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判斷脈搏是否健康
脈搏就是指淺表動脈的搏動。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鍾120-140次,幼兒每分鍾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鍾80-90次,成年人每分鍾70-80次。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鍾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鍾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中醫更將捫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正常成人在安靜時的脈搏,每分鍾為60---100次,它可隨年齡,性別,勞動和情緒等因素而變動。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幼兒比成人快,老人較慢,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暫時增快,休息和睡眠時較慢。
成人脈搏每分鍾超過100次,稱為速脈。反之,每分鍾低於60次,稱為緩脈。
我們人的心臟起搏點是在竇房結,所以稱作竇性心率,就次數來說未超過100次/分是正常的,
如果在安靜狀態下心率每分鍾114次是心率過快了,也叫速脈。
心率加快只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病,它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說貧血,感染,發熱,甲亢等。
身體素質越好,跳的越慢。(在限度內)
B. 如何根據脈搏判定一個人是否健康
【把脈的診法】
診脈有寸口診法、人迎寸口診法、張仲景三部診法等,現在常用的是寸口診法。診脈部位是手腕內側,腕後高骨(橈骨莖突)旁,橈動脈搏動處。高骨對應的橈動脈搏動部位是關部,關之前為寸部,關之後為尺部。寸關尺的稱呼,最早見於《內經》,寸口診法發展於《難經》。寸、關、尺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在左手,寸對應心,關對應肝,尺對應腎(腎水)。在右手,寸對應肺,關對應脾,尺對應腎(命門)。
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是中醫基礎理論的兩大思想觀念。中醫看病是望、聞、問、切四診結合,從整體上來診治疾病,單用一種診斷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體的信息不僅僅表現在脈象上,有的還反映在膚表、聲音、嗅味上等。僅憑脈象是單一的、不全面的,容易產生誤差。四診各有各的特點和獨特的功能,不能以脈診取代其他的診法,而應四診合參,進而提高診斷的准確性。
【常見病脈】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特點為脈搏部位表淺。主病:表證由於外感病邪停留於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於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特點為脈搏部位較深。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於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鍾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著,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鍾脈搏在90次以上)。特點是較正常脈搏至數快。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重按空虛。應指松軟,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於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來大去長。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於陰虛、血虛證。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代脈: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臟氣衰微。分析:臟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正常脈象
正常人脈象,又稱平脈,常脈。常脈為三部有脈,一息四至(每分鍾脈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節律均勻,從容和緩,流利有力,尺脈沉取不絕。稱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氣,脈搏表現和緩,從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脈搏應指有力柔和,節律整齊;有根。主要表現為尺脈沉取不絕。
