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心理健康九條指標
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與要求;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們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因而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
圖片
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他們能能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他們對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
圖片
接受生活,樂於學習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並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而不會認為是重負。他們還在學習和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學習和工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學習和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
圖片
能協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總是占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同時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縮畏懼。
圖片
人格和諧完整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展。人格作為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常常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圖片
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綜合。一般常用智力測驗來診斷智力發展的水平,智商低於70者為智力落後。
圖片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多數人相符合的行為特徵
2. 心理健康的八條指標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的八大標准: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4.熱愛生活,樂於工作。5.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諧。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3. 大學生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指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可以說,迄今為止關於心理健康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一般有四個標准,一是經驗標准,即當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己的健康,研究者憑借自己的經驗對當事人的心理健康進行判定;二是社會適應標准,以社會中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准,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斷;三是統計學標准,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四是自身行為標准,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准。事實上,心理健康與否其界限是相對的,企圖找到絕對標準是非常困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掌握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如何把握標准?我們認為應掌握三個標准,即相對性、整體協調性和發展性。我們在研究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時,應將目光投向發展的健康觀,即更多的大學生在發展中面臨許多人生的課題,心理危機與心理困難也都是在發展的大背景下產生的。
正確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應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標準的相對性,事實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也並無明顯界限,而是一個連續化的過程,如將正常比作白色,將不正常比作黑色,那麼在白色與黑色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緩沖區域----灰色區,世間大多數人都散落在這一區域內。這也說明,對多數學生群體而言,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面臨心理問題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應積極加以矯正。與此同時,個體灰色區域也是存在的,大學生應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及時進行自我調整;人的健康狀態的活動在於一個人產生了某種心理障礙並不意味著永遠保持或行將加重。這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反映到心理上形成心理沖突是非常正常的。許多發展性問題是可以自行解決的。二是整體協調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標准,應以心理活動為本考察其內外關系的整體協調性。從心理過程看,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完整統一的協調體,這種整體協調保證了個體在反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的高度准確性和有效性。事實表明,認識是健康心理結構的起點,意志行為是人格面貌的歸宿,情感是認識與意志之間的中介因素。從心理結構的幾方面看,一旦不能符合規律地地進行協調運作時,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從個性角度看,每個人都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穩定的個性心理,一個人的個性在沒有明顯的劇烈的外部因素影響下是不會輕易發生變化的,否則說明其心理健康狀況發生了變化。從個體與群體的關系看,每個個人在其現實性上劃分成不同的群體,不同群體間的心理健康標準是有差異的。三是發展性,事實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發展中不可避免的發展性問題,其症狀隨著發展而自行消失。
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徵、大學生特定的社會角色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學的基本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可以概括為以下八條:
1.能保持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學習是大學生活的主要內容,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會珍惜學習機會,求知慾望強烈。能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學習成績穩定;能夠保持一定的學習效率,並從學習中體驗到滿足與快樂。
2.能協調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
積極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心胸開闊,從容樂觀,熱愛生活,樂於進取。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積極情緒總是多於消極情緒。具有理智感、責任感、幽默感,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急而不躁,喜而不狂,憂而不絕,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持續穩定地保持愉快、滿意、開朗的心境。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隨遇而安,積極尋找事業的樂趣,發掘生活的光明面。
3.意志健全,能經受住各種挫折和磨練。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學習生活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敢想、敢說、敢幹,勇於開拓進取,在意志行動中有主見,有恆心,專心致志,遇到外界干擾和誘惑不為所動。經常的盲目性和軟、懶、散狀態,都是意志不健全的表現。
4.人際關系和諧,樂於交往。
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熱愛生活,樂於交友,善於與人相處,既能容人之短,也能容人之長,能正確處理互助和競爭的關系,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樂於助人,有較強的同情心和道德責任感,因而能被他人和集體所悅納和認同。相反,疑心重重、妒賢嫉能、尖酸刻薄、自私自利、孤芳自賞、與集體格格不入的人,均屬於不健康心理。
5.正確的自我意識。
正確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心理健康的大學生都能以客觀的態度去認識 、評價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既不是自視清高、妄自尊大,也不是自輕自賤、妄自菲薄。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在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有良好的基本滿意的態度,存在著一種健康有益的差距。他們善於從客觀環境中吸取有價值的信息以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並恰當地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6.適度的行為反應。
