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校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1、健康教育的含義:
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來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
健康教育的目的:
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2、健康促進的含義:
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維護和提高他自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
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各自所負的責任。
健康促進涉及5個主要活動領域
1)建立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進的含義已超出衛生保健的范疇,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組織的決策者都要把健康問題百提到議事日程上。
2)創造健康支持環境:健康促進必須為人們創造安全的、滿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3)增強社區的能力:確定問題和需求是社區能力建設的起點。
4)發展個人技能:通過提供健康信息,教育並幫助人們提高作出健康選擇的功能,來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健康促進中的衛生服務責任由個人、社會團體、衛生專業人員、衛生部門、工商度機構和政府等共同分擔。
⑵ 校園安全知識內容有哪些
1、在校時間學生不得無故離開學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請假。
2、學生上課要遵守紀律,要聽從老師指揮,特別是體育課、活動課等,應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體育器材。
3、課間玩耍不打鬧追逐,嚴禁爬圍牆、爬樹、爬走廊欄桿、攀校門等。
4、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樓道玩耍,嚴禁從樓梯扶手上滑下。
5、不喝生水,不買無證小攤的食品,不吃過期或變質食品。
(2)校園健康知識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搞好個人和宿舍內的衛生,適當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妥善使用、保管有毒物品(如溫度計、體溫表等),防止其損壞,致有毒物外泄。
做實驗時,應先了解實驗物品的性能,對人體有無危害,並根據其危害程度,加強個人防護。實驗完畢後,應清理實驗器皿,將未用完的物品裝入其容器。出實驗室時應清洗雙手。
⑶ 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
摘要 你好 很高興可以為您提供解答 據我所了解
⑷ 「校園安全我知道」中有哪些校園安全知識
一、校園十大安全問題:
1、 來自學生之間的暴力、打鬥行為。
2、 來自學生之間的欺詐、侵權行為。
3、 放學後,來自校外不良人員對在校學生的侵害。
4、 廁所、校園死角學生聚伙吸煙、打鬥行為。
5、 商店、食堂、小賣點的食品安全。
6、 由網吧等社會文化娛樂場所引發的不安全因素。
7、 校園內部的丟竊,包括自行車丟失。
8、 失火、觸電、溺水,中毒。
9、 理化生實驗,體育運動中的意外傷害。
10、 課間、室外活動時行走、上下樓或違紀攀爬造成的傷害。
二、校外安全十大問題
1、 校門外道路交通事故。
2、 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打鬥、傷害行為。
3、 學校周邊發生的敲詐、侵權行為。
4、 校外不良人員對在校學生的言行和心理威脅。
5、 在網吧等社會文化娛樂場所引發的侵權和傷害。
6、 因學生曠課、逃學、離家出走在社會上發生的不安全因素。
7、 上網游戲、聊天、不健康書刊音像作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8、 社會黃賭毒現象影響學生產生的不安全因素。
9、 社會不法分子對青少年的引誘、拉攏、教唆。
10、 父母離異,單親,空巢留守、私租房屋引發的不安全因素。
⑸ 安全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做好安全防護
1、做好每日健康監測。如出現乾咳、發熱等症狀,及時就醫並主動報告給班主任。
2、疫情防控期間,書包里需要提前准備防護物品:口罩、紙巾、濕巾、免洗手消毒液等,並熟悉正確的使用方法。
3、開學後,學生在上、下學途中盡量做到家庭、學校「兩點一線」,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動。最好採取步行、自行車、私家車方式上下學,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車時應當注意個人防護,不與他人交談,與他人保持合理間距,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上學到校或放學到家應當及時洗手。
調整日常作息
1、改變不規律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平衡每日的營養攝入。
2、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10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時間9小時,大學生每天睡眠時間8小時。
3、減少長時間久坐,加強鍛煉。保證每天1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多做家務,養成健康體魄,還可以與家長一起做飯,學習領悟合理營養膳食。
調整心理狀態
中小學生應該科學認識病毒和疫情,學習正確的防護知識、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不要不以為然而疏忽大意,也不必擔心危險而畏懼出門上學。留意身心變化,接納自身情緒。疫情壓力下或產生不良情緒,這是正常反應,不必過於敏感和緊張。
學習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或用運動、音樂、傾訴來轉移注意力、增加積極體驗。與家長、老師、朋友等多交流分享心理狀態,緩解緊張情緒;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⑹ 小學生健康知識大全
小學生衛生基本知識
1、飯前便後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發、勤換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讀寫衛生:眼離書本一尺遠,身離桌子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5、隨時隨地勤洗手;
6、注意用眼衛生:不要在強光下看書,不要在行走的車上看書,不要躺著看書,不用臟手揉眼睛;
