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煮炸炒哪個健康

煮炸炒哪個健康

發布時間:2022-08-10 14:29:08

㈠ 煎、炒、炸、煮、蒸、燉、燒、烤。哪些樣做法的食物有益身體健康哪些樣做法的食物有害身體健康

煮、蒸、燉,對身體最有益,所有被油煎炸烤炒過的菜都是全原有的營養元素,而且說吃了容易上火,高血壓、高脂肪,對心臟也是不宜的。

㈡ 煎和炒哪個更健康

煎和炒兩種都不健康。因為不管是煎還是炒,這幾種烹調方式都會加入大量的食用油,食用油不僅會使飯菜當中的卡路里含量增加,而且在煎炸食物的時候還會產生一些致癌物質。高溫所產生的部分有害物質在油炸食物殘渣當中會有很多。

煮其實是一種最為原始的烹飪方法,毫無疑問的是,煮比煎炸炒的烹調方法更健康,但是煮也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煮的烹調方式雖然不會太過油膩,其存在的最大的缺點就是會讓食物當中所含有的大量維生素以及酵母遭到高溫的分解和破壞,會讓營養成分大量流失。

蒸的好處:

蒸作為一種比較傳統的烹飪方式,食物本身的分子結構破壞的就比較少,這種烹調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成分,而且可以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蒸是一種無油的烹飪,在烹飪的過程當中是不會產生油煙,這樣蒸出來的食物更容易被消化也更健康,對於一些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而言,是個比較好的烹調方式。

㈢ 水煮花生與油炸花生相比,哪種吃法更健康

花生做為一種堅果,有堅果大家族的優勢,那就是適度服用對心血管健康是有益處。對於生吃好或是熟吃好,事實上,花生從生的到炒過的情況下,營養元素轉變較大的都是水分含量。煮花生、煎炸花生、炒花生、烤花生、糖花生等全是熟花生。可是煎炸花生不可取,煎炸的情況下會毀壞維生素等營養元素,不飽和脂肪持續高溫前提下非常容易空氣氧化,營養成分減少。生花生徹底保存了花生應該有的營養元素,但生花生非常容易感柒黃麴黴

直接生吃也不是說不可以吃,由於花生含人體脂肪比較多,吸收消化遲緩,很多直接生吃能夠造成消化不好。如果操縱每日吃個幾株也是好的。推動細胞生長,提高智力。花生蛋白質中帶有各種各樣身體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磷酸氫鈣,可提升孩子的智力,促使組織細胞生長發育,提升大腦記憶力。水焯花生對養分的毀壞較小,能保存花生里的活力有機化合物,對避免防止營養成分良、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症都是有非常好的作用

㈣ 豬肉油炸和蒸煮哪個口感好哪個更健康

豬頭是漢族人民常吃的一種肉類,基本上在北方每一家都會備著,豬肉不管是搭配炒菜,還是燉煮,或者是炸著吃,都特別有風味。現在的人們都想要又美味又健康的食物,那麼豬肉的各種做法哪個更健康呢?

三、想要吃的健康,可以選擇吃豬肉比較瘦的位置,少用油烹制。

假如平時吃的比較清淡或者想要減肥的人,豬肉要盡量吃比較瘦的位置,而且烹制的時候也要少油,多用蒸煮的方式,尤其想要減肥的人,豬肉所含的熱量是比較高的,所以要盡量少吃,搭配青菜吃會比較健康。

㈤ 炒跟煮哪個更能保留蔬菜的營養

水煮蔬菜,通常會被大家認為是比較健康的烹飪方式,不管什麼年齡階段,什麼情況的人來說都是比較好的。而炒菜則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太健康的烹飪方式。

那麼煮菜和炒菜有什麼差別呢?

1、煮菜,直接用水煮,溫度比較低,所放的油量也比較少,味道比較清淡。而炒菜需要較多油,味道也比較重。

2、雖然炒菜時會產生煙霧或有害物質,對身體不好。但水煮蔬菜也不一定是健康的,有時候煮蔬菜還不及炒蔬菜營養價值高。

3、一些減肥或生病的人可以吃煮蔬菜,又或者是兩種方式交替使用。

4、但是需要注意,無論是煮出來的蔬菜還是炒出來的蔬菜,都不要隔夜,也不要反復加熱,因為,這樣容易產生有害物質。

很多人認為水煮蔬菜比較健康,且不會引起肥胖疾病,所以長期進食水煮蔬菜。但是長期吃煮蔬菜真的好嗎?

