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甲狀腺引起的心臟病
疾病別名:甲狀腺亢進性心臟病、甲亢心 英 文 名:hyperthyrod heart disease甲亢性心臟病 人體部位:頸部 就診科室:內分泌科 甲亢性心臟病[1]是指在甲亢病的基礎上出現心臟增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臟病症狀而言,約占甲亢病人的5%~10%,與甲亢合並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壓性心臟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甲亢之後出現心臟病的表現,後者是在患甲亢之前就有心臟病特徵,由於甲亢的出現可以加重原有的心臟病。 甲亢性心臟病[2]的發病是超生理量的甲狀腺激素作用於心臟,使心肌代謝加速,心肌缺氧和營養物質缺乏,心肌變性肥大,房室傳導時間縮短和心房細胞不應期縮短,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液動力學改變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准,一般認為,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為其必備症狀和體征,但須除外其他原因的心臟病。 本病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為多見,其次為心房纖顫,並可見到心房撲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及房室傳導阻滯。病程較長、病情嚴重的甲亢患者,由於高排出量的影響,使心臟負荷加重,可致心臟增大。在心律失常和心臟增大的基礎上可致心力衰竭。至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在甲亢性心臟病中則較為少見。 甲亢性心臟病隨著甲亢的治癒或控制,心臟病變可以消失,也可繼續存在,甚至成為永久性後遺症(如永久性的心臟增大)。
老年人甲亢性心臟病應該如何治療老年人甲亢性心臟病應該如何治療?
(一)治療
甲亢性心臟病治療的關鍵是控制甲亢,同時治療心血管的並發症。
1.常規治療
(1)一般治療:適當休息,注意補充足夠熱量和營養,包括糖,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精神緊張,不安或失眠較重者,可給予苯二氮類鎮靜葯。
(2)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治療:包括葯物治療,放射性131Ⅰ治療,手術治療3種,各有其優缺點,葯物療法應用最廣,但僅能獲得40%~60%治癒率,其餘二者均為創傷性措施,治癒率較高,但也有一些缺點。
①抗甲狀腺葯物治療:是應用最廣的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作為手術前的准備及輔助131Ⅰ治療。
A.其優點是:a.療效較肯定;b.一般不引起永久性甲減;c.方便,經濟,使用較安全。
B.缺點是:a,療程長,一般需1~2年,有時長達數年;b.停葯後復發率較高,並存在繼發性失效可能;c.少數病例可發生嚴重肝損害或粒細胞缺乏,常用的抗甲狀腺葯物分為硫脲類和咪唑類2類,硫脲類有甲硫氧嘧啶及丙硫氧嘧啶;咪唑類有甲巰咪唑(他巴唑)和卡比馬唑(甲亢平),其作用機制相同,都可抑制TSH合成,如抑制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的活性碘,影響酪氨酸殘基碘化,抑制單碘酪氨酸碘化為雙碘酪氨酸及碘化酪氨酸耦聯形成各種碘甲狀腺原氨酸,近年發現此組葯物可抑制免疫球蛋白合成,抑制淋巴因子和氧自由基的釋放,使甲狀腺中淋巴細胞減少,血TSAb下降,其中丙硫氧嘧啶(PTU)還在外周組織抑制5-脫碘酶而阻抑T4轉換為T3,故首選用於嚴重病例或甲狀腺危象。
C.劑量與療程:長程治療分初治期,減量期和維持期,按病情輕重選擇劑量,初治期:丙硫氧嘧啶劑量為100~150mg,每8小時1次,甲巰咪唑(他巴唑)10~15mg,3次/d或30~40mg,1次頓服,至症狀緩解或血TSH恢復正常時即可減量,減量期:每2~4周減量1次,丙硫氧嘧啶每次減50~100mg,甲巰咪唑(他巴唑)每次減5~10mg,待症狀完全消除,體征明顯好轉後再減至最小維持量,一般在6周~3個月甲亢可獲控制,根據症狀,體征和血清激素測定(2個月監測1次)逐步調整劑量,維持期:丙硫氧嘧啶50~100mg/d,甲巰咪唑(他巴唑)5~10mg/d如此維持1.5~2年,必要時還可在停葯前將維持量減半,副作用主要有粒細胞減少,嚴重時可致粒細胞缺乏症,如外周血白細胞低於3×109/L,或中性粒細胞低於1.5×109/L,應考慮停葯,此外葯疹較常見還有惡心,味覺喪失,中毒性肝炎,肝壞死等副作用,如嚴重應立即停葯,如果患者對一種葯物過敏,可改用另一種,但可能出現交叉過敏反應,如果為粒細胞缺乏症,則不能換用另一種葯物,而應採用更確切的治療,如放射性131Ⅰ或手術治療。
