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要養好母豬的最好方法什麼
母豬要求身體健康,體形長,體格大,前胸寬,後臀寬,腿高,身長,腰平直或略彎,增重和飼料報酬高,乳頭排列整齊,乳頭突出明顯,且有效乳頭在7對以上,陰部發育良好,無繁殖缺陷等。養好母豬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母豬的飼養與管理
母豬的飼養比較粗放。以青粗飼料為主,飼料搭配多樣化,起到營養互補作用。在懷胎後期和哺乳期適當加喂精料。配種前瘦弱的母豬,應在配種後補喂精料,使其盡早恢復體況。這種飼養方法成本低,經濟效益高。
對母豬採取單圈飼養。懷胎母豬有兩個關鍵時期,一是配種後 17~22天,是受精卵在子宮角著床期。如果這個時期管理不善,一圈放幾頭,豬之間互相鬥毆、擁擠,圈舍高低不平,使母豬摔倒或追打母豬,都易造成流產。飼料中應加入食鹽、骨粉或蛋殼粉及維生素、礦物質等。此期過後,可多用青粗飼料,少用精料,以防母豬過肥。二是懷胎90天至產出,是胎兒極度發育階段。尤其是在最後20天內,胎兒的增重占其初重的60%左右,母豬食慾旺盛,如果飼養管理不好,胎兒發育不全,母豬也會因消耗本身營養物質而消瘦。反之,如母豬喂得過肥,也會造成胎兒流產或生產死胎。
二、母豬的發情與配種
母豬是多周期發情動物,可全年發情配種。發情周期為21天。母豬適宜的初配年齡:引進品種為8-10月齡,體重達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種為6~8月齡,體重70公斤~90公斤。配種過早,會影響母豬的生長發育和產仔初生重及泌乳力。
配種要掌握好時機, 「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間。」配種的適時與否還和品種有關,地方品種發情征狀明顯,主要表現為:陰戶紅腫,流出黏液,頻頻排尿,舉動不穩,爬跨,食量下降,在按壓母豬背部時站立不動、兩耳豎立等。瘦肉型豬性成熟較晚,發情徵候不明顯,飼養員必須認真觀察和掌握每頭母豬陰戶變化和行為表現。雜種母豬多在發情開始起的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配種,按壓母豬腰部位不動,讓公豬爬跨時配種最適宜。為使母豬多受胎,採取重復交配和雙重交配的方式。重復交配是發情開始後20~30小時配一次,然後間隔12~18小時,再用同一頭公豬配種第二次;而雙重配種是用不同品種的兩頭公豬先後間隔5~15分鍾分別各配一次。這樣可提高受胎率,達到多懷高產的目的。
三、母豬的受胎與產仔
母豬配種後,20多天不再發情,並且食量增大,毛有光澤,性情變得溫順,疲乏、貪睡,陰戶收縮,尾巴下垂,就可以認為是懷孕了。懷孕到 90天左右,用手輕壓腹部,能觸到胎兒。母豬的懷孕期為112~116天(本地豬妊娠期短,引人的豬種較長;幼齡豬妊娠期較短,經產豬較長),平均為114天,即「三、三、三」 (三月、三周、三天)。為了做好產前的准備工作,應將每頭母豬的預產期推算出來。
產前7~10天,要徹底清掃、消毒產圈,墊以柔軟、切碎的墊草,准備接產工具,安排好日夜值班人員。產前3~5天,母豬出現臨產症狀:即乳房膨大、發熱,乳頭發漲、發紅、光亮、變粗,有時可擠出少量的稀薄乳汁。陰門腫大、鬆弛,顏色發紅或紫紅色,從中流出稀薄的黏液。產前一晝夜或幾小時,多數母豬前面的乳頭中可以擠出或漏出帶黃色較黏的初乳。母豬行動不安,叼草墊窩,站卧不安,時起時卧,徘徊運動,尾根抬起,有時頻頻排尿,開始陣痛,從陰門中流出黏液,則說明馬上就要分娩。接產人員應認真消毒,做好接產准備,讓母豬進入分娩舍,移進分娩床。在母豬上床前充分洗滌、消毒,特別是母豬的乳頭應洗凈。以防母豬乳頭不潔,致使仔豬發生消化道疾病。在分娩過程中,嚴禁生人或小孩在現場看熱鬧或大聲喧嘩,以免使母豬驚慌、亂動,影響分娩或壓死仔豬。全部仔豬產完後,接產人員應立即將仔豬口、鼻上的黏膜掏除擦凈,再擦凈全身,立即進行斷臍。排出的胎衣,要馬上清除掉,嚴禁母豬吞食胎衣。給產後的母豬喂些溫豆餅、麩皮或米糠水,並適當加些食鹽。分娩後2—3天,不要喂得太多太稠,飼料調製成稀粥狀,喂量逐漸增加。