1、水煮蔬菜裡面含有的營養物質比較少,不足以滿足人體所需,要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就要葷素搭配,飲食均衡。

2、平常吃的比較油膩,容易引起反胃、食慾不振現象,這時再吃用油炒的菜可能會加重不適症狀,所以可適當吃些水煮蔬菜。

3、炒菜烹飪的時間比較短,需要的水分比較少,蔬菜裡面所含有的維生素可能會被破壞,所以應該考慮蔬菜的品種區別對待

那哪些蔬菜比較適合炒呢?

答案是:胡蘿卜。

1、胡蘿卜中含有的胡蘿卜素是一種酯溶性維生素,與脂肪結合,更加有利於消化。

2、但是如果油太熱或炒得太久,會導致胡蘿卜素大量流失,因此要掌握好翻炒的時間。

那又是什麼蔬菜適合水煮呢?

答案是:西蘭花。

1、炒西蘭花容易讓西蘭花的營養物質流失,水煮則比較好的保全營養物質。

2、但是煮西蘭花的時間也不可太長,等到西蘭花稍微變成深綠色時就可以撈起來了,不然也是很容易損失營養物質的。

另外,平常喜歡吃炒菜的人要特別注意,每天進食的油量不宜太多,長期可能會引發疾病。

㈥ 煮花生和炸花生哪一種更健康

花生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卵磷脂、蛋白質、棕桐酸等。用油煎、炸或爆炒花生,對花生中富含的維生素E及其他營養成分會有所破壞,而水煮花生則破壞得較小。此外,從口感上,油炸花生米較為油膩,而水煮花生則很清爽。如果從中醫角度來講,花生本身含大量植物油,遇高熱烹制,還會使花生甘平之性變為燥熱之性,多食、久食易上火。而水煮花生則保留了花生中原有的植物活性化合物,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蘆醇、抗氧化劑等,對防止營養不良,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具有顯著作用。
在煮花生時,費水費火常困擾很多人,這里教您個小竅門。煮前先將各種香料放在鍋的最下面,然後放洗好的花生,最後要加沒過花生一手背深的水,用大火急煮,開鍋5分鍾後就關火,關火後再燜一個小時就行了。這樣不僅省水省火,還能讓花生更好地入味。
除了水煮,花生還常與其他菜餚搭配,宮爆雞丁自不必說,眼下正流行的「跳水花生」可謂口味新鮮爽脆。即將新鮮花生仁(剝去紅衣)放入泡菜壇中腌片刻,再與辣椒和泡菜汁一同裝盤,或者直接將花生仁與醋、小尖椒等調料涼拌,味道也很好。

㈦ 蔬菜炒,炸,煮哪個有營養

暴炒營養損失的最少.
不好.因為麻辣燙的水一直在開鍋沸騰的狀態,湯水中的Ca++,Mg++的濃度在逐步的加大,同時湯水中的其它有害物質的濃度(量)也在逐步的加大,對人的腎臟,及其它的臟器有很大的損害.麻辣燙之類的要少吃,只要不經常吃問題也不是很大.
米線,酸辣粉之類的東西沒有什麼營養,在一個也不衛生,少吃為妙.

㈧ 煎、煮、炒、燉、炸、烤、腌、醬等等這些做菜的方式哪種更有營養

每種食物都有它各自的最佳烹調方法
蔬菜經過烹調增加了食用價值,但在烹調過程中,由於加工流程的原因,蔬菜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卻不同程度地被破壞或流失。為了防止毒素產生和盡量減少營養損失,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蔬菜不宜採用焯的方法。有些人在炒菜時,為了去掉澀味,喜歡放在熱水裡煮一下再撈出來,擠去菜汁,然後再炒。這會使蔬菜中大部分無機鹽和維生素損失掉。如果必須要焯,焯好的水最好盡量利用。如做水餃的菜,焯好的水可以適量放在肉餡里,這樣,既保存營養,又使水餃餡味美有湯。

2.蔬菜不宜切後浸泡。蔬菜應盡可能先洗後切,避免用水浸泡。切塊要大,切得越細小、烹調和保存時間越長,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損失就越多。

3.吃茄子不宜去掉皮。維生素P是對人體很有用的一種維生素,在我國所有的蔬菜中,茄子中所含的維生素P最高,而茄子中維生素P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其紫色表皮與肉質連結處。