D.其他葯物治療:復方碘口服溶液:0.1~0.3ml,3次/d,可阻抑甲狀腺釋放甲狀腺素,也抑制甲狀腺素合成和外周T4向T3轉換,減少甲狀腺充血,但其治療作用是暫時性的,治療時間不應超過10~14天,僅用於甲亢危象的搶救和術前准備。
β-受體阻滯葯:可緩解或減輕甲狀腺素和兒茶酚胺的相互作用,還可抑制T4轉換為T3,緩解甲亢症狀和體征,但它不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速度,有多種制劑可供選擇,近期療效顯著,其中應用廣泛的是普萘洛爾(心得安),此葯可與碘劑合用於術前准備,也可用於131Ⅰ治療前後及甲狀腺危象時,如甲亢時難治性心動過速的緊急處理,特別是對於沒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常用劑量為10~40mg3次/d,支氣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禁用,此時可用選擇性β1-受體阻滯葯,如阿替洛爾,美托洛爾等。
碘番酸和碘番鹽:可較強抑制5-脫碘酶的活性,阻止周圍組織T4向T3轉化,可在48~72h內使T3水平降至正常范圍,目前尚未被接受為治療甲亢的葯物,但對甲亢危象和甲亢伴嚴重並發症如心衰的治療有效。
②放射性131Ⅰ治療:利用甲狀腺高度攝取和濃集碘的能力及131Ⅰ釋放出β射線對甲狀腺的毀損效應(β射線在組織內的射程約2mm,電離輻射僅限於甲狀腺局部而不累及毗鄰組織),破壞濾泡上皮而減少甲狀腺素分泌,另外,也抑制甲狀腺內淋巴細胞的抗體生成,加強了治療效果。
由於放射性131Ⅰ治療具有簡便,安全,療效明顯等優點,所以是治療老年甲抗最常用的方法,有學者認為可作為甲亢的首選治療方法,根據估計的甲狀腺重量及最高攝131I率推算劑量,一般主張每克甲狀腺組織1次給予131I 2.6~3.7MBq放射量,如給病人以足量的放射性碘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則在1年後,25%的患者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且其發生率在隨後20年或更多年還將以一定比例繼續增加,相反如使用劑量較小,則甲亢的復發率較高,對老年甲亢,建議使用較大劑量的放射性碘,一旦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則開始甲狀腺素的替代治療並終身維持,放射性131Ⅰ治療並發症主要為:A.甲狀腺功能減退,國內報道第一年發生率為4.6%~5.4%,以後每年遞增1%~2%,較國外低,一旦發生均需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B.放射性甲狀腺炎:見於治療7~10天後,個別患者可誘發危象,故必須在131Ⅰ治療前先用抗甲狀腺葯治療,控制甲亢,有學者認為可使突眼惡化,但目前看法不統一。
③手術治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治癒率可達70%以上,但可引起多種並發症,有的病例手術後多年仍可復發或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老年甲亢的處理中,外科手術只佔一小部分,甲狀腺次全切除主要適應證是甲狀腺巨大,有壓迫症狀者,手術前必須用抗甲狀腺葯充分治療至症狀控制,心率<80次/min,T3,T4正常,術前2周加服碘化物,以減少出血,近年主張使用普萘洛爾(心得安)和碘化物聯合術前准備,效果迅速,2~3天後心率降至正常,1周後即可手術,復方碘口服液,每次3~5滴,3次/d,普萘洛爾(心得安)20~40mg,每6~8小時1次,並發症:創口出血,呼吸道梗阻,感染,喉返喉上神經損傷,暫時性或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功能減退。
2.甲亢心臟病的治療
