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化工廠如何做好職業病健康工作

化工廠如何做好職業病健康工作

發布時間:2022-08-06 00:26:28

『壹』 怎樣做好單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

1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組織
職業衛生管理組織應由單位負責人、工會負責人,安全衛生機構負責人及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人員組成。職業衛生人員應當包括各個層次和級別,如車間或較大班組工作人員組成人員應當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了解本單位的生產工藝,職業病危害現狀,控制方法,單位的負責人應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每個成員都要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職業病防治是用人單位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必須要有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將防治職業病的階段目標和總體設想納入到計劃中去。制定計劃前必須對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全面了解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種類,濃度(強度)及危害後果,了解有關防護設施的運行和效能,了解職工健康,發病情況。
實施方案應著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應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明確經費投入和實施時間,以預防、消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
3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
針對本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是增強防範意識,提高對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能力,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有效辦法,具體應包括:
①深入調研,搞清本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性質和危害程度。
②事故應急的現場措施,如:設置報警裝置和應急通風裝置,預備事故搶險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工具。
③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④醫療救護措施,儲備針對事故急救傷員所需的有效搶救葯品、器械。⑤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考核有關人員在事故發生後的應變搶險、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指定專人負責,並定期檢查搶險個人防護用品、工具、葯品、器械,及時更換失效的葯品和損壞的器械。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4.1職業衛生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勞動者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職業史、相應作業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③職業健康檢查的組織和檢查結果評價。
4.2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勞動者從事職業病危作業的職業史、相應作業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
③職業病的診斷、處理,治療和療養情況。④職業危害事故的搶救情況。
5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職業衛生管理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對於控制和預防職業病是至關重要的。用人單位應結合本單位實際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5.1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①用人單位有關負責人及職業衛生人員應定期培訓和學習,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掌握本單位職業衛生狀況及對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②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和職業衛生知識,告知本單位職業病危害兩頭及可能產生的健康損害。
③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④對勞動者進行遇險時應掌握的自救知識培訓。
⑤勞動者培訓考核合格,經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認可,方可上崗作業。
5.2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①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職業病危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作業場所與其他場所分開。
②使用有害物品作業場所必須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業場所,必須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應急通風設施。
③高毒作業場所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④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必須設置獲救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⑤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必須在職業病危害作業現場公示。
⑥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保持正常運行,並有相關責任人進行維護。
⑦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要配發齊全,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不得上崗操作。
⑧針對不同職業病危害作業,制定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並嚴格履行。
⑨用人單位負責人,職業病防治機構的有關責任人必須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進行檢查;職業衛生專業人員應經常(每日1~2次)對作業場所進行檢查;特殊情況應跟班檢查指導。對查出的問題應以書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見,責成專人落實,制定相應管理規定,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給予處理,檢查及檢查結果要詳細記錄,存檔備查。
5.3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①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建立職業健康檔案,並按規定組織其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如實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
②用人單位應當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③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④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職業病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恢復後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妥善安置。
⑤職業健康檢查應到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從事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嚴格按規定周期進行,不得抽查瞞檢。
⑥職業健康檢查應當視同正常出勤,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⑦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其檔案的復印件上簽章。
5.4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制度
①用人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時應當提交《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及有關材料。
②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對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進行檢測評價。
③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由依法設立的取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④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系統正常運行。
⑤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採取相應治理措施,經治理仍然達不到要求時,必須停止職業病危害作業,經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5.5 建設項目管理制度
①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為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並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②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③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建設項目的生產規模,工藝或者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防護設施等發生變更時,應當重新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與衛生審核。
④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進行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竣工驗收時,其職業病防護設施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正式生產和使用。
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⑥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5.6 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制度
①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②按規定定期為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配發個人防護用品。
③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④損壞或無效的個人防護用品要及時更換。
⑤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又拒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勞動者進行批評、教育。

『貳』 如何做好職業健康管理

建立和維護企業職員的檔案,及時做好體檢管理,分塊管理:
1、職業健康。設計職業健康的法規管理,職業病管理,廠區環境及影響健康環境因素管理 ,
2、疾病管理。包括員工電子病歷系統,病假管理,每年的體檢和問卷,健康促進管理,疫 苗管理,
3、傳染病管理。包括流行病期間的危機管理。
4、根據不同部門所設定的不同崗位健康管理項目。

『叄』 在化工廠工作,如何保護自己健康

在化工廠工作,一定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因為在化工生產中,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中間體與產品都是有毒物質,在接觸的過程中都會造成不定程度的危害。