4.蝦米不宜直接煮湯喝。蝦米或蝦皮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蝦米、蝦皮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鍾再撈出烹調食用,將湯倒掉不喝。如果喝蝦米湯,可在湯中加1—2片維生素C,以阻斷致癌物在體內合成。

5.活魚不宜馬上烹調。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認為活魚的營養價值高,把「活魚活吃」奉為上等菜餚。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無論是從營養價值還是從食用味道上看,活魚或剛死的魚都不是食用的最佳時間。因為魚類死後,經過一段時間肉逐漸僵硬,其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沒有分解產生氨基酸,而氨基酸是鮮味的主要成分。吃起來不僅感到肉質發硬,同時也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當魚體進入高度僵硬後,即開始向自溶階段轉化。這時魚中豐富的蛋白質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逐漸分解為人體容易吸收的各種氨基酸,處於這個階段的魚不管您用什麼方法烹制,味道才是非常鮮美的。

6.油鍋不宜燒得過旺。經常食用燒得過旺的油炒的菜,容易發生胃潰瘍。

7.燒煮豆類食物不宜用食鹼。在燒煮豆類食物時放些食鹼,可使食物酥軟,但卻會大量破壞和流失食物中的維生素B、C,降低了營養。

8.燒肉不宜過早放鹽。鹽易使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凝固,使肉塊縮小,肉質變硬,且不易燒爛。

9.凍肉不宜放在高溫中解凍。凍肉如在火爐旁、沸水中解凍,肉組織中的水分不能迅速被細胞吸收而流出,就不能恢復其原來的質量。遇高溫,凍肉的內部溫度不易擴散,使細菌繁殖,肉容易變壞。

錯:一次買一周的蔬菜儲存著慢慢吃

對:隨買隨吃,盡量不長時間儲存蔬菜

錯:先切菜後洗菜(或將菜浸泡在水中)

對:先把蔬菜整個地浸泡、洗凈,入鍋前再切

錯:淘米時反復清洗,直到淘米水清澈為止

對:淘米時多放點水,快速清洗兩次即可錯:煮豆粥時放點小蘇打對:先將豆子或花生米浸泡一會再煮

錯:水果和蔬菜外皮上都有農葯,所以吃前一定要削皮

對:洗干凈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連皮一起食用

錯:胡蘿卜等蔬菜只有生吃才最有營養

對:胡蘿卜適宜油炒或和肉類一起煮,營養才能被人體吸收。

錯:冰箱冷凍可保持食物的新鮮,不破壞維生素

對:食物不能長時間存放,應盡快食用

錯:焯菜時冷水下鍋,炒菜時慢慢加熱

對:焯菜時熱水下鍋,炒菜時大火快炒

錯:吃湯菜時只吃菜不喝湯

對:對於蔬菜湯,一定要吃菜也喝湯

錯:多汁蔬菜的汁擠掉,以免做餡時出湯

對:防止餡料流湯的方法是先把肉剁碎,加上調料拌勻,然後把蔬菜剁碎,最後把剁好的菜一點點加到肉餡里,邊加邊攪拌。

另外送你八種健康的烹調習慣

1.少加鹽和味精

吸取過量的鹽份和味精對身體絕無好處。可考慮用香料、調味醋、柑橘汁來取代鹽。將大蒜和洋蔥粉(不是蒜鹽和蔥鹽)加進肉類和湯中,味道亦不錯。

五大類食物有助天然排毒

2.宜蒸不宜炒

選擇既能保持味道及顏色又能保留營養的烹調方式吧。用蒸的方法烹調蔬菜,但可避免長時間烹調及高溫破壞營養價值。

3.多吃蔬菜

嘗試在沙律及各種菜餚中加入不同種類的蔬菜,例如在湯中加入蔬菜、用切碎的紅色或黃色辣椒來加強菜餚的味道、用腌水果來取代濃味的湯汁,並伴隨肉類一起吃。

蔬菜混炒營養多(圖)

4.嘗試低脂肪的替代品

例如低脂乳酪、低脂沙律醬以及脫脂奶。在烤烘食品時,用兩個蛋白代替一整隻蛋,亦有顯著降低脂肪和膽固醇之效。

5.當心油脂

烹調時盡可能瀝干油份,剛煎炸完的食物要用專用紙巾吸除油份。將吃不完的湯放在雪櫃內,加熱前便可將表面的油撇去。

如何選擇食用油

6.別吃燒焦的食物

盡量少用明火烤肉,以減低食物燒焦的機會。微波爐烹調是健康的烹調方式,因為烹調時間短,可以減少營養物質的流失。

吃哪種肉更益健康?

