胸罩來對應;此外,為確實支撐胸部,胸罩的素材是否具有機能性,亦是此時期的選購重點。孕媽咪也應把握試穿的機會,選擇最適當的內在美,以減輕並紓緩種種不適狀況。
懷孕末期叮嚀---營養、陣痛、待產
1、懷孕末期孕婦的食物攝取
胎兒的營養來自母體,雖然說孕婦在懷孕期間應攝取均衡營養,但每個階段胎兒器官系統有不同變化。針對此時胎兒器官系統發展特別需要的營養,准媽媽應多吃魚、肉、蛋、奶、綠色蔬菜、米飯、面條、肝……等食物,這樣可以培育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喔!
懷孕後半期因胎兒發育快速,母體胎盤、子宮、乳房增大、羊水及血液量增加,孕婦需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最好有一半以上來自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另外,這個階段可能出現水腫、下肢腫脹的情形,宜吃低鹽食物及米粥、紅豆湯、綠豆湯,來改善症狀。
想生出皮膚白皙、粉粉嫩嫩的漂亮寶貝嗎?再告訴你一個小秘訣:可吃一些豆腐、豆漿、鳳梨汁,效果不錯呢!
2、懷孕末期的陣痛警示
在孕婦懷孕過程中,子宮常會收縮,尤其在接近預產期時更常見,我們把它稱為「假性陣痛」或「假痛」,因為它容易造成孕婦的不適與不安,所以有些人會誤以為是要生了,但它發生的較不規則,也比較不痛。
假如收縮約隔十分鍾發生一次,就應該趕快通知你的醫生,並准備進醫院待產。如果每五分鍾就出現一次收縮的話,表示分娩已經開始了,子宮會規則的收縮,此時的收縮就稱為陣痛,而且接下來會有劇烈的疼痛,准媽媽一定要趕快去醫院。
此外要提醒媽媽的是,有時候還未有陣痛,羊膜就先破開了,這是「早期破水」,應該立即請醫師檢查,以確定子宮頸是否有開,是否有臍帶脫垂,如果破水太久更可能引起細菌感染,導致一些並發症,應該要小心注意。
3、懷孕末期備齊住院用品安心待產
通常懷孕進入36周,隨時都有臨盆的可能,因此建議妊娠末期的准媽媽,將住院所需的用品和證件一起放在同個袋子里,以便隨時有狀況,隨時拿著就走,免得屆時因慌張而漏東漏西。一般辦理入院所需的證件包括:掛號證、健保卡、孕婦健康手冊、以及夫妻雙方的身分證。
至於住院可能會用到的物品所列如下,准媽媽可依自己的?
④ 肺心病患者,吃菠蘿好嗎
肺心病患者感冒後怎樣飲食調理
飲食宜稀爛清淡:因感冒患者脾胃功能常受影響,稀爛清淡食物易於消化吸收,可減輕脾胃負擔,故應吃些稀飯、爛面、蛋湯、藕粉、杏仁粉等。
酌情選用蔬菜水果:生薑、蔥白、香菜為發散風寒常用之物;油菜、覓菜、菠菜等宜於風熱之證;如兼濕則以菱白、西瓜、冬瓜、絲瓜、黃瓜等清熱利濕之品為佳。邪熱稍減,則宜多予西紅柿、藕、柑橘、蘋果、杏、批把、甘蔗、孽莽等,以益氣生津。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婆羅門的解葯
⑤ 立冬後要如何保養心臟呢
1、莫生氣,凡事心平氣和
2、多吃有益於心臟的水果,如蘋果、香蕉等
3、飲食規律,多吃蒸煮食品,少鹽多醋,少吃葷肉
4、睡眠充足良好,人休息好了心臟也好
5、多運動,增強心臟功能
6、少喝咖啡!