母豬有5~6年的經濟價值,好母豬有8年的經濟價值。老齡母豬應該淘汰,否則出現產仔少、產弱仔、產死胎等現象。母豬受胎率高低還與初產母豬配種過早、過晚、體況過肥、過瘦和生殖系統疾病等有直接關系。對屢配不孕的母豬,則要考慮到生殖系統疾病(如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等),應及時治療。
Ⅱ 如何飼養母豬
(1)斷奶母豬的飼養
如果哺乳期母豬飼養管理得當,斷奶時膘情適中,大多數在斷奶後1周內就可正常發情配種。母豬斷奶當日轉入配種舍後,當天不喂料和適當限制飲水。
斷奶母豬的膘情至關重要,過肥過瘦的要調整喂料量,膘情恢復正常後再進行配種。對於膘情較好的,則在母豬斷奶前和斷奶後各3天減少精料的飼喂量,可多補給一些青粗飼料,3天後膘情仍很好的母豬,應繼續減料,可日喂1.8~2.0千克精料,控制膘情,催其發情;對膘情一般的母豬,斷奶後就開始加料催情。對於斷奶時膘情差的母豬,斷奶後給予短期優飼,加料催情,斷奶母豬可喂哺乳料,每日飼喂配合飼料2.2~3.5千克,日喂2~3次,使其盡快增膘復壯,避免母豬因過瘦推遲發情。
(2)斷奶母豬的管理
①合理分群:斷奶後空懷母豬可群飼,每欄3~5頭,將母豬按大小、強弱和肥瘦分群飼養,每頭母豬面積至少2米2,②為斷奶母豬提供適宜的環境:豬舍溫度應保持在16~25℃左右,相對濕度70%~80%為宜。夏季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防暑降溫。在冬季寒冷時,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還要定期通風,以防豬舍內氨味過大。保持圈舍衛生、清潔、乾燥。
③保證充足飲水,在夏季尤為重要,應經常檢查母豬的飲水器是否出水。
④及時治療有疾病的母豬。要經常對所飼養的母豬做詳細的檢查,發現食慾降低、精神不振或發病的豬,要及時採取對症治療措施。嚴重的病豬應隔離治療。注意母豬乳房炎及子宮炎的及時處理。在斷奶1~2天即進行驅蟲,4~5天進行防疫,注射豬瘟、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等疫苗。
⑤及時做好母豬的發情鑒定,做到適時配種。一般在母豬喂料後半小時表現平靜時進行發情鑒定,每天進行兩次發情鑒定,上、下午各一次。可採用人工查情與公豬試情相結合的方法。
⑥乏情母豬的處理:對於斷奶後乏情、異常發情和反復發情的母豬,可採用公豬誘情、應激法刺激發情和葯物催情等措施,使其盡快發情。
⑦及時淘汰長期不發情、屢配屢返情、習慣性流產、產仔數少或哺乳性能差、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母豬。
Ⅲ 母豬該怎麼喂養。
母豬懷孕後,受精卵即開始生長發育,母豬除了滿足本身營養需要外,還要供給胚胎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因此,懷孕前期必須給母豬多喂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飼料,並適當搭配青綠飼料,飼料的品質一定要好。懷孕20天左右,受精卵開始移植到子宮角上,形成胎盤,但此時期容易流產。因此,平時要加強對母豬的飼養管理,防止母豬跌倒、打架、擠壓及防止飼料、環境突然變化和患病。嚴禁飼喂發霉、腐敗、變質、冰凍的飼料,飼料營養要全面,以免引起受精卵發育停止,以致死亡。懷孕兩個月以後,要單圈飼養,每天加強運動和曬太陽,嚴禁鞭打快趕、跳溝等,以防流產;懷孕3個月以後,母豬進入重胎期,此時青飼料可適當減少,精飼料要比前期增加,日喂料為2.5千克左右,尤其要注意蛋白質飼料和鈣質的補充。待母豬臨近分娩時,精飼料應適當減少,避免發生乳房炎和大便干結,以保證小豬能順利產下。
