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秋的食物
中秋的食物非常多,少不了五仁月餅啊!蛋黃蓮蓉月餅,大家都喜愛吃的柚子等…還有中秋節做一桌豐盛的晚餐,跟家人一起嘮嗑,非常好。
Ⅱ 中秋吃什麼傳統食物
1、月餅
中 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 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 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15、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16、大閘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年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吃點別的。
17、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 「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Ⅲ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節吃什麼
1、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4、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而且,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5、南瓜
中秋宴全家團圓,少不了大魚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強飽腹感,減少脂肪的攝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纖維、β-胡蘿卜素,有減緩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乾燥,多吃南瓜,還可滋潤肌膚。
6、石榴
中秋節也是石榴成熟的時候。因為石榴紅紅的樣子形似瑪瑙,果實像水晶,晶瑩剔透,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就成為桌上的供品之一,意味著長壽、團圓吉祥。所以在中秋節這一天選擇吃石榴,也有著不錯的寓意。
7、烤肉
在我國台灣,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其實多年前兩家醬油廠商在電視上大展廣告攻勢加上許多商場在中秋前夕搞起了烤肉相關產品的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餚。
8、芋頭
用清水煮一大鍋小芋頭粘了糖吃,是過去窮人家的實在日子。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9、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的。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天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留到明天吃也罷。
10、飲桂花酒
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飲食注意
中秋佳節,難免會親朋好友一起聚會,這個時候,吃好喝好就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在吃喝的同時,你是否關注到了自己的飲食是否合理呢?即使在中秋節這一天,我們的飲食也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的哦!
1、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均衡的飲食強調要有各種營養元素的搭配,動植物蛋白、蔬菜類、菌藻類的合理比例為1∶1∶1,這樣既保證了食物的多樣化,又能滿足口味的需求。節日里,不能只吃大魚大肉,多吃蔬菜以及饅頭、麵包等主食可以讓你的營養攝取更豐富全面。此外,吃得油膩不消化時,可以吃一些泡菜、酸菜、醬豆腐等發酵食品。想要的減肥的人群,可以多吃發酵後的饅頭、花捲等,因為發酵的麵食熱量較低。
2、葷菜多選魚蝦禽,烹飪辦法應清新
節日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葷菜,想要減少多餘油脂的攝入,讓自己吃的更健康,葷菜的烹飪方式建議多用蒸、煮、燉、鹵等方法。材料的選擇上也可以多選用脂肪含量少的魚、蝦、禽肉,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海魚和鵝肉等。在調料的使用上,一定不要太咸、太辣,對腸胃不好。
3、海鮮美味不能多吃
中秋前後,正是海鮮漁貨出產豐富的時期,海鮮品種繁多、味道鮮美,讓人忍不住多吃幾頓。但是,專家表示,海鮮雖美味,但不能多吃。在吃海鮮的時候,啤酒要少喝,否則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同時,吃海鮮時不要喝濃茶,茶中含有鞣酸,易跟蝦、蟹中的蛋白質起作用,凝固成塊狀物,影響消化。
4、飲食要有度,忌暴飲暴食
節日總是最熱鬧的時候,你夾一筷,我添一勺,再加上菜餚豐盛、味道香美,一不留神就容易吃的過多。三天假期,連接吃上幾餐,一定會讓腸胃超負荷運轉,引起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等不適症狀。因此,節日里飲食一定要節制,暴飲暴食很傷身。
5、餐前不喝酒飲料,合理喝酒控食量
節日少不了喝酒助興,不過主要注意幾點:空腹不要喝酒,不僅容易醉,而且損傷胃黏膜;空腹不要喝碳酸飲料,會阻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接收。建議開席時,先不要暢飲,等進食一半時再飲也不遲。而且,喝酒要恰當、適度,最好選用紅葡萄酒和黃酒等。
6、零食搭配合理,可別放開吃
節日期間,家中常備有各式瓜子、花生、堅果、核桃、糖果等等,招待來訪的客人或自己享用。不過,節日里的三餐油膩食品較多,零食的選擇應以開胃、理氣、消脹、降火、祛燥為主,堅果含水少,過多食用會使人口乾舌燥,而糖果類又含有很多糖份,最好選擇話梅、山楂片、薄荷片等零食。此外,雖然零食很誘人,食用起來也要有所節制。
7、控制吃月餅的量,吃月餅配熱茶或白開水
中秋節肯定少不了吃月餅,不過,吃月餅時應該注意控制食用量。建議將月餅與家人分享,切得越小塊越好,想要減肥的朋友吃8分之1或4分之1個月餅應景即可。吃月餅時建議搭配開水、無糖或代糖飲料,可幫助去油膩,少喝酒類或是汽水,易導致惡心、厭食、腹痛等胃腸道症狀。
8、中秋燒烤多,注意才不怕長胖
另外很多朋友都會在中秋一家人或者相約好友去燒烤。在參加烤肉活動的時候,建議可以肉串混合串入筊白筍、香菇、青椒、玉米筍等,一口肉一口菜,多吃蔬菜,味道也爽口,而且容易有飽腹感。另外,烤肉醬加水稀釋,可減少用量,烤肉時不要重復刷醬料,肉製品不要腌太久。
Ⅳ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螃蟹
中秋節吃螃蟹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有「秋風起,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此外,「蟹」與「謝」同音,恰逢中秋是一個充滿著濃情厚誼的節日,遊子歸來、好友小聚、表達心意……這一個「謝」字再合適不過了。
