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體溫多少度才是正常呢
體溫是指機體內部的溫度。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0 ̄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 ̄
0.5度。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5 ̄38度為低熱,38 ̄39度為中度發熱,39 ̄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人體溫度相對恆定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
活動的重要條件之一,如體溫高於41度或低於25度時將嚴重影響各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甚至危害生命。機體的產熱和散熱,是受神經中樞調節的,很多疾病都可使體溫正常調節機能發生障礙而使體溫發生變化。臨床上對病人檢查體溫,觀罕其變化對診斷疾病或判斷某些疾病的預後有重要意義。
腋溫34.7-37.3
口溫35.5-37.5
肛溫36.6-38
耳溫35.8-38
37.5 ̄38度為低熱,38 ̄39度為中度發熱,39 ̄40度為高熱,40度以上為超高熱
B. 人體體溫在多少度為正常
1868 年,德國學者 Wunderlich 率先開展了對體溫的研究,使用體溫表對一組大樣本人群進行了數百萬次體溫測量,確定了人類體溫正常參考值是 37.0℃,且正常上限不超過 38.0℃。然而,最新多項研究對 Wunderlich「正常體溫」的定義提出了挑戰。
有研究認為,體溫是受年齡、健康狀況、性別、環境溫度、晝夜循環等多個變數影響的非線性函數。
大量科學數據表明:
低於正常體溫1℃,免疫力下降30%左右;
當體溫在34°C~35.5°C是最適合癌細胞生長的溫度,癌細胞大肆繁殖。
體溫上升到比正常體溫高1℃時,免疫力會增強5-6倍,
提高2℃,人體自然治癒能力可以強化36倍左右;
當體溫在39.6℃,癌細胞幾乎無法生存,更難以滋生。
C. 正常人的體溫是多少
人和高等動物都有一定的體溫。體溫的產生是機體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的結果。同時,體溫又是機體功能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
隨著動物的進化,體溫調節功能越來越完善。低等動物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不能保持其體溫的相對恆定,因此稱為變溫動物。人和高等動物能夠在環境溫度不同的情況下,通過對體內產熱和散熱過程的調節來保持體內環境溫度的相對穩定,並提高對環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因此稱為恆溫動物。
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恆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介於36.2 ~ 37.3℃),而不因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但人體正常體溫並不是指某一具體溫度,而是一個溫度范圍。如對大多數正常人來說,口腔體溫范圍在36.7 ~ 37.7℃(而37.19℃僅是一個平均值),腋窩溫度范圍在36.0 ~ 37.4℃,直腸溫度范圍在36.9 ~ 37.9℃。人體的體溫雖然比較恆定,但人類個體之間的體溫有一定的差異,少數人的標准體溫可低於36.2℃,也可高於37.3℃。即使同一人體溫在一日內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晝夜間體溫的波動可達1℃左右。
D.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低等動物如蛇、蛙等的體溫隨環境變化而變一般為36.9度至37度。
如果讓一個健康男子裸體處在25度無風的環境里,他的體溫是36.5度,前額為36.4度,背部為33.2度,臀部為30.3度,膝部為27.7度,手背為31.l度,足背為27.2度。可見前額溫度與體溫最接近,這就難怪人們常用摸額頭的方法判斷是否發燒。
正常體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佳溫度,一般來說,體溫的上限為44度至45度,這時體內的蛋白質成分將發生變性,肝、腎、腦的功能發生異常。體溫如再升高,人便會死亡。下限為33度,此時就會不省人事,意識喪失;下降至33度以下時,體溫調節機能喪失;下降至28度時,心肌收縮就會不同步,泵出的血明顯下降,因此造成死亡。
由此可見,人體要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體溫就要保持在上限和下限之間。那麼,人的體溫為什麼要保持在36度左右,比較靠近下限,而不是靠近上限呢?對於這個問題,科學界至今尚未形成統一認識。澳大利亞的一位名叫保羅的科學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在35度時水的比重最小。體溫在36度左右時,對人體中各種酶的生存最為適宜,高了低了都不行。而酶在人體各器官中廣泛存在並參加各種生物化學反應,保證人的各方面需要。對所有恆溫動物來說,36度都是保證酶生存的最佳溫度。此外,人的體溫在36度時,生成的熱量和排出的熱量最少,這樣十分有利於保持體溫恆定。人維持體溫的熱值少,也有利於人類的進化。與其他解釋相比,以上說法顯得更有說服力,但它是否准確完整,現在還不能最後下結論。
測量體溫
E. 人體正常體溫多少度正常
正常的體溫一般都會在36℃-37℃。
人體內部的溫度稱為體溫,恆定的體溫是保證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通過大腦及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維持體溫的恆定。體溫不是具體的點,而是一個范圍。機體內部的體溫相對較恆定,稱為深部體溫。而淺表的體溫受到的因素比較大,所以叫做表層溫度。一般來說,所查的口腔、腋窩為體表的溫度,而直腸為深部的溫度,其中深部溫度,一般也是最接近深部體溫。通常情況來講,口腔的溫度一般是36.℃-37.2℃,而經過直腸測的溫度一般都是在37℃-37.5℃左右,而腋下溫度一般是36℃左右,所以體溫是一個范圍而不是一個點。
當媽媽發現寶寶的體溫突然升高的時候,媽媽們也要記住不要用手去試探寶寶的體溫,最好的方法還是需要採用體溫計來進行測量,准確度也會更高。一般情況下,寶寶的正常體溫是在36℃~37℃之間,如果寶寶的體溫已經超過了37.4℃,那麼這個時候媽媽也要注意了,寶寶可能存在低燒的現象,可以先給寶寶吃一些退燒葯,如果體溫降下來,也在37.4℃以下,就證明寶寶沒有發燒了。
當然,媽媽也不要以為當寶寶的體溫增加時,就一定是由發燒引起的。有的時候,寶寶在吃飯或者哭鬧以及他們運動過後,身體的體溫也會迅速身高。如果寶寶會經常性發生體溫升高的情況,媽媽們也不要擔心,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很好沒有其他不良症狀時,那麼這也可以證明寶寶的身體屬於正常體溫,也不用去考慮是由發燒而引起的。
如何快速給寶寶降溫?