Ⅳ 如何喂養母豬
母豬產仔頭數和仔豬雙月斷奶窩重是衡量飼養水平和生產水平的標志,也是考核母豬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具體飼養技術如下: 1、掌握好母豬的初配年齡 正常的飼養條件下,適宜的初配年齡是:地方品種6月齡~7月齡,體重50公斤左右;雜交一代母豬8月齡~9月齡,體重75公斤左右;外來瘦肉型品種9月齡~10月齡,體...重85公斤左右。母豬一般利用六七年後,其繁殖能力顯著下降,應及時淘汰,對長期不發情、發情不明顯或久配不孕的母豬也應及時淘汰。 2、控制好配種前的母豬體況 母豬在配種時,對體況的要求是「肥不見膘、瘦不見骨」,這樣易受胎,產仔多。如過肥或過瘦,應及時增減精料和增減運動量,增加青綠多汁飼料。 3、適時配種 適時配種是決定母豬能否懷孕或產仔多少的關鍵。配種的適宜時間是母豬發情後20小時~30小時。通常,當母豬陰戶有絲狀粘液流出時配種最合適。地方品種一般在發情後2天~3天,雜交母豬在發情後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早上,外來瘦肉型母豬在發情後第二天配種合適,老母豬宜早一點配,青年母豬宜晚一點配。為了提高母豬產仔數,通常在一個情期輸兩次精,即上午配一次,下午5點~6點再配一次;或者下午配一次,翌日早上8點~9點再配一次。 4、注意保胎防流產 懷孕母豬如營養不良,過分瘦弱,不易坐胎,或引起胎兒早期被吸收,甚至發生中途死胎或流產;如過肥,則會引起難產,或產死胎或弱胎,特別是產仔少。因此對高產母豬要講究科學喂養。懷孕母豬的營養水平以每公斤消化能2.8兆卡~3兆卡、粗蛋白14%~17%為宜,並注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補給,維生素B是不能缺少的,應喂到懷胎後30天。堅持不能喂發霉、變質、有毒有害的飼料,避免引起母豬流產和死胎。要讓懷孕母豬多曬太陽,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促進分娩。 5、控制產仔季節 把母豬的產仔季節控制在春秋兩季,這時氣候溫和,青飼料充足,能有效地提高育成率和斷奶窩重 6、適時給仔豬補料,促進仔豬均衡成長 母豬產仔多、奶頭少怎麼辦?這時就要人工固定奶頭和分批讓仔豬吃奶,同時還要買一些奶粉或牛(羊)奶作為補充。經過一周後,從第8天開始,要調整仔豬吃乳豬料,30天後改換成仔豬料,減少哺乳次數,增加補料量和青綠飼料,培養仔豬吃料,以滿足其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這樣仔豬才會均衡成長,提高窩重
Ⅳ 怎樣養好母豬
許多豬場每年都要更換25%~40%的經產母豬,養好後備母豬對未來母豬群的繁殖性能乃至初產仔豬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後備豬的培育過程中,要提供給營養平衡的全價配合飼料,有條件時還可飼喂些優質的青綠飼料,促進更好地生長發育。一般來說,後備母豬在90千克以前應自由採食,讓其生長速度和沉積背膘潛力得以充分發揮。90千克以後,根據豬的日齡和生長速度,考慮是否需要採取限飼。限飼的目的是使母豬在7.5~8.5月齡配種時,體重保持在110~130千克,如果需要限飼,可將採食量限為自由採食的85%~90%。配種前10~14天,恢復自由採食,並提供能量水平較高的日糧。研究證實,對配種前的後備母豬實行短期優飼,可使母豬增加排卵數,比配種前仍在限飼的後備母豬多排2.6枚卵子。
