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健康餐吃得多為什麼還餓

健康餐吃得多為什麼還餓

發布時間:2022-08-07 03:50:28

❶ 一日三餐都按時吃,為什麼還老覺得餓呢

正常人一日飲食一般習慣吃三餐,怎樣安排好這一日三餐是有學問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樣是五花八門,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一日三餐不僅要定時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 一般情況下,一天需要的營養,應該均攤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攝取的熱量應該佔全天總熱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補充上午消耗的熱量,又要為下午的工作、學習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熱量,早餐應該佔25%—30%,午餐佔40%,晚餐佔30%—35%。 那麼,一日三餐應怎樣安排呢? 人們常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一養生經驗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數量,而且還要講究質量。主食一般吃含澱粉的食物,如饅頭、豆包、玉米面窩頭等,還要適當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漿、雞蛋等,使體內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過正常標准,從而使人精神振奮,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學習。午餐應適當多吃一些,而且質量要高。主食如米飯、饅頭、玉米面發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如魚類、肉類、蛋類、豆製品等,以及新鮮蔬菜,使體內血糖繼續維持在高水平,以保證下午的工作和學習。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為原則,至少要在就寢兩個小時前進餐。如果晚餐吃得過多,並且吃進大量含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響睡眠。另外,人在夜間不活動,吃多了易營養過剩,也會導致肥胖,還可能使脂肪沉積到動脈血管壁上,導致心血管疾病,故應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科學搭配一日三餐的飲食原則 一天要吃三餐飯人吃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健康。實驗證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率為85%;如改為每日兩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則蛋白質消化吸收率僅為75%。因此,按照我國人民的生活習慣,一般來說,每日三餐還是比較合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以4~5 小時比較合適,如果是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鍾與一日三餐:現代研究證明,在早、中、晚這三段時間里,人體內的消化酶特別活躍,這說明人在什麼時候吃飯是由生物鍾控制的。 ◎大腦與一日三餐:人腦每天占人體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約需要110~145克。而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臟即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與一日三餐:固體食物從食道到胃約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時才到達小腸。因此,一日三餐間隔4~5 小時,從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選擇:一日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學分配是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來決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較合適。 早餐的科學搭配: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每天吃一頓好的早餐,可使人長壽。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為人經過一夜的睡眠,頭一天晚上進食的營養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時地補充營養,才能滿足上午工作、勞動和學習的需要。早餐在設計上選擇易消化、吸收,纖維質高的食物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將成為一天精力的主要來源。 ◎早餐的重要性:專家經過長期觀察發現,一個人早晨起床後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會增高,且流動緩慢,天長日久,會導致心臟病的發作。因此,早餐豐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於心臟的健康。堅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長得壯實,抗病能力強,在學校課堂上表現得更加突出,聽課時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強,學習成績大都更加優秀。對工薪階層來講,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證,這是因為人的腦細胞只能從葡萄糖這種營養素中獲取能量,經

❷ 為什麼明明吃得很飽了,但還是會感覺餓呢

向你介紹健康減肥不再反彈10法 一、堅持運動。你可以選擇一些有興趣的更富創造性的運動,每天運動30至40分鍾。就可以達到消耗脂肪和控制體重的目的,如上下樓梯,做園藝勞動,在家打掃衛生,與孩子一起玩耍,打乒乓球和跳舞等。 二、制定計劃。您應注意每日吃什麼?吃多少?什麼時間吃?對待體育運動也應這樣,運動的天數,什麼時間做,都應心中有數。 三、避免久坐。某些習慣直接影響體形,如手拿遙控器,坐在沙發上長時間地看電視,這樣做會使身體處於一種完全消極的狀態,不消耗任何熱量。 四、少食脂肪。在拌色拉時,不要使用過多的油,用含脂肪少的調味劑取代含脂肪多的調味劑,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加過工的食品。 五、多多飲水。在吃飯時適量喝湯會使您的腸胃長時間感到滿足。最好每天喝6?8杯水(約兩升),還應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時彌補水分的不足。 六、自己做飯。最好你親自下廚,可以選擇更天然的食品。如全麥麵包和餐後水果等。 七、增加纖維。每日飲食中要含有約20克纖維。這樣可以少吸收90卡路里熱量,富含纖維的食品是水果、蔬菜和一些豆類食品。 八、不要偏食。像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一樣,脂肪也是身體的一種重要營養,不包括任何脂肪的飲食,只能使新陳代謝紊亂。 九、少吃多餐。為了在一天內不感覺餓和不受好吃的食品的誘惑,最好每天進食4-6次,避免因進食次數少而狼吞虎咽。在正餐之間可以食用一個水果,一塊脫脂乳酪,一份果凍或一杯酸牛奶。 十、控制食慾。應當學會抵制美味佳餚的誘惑。食慾往往產生在下午,做飯時和上床前,此時,您應吃些天然的低脂肪食品,疏導食慾的最好辦法之一是運動。。。