此外還要控制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煙
煙草中的煙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煙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煙者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狀為原則。
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⑥ 一個人想要健康的基礎是什麼
一個人想要健康的基礎是什麼
一個人想要健康的基礎是什麼,久坐的上班族和學生黨都需要得到鍛煉,這項運動還是比較高強度的,經常運動有利於增強我們的心肺功能,下面我帶你了解一個人想要健康的基礎是什麼。
1、雙目有神
神藏於心,外候在目。眼睛的好壞不僅能夠反映出心臟的功能,還和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關聯。
道醫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眼睛是臟腑精氣的會聚之所在。因此,眼睛的健康也就反映出了臟腑功能的強盛。
2、臉色紅潤
臟腑功能良好則臉色紅潤,氣血虛虧則面容也顯得沒有光澤,臉色就是人體五臟氣血的外在反映。
3、聲音洪亮
人的聲音是從肺里發出來,聲音的高低自然決定於肺功能的好壞。
4、呼吸勻暢
「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人的呼吸和五臟的關系非常密切,呼吸要不急不緩、從容不迫,才能證明臟腑功能的良好。
5、牙齒堅固
道醫認為:「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牙齒的好壞反映著腎氣和腎精的充足與否。
6、頭發潤澤
道醫認為:「發為血之餘」,「腎者,其華在發。」頭發的狀況是肝臟藏血功能和腎精盛衰的外在反映。
7、腰腿靈活
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憊矣。靈活的腰腿和從容的步伐是筋肉經絡和四肢關節強健的標志。
8、體形適宜
道醫認為,胖人多氣虛,多痰濕;瘦人多陰虛,多火旺。過瘦或者過胖都是病態的反映,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咳嗽、中風和痰火等病症。
9、記憶力好
腦為元神之府,為髓之海,人的記憶全部依賴於大腦的功能,髓海的充盈是維持精力充沛、記憶力強、理解力好的物質基礎,也是腎精和腎氣強盛的表現。
10、情緒穩定
道醫認為情志過於激烈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大腦皮質和人體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人的精神恬靜,自然內外協調,能抑制心理疾病的發生。
(一)五臟六腑的功能要平衡協調地正常運作,陰平陽秘,是保證身體健康的基本條件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它們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儲藏精氣;六腑,包括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它們共同的生理生理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臟病多虛,腑病多實,臟實者可瀉其腑,腑虛者可補其臟。
五臟與形體諸竅有密切關系
心,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臨床可以見到,心血虛的人面色不紅潤,瘀滯,冠心病的人可見到舌質暗,瘀紫,心火盛的人舌質鮮紅;
肝,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凡是肝血不足的人,指甲上往往有豎著的紋,且薄脆,好發關節疼。過去,我在臨床上治療慢性關節痛的人時,讓他們同時服用養血榮筋丸和疏風定痛丸,效果都比較好;
脾,其華在唇,其充在肌,開竅於口,我臨床見到嘴唇起干皮的人者隉脾虛胃熱的體質,需要用調理脾胃的方法治療;
肺,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於鼻,最典型的是天氣寒冷時,人受風寒邪氣侵襲以後馬上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子堵等症狀;
腎,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及二陰,許多頭發稀疏的人都與腎虛有關。我的小女兒早產一個多月,出生時體重才3斤2兩,由於她先天之本的腎不足,所以生下來頭上只有一點點細絨毛,到了6歲快上學的時候,頭發還特別的稀少,我為了刺激她長頭發,還給她剃了一次頭,別人都以為她是小男孩。腎虛的人也容易出現耳聾、耳鳴的症狀。
五臟與情志也有密切關系
《內經·素問》中所說:「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通過五臟與身體諸竅和精神情志的活動,將身體都聯系在一起,以維持身體內環境之間的平衡和協調,身體才能健康。
臟與腑是一個整體,臟為陰,腑為陽,一臟一腑互為表裡,如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胱,心包與三焦,都是互為表裡的關系,依靠經絡系統將臟腑的一表一里,一陰一陽,相互絡屬,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使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相對協調,平衡,古人叫陰平陽秘。即陰氣平衡,陽氣固守。
如果陰陽不能相互依存,相互為用,而是陰陽分離,就像《內經·素問》中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絕,經氣乃絕。」所以人體五臟六腑功能的平衡協調,一切生理功能正常運作,陰平陽秘,人才能不生病。
(二)經絡氣血通暢是養生防病,延年益壽的動力
經絡系統是古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總結整理而形成的重要中醫理論,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經絡系統包括12經脈(也叫十二正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要線路,正經分布在人身體上下肢的內側和外側,在內側的屬臟、屬陰。在外側的屬腑,屬陽。十二經脈分出的大大小小,許多分支叫絡,最小的絡叫孫絡,它將整個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聯絡在這一個大的網路系統之內,經絡系統起著溝通人體表裡和灌注氣血的作用,十二經絡能把人身體全部溝通,使其氣血運行通暢,十二經脈的氣血流注就是一個「大周天」循環。
十二正經以外還有八條奇經,俗稱「奇經八脈」。八條奇經中只有任脈和督脈有穴位,其它六條奇經都沒有自己本經的穴位,故很少提起。但八條奇經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它們各自都具有對經絡系統起著統帥、聯絡和調和氣血盛衰的作用,例如,任脈,有擔任一身之陰脈的作用。督脈,有總督一身之陽脈的作用。任脈位於人體軀幹部的前正中位的前正中線,督脈位於人體軀幹部的`後正中線。兩條奇經在齦交和會陰處相接,兩脈氣血相接就是練氣功的人所說的「小周天」通了。