第一:想要讓寶寶快速降溫的話,一定盡量不要給寶寶穿太多的衣服,來給寶寶進行降溫。在傳統的觀念中,很多家長也認為讓寶寶穿更多衣服時,才能夠讓寶寶盡快降溫。其實這個方法往往都是錯誤的,因為寶寶在發燒時,發抖是在所難免的,可以讓寶寶穿多一點衣服,但是不能夠穿太多,否則可能會引起反作用,而且降低體溫可能會更慢一些。
第二:另外,也可以採用物理的方法,來給寶寶降溫。一般情況下,可以用濕毛巾敷在寶寶的額頭上,每隔一段時間換一次水,這樣起到降溫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寶寶也才能夠恢復成正常體溫。
F. 人體的正常體溫大約是多少攝氏度
正常的體溫是36-37度之間,達到或超過37.5度既是發燒,39.2度是高燒的體溫。發燒一般是炎症的表現,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治療,防止反復或加重,同時飲食生活規律有序,多補水,避免受涼熬夜勞累等。腋下測量的溫度讀數一般是應該加上0.5度代表體內溫度,醫院一般也是這樣做的。
其實只要在 36.2-37.5都是正常的溫度。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可以有0.5-1度的波動。但是測量的時候一定測量10分鍾,而且一定要夾緊,保證測量准確 。
太短可能不準確 。超過37.5度才是發燒。從你的描述來看,體溫稍微高了一點點,腋下正常溫是36到37度,正常人的體溫也是可以變化的,一般上午體溫較低,下午略高,24小時內波動不超過一度,多喝水就好了,沒有什麼問題的。
(6)體溫是要多少度才健康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基礎體溫必須連續測量至少兩三個月。在此期間,應盡可能保持正常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另外,睡眠時間必須達到6小時以上。
2、起床後應避免上廁所,洗臉或漱口等行為。為了找到溫度計,也不可能站在上半身。即使沒有做出如此大的舉動,只是躺在被子里,伸展或打呵欠,翻身或碰觸睡在旁邊的孩子或與丈夫說話,都會引起體溫的微妙變化,影響了測量結果。
3、精神狀態對體溫也有影響。例如即使身體仍然躺著,但前一天與丈夫吵架,醒著時仍然感到焦慮。
G.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腋窩)。
理想體溫是36.5℃~36.8℃。體溫在24小時內略有波動,凌晨2~6時體溫最低,午後1~6時最高,波動一般不超過1℃。
恆定的體溫讓人類能夠在不同溫度的環境下生存,但不同人群的體溫略有差異。兒童體溫略高,可達36.8℃~37℃,嬰兒和老人的體溫較低,女性的平均體溫比男性高約0.3℃。
體溫出現變化時,人們習慣用手摸摸額頭,看自己是不是在發燒,但其實,腹部才是手感測體溫最佳的位置。用手一摸,如果腹部冰涼,就說明臍下的血液循環不太好。
(7)體溫是要多少度才健康擴展閱讀
讓體溫維持正常,保持健康狀態的小知識
1、室溫維持在20℃。
世界衛生組織推崇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的年平均氣溫是20℃左右。而最佳睡眠室溫也是20℃左右,24℃以上則睡眠變淺,翻身、蹬被子的次數增多,室溫降到18℃以下,人不容易深度睡眠。
2、洗個熱水澡
在35℃~40℃熱水的浴缸中泡澡,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毛孔張開、神經放鬆,有助清潔皮膚,增強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3、經常快步走
人體的「產熱大戶」是肌肉,而下肢的肌肉很豐富,經常快走能鍛煉下肢肌肉,讓基礎體溫升高使身體充滿活力。建議每天步行一萬步,穿合腳的鞋子及透氣性好的衣物。
H. 人體體溫多少才是最健康的
人體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范圍。正常值為: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腋下溫度36.0℃-37.0℃。
身體是由不同組織和器官所構成的,每個人的內臟溫度之間有很大差異,平時所測的體溫是耳溫、腋溫和肛溫。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身體所產生的熱量和消耗熱量處於平衡狀態,所以身體溫度相對穩定。
正常情況下,口腔舌下溫度為36.3~37.2℃,直腸溫度36.5~37.7℃,比口腔溫度高(0.2~0.5℃),腋下溫度36.0℃-37.0℃。一天之中體溫也會有波動,早晨6點體溫最低,16:00~19:00體溫最高,一般溫度差在0.05~1.3℃之間。
運動、吃飯、月經周期或年齡可影響體溫,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當病理狀態下時如感染、患有腫瘤等會升高體溫調節點,導致體溫升高。正常體溫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若反復測量口溫超過37.2℃,肛門溫度超過37.5℃,基本被判定為發熱。
(8)體溫是要多少度才健康擴展閱讀:
1、正常體溫因年齡而不同,
一般來說,老人的基礎體溫更低,嬰幼兒的更高:嬰幼兒和兒童的正常體溫是36.6°C到37.2°C;成年人的正常體溫是36.1°C到37.2°C;65歲以上的老人正常體溫往往低於36.2°C。如果體溫在上述范圍內往上或往下波動0.6°C,都是正常的。
2、不同方法測出來的體溫有細微差異,
大家常用的腋下測體溫方法,測出來的體溫是最低的,其次是口腔測量,測出來體溫最高的是肛溫或耳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