❸ 一日三餐正常,為什麼老是感覺餓真的是身體需要嗎

一日三餐正常的人,飲食規律,生活規律,是個好現象。但是三餐正常並不代表就沒有飢餓感。三餐正常卻時常感到飢餓,我覺得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3、生理因素導致飢餓。有的孩子處於青春發育期,猛漲期。突然需要更多的食物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原來吃一碗飯的,現在要吃兩碗米飯。這個時候多吃飯菜,營養均衡很重要。

4、疾病導致的飢餓。人到中年,各種疾病都找上門來,如果一個人這階段容易口渴、飢餓、消瘦等症狀,那麼請抓緊時間去看醫生。可能是糖尿病或者甲狀腺疾病的前兆。

飢餓是人體發出的重要信號,要認真對待,保持健康的身體,快樂的生活。

❹ 吃飯吃得多還餓得快這是什麼原因

每頓飯都飽到撐,但是2個小時左右過後又餓,而且是抓心撓肺的那種餓,問題是在這期間也沒有進行什麼體力運動啊,這是肚子里有蛔蟲嗎?表示實在不想被這種一直吃不飽的飢餓感俘虜啊……


4.睡眠不足

大量資料顯示,睡眠不足會減少身體瘦素的分泌,提高飢餓激素水平,進而刺激人體對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渴求,也影響到食慾的控制。

Tips:每天保證6~8小時睡眠,盡量保持規律。

或許看完以上幾點後,你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症結並准備進行調整。那再好不過。而如果發現無一適用,且自己屬於「吃得多餓得快還很瘦」的類型,那有可能是甲亢或糖尿病潛在患者,建議到醫院做相關檢查。畢竟身體健康才是頭等大事,不是嗎?

(作者:Miko(黃妧婷)華南理工大學和台灣國立大學食品學士、廣東營養學會高級營養師、慢病調理師、《廣州日報》、《廣東中煙報》健康欄目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Mac2bHealthy)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號「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

轉載文章請註明來源公眾號ID及作者

(圖片均出自網路)

❺ 為什麼總是吃飽了還覺得餓

如果一個人吃飽了,仍然覺得餓,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第一,要懷疑是否有糖尿病,因為糖尿病可以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同時有消瘦的症狀,針對這部分患者,我們要進行空腹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以及胰島素功能的檢測,明確是否有糖尿病。
第二,甲亢,我們要進行甲狀腺功能的檢查,因為甲亢的患者也會出現吃飽後容易餓,同時有消瘦,有脾氣暴躁,另外可能有手抖,心慌,心悸的症狀。
第三,消化功能不好,由於小腸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的工作,可能不能完全把食物轉化為自身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血糖濃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餓,剛吃完飯不久就餓了。因此,這部分患者我們要進行胃腸鏡的檢查。

❻ 明明吃飽了,為什麼還是感覺很餓

餓的話最直接的原因是血液血糖濃度降低,但是原因可能有好多種。 第一種:血液有問題。有的人血液血糖濃度由於特徵(遺傳)原因,一直會低於正常濃度,這樣的結果是一直比較餓,吃東西到撐也不會覺得舒服,人比較虛弱,免疫力也不強,可能經常生病,而且沒有力氣。(去做血檢) 第二種:是消化道功能不好,小腸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話,就不能把食物完全的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血糖濃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餓,剛吃完飯不久就餓了。(去做腸胃檢查,甚至包括口腔,食道,膽,等等) 第三種:還有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比較多造成的,會很瘦弱,而且脾氣暴躁(俗稱甲亢,建議去醫院測試甲狀腺)。 第四種:根據你餓起來會受不了,是「煩心的餓」,有可能是肝功能不正常,當血糖濃度降低時,肝不能做出正確的生理反應,來分解肝糖元來維持正常的活動能量,於是繼續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元,造成越來越重的生理反應。(餓,煩心的餓)。 第五種:有可能是腎的問題,營養物質都要經過腎的過濾,腎出了問題的話營養物質就不能正常進入血液循環。導致機體一直處於營養不量的狀態,對外表現為餓。(建議檢查腎功能,腎小管和 filter,有可能導致糖尿病。人會比較瘦弱,皮膚不好,有紅疹等,尿液顏色不正常) 第六種: 有可能是上述的幾種原因的綜合表現。人是很精密高級的儀器,往往在比較小的損害的時候,它能靠自身的生理反應來調節,來提示。所以當你感覺很不舒適的時候,身體機能已經下降了比較多的程度了,所以有時候造成一種病症的原因往往是幾種混雜在一起。