後備母豬採用小群飼養,每圈4~6頭為宜。飼養後備豬的圈舍,應設戶外運動場,這樣既能使母豬得到一定的運動鍛煉,又能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刺激,促進發情。在後備母豬的飼養過程中,飼養員要注意善待它們,如果經常惡聲惡氣地打罵,會對人產生恐懼心理和敵視態度,給將來配種、接產和哺乳階段的操作管理帶來很多麻煩。
Ⅵ 母豬應該怎麼養
母豬是豬場生產的命脈,種豬質量直接關繫到豬場生產效益,健康的母豬才能生產出健康的小豬。所以,加強母豬飼養管理,提高母豬質量,保證母豬健康,才能提高豬場生產效益。
一、母豬最怕高能攝入的幾個時期
1、配後3天和8-25天,高的能量將導致受精卵死亡,附植失敗,使空懷比例升高,產仔數減少。
2、懷孕中期70-90天,高的能量將導致懷孕母豬乳腺發育不良,產後泌乳性能下降。
二、母豬飼喂方案
1、母豬配種當天立即降低飼喂量至1.6-1.8公斤/天,轉喂懷孕母豬料(粗蛋白含量14%)。母豬獲得的營養總是優先供應給發育中的胚胎,而胚胎的需要量又很小,在通常情況下,妊娠期的營養水平不太可能影響窩產仔數。
2、配後40-60天,喂懷孕母豬料2.0公斤/天。
3、配後60-90天,喂懷孕母豬料2.0-2.5公斤/天。
母豬懷孕35-90天階段是生長、機體儲備、體況調整恢復時期,對過肥或過瘦的母豬適當地進行減料或加料,使懷孕母豬在分娩前達到良好狀態,各胎次母豬分娩時的P2背膘厚都應為18-19毫米。
4、懷孕90天—喂哺乳母豬料2.5-3.0公斤/天。(日糧粗蛋白含量16%)①此階段是胎兒的快速生長和乳腺生長期,建議無論小母豬還是母豬,應採食9500千卡消化能/天。
②產前母豬喂料過多會使母豬產後食慾降低,採食量減少,影響母豬泌乳量。
③通過產前母豬增加飼喂量提高仔豬出生體重的做法成本不合算。
5、哺乳母豬—飼喂量以3Kg+330g×帶仔數/頭母豬計算。少喂多餐或自由採食的飼喂方法。
①哺乳期間母豬要盡量增加飼喂次數,如分4-6餐飼喂。夏天早晚多喂,中午少喂。
②哺乳期母豬掉膘過多會影響斷奶後發情正常和下一胎產仔數。帶仔多和瘦弱母豬盡量多喂。
③夏天由於母豬食料減少,要注意調整飼料營養。
④注意清理食槽剩料,防止母豬食用霉變飼料。
6、斷奶母豬-母豬斷奶當天減低喂料量至3.0-3.5公斤/天,喂哺乳母豬料。
母豬斷奶後,應將膘情不一的豬分開,避免弱豬因受傷淘汰;頭胎斷奶母豬專欄飼養,對瘦弱母豬和頭胎母豬適當加料,以促其盡快發情,如有疏忽,可能導致部分母豬及早淘汰(瘦弱母豬多為產仔多,帶仔多,奶水好的母豬)。
三、懷孕母豬要有適中的體況
1、過肥:因腹腔內脂肪組織壓迫子宮,影響胎兒的發育,產出弱仔,產後也容易出現食慾不振、便秘、缺乳、泌乳期掉膘過快等不良後果。有些豬會因過肥,產後行動不便而壓死小豬。
2、過瘦:營養攝入不足,影響胎兒的發育而產弱仔,同時,由於在懷孕期,體內沒有足夠的營養貯備,產後因泌乳而消耗大量營養,造成產後泌乳不足,影響小豬的生長發育,本身也因掉膘過於嚴重,而影響以後的正常發情和配種。
四、種豬飼養要點
1、飼料黴菌毒素的影響
2、全世界每年約有25%的穀物受到黴菌毒素的影響,近幾年豬群的免疫力下降,飼料黴菌毒素的影響可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3、豬對黴菌毒素敏感,母豬飼料受F–2毒素污染時,常常可見外陰紅腫、乳腺組織增大、胚胎死亡增加、返情、流產、不發情、子宮脫、脫肛等症狀。
五、母豬最怕高溫的時期
1、配後3周內,高溫會增加受精卵死亡,影響胚胎在子宮的附植,返情率升高。
2、產前3周至分娩,由於仔豬生長過快,豬為對抗熱應激會減少子宮的血液供應,造成仔豬血液供應不足,衰弱甚至死亡。
六、懷孕母豬管理
1、母豬配種當天立即調到單欄飼養和減少喂料量。
2、配種-3周和產前3周-分娩的懷孕母豬夏天要加強降溫工作,可減少早期流產,避免母豬早產或弱產。
七、夏天降溫