此外,脈象與內外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由於氣候,年齡,性別,體質,勞逸及精神狀態等因素的影響,脈象也會發生某些生理變化。例如一年四季,脈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變化;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嬰兒脈急數,青壯年脈多有力,老人脈稍弦,婦女脈象較男性脈象弱而略快;胖人脈稍沉,瘦人脈稍浮;勞力之後,飲酒,飽食或情緒激動時,脈多快而有力,飢餓時脈來較弱;腦力勞動者脈多弱於體力勞動者等。這些均應與病脈相鑒別。另外,少數人橈動脈走向異常,脈可不顯現與寸口,如有的顯於寸口的背側,名曰「反關脈」;有的從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飛脈」。這都不屬於病脈。
C. 怎樣從脈搏狀況判斷健康狀況
根據脈搏的跳動頻率可以一般地了解心臟健康情況。
健康的人在寧靜狀態下,脈搏每分鍾64-76次,婦女的脈搏比男於要快些,平均每分鍾多跳動5-8次。
脈搏會由於激動、飲酒、從事體力勞動或運動而增加。在體育比賽時,運動員的脈搏每分鍾可達200或200次以上,這也是完全正常的。
心臟對體力負擔的承受如何,可以用一些功能試驗法加以判定。例如,在30秒內,下蹲20次以後,健康但缺乏鍛煉的人,脈搏跳動可達110-130次;健康又經常鍛煉的人,脈搏跳動則是90-110次或再少些。
觀察脈搏在多長時間內恢復正常也十分重要。健康但缺乏鍛煉的人,其脈搏恢復正常需要23分鍾;健康又經常鍛煉的人,其脈搏恢復正常需要1-1.5分鍾。恢復正常狀態所需要的時間越短,就越說明心臟承受力越強。
D. 脈搏的正常范圍
脈搏即動脈搏動,脈搏頻率即脈率。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為60到100次/分,常為每分鍾70-80次,平均約72次/分。老年人較慢,為55到60次/分。正常人脈率規則,不會出現脈搏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的現象。正常人脈搏強弱均等,不會出現強弱交替的現象。
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胎兒每分鍾110—160次,嬰兒每分鍾120-140次,幼兒每分鍾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鍾80-90次。
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鍾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鍾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
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中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動周期中,由於心室收縮和舒張的交替進行脈管發生周期性擴張和回位的搏動。
病情危重,特別是臨終前脈搏的次數和脈率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脈搏的變化也是醫生對病人診斷的其中一項依據。
註:安裝泵式人工心臟者無脈搏。
E. 如何檢查自己的脈搏
自查脈搏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法。脈搏是動脈血管隨心跳產生的搏動,全身只要有動脈的地方就有脈搏。心臟每「跳」一下,全身的脈搏就隨之搏動一次,因此脈搏是反映心臟搏動情況的晴雨表。脈搏快就說明心跳快,反之脈搏慢就提示心跳慢。
檢查脈搏的方法很簡單,把自己的食趾和中指放在另一隻手的手腕上方,在靠近隆起的撓骨頭下方的凹陷處就能觸摸到撓動脈;或把中指放在耳屏與面部接壤的凹陷處就能觸摸到顳淺動脈、把手指放在腳背中部就可摸到足背動脈在搏動。然後邊數脈搏邊看錶,一般數30秒鍾再乘以2就是每分鍾的脈搏數了。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日報,《嬰兒為什麼反復吐奶?》 http://..com/daily/view?id=2185
F. 怎樣測試自己的心臟是否健康
了解自己的心臟功能測試方法
健康的心臟在運動時跳動會加快,停止運動後又很快能恢復正常。若心臟功能差,恢復到正常心跳速率的時間則較長。
你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心臟功能狀況,有一種簡便的測試方法——脈搏頻率作圖法,不妨試一試。
先准備一支鉛筆,一本筆記本,還有一塊秒錶和一張紙(最好用坐標紙),然後進行測試:
1.測出靜止時的脈搏(次/每分鍾),將測得的數字記在筆記本上。
2.揮臂原地彈跳2分鍾。
3.停止運動後立即測出脈搏頻率,記錄在冊。
4.測量脈搏恢復時間:靜坐,每分鍾測一次脈搏頻率,直至恢復原來靜止時的脈搏頻率,將每次測得的數字記在本上。
5.參照一名25歲健康青年的脈搏頻率圖,作出你自己的脈搏頻率圖,並與之進行比較,比較一下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幅度和脈搏恢復到正常頻率所需的時間。
