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單說說你的身邊職業健康危害因素有哪些
1。化學性因素
(1)生產性毒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存在於工作環境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稱為生產性毒物。有的為原料,有的為中間產品,有的為產品。常見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氣體,一氧化碳、氰化氫等窒息性氣體,鉛、汞等金屬類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機溶劑。
(2)生產性粉塵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較長時間懸浮在生產環境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稱為生產性粉塵。如矽塵、滑石塵、電焊煙塵、石棉塵、聚氯乙烯粉塵、玻璃纖維塵,腈綸纖維塵等。
2。物理性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高溫,如熱油泵房、催化劑生產的焙燒崗位、加氫催化劑反應器內操作、夏天進人油罐車或油槽車內作業等;低溫,如石蠟成型的冷庫。
(2)雜訊如來自機械力(固體或液體表面的振動),氣體湍流,電動力及磁動力等。如催化「三機」室、加熱爐、高壓蒸汽放空、泵、球磨機、粉碎機、機械傳送帶、電氣設備等。
(3)振動如循環壓縮機轉動;使用風動工具,如鍛錘、風錘;電鋸、搗固機;研磨作業的砂輪機、銑床、鏇床;交通運輸工具,如汽車、摩托車、火車等。
(4)電離輻射如工業探傷用的x射線,放射性同位素儀表,如料位計的y射線等。
(5)非電離輻射如高頻熱處理時的高頻電磁場,電焊、氬弧焊、等離子焊時產生的紫外線,加熱金屬、玻璃時產生的紅外線等。
3。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指細菌、寄生蟲或病毒所引起的與職業有關的某些疾病。
如引起皮革工人、畜產品加工工人等職業性炭疽的炭疽桿菌,引起森林工作者的職業性森林腦炎的是由蟀傳布的一種森林腦炎病毒等。
4。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特別多見於檢修期間,有的一天工作10-12h,連續10d、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如果組織不當則不利於員工的健康。
(2)勞動精神過度緊張多見於新工人或新裝置投產試運行,或生產不正常時。如重油加氫,高壓,硫化氫濃度大,易發生燃燒、爆炸和中毒,新工人緊張,老工人在試運行期間也十分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安排不當如超負荷的加班加點,還有檢修時的工業探傷工作量往往過大。
B. 什麼是職業健康職業健康會給人帶來哪些危害
4.1職業健康
4.1.1早期發現職業病、職業健康損害和職業禁忌證;
4.1.2跟蹤觀察職業病及職業健康損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分布情況;
4.1.3評價職業健康損害與作業環境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關系及危害程度;
4.1.4識別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4.1.5進行目標干預,包括改善作業環境條件,改革生產工藝,採用有效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
用品,對職業病患者及疑似職業病和有職業禁忌人員的處理與安置等;
4.1.6評價預防和干預措施的效果;
4.1.7為制定或修訂衛生政策和職業病防治對策服務。
3.2職業病
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
塵、放射性物質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國際勞工組織估計,1.6億人在受到包括環境問題在內的各種影響,每年約有230萬男子和婦女與工作有關,包括近36萬死亡事故,估計有195萬宗與工作有關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總總,全世界平均4%GDP的總量被消耗掉,對於生病的工人的保護,每年的費用在持續發生,疾病和損傷引起的就業——不僅是勞工權利,而且是一項基本人權。
C. 職業病的危害都有哪些
職業病危害可以分為很多種,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的化學(如有機溶劑類毒物,鉛、錳等金屬毒物,粉塵等)、物理(如雜訊、高頻、微波、紫外線、X射線等)、生物(如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因素以及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如不合適的生產布局、勞動制度等)。
職業病的危害,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定期對工作場所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存在職業病危害的用人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D. 請問在職業健康危害這方面有哪些相關專業
你應該是問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吧?
國家四部委會公布職業病危害因素目錄。(最近一版應該是2015年11月版),您可以對照目錄去查找工作場所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對於其他的雖然沒有納入法定職業病危害因素目錄但又實際存在的,比如:長久坐姿、電腦頸椎病等。這些我覺得也應該屬於關愛職工的范疇,可以做一些相關防治工作。
E. 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工作場所中存在及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的化學、物理、生物等對人體產生健康損害的因素稱之為職業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生產性毒物。如鉛、苯、汞、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煤塵、水泥塵、石棉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
(3)雜訊、振動。
(4)非電離輻射。如紫外線、紅外線、射頻輻射、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α、β、γ、X射線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源體。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勞動休息制度不合理。
2.勞動過度精神(心理)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勞動安排不當,不能合理安排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勞動時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用不良體位和姿勢勞動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三)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
2.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與無毒的工段安排在同一車間。
3.來自其他生產過程散發的有害因素的生產環境污染。
F. 職業病危害種類有哪些
按照2011年12月3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它包括十大類,分別是:
1. 塵肺。有硅肺、煤工塵肺等。
2. 職業性放射病。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內照射放射病等。
3. 職業中毒。有鉛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4. 物理因素職業病。有中暑、減壓病等。
5. 生物因素所致職業病。有炭疽、森林腦炎等。
6. 職業性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7. 職業性眼病。有化學性眼部燒傷、電光性眼炎等。
8. 職業性耳鼻喉疾病。有雜訊聾、鉻鼻病。
9. 職業性腫瘤。有石棉所致肺癌、間皮癌,聯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10. 其他職業病。有職業性哮喘 、金屬煙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