1、分娩舍:
①母豬頭頸部滴水降溫--必須有風流才能有效
②噴霧降溫-不能造成濕度過大
③吹風-不能直接吹到仔豬身上
④負壓抽風或水簾降溫-注意剛出生仔豬的保溫2、配種妊娠舍:
①沖水降溫-必須有風流才能有效
②吹風
③噴霧
④當環境濕度大於80%時,通過水降溫效果不大。無論滴水、噴霧或沖洗,都要有風流帶動才有效。
八、飲水
1、飲水器的水壓和流量要適當,手按飲水器水流速2000ml/分鍾為宜。
2、冬天15-20升水/天,夏天30升以上。
3、水壓低(無論冬夏)會:降低飼料採食量,泌乳減少;體重損耗增加7-9公斤。
4、水壓高(無論冬夏)會:水刺激咽喉,減少飲水,降低採食量,泌乳減少;欄舍濕度過大,仔豬容易下痢。
5、飲水器的高度要適當。過高-飲水困難,減少飲水量;過低-無法喝水和造成浪費。
6、水溫過高或過低也會影響種豬採食量。供水管應埋在土下防止太陽暴曬使水溫過高。冬天氣溫低於7℃時,喂濕料時適當加溫水能增加採食量。
九、母豬分娩
1、母豬分娩過程約需2.5-3.0小時。如果產仔間隔時間過長要檢查是否出現難產,並及時助產或催產。如果產後長時間胎衣不下要及時處理。
2、母豬懷孕時間為112-120天為正常,通常超過118天仍未產仔要進行催產,避免死胎在子宮腐爛造成嚴重子宮炎。
3、母豬分娩期間靜脈滴注5%葡萄糖生理鹽水1500-2000ml,母豬產第3-4隻胎豬開始靜注,第1瓶中添加魚腥草15-20ml+VitC20ml+VitB(復合)20ml+抗菌素(如氟苯尼考、先鋒黴素、泰樂菌素等);最後1瓶中添加縮宮素經產母豬20單位,初產母豬10單位,滴注速度減緩,最後1瓶葡萄糖應在母豬將近產完時才滴注。
4、做好母豬產後護理工作,預防母豬產後無乳綜合症發生。每日檢查母豬精神狀態、食慾、體溫、睡眠姿勢、陰道排泄物、乳房等,對有異常的母豬立即採取處理措施。
十、母豬便秘
母豬發生便秘時會使採食量降低,泌乳量下降,易發產後無乳綜合症。
防治措施:
1、芒硝10-30克/頭,每天一次。也可以用0.5%氯化鉀或1%硫酸鎂在便秘母豬飼料上灑 1湯匙的葯物。或每頭母豬每天飼喂人工鹽50克。
2、檢查飲水器,保證充足的飲水。
3、喂青飼料。
4、喂濕料。
Ⅶ 怎麼養母豬
根據後備母豬生長特點,在長骨骼的階段,要保證供給足夠的礦物質,尤其是供應足夠的鈣、磷,使骨骼長得細密結實,骨架大;在長肌肉階段,則應供給足量優質的蛋白質飼料;在防止脂肪沉積階段,要注意日糧的營養結構,少搭配精料和含碳水化合物飼料,多用青綠多汁飼料,適當加入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當後備母豬體重達到50千克以上後,消化器官發育完善,其消化吸收能力大大增強,不僅食慾旺盛,採食量大,而且食飽貪睡。因此,要採取限制飼喂方法,不能讓其自由採食,以免腹部下垂和過於肥胖。其限飼的方法是:根據豬的體重決定每頭每天的飼喂量。後備母豬的食量可根據一次飼喂後,豬自動離開飼槽時所攝進飼料的數量判定,或根據投食後5~6分鍾內吃食的數量,乘以飼喂次數即可計算出全天應給的飼料量,並隨幼豬的增重、食量及糞便形狀的變化逐漸增加給量,每天飼喂3餐,其中飼喂量早晨為35%,中午為25%,下午為40%。
Ⅷ 母豬的飼養方法
斷奶前幾天打豬瘟 配種前喂量大約在 3到3.5公斤每天 這段時間喂哺乳料好點 可以縮短發情時間 提高排卵數量 配後至25天喂空懷料 限量飼喂 2.2到2.5公斤每天 限量飼喂可以對卵子著床有好處 25到85天 每天2.5到2.8公斤每天 根據豬的體況適當加減料 60天這樣可以打偽狂犬疫苗 85到110天 2.8到3公斤每天 這段時間攻胎階段 為了使小豬的初生體重更大 最好使用哺乳料 當然如果你的空懷料質量好 喂到產仔也行 但是要注意的是 產前幾天千萬不要換料 要麼90天這樣換 要麼就到產完仔在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