❼ 為什麼吃得很多還總是感覺餓

一、餓的話最直接的原因是血液血糖濃度降低,但是原因可能有好多種,最主要的兩種是:

1、血液有問題。有的人血液血糖濃度由於特徵(遺傳)原因,一直會低於正常濃度,這樣的結果是一直比較餓,吃東西到撐也不會覺得舒服,人比較虛弱,免疫力也不強,可能經常生病,而且沒有力氣,容易餓。

2、 消化道功能不好,小腸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話,就不能把食物完全的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血糖濃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餓,剛吃完飯不久就餓了。

二、人餓是血液裡面的血糖濃度減少,進而會有的正常的生理反應。這個時候應該補充食物,如果這個時候不即時補充食物,稍微時間長點的話,生理反應會促使分解肝糖元。

(7)健康餐吃得多為什麼還餓擴展閱讀:

1、正常人體每天需要很多的糖來提供能量,為各種組織、臟器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2、正常人血糖的產生和利用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這是由於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大致相同的結果。

3、血糖的來源包括:

①食物消化、吸收;

②肝內儲存的糖原分解;

③脂肪和蛋白質的轉化。

4、血糖的去路包括:

①氧化轉變為能量;

②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臟、腎臟和肌肉中。

③轉變為脂肪和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成分加以儲存。胰島是體內調節血糖的血糖濃度的主要器官,肝臟儲存肝糖元。

❽ 為什麼明明就吃了很多東西,可是還是會覺得餓呢

雖然吃了很多東西,但是感覺還是想吃,那肯定是自己吃的東西沒有讓自己想像得那麼多。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如果自己的食物吃得非常的多,自己的胃部肯定是無法再繼續裝下去。所以,對於這樣的事情,還是要考慮自己吃了多少。不過人在很多時候,會感覺自己吃了很多的東西,但是還是吃不飽。

一、吃了東西還是感覺餓,或許是心情太好

吃了東西還是感覺餓,或許是心情太好。一個人心情很好的時候,自己的食慾也是非常的好。為什麼人在心情好的時候就容易發胖,那是因為人的心情好,做什麼事情也會順利,吃的東西也就越多。對於這樣的生活,肯定是會給人滿足感,但是胃口卻非常的好。

一個人吃了東西,還是感覺餓,那肯定是吃的東西沒有滿足自己的胃口。因為人在吃東西的時候,也是會講究是否適合自己的胃口。若是所有的食物都是不適合自己的胃口,那麼這樣的後果肯定是會影響自己的生活。

閱讀全文

與健康餐吃得多為什麼還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在哪裡開的廠子 瀏覽:922
誰知道美女薄情館哪裡下 瀏覽:84
漂亮美女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242
有個是非婆婆的婚姻如何維持 瀏覽:539
我乃一介草民何敢高攀愛情怎麼接 瀏覽:171
事業單位生活費多少 瀏覽:115
通宵如何影響健康 瀏覽:819
小腸怎麼檢查出健康 瀏覽:613
健康早餐代餐有哪些 瀏覽:330
幸福樹澆水後怎麼修剪 瀏覽:652
毛絨玩具哪個經濟實惠 瀏覽:118
行為屬於心理健康的范圍有哪些 瀏覽:603
怎麼寫自己的故事八百字 瀏覽:93
英語小故事軟體哪個好 瀏覽:772
愛情開始階段是怎麼樣的 瀏覽:67
默克爾的婚姻是什麼 瀏覽:81
美女和醜女哪個吸引男人 瀏覽:444
沒有房子怎麼看待愛情 瀏覽:753
怎麼委婉的誇別人是美女 瀏覽:534
圈裡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