穴位是經絡臟腑之氣出入於體表的部位,也是衛氣的停留和邪氣侵犯的部位。
經絡的作用
(1)運行氣血,協調陰陽,是經絡的主要生理功能,我的老師施今墨先生認為氣血是人生存的物質基礎,臟腑的功能全靠氣血通達營養,氣血不通,百病叢生。
(2)有抗禦病邪,調治疾病和養生保健的作用。經絡系統中的孫絡分布全身最廣、最表淺,孫絡和穴位是衛氣所在部位也是病邪最先侵犯的部位。當病邪侵犯時,孫絡和衛氣就要抵抗,體表就會出現反映點或某些症狀。臨床上就可以根據反映的癥候確認是屬於哪一條經絡,哪一臟、那—腑的虛證或實證,然後採用針灸、按摩、刮痧、刺絡、足療等多種自然療法,激發經絡本身的抵抗病邪功能,使其達到經絡通、氣血活、去瘀止痛、補虛瀉實、調整陰陽平衡、治癒疾病的目的。
針灸、經絡、保健強身和預防疾病的許多方法一直流傳至今,如「要想人平安,三里永不幹」的諺語,使日本朋友收益非淺。他們在足三里穴位上做按摩或灸法來真增強人的體質。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的田中角榮訪華時,就曾向我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介紹,每天按揉足三里100次,可以健康長壽。
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彭越大夫也曾做過臨床研究,每天針刺或用紅色弱激光照射足三里穴位,觀察列入抗衰老的作用。治療前先做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檢查,一個療程(10次治療)以後,被實驗人群再次做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檢查,兩項指數都有提高。此項研究成果證實,針刺和用紅色弱激光每天照射足三里穴位,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增強體質,可以延緩衰老。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多氣多血,善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實,能夠增強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三寸,脛骨旁開一橫指。《馬丹陽十二穴歌》謂:「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眼酸,傷寒贏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變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針灸臨床常用足三里穴治療急、慢性胃炎,胃潰瘍,急、慢性腸炎,急性胰腺炎,小兒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對偏癱、休克、虛弱、貧血、高血壓、過敏性疾病、黃疸、癲癇、哮喘、坐骨神經痛、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三)精氣神是生命活動的根本
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古代講究養生的人都把精氣神做為養生的三寶。如人們所說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狄風,人有三寶神氣精。」所以保養好精氣神,是強身健體,抗衰老的主要聯鍵,特別是人已經步入沖老年的時候,更應珍惜三寶。
什麼是精?精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陰精充盛,不僅生長發育正常,抗病能力也強。從廣義上講,精包括精血、津液,精的來源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父母傳給你的,它在人的整個生命活動之中作為生命之根在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斷地有物質補充,才能保持人的精不虧,這種物質就叫後天之精。後天之精來自飲食的營養物質,有了營養物質的不斷補充,才能維持人的生命活動,所以古人說「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人的脾胃功能好了,吃嘛嘛香,是保持精氣充足的關鍵。
衡量健康的標准有幾項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體重得當,身材均勻,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有力。
健康方式標准
萊斯特博士研究出一套簡明的,有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
(1)每日保持7-8小時睡眠。
(2)有規律的早餐。
(3)少吃多餐(每日可吃4-6餐)。
(4)不吸煙。
(5)不飲或飲少量低度酒。
(6)控制體重(不低於標准體重10%,不高於20%)。
⑦ 有過心臟疾病的人,平時應該怎麼鍛煉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護心臟,我們建議以下一些鍛煉方式:
體育鍛煉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鍾至1小時,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3.太極拳: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分節練習,不必連貫進行。
體育鍛煉注意事項:
1.任何人,如果在運動結束10分鍾後,心跳次數每分鍾仍在100次以上,則不應再加大運動量,應根據情況適當減少運動量。
2.運動量應從小到大,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
3.進餐與運動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
4.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30℃。
5.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刻停止,必要時需就醫。
此外,有一點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鍛煉。根據國外學者測定,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作最危險的時刻,發病率要比上午11時高出3倍多。另外,人體在上午時段交感神經活性較高,隨之而來生物電不穩定性增加,易導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現室顫,引起猝死。還有,人的動脈壓在上午較高,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可能性,導致急性冠脈綜合症狀的發作。所以,大家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避開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將時間安排在下午及傍晚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