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這四步是怎樣看出來一個人的病情的呢
通過查看一個人的氣色、聽他的氣息,並且了解患者最近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一些比較特殊的症狀,的確是可以很好的查看到一個人的病情,因為通過這幾個方面的了解,專業的醫生大致是可以判斷出來患者是因為什麼原因所導致的並且能夠快速的給出解決措施。
問切主要指的是詢問一些比較相關的問題,從而讓患者更好地提供一些依據給專業的醫生來進行判斷,一般患者身體出現不適,同時它也會伴隨一些不適的症狀,而這些症狀就可以更好的區分出來患者是因為哪些原因產生的疾病?並且治療的方法是哪些?這一點對於專業的人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我們現在到醫院或者是診所進行檢查或者是看病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身體不適的症狀不同那麼採取治療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通過以上幾個步驟的分析就可以很好地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以及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此找到問題就可以更好的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 中醫是怎麼看病的
一般來說中醫看病的話,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4診合參。首先要辨明疾病的性質,然後再對症的開一些中葯。
中醫治療感冒,把脈,看舌苔,摸摸腦袋手背,問問咳嗽有痰無痰,痰什麼顏色,聽聽咳嗽聲音就知道是風熱感冒還是風寒感冒。
比方一個人明顯腿腫不舒服,放在西醫眼前,西醫用儀器和化驗測試,而中醫通過把脈,用手指按壓腿腫反彈還是凹陷,問問病人大小便情況,怕冷還是怕熱,問問病人生活起居,就知道是病人是虛還是實。
(2)看中醫如何看身體健康擴展閱讀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
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3. 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應該如何自查
可以去做一個核磁,因為這樣能夠調查出更多的東西,也可以去做一個彩超,這樣對身體有著一定的好處,能夠查的更加的仔細一下。
4. 中醫是如何看待人體和健康的
人體是由若干臟腑、組織和器官所組成的。每個臟腑、組織或器官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而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體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決定了人體內部的統一性。也就是說,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人體的這種統一性,是以五臟為中心,配以六腑,通過經絡系統「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五臟是代表著整個人體的五個系統,人體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個系統之中。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系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機體統一的機能活動。
中醫學在整體觀念指導下,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臟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個臟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有機配合,這就是人體局部與整體的統一。
在認識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狀況時,中醫學也是首先從整體出發,將重點放在局部病變引起的整體病理變化上,並把局部病理變化與整體病理反應統一起來。一般來說,人體某一局部的病理變化,往往與全身的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有關。由於臟腑、組織和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因而就決定了在診治疾病時,可以通過面色、形體、舌象、脈象等外在的變化,來了解和判斷其內在的病變,以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進行適當的治療。
5. 中醫的健康標準是什麼
中醫健康的十大標准
1.眼睛有神
目光炯炯有神,無呆滯之感,說明精充、氣足、神旺,臟腑功能良好。
2.聲息調和
說話聲音洪亮,呼吸從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臟功能及循環功能良好。
3.小便通暢
小便通暢,每天尿量1000至1500毫升,說明泌尿功能正常。
4.大便通暢
大便每日一次或兩次,無腹痛、腹瀉,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5.體形適中
保持體形勻稱,不胖不瘦。標准體重=身高(厘米)-105(女性減100)(公斤)。
6.牙齒堅固
保持口腔衛生,基本上沒有齲齒和其他口腔疾病。
7.腰腿靈便
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半小時,使肌肉、骨骼和四肢靈活自如。
8.脈搏正常
脈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整齊、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說明心臟和循環功能良好。
9.飲食有節
每日定時定量,飲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不酗酒,不吸煙。
10.起居准時
能按時起床和入睡,睡眠質量好。
6. 中醫是怎麼看病的
12年前
我那時非常幸運,大學剛畢業然後有幸在一家醫館做臨床助理工作,這個醫館里有幾十個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國家級名老中醫。我基本上每個中醫我至少都跟他們抄過一個禮拜的方子,跟他們做很深入的交流。
後來我發現,這些老先生看病的方式跟我們這些剛剛畢業的年輕的醫生看病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他們看病看的是一個大的格局,他們看的是這個疾病的發展的走向和趨勢,看這個大勢。這就像做股票一樣,其實你要看的是這個大盤的走勢。而不是某一個時段的局部的症狀。
當時我們這些年輕的醫生會問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說頭痛,我們會問頭痛是左邊痛,還是右邊痛,前邊痛,還是後邊痛,然後判斷是哪一條經脈的痛,對不對?