(1)心房顫動:大約75%的甲亢並發房顫者在甲亢控制3周內可自行轉為竇性心律,但發生房顫時間久者,甲亢控制也難以復律,可考慮給予葯物復律或電擊復律,若甲亢未控制並發快速房顫者,宜加用洋地黃和β-受體阻滯葯,以控制心室率同時預防栓塞,應用抗凝劑降低栓塞的發生,但老年人抗凝治療應注意出血並發症,在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時,應用β-受體阻滯葯需慎重,如心衰與心率過快有關,則心率減慢後心衰症狀可以改善,據研究,甲亢控制後房顫持續存在者,往往伴有心功能不全,應予注意,老年病人如合並竇房結功能不全,則不宜強求復律,只要心室率控制滿意即可。
(2)心力衰竭:仍按常規強心,利尿,擴管治療心力衰竭,但必須預先或同時使用抗甲狀腺葯物,否則心力衰竭症狀不能得到滿意控制,甲亢時心肌對洋地黃的耐受性增加,因此一般用量偏大,但在老年人腎功能不全者,過多的洋地黃又易引起中毒,所以治療過程中隨時根據臨床情況和洋地黃濃度來調整劑量,以防過量,在有心力衰竭或快速房顫時,應選擇快速作用的洋地黃制劑,心室率快者用毛花苷C(西地蘭),心室率不快者用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苷K),以後改為口服地高辛,洋地黃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葯聯合應用時應慎重,以免加重對心臟傳導系統的抑制,而伴有房室傳導阻滯者,一般禁用洋地黃,利尿劑的應用原則以口服為主,間斷使用強效利尿劑,從小劑量開始應用,注意防止電解質紊亂,對病情較危重者,可加用碘制劑和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口服潑尼松30~40mg/d,必要時用氫化可的松或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靜滴,待病情改善後減量停用。
(3)心絞痛:除常規抗心絞痛,抗血小板治療外,必須有效控制甲亢方能奏效,由於甲亢性心絞痛可能與冠狀動脈痙攣有關,故應選用擴張冠狀血管的葯物,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硝酸甘油,也可合用β-受體阻滯葯,這不僅因為β受體阻滯劑抗心絞痛,而且還能降低組織對甲狀腺激素的反應,但後者不宜單獨使用,因β-受體阻滯葯可使冠狀動脈上的α受體活性增加,從而加劇冠狀動脈痙攣,使心絞痛難以緩解。
3.擇優方案
(1)甲亢心房纖顫治療:丙硫氧嘧啶(PTU),口服,快速作用的洋地黃制劑:毛花苷C(西地蘭)0.2~0.4mg,稀釋後靜注,β-受體阻滯葯:阿替洛爾6.25~12.5mg,3次/d,口服,抗凝劑:低分子量肝素5000U,2次/d,皮下注射。
(2)心力衰竭:洋地黃:心室率快用毛花苷C(西地蘭)0.2~0.4mg,稀釋後靜注,心室率不快者用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苷K )0.125~0.25mg,稀釋後靜注,利尿葯:間斷速尿,靜注,擴管:硝普鈉25~5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靜滴。
(3)心絞痛:擴張冠狀血管葯物:硝酸異山梨酯(異舒吉)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1次/d,靜滴,β-受體阻滯葯:阿替洛爾6.25~12.5mg,3次/d,口服,抗血小板葯物:腸溶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
4.康復治療
(1)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避免精神緊張,憂思惱怒等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2)飲食以清淡,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為宜,注意補充足夠熱量和營養,如糖,蛋白質及維生素B族等,以補充機體的消耗,平時可進食一些具滋陰清熱作用之品,如西瓜,甘蔗,雪梨等,忌食辛辣,油膩等食品。
(3)心力衰竭,心絞痛糾正後,應適當運動,以步行為宜,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但以活動後無疲勞,乏力感為宜,不應做劇烈體育運動。
(二)預後
老年甲亢性心臟病經治療後,一般預後尚好,重症並發症越多,預後越差。