最後,生命安全大於一切,如果工作的化工企業沒有按照防護要求,提供勞動需要的勞動防護用品的,可到當地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肆』 怎樣做好企業職業健康管理

一個企業的健康管理是重中之重,首先,專業的體檢報告解讀,必不可少,幫助員工對體檢結果,有一個基本認知,解決員工對自身健康的疑問其次持續關注員工的健康,比如定期舉辦健康講座,為員工提供線上測評,健康科普知識等服務,最後,建立員工健康檔案通過員工體檢數據針對員工健康情況進行橫向及縱向分析制定,可持續,執行的健康管理方案。深入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堅持依法,做好企業職業健康工作,公司高度重視企業職業健康工作的組織機構制度建設,健康監護場所監測,宣傳教育等方面工作提出了,落實責任加強防治認真檢查,規范防治,加強監管,搞好整治的要求,抓緊了,企業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監測工作的落實,注重職業健康制度建設,二,積極開展職業健康監護,與職業病危害場所檢測工作,重視和加強企業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監測工作堅持做好,員工職業健康體檢和職業健康評價工作,加大。對職業病危害場所的治理力度和個人防護工作三大力開展宣傳和培訓工作,深入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利用各媒體看物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活動,突出了的宣傳主題。

『伍』 結合化工廠倉庫管理員工作崗位,談談怎樣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摘要 1、加強宣傳力度,增強法律意識、安全意識 大力宣傳職業病防治法,宣傳有關職業病的一些常識,讓人們認識職業病、預防職業病。 2、加強職工的再教育 由於歷史的原因,好多化工企業職工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初、高中以下學歷者占很大比例,這遠不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化工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事故隱患比較多的行業,職工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和企業的安全。因此,企業在把好新招人員素質關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在職員工的文化知識培訓。對在職工程技術人員也要進行再教育,及時更新知識、技能和觀念。 3、加強現場管理,禁止「三廢」亂排 現場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便開展了「5S」活動。時至今日,我們企業的現場管理工作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三廢」亂排現象隨處可見,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因此,必須從源頭抓起,企業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排放細則,為職工創造衛生的工作環境。 4、做好定期體檢 除了要給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外,定期體檢也很重要。為了防止職業病的發生,職工最好實行崗位輪換制,尤其是那些有毒有害的崗位,最好每3—4年輪換一次,可以避免慢性職業中毒的發生。 5、加強執法監督工作 有關部門要嚴格執法,對那些不按《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辦事的企業採取切實措施,糾正違法行為,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陸』 化工廠取樣崗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如何預防職業病的發生

