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關懷學生身心健康上怎麼做

關懷學生身心健康上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7-30 14:32:10

❶ 教師如何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就要求教師密切聯系學生,與學生成為好朋友,關注他們的行,與他們經常溝通。這樣學生就能把自己的心理情況能夠告訴老師,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疏導。

❷ 如何關愛學生

一、 關愛學生先要「關心學生」

關心,是情感激勵的首要因素。關心學生就是胸中裝著學生,心中想著學生,服務於學生。關心學生體現在許多方面:當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苦惱時,教師及時幫助解開疙瘩;當學生在身體上出現不適時,教師及時幫助尋醫問葯;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幫助「清理路障」;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時,教師及時幫助排憂解難。教師應爭取做到:學生哪裡需要教師,哪裡就有教師的身影。這就是說,對於學生的得與失、冷與暖、好與惡、喜與悲,教師不僅要記在心上,說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

二、關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

在諸多愛生的美德中,尊重是愛之核心。教師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書也好,育人也罷,都是師與生的雙邊活動,這是一個雙向交流的復雜程序,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一方能動、另一方被動的生產模式。充分尊重學生既可密切聯系師生感情,又是可煥發學生創造熱情,激發奮發向上,銳意進取心理。但是,現在的學生知識面寬,思想活,對人生、思想、前途、事業、社會等,都有所思考,在考慮過程中,對什麼是尊重也存有錯誤認識,若是對他們的設計,不管正確與否,都全盤接受;對他們作為,不管是否得體,都鼓掌喝彩,必然會導致學生錯誤思想的蔓延。真正的尊重,應當體現因人制宜,體現個性的原則。

三、關愛學生還要「理解學生」

理解學生就是懂得學生心裡想的,相信學生口說的,明白學生手中乾的。小學生由於年紀小、閱歷淺、經驗少等多種因素,不時會出現或這或那、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錯誤言行,這些都在所難免。一個人總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教師對學生,尤其是對後進行的錯誤,不能「見到風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動輒訓斥,更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正確的態度應是:允許學生犯錯誤,又允許學生改正錯誤。同時要知道,改正錯誤不可急於求成,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需要教師細心、細致、不懈地扶持。

四、關愛學生定要「信任學生」

信任學生可解釋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於託付。首先,在對待全體學生上,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視之,以信任之耳聞之,以信任之言任導之;其次,在對待後進生上,同樣要以信任為前提,不能橫挑鼻子豎挑眼,不能抱有成見,學生犯錯誤,應當心平氣和地讓他坐下來,想方設法讓他開口說話。然後順勢進行引導,最終使之幡然醒悟。再次,在對待班幹部上,要堅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調動全體班幹部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它們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壯而健康地成長。

陶行知先生說過:「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只要我們用心去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那麼學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師言語行為的呵護滋潤後,將會更好地茁壯成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認清形勢,認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一個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滿意的好老師。

❸ 如何為學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多看新聞聯播,少看電視劇。特別是古裝電視劇。要多讀歷史書。與身心健康方面那就要多鍛煉。要杜絕孩子沉溺的游戲。

❹ 教師如何做到有效關愛學生

一、避免愛的傷害,是有效關愛的前提

師生關系是一組矛盾關系。學生對教師多的是敬畏、服從,少的是溝通與交流。如果教師主動找學生,大多數學生自覺不自學地會在情感上設防,心理上處於一種本能的防守態勢。

這種狀態對於情感的交流和教育的實施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我們就要拆除學生心理這道屏障,為實施有效關愛創造前提條件。

二、營造愛的氛圍是有效關愛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讓學生讀懂你的愛,你必須要付出愛。這種「付出」還不能是一般意義上的給予,而是在給予的基礎上,多方的構建、營造一種愛的氛圍,更是有效關愛的基礎。

三、引導愛的實踐是有效關愛的關鍵

現階段,就獨生子女居多的學生群眾而言,社會及家長給予的愛可以說是無微不至。他們是幸運地: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條件優越,生活內容豐富,少凍餓之苦,無衣食之憂。



關愛學生

教師要告訴學生。關愛是人類的一種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她能約我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她能幫助我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盡管我們的生活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關愛始終是伴隨我們的過去。