血小板偏低原因有下:1、生成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2、破壞亢進: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和進行體外循環時;3、消耗過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很多,查明原因後,針對病因進行葯物或其他醫學治療。注意飲食營養可起到輔助的作用,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在飲食上應保證有充足的蛋白質,多吃一些瘦肉、牛奶、雞蛋、大豆等。含維生素、礦物質豐富的蔬菜、水果也是不能少的。吃多種食物,從食物中獲得均衡的營養是關鍵,均衡營養是身體健康的基礎。血小板低一般是不可以再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可能導致自發性出血。
血小板低一般是不可以再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可能導致自發性出血。
② 為什麼甲狀腺屬於足厥陰肝經甲狀腺疾病與心臟病有關聯嗎
甲狀腺疾病和心臟有密切關系,甲減或甲亢嚴重都可以引起心臟疾病。
③ 甲狀腺激素對心臟的直接作用是什麼
第一,氧消耗增加:心房肌增加最顯著,而左室肌增加最少。氧耗增加的情況發生在注射甲狀腺素後十二小時,心肌氧耗量增加的機制比較復雜,可能和甲狀腺激素對心肌的直接作用,心臟工作量加大,交感神經活動度增強以及甲狀腺激素對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脫偶效應等方面都有關系。 第二,對氧化磷酸化的脫偶作用,其結果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減少,心肌活動的能源發生短缺。 第三,對心臟生化代謝的影響,實驗性甲狀腺機能亢進動物心肌合成糖元增加,但同時糖元分解、代謝呈二氧化碳的速度更加快,凈獲效果仍然是心肌糖元含量減少。 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心臟利用營養基質的情況發生明顯改變,葡萄糖氧化成二氧化碳及變成乳酸顯著減少,轉而氧化較多量的游離長鏈脂肪酸,此種游離長鏈脂肪酸可能來源於體脂動員,體脂動員則是在甲狀腺素作用下體脂脂酶活力增加使脂肪分解的結果。這些生化改變和飢餓時或糖尿病酸中毒時的變化相似。 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血中硫胺素與二磷酸硫胺素含量下降,此種改變可能是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糖代謝紊亂的原因之一。補充維生素B1、雖不能改變其基礎代謝情況,卻能使患者食慾增進,體重增加。 用電鏡對甲亢心心肌進行了觀察,在細胞的顯微結構中主要是線粒體腫脹,線粒體嵴扭曲甚至溶解、消失,或變得大小不等,局部區域有空泡形成,肌小體擴大,毛細管內皮細胞腫脹,當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時,這些改變也可恢復正常,故認為是甲狀腺激素對細胞的直接作用。
④ 甲狀腺是身體上重要的腺體,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是如何影響心臟的
甲狀腺囊腫是人體上主要的腺管,遍布在頭頸支氣管兩邊。甲狀腺功能出現異常可引起全身上下病症,心臟第一個,由於甲亢的基本要素是代謝甲狀腺激素,能操縱動能速率,保持蛋白質合成平穩,又能調整人體對生長激素的敏感度。一旦甲狀腺功能混亂,必定會危害此全過程,對心臟產生意想不到的損害,乃至引起心臟病變。不論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是減退都是有很有可能危害心臟,因而應積極主動醫治這二種病症。
溫馨提醒
不論是甲低或是甲亢病引起的心臟病全是可逆性的,只需嚴格執行醫師叮囑服葯,甲狀腺功能恢復過來,心臟病不治而愈。但一直放著不管,很有可能會由於慢性心衰而影響性命。甲狀腺功能減退病人每過6~12個月去醫院檢查一次血糖,一旦發生人體浮腫、顯著的閉氣感、心慌氣短和胸悶痛、呼吸不暢等應盡早就診。一部分甲低或甲亢患者自身就會有心臟病,如類風濕性心臟病或心肌梗塞性心臟病等,還需按時復診,能掌握病況發展趨勢動態性。伴隨慢性心衰或心率失常的心臟病病人多注意甲狀腺功能。
⑤ 得了甲狀腺疾病為什麼要警惕心臟的損害
甲狀腺疾病對心臟有一定影響,比如甲亢引起的心率增快,心悸,,都會導致心臟負荷過大,嚴重可以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⑥ 甲狀腺功能減退能損害心臟嗎
一般來見,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影響心臟收縮功能。鑒於您目前情況,應該去看一下專門的心臟科,參考資料如下: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甲減心)是由於甲狀腺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物效應不足而引起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排血量和外周血流量減少等一系列症狀和體征的一種內分泌紊亂性心臟病。