7、不吃沒有衛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沒有清洗干凈的食物,不喝生水;
8、早晚洗臉,用流水洗臉,不與別人共用毛巾、臉盆等物品;
9、早晚刷牙,食後漱口;
10、每天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小學生用眼衛生
注意用眼衛生要做到"二要二不要"
⑺ 校園安全小知識
1、按規定時間到校,到校後立即到教室做好課前准備。放學時要以班為單位站隊下樓,不得私自提前或拖後。放學時要隨隊離校,不得私自提前出校門或在校園停留。出校門後直接回家,不得在路上停留、打鬧、游戲或做其它事情。
2、在校時間不得無故離開學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請假。上課要遵守紀律,要聽從老師指揮,特別是體育課、活動課等,應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體育器材。
3、課間玩耍不打鬧追逐,嚴禁爬圍牆、爬樹、爬走廊欄桿、攀校門等。上下樓梯靠右行,不在樓道玩耍,嚴禁從樓梯扶手上滑下。
4、不喝生水,不買無證小攤的食品,不吃過期或變質食品。
5、不帶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來校,不做危險游戲。午間用膳要服從教師的要求,不在用膳時講話、嬉戲或做其他事情。
6、注意用電安全,不要亂摸亂動教室、走廊等公共場所的電器設備、開關、插座等。放學後要按時離開學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園內逗留,也不要在街頭遊逛。
7、上下學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看清來往車輛,要走人行橫道。學生乘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不乘坐不符合規定的車輛(如摩托車、三輪車等),不乘坐超載車輛。
8、需要家長接送的學生,如果放學時家長未到,不要獨自回家,在電話通知家長後在校園內靜靜等候。
9、上體育課時,衣服上不要別胸針、校徽、證章等。上衣、褲子口袋裡不要裝鑰匙、小刀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裝飾物。
10、患有近視眼的學生,盡量不戴眼鏡上體育課。如果必須戴眼鏡,做動作時要小心謹慎。不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應穿球鞋或一般膠底布鞋。
⑻ 關於健康促進校園的內容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將意味著將來改變全民的衛生習慣。那我們必須做到哪些呢?
一、注意個人衛生:
1. 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別走過邊上都能聞到臭哄哄的味道。干凈整潔的儀表就是一個人精神高貴的體現。
2. 飯前便後要洗手。我們上了半天課下來,體育課地上趴趴、美術課油畫棒拿拿、做作業寫得手烏漆墨黑的,所以吃飯前一定要先洗手。請正副班主任監督同學洗手。
3. 早晚要刷牙,用含氟牙膏,不要橫拉式,要豎刷,刷滿三分鍾。
4. 注意用眼衛生:
(1)堅持做眼保健操。下課走出教室看看遠處,擴大視野。"望遠是防近視之本"。
(2) 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和姿勢:身要坐直,書本放平,拿筆一寸,看書一尺,寫字一拳。
(5)注意適當休息調整。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應過長,看書寫字或看電視40-50分鍾要停下來休息或望遠3-5分鍾。
二、愛護公共環境。
一個整潔的校園,令人心情舒暢,有利於我們學生的學習,有利於大家的健康成長。那我們應該做到哪些呢?
1.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前一階段吃完飯後,我總看到在走廊里、廁所里看到許多同學吃的水果留下的果皮、果核,習慣非常不好。
2.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草樹木。
不能在校園里亂塗亂畫。有人鋼筆墨水撒了一地,有人拿油畫棒在柱子牆上圖畫,陳老師看了好心疼啊,這么美麗的一所學校,你怎麼能下得去手呢?把你扔在垃圾堆里你喜歡嗎?
所以愛護學校就要像愛護自己的臉、愛惜自己的衣服一樣,不能讓它受到破壞。
三、關注身體健康
現在的同學有兩個趨向:要麼肥胖,要麼瘦弱。這主要是我們沒有健康的意識。在這里,陳老師要求大家做到兩點:
1. 平衡膳食營養。平衡合理的膳食才能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和各種體力活動的需要。也就是說要葷素搭配、定食定量。不能看到要吃的就暴吃,吃得撐死;不愛吃的就不吃,寧可餓死。因為每種菜里都有它相應的營養。我以前碰到幾個**的孩子,都是只會只飯不會吃菜的,因為他的大腦吸收不到某些營養。所以我們應以穀物為主,葷素搭配,什麼都吃,盡量把飯菜吃完。
2、 運動鍛煉
我們要養成每天起碼鍛煉一小時的習慣(包操、大課間活動、課外體育活動),肌肉在運動的時候才能得以強健、骨骼在運動的時候才能快速生長。所以運動對於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我們來回憶一下今天講的要點:
1.我們學校的健康口號:「健康的身體,幸福的基石」。
2.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三個方面:
(1)注意個人衛生
(2)愛護公共環境
(3)關注身體健康
希望我們同學不但能知道這些健康知識,在學習生活中能學以致用,做一個健康陽光的好少年。
⑼ 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
學校健康教育的實施應根據兒童青少年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採取不同的內容。
1、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求知慾高、可塑性強,對於健康教育的內容易於接受。小學健康教育的重點是:生長發育知識、良好行為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兒童常見病預防知識、預防意外傷害知識、膳食與營養知識等。
2、中學階段:初、高中青少年大多已進入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點是:青春期生長發育知識、性知識、人際溝通和交往的知識和技能、心理健康知識、環境保護、預防意外傷害、急救與互救、拒絕吸煙、不吸煙、不酗酒、預防艾滋病知識與技能等。
3、大學階段:大學生是青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也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的定型期。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點是:除了日常衛生保健知識外,還包括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安全性行為、預防艾滋病知識與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