菱角
這是江南一帶才有的水生作為,外形像「小馬」。外面是一層堅硬的殼,裡面是白色的果肉。嫩的菱角可以生食,入口清冽微甜,口感類似荸薺。老一點的可以煮熟了吃,口感軟糯如同栗子。而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
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也有不少地方會在中秋佳節晚上燒柚子香,柚子香就是把香插在柚子上,然後一根根點燃,主要是為了禱告免除災害、保佑子孫,全家安康。
藕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糍粑
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在修建古蘇州城時,曾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以備不時之需。後來,每到豐年,人們就用糯米製成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紀念伍子胥。
南瓜
以前江南各地過中秋節的時候,大戶人家才有月餅這種金貴的東西吃,而窮苦人家則會吃南瓜。傳說是一個家住南山名叫「黃花」的姑娘,在八月十五那天為了給卧病在床的父母找吃食發現的。從此,每年這天,江南家家戶戶都會延續「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田螺
中秋吃田螺的風俗,早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就有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主要因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
鴨子
對於南京人而言,中秋節一定要吃鴨子。因為每年中秋前後,鹽水鴨的風味最佳。此時桂花已經盛開,這時製作的鴨肉會自帶桂花的香氣,很是鮮香美味,所以也稱「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芋頭
在台灣地區,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發「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此外,中秋吃芋頭,還寓意著辟邪消災,可以追溯到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Ⅳ 中秋節除了月餅還應該吃什麼
說起中秋,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餅。但其實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里,除了月餅,還有很多傳統中秋食品,正逐漸被人們給淡忘。人民網旅遊頻道盤點了這些或有著美麗傳說,或有著美好寓意的中秋食品,希望您的中秋食譜上不再單調。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當然吃著圓圓的糍粑就自然象徵全家和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了。麥箭
山東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的。芋艿芋艿
在江浙一帶,芋艿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艿,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除了芋艿外還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鴨子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當然秋季吃鴨子對身體頗有裨益。梨
中秋節吃梨意思是把要把分離吃掉,表示永遠團圓不分離的意思。而且中秋節前後正是梨上市的季節。糯米蓮藕
中秋食藕,是寄團圓之意。以糯米填充蓮藕,再以桂花蜜淋之,米香、藕香、桂花香,香濃入口,意喻甜甜蜜蜜。西瓜
在我國北方個別地區,中秋節時無論貧富,全家都要吃西瓜。西瓜是圓的,意喻團團圓圓,也正好合了中秋節全家團圓的意思。包子
在我國有些地方,中秋節要蒸包子吃給祖先上香,而且吃包子之前必須要放鞭炮。
桂花糕、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做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烤肉
在我國台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
南瓜燒糯米飯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美麗、聰明、善良、勤勞。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形野瓜。她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香噴噴、甜滋滋,兩老吃了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采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西瓜
中秋佳節,陝西人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中秋月圓之時,一邊乘涼賞月,一邊吃著解暑的西瓜,涼意宜人,更增一家團聚的天倫之樂。
Ⅵ 中秋節需要吃什麼
1、月餅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其實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要遲至明朝才盛行。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節的瓜果為主。至於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說是今年要有冬瘟,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回到家中,咬開月餅,發覺裡面藏張條子,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這個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留下來。
2、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去除不少。
3、栗子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最適合秋天食用,。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餚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栗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4、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柚子味道酸甜,略帶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