摘要 存在的主要職業病危害因包括: 化學因素硫化氫、 汽油、 二氧 化硫、 苯、 甲苯、 二甲苯等等。

『柒』 如何做好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

1 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組織
職業衛生管理組織應由單位負責人、工會負責人,安全衛生機構負責人及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人員組成。職業衛生人員應當包括各個層次和級別,如車間或較大班組工作人員
組成人員應當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了解本單位的生產工藝,職業病危害現狀,控制方法,單位的負責人應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每個成員都要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
2制定職業病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職業病防治是用人單位一項長期的工作,因此,必須要有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將防治職業病的階段目標和總體設想納入到計劃中去。制定計劃前必須對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全面了解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種類,濃度(強度)及危害後果,了解有關防護設施的運行和效能,了解職工健康,發病情況。
實施方案應著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開發應用,限制使用或淘汰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技術、工藝、材料,明確經費投入和實施時間,以預防、消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
3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
針對本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是增強防範意識,提高對突發事故應急救援能力,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有效辦法,具體應包括:①深入調研,搞清本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性質和危害程度。②事故應急的現場措施,如:設置報警裝置和應急通風裝置,預備事故搶險使用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工具。③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④醫療救護措施,儲備針對事故急救傷員所需的有效搶救葯品、器械。⑤定期進行培訓和演練、考核有關人員在事故發生後的應變搶險、自救互救能力,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崗。指定專人負責,並定期檢查搶險個人防護用品、工具、葯品、器械,及時更換失效的葯品和損壞的器械。
4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
4.1職業衛生檔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勞動者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職業史、相應作業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③職業健康檢查的組織和檢查結果評價。
4.2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勞動者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職業史、相應作業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③職業病的診斷、處理,治療和療養情況。④職業危害事故的搶救情況。
5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職業衛生管理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對於控制和預防職業病是至關重要的。用人單位應結合本單位實際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5.1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①用人單位有關負責人及職業衛生人員應定期培訓和學習,熟悉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掌握本單位職業衛生狀況及對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②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和職業衛生知識,告知本單位職業病危害兩頭及可能產生的健康損害。③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④對勞動者進行遇險時應掌握的自救知識培訓。⑤勞動者培訓考核合格,經職業衛生專業人員認可,方可上崗作業。
5.2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①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職業病危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作業場所與其他場所分開。②使用有害物品作業場所必須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業場所,必須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應急通風設施。③高毒作業場所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④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必須設置獲救標志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⑤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必須在職業病危害作業現場公示。⑥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保持正常運行,並有相關責任人進行維護。⑦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要配發齊全,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不得上崗操作。⑧針對不同職業病危害作業,制定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並嚴格履行。⑨用人單位負責人,職業病防治機構的有關責任人必須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進行檢查;職業衛生專業人員應經常(每日1~2次)對作業場所進行檢查;特殊情況應跟班檢查指導。對查出的問題應以書面形式提出整改意見,責成專人落實,制定相應管理規定,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給予處理,檢查及檢查結果要詳細記錄,存檔備查。
5.3 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①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建立職業健康檔案,並按規定組織其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如實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②用人單位應當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③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④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職業病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恢復後應調離原工作崗位,妥善安置。⑤職業健康檢查應到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批准從事職業健康檢查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嚴格按規定周期進行,不得抽查瞞檢。⑥職業健康檢查應當視同正常出勤,所需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⑦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用人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其檔案的復印件上簽章。
5.4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制度 ①用人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時應當提交《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表》及有關材料。②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對職業病危害作業場所進行檢測評價。③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由依法設立的取得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④用人單位應當實施由專人負責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並確保監測系統正常運行。⑤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時,用人單位應當立即採取相應治理措施,經治理仍然達不到要求時,必須停止職業病危害作業,經治理符合要求的,方可重新作業。
5.5 建設項目管理制度 ①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為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並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②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施工。③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後,建設項目的生產規模,工藝或者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防護設施等發生變更時,應當重新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與衛生審核。④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進行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竣工驗收時,其職業病防護設施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正式生產和使用。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⑥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
5.6 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制度 ①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個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②按規定定期為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配發個人防護用品。③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④損壞或無效的個人防護用品要及時更換。⑤對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又拒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勞動者進行批評、教育。

『捌』 化工廠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有哪些具體的內容解決應急救援設施措施

(1)關注預防職業病危害的重點。
急性職業中毒以一氧化碳、氯氣和硫化氫中毒最為嚴重主要分布在化工、煤炭、冶金等行業。慢性職業中毒以鉛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較為嚴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屬、機械、化工等行業。」 這一分析結果提示我們預防職業中毒是化工行業預防職業病危害的重點其中尤其要關注以一氧化碳、氯氣和硫化氫中毒最為嚴重的急性職業中毒以及以鉛及其化合物、苯和二硫化碳中毒較為嚴重的慢性職業中毒。
(2)從源頭抓好預防職業病危害。
對化工企業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可能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應當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職業中毒危害預評價並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可能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建設項目的職業中毒危害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建設項目竣工應當進行職業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並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對存在高毒作業的化工企業建設項目的職業中毒危害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經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衛生審查;經審查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3)抓好作業場所預防職業病危害的措施。
①對企業應進行職業衛生評價。一是經過職業衛生評價對已投產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落後的生產及工藝應予以淘汰或進行技術革新與改造。二是通過評價應重點加強對泄漏源的安全管理。泄漏是化工企業中常見的事故不僅會引發職業中毒而且可能會引發火災與爆炸。如化工企業中常見的泄漏源有儲罐與管道上的孔洞及裂紋、閥門與泵體的裂紋等。要建立職業中毒危害因素濃度測定製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閉性能不好、設備管理不善、檢測檢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有毒有害氣體大量逸出而釀成急性職業中毒等傷亡事故。 ②對進入高毒物品作業場所人員要加強勞動保護措施。需要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時應事先保持作業場所良好的通風狀態確保作業場所職業中毒危害因素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要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防護用品;要設置現場監護人員和現場救援設備。未採取以上規定措施或者採取的措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安排作業人員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維護、檢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產裝置必須事先制訂維護、檢修方案明確職業中毒危害防護措施確保維護、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檢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產裝置必須嚴格按照維護、檢修方案和操作規程進行維護、檢修現場應當有專人監護並設置警示標志。 ③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與自動報警裝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業場所應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事故通風設施;對少數高毒物質必須採取嚴格密閉隔離式操作以避免或減少直接接觸等。 ④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作業場所不得住人;有害作業與無害作分開高毒作業場所與其他作業場所隔離;高毒作業場所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⑤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應當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高毒作業場所應當設置紅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並設置通信報警設備。 ⑥企業應當對職工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有關職業衛生知識督促作業人員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指導其正確使用職業中毒危害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中毒危害防護用品