比如推測是肝鬱氣滯。然後就會問你平時容不容易生氣,肝區痛不痛,還月經前乳房會不會漲,有沒有痛經,等等。這都是通過書本學來的,我們會沿用這一套辯證模式去判斷。
但是我見到很多老先生,他看病是這么看的。
你吃飯好不好啊?睡得好不好啊?大小便怎麼樣?最近心情怎麼樣?當然他一看也知道你心情好不好。就是這些吃喝拉撒睡。
這個東西好像看起來跟具體的症狀沒有那麼直接的關系,也不能辯證辯出到底是肝還是心,是血虛還是氣虛,是痰濕還是寒。但是實際上我們說中醫治病,其實治的是這個人的或者說是治本的。這個本其實就是人體的基本生命狀態。
所以在治療上我們有兩個思路。
第一個就是因為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不舒服,不管是表面的還是里邊的,他會有一堆症狀,如果是看西醫,可能會看3個科,甚至7個科。
看中醫的話也可以辯出很多個證來,那我們現在的思路就是有這么多問題,可以辯出許多個證。然後針對這些證就來處理了。這就是像「打地鼠」游戲。地鼠會不定時冒出來,我們會拿橡皮槌打它,打一下,他就叫一聲然後縮回。但是這么做堅持不了太久。
這是第一種治病的方式,這也是第一種調理的思路。
第二種方式就是我們只要把人體的運作狀態回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說人體他自己進入了正常狀態之後,人體不就自己把這些症狀給調理掉了嗎?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卻非常重要。
就是不管中醫還是西醫,它其實還是第二個醫生。
第一個醫生是這個病人本身。西醫稱之為免疫力,中醫就叫正氣。也就是說,醫生是通過調動人體的正氣,讓正氣發揮作用,然後把所有的症狀都調理好。
那問題就簡單了。我們也就說只要把正氣提高就行了。那怎麼把正確提高呢?那就是把人體這個機器運行正常就行了。這就是基本面。
所以後來我發現老先生看完這個病之後,過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或者3天病人回來了。他還是問這些問題。
您胃口好一點沒有?吃完飯是不是還會打嗝?或者說胃痛會不會減輕一點?他關心的還是這些吃喝拉撒睡,還有你的精神,體力、心情,包括精神、肉體的放鬆度。
當所有這一些基本面在提高的時候,患者原來的病痛其實我們想都不用想,他原來肝如果是淤的肯定會好一點,心氣不通的肯定會通一點。不管是膀胱經還是腎經,哪裡不通的肯定會比原來通一點。這個思路看起來好像是不那麼精確,但是實際上這是全面解決方案。
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也是非常古典的、經典的中醫的調理思路。
7. 中醫怎樣判斷一個的身體健康
有一定的道理,月白據說和人的體質有關。條紋一般是可以看出維生素的缺乏情況,一般是維生素b的缺乏。但是這個看的比較空泛,中醫的望診比這個更細致,可以看出許多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的疾病,還有疾病的預後等等。
8. 中醫診斷人體健康是怎樣的標准
中醫認為健康,有十大標准
1.眼睛有神:目光炯炯有神,無呆滯之感,說明精充、氣足、神旺,臟腑功能良好。
2.聲息調和:說話聲音洪亮,呼吸從容不迫,反映出心肺臟功能及循環功能良好。
3.小便通暢:小便通暢,每天尿量1000-1500毫升,說明泌尿功能正常。
4.
大便通暢
:大便每日一次或兩次,無腹痛、腹瀉,提示消化功能健旺。
5.體形適中:保持體形勻稱,不胖不瘦。標准體重=身高(厘米)-105(女性減100)(公斤)。
6.牙齒堅固:保持
口腔衛生
,基本上沒有齲齒和其他
口腔疾病
。
7.腰腿靈便:保持每周3次以上的運動,每次半小時,使肌肉、骨骼和四肢靈活自如。
8.脈搏正常:脈搏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律整齊、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說明心臟和循環功能良好。
9.飲食有節:每日定時定量,飲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
暴飲暴食
,不酗酒,不吸煙。
10.起居准時:能按時起床和入睡,睡眠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