1.常規治療 (1)甲狀腺素替代治療:目的是糾正甲狀腺功能減退,改善心肌代謝障礙,使心臟病變得以恢復,永久性甲減者需終身替代治療。甲狀腺激素制劑有乾燥甲狀腺粉(片)、左甲狀腺素(L-T4)、左旋三碘甲腺原氨酸(L-T3)。國內常用的是乾燥甲狀腺粉(片),源於家畜甲狀腺,其劑量標準是測定碘含量來確定,不能真實反映T4及T3的含量,故其T4及T3的含量差異較大,但其中主要以T4為主;最近已有進口左甲狀腺素(人工合成)供應,作用溫和持久,是甲減替代治療最理想的制劑人工合成的L-T3,作用強,持續時間較短,因副作用較大故較少應用。
(2)甲狀腺粉(片):為國內最常用的制劑,宜從小劑量開始,以免增加心臟負擔。每晨15~30mg,以後每2~3周緩慢遞增15~30mg/d,直至奏效,通常劑量為90~120mg/d。一般先有利尿、消腫,其次胃寒、乏力和厭食等症狀改善或消失。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心絞痛、多汗和興奮等現象,宜減量或暫停,待上述症狀消失後,再行調節。甲狀腺粉(片)的缺點是效價不穩定,腸道內吸收多少不一,作用發揮緩慢,優點是價廉易得,容易保存。
(3)左甲狀腺素:劑型為50μg和100μg2種劑型,開始作用時間約4天,持續時間約10天。開始劑量為20~25μg,7~14天後增加25~50μg,其後每4周增加25~50μg,臨床症狀緩解後維持其劑量長期應用。維持劑量一般為每天100~200μg,,特別是作用長而穩定,尤適合於慢性病。
心血管病變的治療
(1)心絞痛:可用硝酸甘油及其長效制劑對症治療。老年病人中有嚴重心絞痛而甲減又未糾正,是治療上的難題。因為用甲狀腺素替代療法可加重心絞痛,而治療心絞痛常用的β-受體阻滯葯又可引起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這些病人冠狀動脈造影常可發現嚴重病變,現可用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或在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下作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後可用足量的甲狀腺素替代治療,而無再發心絞痛之慮。
(2)心力衰竭:可在應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的同時加用洋地黃制劑。洋地黃在體內半衰期延長,加之心肌纖維黏液水腫,對洋地黃的反應改變,故往往療效不佳又易中毒,需小量慎用。 (3)心包積液:因臨床症狀不多明顯,極少發生心包填塞症狀,且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後大多數能吸收消退,故一般不需穿刺抽液。對填塞症狀明顯,或甲狀腺功能已改善而心包積液仍多者,可行心包穿刺抽液或做心包切開引流術。
(4)高血壓:開始治療階段慎用降壓葯,據報道單用甲狀腺素治療可使1/3病人血壓恢復正常。在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後血壓仍高者,才考慮使用降壓葯治療。
⑦ 甲狀腺疾病和心臟疾病有關系嗎_甲狀腺疾病
你好!甲狀腺激素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作用。甲狀腺激素有增加兒茶酚胺敏感性,增加交感神以興奮性,病人表現神經質、多語多動、手顫、失眠、脾氣急躁、震顫、易激動。過量甲狀腺激素作用心血管系統,使竇房結興奮性增加,心肌細胞不應期縮短,傳導加快,引起心慌、竇性心動過速、憋氣。同時心輸出量增加,收縮壓上升,外周血管擴張,外周阻力降低,舒張壓下降,導致脈壓差增大。而甲狀腺激素低下時病人心搏緩慢,心音低鈍、弱,心肌假性肥大,心電圖表示低電壓,竇性心動過緩。久而久之,如沒有及時有效地控制病情,會形成甲亢性心臟病或甲減性心臟病;也會加重原有的心臟病如冠心病、風心病、肺心病等。
⑧ 心臟病與甲亢最明顯區別的症狀是什麼
甲亢也可以引起心臟病,稱甲亢性心臟病,會引起心悸、早搏等,可以用普萘洛爾改善
心臟病的種類就多了,部分表現與甲亢性心臟病重疊
區分非甲亢和甲亢性心臟病需參照病史、明確病因(甲狀腺功能測定,驗血)、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