『玖』 如何做好企業職業病防治工作

為您轉載以下內容:
一、積極配合衛生部門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實行職業衛生監督制度,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負責全國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積極配合衛生行政部門的職業病防治工作,監督檢查是用人單位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關鍵所在。
二、大力推進生產工藝改革。一是改革工藝條件。採用低毒或無毒原料,代替高毒或有毒原料,努力開發無毒無害的新型原料。二是進行設備改造。逐步改造和更換敞開式、不安全、污染重的陳舊設備,努力實現密閉化作業,減少毒物危害;對雜訊、振動較大的鼓風機、空壓機、球磨機,砂磨機、沖床等設備,可採取吸聲、隔聲、減振、使用防噪用品或建立隔離操作間等防噪減振措施,降低雜訊、振動的危害;建立設備定期檢修和維護保養制度,加強設備的檢查和維護,防止設備的跑、冒、滴、漏現象,確保設備安全完好、正常運行。
三、加強生產場所通風凈化。
(一)從事粉塵作業的崗位,如配料、軋片、樹脂投料等,必須設置通風防塵裝置,保持完好有效,降低生產性粉塵對人體的危害。
(二)對敞開式或密閉不良的崗位及設備,如硝基稀料及成品包裝,溶劑和漆漿貯槽、調缸等採取強制性的抽、排風裝置,降低作業場所的易燃,有毒氣體濃度,確保操作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塗料生產中其他生產現場,也應加強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以降低毒物濃度和防暑降溫。
四、切實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一)加強個人防護是保障操作者職業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個人防護用品包括用防護口罩、防毒面具、防護眼鏡、手套、圍裙及膠鞋等。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極為重要,特別在搶修設備等操作時。對於容易經皮膚吸收的毒物,或者接觸接觸強酸、強鹼類化學品,要注意皮膚的防護。一切防護用具,必須注重它的實際效果,使用後要加強清洗和保管。自覺養成工作後洗澡,不在生產場所進食、吸煙、喝水等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防誤食毒物,造成中毒。
(二)進入容器、設備等有限空間內作業時,必須嚴格按照有限空間作業有關規定操作,防止人員中毒。
(三)組織職業健康檢查和建立健康監護檔案:新工人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這種體檢一方面可以及早發現是否有職業禁忌症,例如,患有哮喘的病人,不宜人事接觸刺激性氣體的操作;另一方面,這是一種基礎健康資料,便於今後觀察,做好保健工作。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職工,組織在崗定期體檢,對查出不適於從事有毒有害作業人員應及時調離或調換工作;對查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應按國家法律法規及時處理。有毒有害作業人員健康檢查資料要做到一人一檔。
五、加強職業病防治的管理
(一)在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等建設項目時,要依法進行建設項目職業衛生審查,把住職業病危害前期預防「關」,即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二)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有毒有害物質的貯存、運輸、使用、領取的管理工作,防止毒物的泄漏、擴散和遺失。
(三)加強生產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監測及管理工作,隨時掌握危害物質濃度變化,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四)堅持職業衛生培訓和教育,提高廣大職工職業病防護知識和自覺防護意識。

『拾』 化工廠職工如何進行職業病預防

職業病預防:

  1. 定期體檢;

  2. 定期經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3. 通風環境改善;

  4. 從業時間不宜過長。

政院檢測。

閱讀全文

與化工廠如何做好職業病健康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單位增編多久一次 瀏覽:466
這是一個出車禍的故事英語怎麼說 瀏覽:73
王德順談健身吃什麼都不健康 瀏覽:153
創造故事的人有多少 瀏覽:459
可以維持愛情的東西有哪些 瀏覽:904
婚姻早晚一根香什麼意思 瀏覽:881
皮皮魯沒沒夠治病哪個故事 瀏覽:201
益陽市資陽區有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743
成人高考國際經濟與貿易考哪些課程 瀏覽:341
什麼叫事業編制職員 瀏覽:31
變成了大美女代表什麼生肖 瀏覽:127
編講故事能提升什麼能力 瀏覽:396
健康體檢要多久出結果 瀏覽:473
去祈福有什麼故事 瀏覽:905
什麼屬於生命健康權 瀏覽:769
荒野大鏢客2故事模式怎麼儲存 瀏覽:119
婚姻中什麼叫虛透 瀏覽:829
查84年男與92年婚姻如何 瀏覽:624
事業單位青島哪個崗位好 瀏覽:252
健康卡的行程軌跡怎麼寫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