經過一個月的鍛煉(如一周3次游泳或跑步等)後,再作一張脈搏頻率閨,與前次比較,看看心臟功能是否有改善。不過要注意,患病未愈或有其它不適時,不宜進行測試和鍛煉;在測試中如感到頭昏暈眩應立即停測。
G. 脈搏,如何判斷病症
脈搏就是指淺表動脈的搏動。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脈搏的頻率受年齡和性別的影響,嬰兒每分鍾120-140次,幼兒每分鍾90-100次,學齡期兒童每分鍾80-90次,成年人每分鍾70-80次。另外,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可使脈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則使脈搏減慢。成人脈率每分鍾超過100次,稱為心動過速,每分鍾低於60次,稱為心動過緩。臨床上有許多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可使脈搏發生變化。因此,測量脈搏對病人來講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
中醫更將切脈作為診治疾病的主要方法。切脈是中醫傳統的診病方法,在腕部分寸關尺三部,按浮中沉分類又稱三部九候。李時珍頻湖脈訣分28脈,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根據師承及臨床經驗,脈學一代代傳下來。自學必在學好中醫基礎後,再讀脈學有關書籍,接觸臨床慢體會。
1、現在臨床把脈多取寸口脈,即把雙手橈動脈,分寸、關、尺,醫生三隻手指並排把於脈上,食指近腕端為寸,中指為關,拇指為尺。寸口脈屬手太陰肺經,肺朝百脈,故身體各個部位的狀況都可通過經絡反應到寸口脈上。
2、分候:歷代分候不甚一致,而普遍公認的為左手脈候左半身狀況,右手脈候右半身狀況;寸脈候上焦(約為膈上),關脈候中焦(約膈下至肚臍),尺脈候下焦(約為臍下);左寸候心,左關候肝,左尺候腎,右寸候肺,右關候脾,右尺候腎(尺部亦有左候腎,右候命門之說)。
3、浮中沉:把脈時手輕按(舉)為浮,中取為中,重按為沉。這樣三部九候都齊了。 在把脈的時候通過脈跳動的次數、浮沉、力度、寬窄、頻律等等綜合分析與正常脈象對比而得出異常脈象的不同之處,從而得出脈象所主病證。
如:一息(醫生把脈時均勻呼吸一次)四至(脈跳動四次,偶有五次)為平脈(正常脈),一息三至為遲脈,多主寒證;一息六至為數脈,多主熱證;舉之有餘、按之不足為浮脈,多主表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為沉脈,多主里證等等,這樣的單種脈像就有二十七種,再加上復合脈像就更多。通過這些就可以綜合把握疾病現階段的病位(表裡)、病性(寒熱虛實)等情況從而為醫生判斷病證提供依據。
H. 要怎樣由脈搏判斷人體的健康
根據脈搏的跳動頻率可以了解心臟健康情況。
健康的人在寧靜狀態下,脈搏每分鍾64~76次,婦女的脈搏比男子要快些,平均每分鍾多跳動5~8次。
脈搏會由於激動、飲酒、從事體力勞動或運動而增加。在體育比賽時,運動員的脈搏每分鍾可達200或200次以上,這也是完全正常的。
心臟對體力負擔的承受如何,可以用一些功能試驗法加以判定。例如,在30秒內,下蹲20次以後,健康但缺乏鍛煉的人,脈搏跳動可達110~130次;健康又經常鍛煉的人,脈搏跳動則是90~110次或再少些。
觀察脈搏在多長時間內恢復正常也十分重要。健康但缺乏鍛煉的人,其脈搏恢復正常需要23分鍾;健康又經常鍛煉的人,其脈搏恢復正常需要1~1.5分鍾。恢復正常狀態所需要的時間越短,就說明心臟承受力越強。
呼吸頻率如何也可以作為檢驗人的健康標志之一。測量呼吸頻率的方法比較簡單:把手放在胸的下部,計算每分鍾呼氣和吸氣的次數。平靜時,每分鍾呼吸為16~20次。在體力勞動時,呼吸明顯加快,可以達到每分鍾40次左右,然而,經常鍛煉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呼吸是相當深沉和平穩的。
如果通過經常的鍛煉,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深,這是好的現象。在體力活動時出現的短促、淺表的呼吸意味著勞累過度的開始,需要休息一下。
健康的成年男性平均肺活量為3500~4500立方厘米;健康的成年女性平均肺活量為2000~3000立方厘米。
I. 中醫是怎樣根據脈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
跟據脈搏的跳動頻率,對應相應的臟腑,來叛斷是否健康
J. 脈搏能否體現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脈搏能否體現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
脈搏和心率一致脈搏可以判斷幾種疾病脈搏不規則、脈搏少於心率時,是指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的表現。脈搏突然不規則,很快恢復正常時,是心臟期外收縮的表現。 深吸時脈搏減弱或停止,這就稱為奇脈。奇脈是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的生命體征之一。 脈搏微弱時,動脈炎或嚴重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較高。 左右脈搏不一致時,為上肢動脈栓塞或大動脈炎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