正是由於有了家長、教師、同學以及社會各方面的關愛,我們才能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健康活潑的中學生;現在,我們也需要更多的關愛,讓我們順利踏上新的人生征程;將來,我們角需要關愛伴我們走完漫漫人生路。

❺ 關愛學生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1、理解學生,得不到理解會很難受,會生病,如果被理解了,就會很幸福。


2、欣賞學生,得不到欣賞,他會難受,不自信,從而不敢去嘗試,不敢迎難而上,不能成長。


3、關愛學生,沒有關愛他會很難受,就會生病,有關愛,學習動力十足,大大有利於成長。

4、接納學生,才會有安全感,不被接納,會擔心受懲罰,總是處於壓力之下,日子會很難過。


5、信任學生,得不到信任,會很難受,如果被信任了,學生就不難受了,就會幸福了,成長動力會很足。


6、尊重學生,很少得到尊重,會很難受,如果被尊重,學生就不難受,就會幸福多了,成長動力會很足。

❻ 如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呢

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的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況下,情緒穩定、行為適度,具有協調關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狀態。

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

2、能與他人合作,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 ;

3、能夠恰當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 基本上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

4、獨立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做決定,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5、有較強的意志品質,能夠承受挫折 ;

6、熱愛生活和學習,能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幸福感

7、在學習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潛力,有創新能力 ;

8、人格完善和諧 ;

9、智力正常(IQ>80) ;

10、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符合。

❼ 淺談班主任如何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從事班主任工作兩年裡,我悉心觀察和調查分析,當前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障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針對這個情況,我在日常班級工作中更加註重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悟到了一點門路,取得了一些經驗。
一、班主任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
在學校,由於教師與學生的特殊地位和學校管理的需要,一些規章制度通常帶有強制性的管教方式和做法,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發展,使學生感覺到生活在沒有「自由」、「不能越雷池半步」的空間里,進而形成學生過分依賴與服從等不良心理狀況,更有甚者造成了師生敵視、自我孤立等不良行為。為此,班主任要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以學生為主的和諧平等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寬松的班級環境。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深層次的精神生活,特別是要用寬容的態度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過錯,用期待的心態去等待學生的每一個進步,用愉悅的心情去贊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只有這樣做,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才能得以形成。
二、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正確的人生觀是個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證。小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萌芽階段,因此班主任要不失時機地積極引導,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傳統美德教育,經常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經常對學生進行適應社會生存、適應社會競爭的能力教育,使他們保持清晰的思考認知,正確面對生活學習面臨的挑戰。
三、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善於交際,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
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關系是良好的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班主任一要時刻照顧、真誠關愛每一名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形成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二要注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與溝通,創設環境,創造條件,促進交流。個別學生由於家庭因素,自身缺陷,學習成績較差等原因,內心往往產生自卑感,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害怕交往,甚至拒絕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關懷幫助,班主任就要加強與此類學生的交往,多關注、多接近、多鼓勵,喚起他們內心的進取意識。對優秀學生要引導他們在交往中平等待人,正確認識自我。三要指導學生學會溝通與交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欣賞,悅納自己。在促進學生自我概念和人格發展的同時,也感染了班級整體內部關系的健康和諧。
四、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當今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如果盲目地處處與人競爭,很可能使自己陷於被動,一時不能自拔。長期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結果會導致心理障礙,中小學生爭強好勝心特別強,處處不服輸,因此,競爭的傾向非常強烈,總有事事比個高低的心理。然而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常勝將軍」,挫折和失敗是難免的。學生競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但真誠的合作也是常有的事,而且合作往往會消除隔膜,使個體處於一種心情愉快的情境之中,有利於維護和保障心理健康。班主任在組織班級各項活動中,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避免盲目競爭。
五、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情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個良好的感受,這是良好情緒狀態的表現,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意志、情緒等心理因素對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影響比智力因素更為深遠,如果一個人患得患失,喜怒哀樂無常,情緒狀態不穩定,而自己又不善於排遣和調節,這樣勢必會導致心理障礙,嚴重者會引起心理疾病。班主任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引導者,當在學生出現暫時性的心理異常時,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根據中小學生對情緒自控認知不足的特點,採取正面引導和疏通的方法,幫助學生克服暫時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很快轉到正確積極的思想軌道上來,這樣不但培育了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培養模式的基礎環節。做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做學生心理問題的防禦者,做學生心理發展的培育者和維護者,是班主任開展好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秘訣。