7.自製甜品控制脂肪量

在家中自製蛋糕時,選用蘋果醬、李子醬或酸奶來取代鮮忌廉吧,這對果仁巧克力餅來說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減低脂肪含量。

十八種食品主演健康生活(圖)

8.選用全穀物麵粉

嘗試在製造麵包和餅干時選用麥麵粉或麥片,或在麵包中加入麩或麥芽。選擇冰凍的乳酪、果子凍來代替冰淇淋。吃麵包要塗醬的話,應選擇果醬而不是牛油。
http://health.sohu.com/20040930/n222298934.shtml

切忌烹調的溫度不要太高

現代研究證明,烹飪食物時溫度過高,不僅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而且極易產生細胞癌變的變異原性物質。日本學者河內卓最近對此作了詳盡的研究,他發現,氨基酸、蛋白質和糖在加熱分解時都會產生一種使人體細胞癌變的變異原性物質。據分析,在200℃以下,不會產生變異原性物質;在250℃時,有兩種魚類首先產生變異原性物質;300℃時,除豆腐外,其餘食物都產生異變性物質,魚類產生的較多,雞肉也不少;溫度達400℃以上時,無論什麼食物都會產生變異原性物質。據測定,油的沸點大部分在250℃以上;油沸騰時間過長,油溫通常高達300℃,如食物在油中被炸焦,則溫度已達400℃左右。

據國外測定,一磅烤好的牛肉排中含有致癌物苯並(a)芘的量比三百支香煙煙霧中含的還要多。紐約大學的專家馬歇爾發現,癌症的發生與烤制食品含油脂多少關系密切。在烤肉時,油脂熔化落在木炭等上所引起的淡蘭色的煙霧中,苯並(a)芘的含量更高。據北京市衛生防疫部門曾作的抽樣檢測報告顯示:有煙情況下烤制的羊肉串中含有高濃度的苯並(a)芘。前蘇聯學者通過動物試驗證明,總量相同的苯並(a)芘分次投給比一次投給的致癌作用大大增加。

從預防癌症和有利於人體健康的角度出發,烹飪食物的溫度不宜過高,最好採取煮、蒸的烹飪方法。用油鍋炒食物時,應注意煸炒,以避免鍋底溫度過高而把食物炒焦。發脆、噴香的油炸食品不是說不能吃,但在油炸過程中應嚴格控制爐溫,並勤翻動鍋內食物。烤烘食物,特別是烤烘富含脂肪、蛋白質的食品,更要注意控制溫度。

㈨ 同樣的食材蒸著吃、煮著吃真的比炒著吃、煎著吃更健康嗎

食材通過不同的烹飪方法製作出來,其營養價值確實是不同的,而蒸、煮出來的食物,確實比炒、煎出來的食物要更加健康。不同的食材有其特有的營養成分,比如蔬菜里大多有維生素和纖維素,肉類里有蛋白質等,但我們沒有辦法直接食用。而通過蒸煮,可以較大程度的保護這些食材里的營養成分。

相比之下,煎炒就比較不健康了,煎炒出來的食物,其食物營養成分流失的比較嚴重。但如果不計較健康,單論口味的話,有些食材確實煎炒出來會比較好吃。

閱讀全文

與煮炸炒哪個健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好的詞語有哪些 瀏覽:858
常州航道事業發展中心什麼單位 瀏覽:139
父母愛情拍過哪些電視劇 瀏覽:158
物流怎麼打通經濟 瀏覽:753
網紅美女怎麼走路視頻 瀏覽:193
古朗月行中的神話故事都有哪些 瀏覽:597
茂名如何挽救婚姻培訓 瀏覽:625
經濟選用房如何申請 瀏覽:887
寶寶發燒應該怎麼故事 瀏覽:273
哪些事業單位較忙 瀏覽:251
招聘事業編制教師怎麼樣 瀏覽:72
南寧幸福里房價一平方多少錢 瀏覽:471
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有哪些 瀏覽:885
經濟刑事案件多久有效期 瀏覽:279
婚姻怎麼走出感情傷痛 瀏覽:688
幸福堂是什麼品牌 瀏覽:482
光遇六圖畢業先祖都講了什麼故事 瀏覽:11
你的婚姻觀是怎麼樣 瀏覽:406
故事書小公主第一次發生了什麼事 瀏覽:586
雲南為什麼核酸檢測健康碼結果查不到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