適度的行為反應是指個體對外界環境和事物的反應既不過敏,亦不遲鈍。在人的生命發展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應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有正常的行為反映,在認識、情感、言行、舉止等方面都符合他所處的年齡段的要求,他們充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勤學好問,能創造性地處理問題。過於老成、過於幼稚、過於依賴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8.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人格指人的整體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構成要素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有一定的連貫性和穩定性。心理健康的學生所思、所說、所做是協同一致的,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無雙重人格,不為私慾背棄信念和良心,不搞陰奉陽違、口是心非。
8.積極的社會適應力。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思想 、信念、目標和行為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社會要求相符合, 為社會所接納。一旦發現自己的願望、需要與社會的希望和需要發生矛盾和沖突時,能迅速調整自己對現實的期望和態度,以謀求與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或與之背道而馳。
4. 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標有哪些
1.在不違法犯罪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獨立,有自己想做的事和愛的人,過著有意義有意思有趣的生活,只要在這個狀態下,心理就是建康的。
2.往往心理不健康的人,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忽略、壓抑了自己的權利,另一類則是過度自我,不符合自己預期的就痛苦、憤怒。所以評估自我和他人、社會的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
5. 心理健康評估的指標內容有什麼
心理疾病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人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當生活環境變化時,能隨遇而安。情緒穩定,不受天氣、地理條件影響,也很少受人際關系變化的影響。所以要做一個心理的健康評估 心理健康評估的指標: 心理活動的強度 對同樣一種精神刺激,比如考試成績不好,入學考試落榜等,不同人反應不同。一種人情緒低落或怨天憂人,或自責自卑;另一種人則不然,情緒變化不強烈,能冷靜地尋找原因。後一種人的心理活動強度高,抗精神壓力的能力強,屬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一類。 心理的耐受力 有些精神壓力不是突然而來,迅速而去,它們纏纏綿綿,長久地伴隨著人的工作與生活。俗稱這類壓力為慢性刺激,如慢性疾病、身體殘疾、家境貧困、生活艱難等。能在這種逆境中成長的人,屬心理耐受力較好的人。 心理活動自控能力 人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維活動,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有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這種能力有個差異。一個心理比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較強的。 自信心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當一個人面臨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務時,首先要估計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無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客觀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賴於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社會交往狀況 正常的社會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際交往,可以增強人的生活情趣,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事件發生時,能及時獲得社會支持。所以社會交往既可作為心理健康的指標,又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思維的品質 思維品質依其現實性和邏輯性為標志。不良的思維品質,多表現為空泛性和反邏輯性。比如,一個人認為所有的人都很喜歡他,顯然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如果他認為所有的人必須擁護我的意見,那麼這種想法便是反邏輯的,同時也是不現實的。一個人如果其思維活動不具備現實性,不合邏輯性,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並由此造成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影響心身健康。 心理創傷後的康復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創傷後,可以很快地恢復常態,不留嚴重後遺症,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有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後果。心理創傷不能迅速康復,一方面必將對身心健康造成威脅,另一方面也表明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心理活動的節律性 意識水平的高低是指觀察力水平而言。觀察力中,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情緒、思緒、個性特點及行為表現的體驗即時察覺,通常也稱為自覺性。對環境的觀察力包括對客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細小差異的察覺。正常的意識活動水平是心理保障的敏感指標,如在疲勞時,意識活動水平就會變得遲鈍,自覺性和對環境的反應都會下降,這是機休提示要適當休息。 以上的幾種指標是常見的 心理健康評估 的指標,懷疑自己患有心理上的疾病要評估一下自己。 想直接電話咨詢的客戶,不收取任何費用,24小時服務。 由權威專家為你解答體檢相關問題,根據你的情況給予專業的個性化指導意見。
6. 心理健康的標准指標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個全面而確定的心理健康定義,我國學者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7. 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是什麼
關於健康的十大標准,權威的是WTO的版本:
1、
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緊張。
2、
處世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3、
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4、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5、
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6、
體重適當,身材勻稱,站立時頭、臂、臀位置協調。
7、
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
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牙齦顏色正常,不出血。
9、
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
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感覺輕松。
關於心理健康的十大標准,有如下說法,但出處不知...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8. 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的綜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動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則社會化的過程難以進展,心理發展水平必然受到障礙,難以獨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慾,能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獲取成就。
(二)能夠了解並接受自己
對自我有適當的了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己所長所短,願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分自負。
(三)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和給予愛和友誼,有穩定的人際關系,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四)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泄、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為情緒所控,不因為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我們常說的情商(EQ)便體現了這一能力。
(五)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