❽ 教師 怎麼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一、洞察學生,為學生心靈把脈
對學生,教師不應該是「霧里看花」而應該是「明察秋毫」,尤其是班主任,對學生情況應該全盤了解,以便教育時能對症下葯。通常的方法有觀察法,即對學生日常行為包括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如發現異常苗頭,應及時採取對策。其次是談話法。談話法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得到教師一般觀察所未能發覺的信息,更好地對症下葯。三是調查法。對一些學生認識模糊,教師不能妄下結論,草率行事,要通過深入調查(含問卷調查)的方法多方了解實際情況,再作出正確判斷。總之,只有全面洞察學生,才能為學生心靈把脈,為學生正確導向。
二、關愛學生,為學生成長鋪路
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復雜的情況可能會給成長中的中學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教師在洞察學生心靈的基礎上,應主動地有計劃地向學生施加愛的滋潤,不斷優化他們的心理健康環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鋪開錦綉前程。首先教師應教給學生基礎的較為系統的心理知識,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要密切結合學生實際,立足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實用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如培養注意力、訓練記憶力、發展思維力及激發興趣、磨練意志力的基本方法;同時,要抓好典型引路,弘揚傳統美德;此外,建立「心理信箱」。及時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解除學生煩憂,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學生對老師不敢或不便當面說的,在信中可以寫。教師收信後要分類整理登記。對一般問題,可在課堂上集中解答,對特殊問題可找特定學生特別解決。還有一種方法,是「詩教法」。在中華詩詞進校園活動中,詩教在心理課上有獨特的功效。筆者曾結合八年級心理課程教材分別為學生寫上解決心理問題的幾首小詩,讓學生理解、記憶、背誦。學生喜聞樂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做受歡迎的人」一課時,寫下了「人要受歡迎,真心對待人,友情宜珍惜,融入開心群」。言簡意明的小詩點綴著學生的成功之路。教師鼓勵學生利用日記、周記、書信或者電話與家長聯系,打開心靈窗戶,傳遞真純情感,也能為學生健康成長鋪路搭橋,讓他們在愛的滋潤下,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鍛煉學生,為學生成才把關
學生的成長,外因是條件,內在是關鍵。教師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增強學生自身免疫力、抵抗力,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為此,教師要善於通過多種有效活動,讓學生將教師的外部激勵內化為自身行動的動力。讓學生在「知、情、意、行」的每個環節體驗中。提高優化心理品質的效率。開展社會調查,激發上進心。如調查當地歷史和現代名人;調查改革開放前後人民群眾的經濟和文化生活的巨大變化。演講名人故事,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名人之所以成功,除了其他條件外,健康的心理狀態是關鍵。如張海迪的故事,洪戰輝的故事,學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如何自信、自尊和自強。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開展各種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心理知識情境問答活動。讓學生點亮盞盞明燈,培植自己興趣的幼苗,堅守快樂的陣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人格的良師,知識的導師,而且應該是心理的醫師。有了這樣的教師,學生才會在健康的人生道路上迅速成長。

閱讀全文

與關懷學生身心健康上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千萬種是什麼意思 瀏覽:523
海南航空經濟艙p艙位是什麼等級 瀏覽:435
愛情中如何才叫適合 瀏覽:320
擺什麼求婚姻 瀏覽:136
背叛婚姻如何報應 瀏覽:850
城東餐飲健康證去哪裡辦 瀏覽:863
豫事辦健康碼黃碼轉綠碼要多久 瀏覽:395
感覺沒幸福感怎麼辦 瀏覽:331
什麼是愛情大致分為兩種 瀏覽:40
無交流的婚姻如何繼續 瀏覽:775
旋挖鑽和長螺旋哪個經濟 瀏覽:599
預測故事結尾的依據有哪些 瀏覽:646
什麼是合適自己的婚姻 瀏覽:8
大慶哪個區經濟最發達 瀏覽:43
手上沒事業線怎麼看事業 瀏覽:905
絲路英雄美女頭像有哪些 瀏覽:888
十四五經濟發展的主線是什麼 瀏覽:562
八閩健康碼名字填錯怎麼修改 瀏覽:29
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做事業 瀏覽:60
因為愛情105等於多少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