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吃油怎麼吃最健康怎麼搭配吃油

吃油怎麼吃最健康怎麼搭配吃油

發布時間:2022-07-28 09:10:05

㈠ 食用油怎麼吃才最安全

  1. 挑選食用植物油時,注意觀察其顏色和透明度

    在選購食用植物油時要掌握以下兩點要領。一是顏色,各種食用植物油都會有其特有的顏色,經過精製,顏色會淡一些,但不可能也沒必要精製到一點顏色也沒有。二是透明度,要選擇澄清、透明的植物油。

  2. 科學合理食用植物油

    每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以不超過25~30克為宜。炒菜可以採用控油壺來控制使用量。不同種類的油最好換著吃,因為不同種類油之間的脂肪酸差異可能比較大,而不同的脂肪酸發揮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均衡攝入。

  3. 保存食用植物油,應注意密封、避光、低溫、忌水

    存放食用油,要遠離氧、光照、高溫、金屬離子和水等促油脂氧化因子,所以要把握四個原則,即密封、避光、低溫、忌水。如買大桶油,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將油倒入控油壺,再將大桶油用膠帶密封好,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開封後最好在3個月內吃完;如選擇小瓶分裝再食用,則首選干凈的棕色玻璃瓶,注意瓶子應乾燥、無水;存放時要避免陽光直射,也要遠離灶台等較熱的區域。新舊油不要混放,否則會加速油的氧化,裝油的小瓶也要定期清洗。裝有植物油的油瓶使用後直接放入冰箱,既避光又低溫,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存放食用植物油的好方法。

㈡ 生活中怎麼吃油最健康

隨著經濟條件的越來越好。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現在的年代已經不是過去吃不上肉的年代。反而是基本上每餐都可以有肉。但是過多的油量攝入,對身體反而是過重的負擔,一些體脂高,血壓高等問題就開始出現。那麼怎樣吃油最健康呢?
食用油是每天都需要攝入的物質。可是過多的攝入卻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那麼怎樣用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首先油要分很多種,而且每天攝入多少也是有一個定量的。建議的是每人每天攝入量,在25~30克之間。但是根據研究表示,很多人平時攝入量都是超過了這個范圍的。建議的是還是合理就好,不要過分要求食物美味而過多放油。
在菜式的選擇上也可以用湯來代替炒菜,一盤炒菜的油量,差不多是湯的兩到三倍。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減肥人士在減肥時候會選擇直接吃煮的菜而不是炒的菜。油炸食品不要吃,多次高溫使用過的油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
在食用油的選擇上建議的是,菜油比肉油好一些。菜油的品種也有很多,包括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橄欖油等等。平時建議攝入一些橄欖油,亞麻籽油等,這兩類油可以降低血脂,軟化血管。而且比較建議油要經常換著吃,不同種類的油,它帶來的營養元素是不一樣的,只有換著吃才能夠營養均衡。
在外面購買的油開封後,最好是在三個月內使用完畢。開封後的食用油容易營養成分流失,而且氧化酸敗後會給人體造成不適。在做菜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同種類的油它適合的油溫不同。例如花生油,一般都是冷鍋,適當加熱就好了。
以上就是一些怎樣吃油比較健康的生活竅門啦。

㈢ 都說油要搭配著吃,一般家庭應該怎麼搭配呢

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類似的,我現在復制給你參考,希望那位熱心的網友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下:
炒菜用油炒,主觀來說是為了不粘鍋,更美味。從營養的角度來說則是為了補充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比如花生油,菜油等炒菜就很香,而玉米油,大豆油就含有很多維生素E,對皮膚很好,目前超市能看到的大部分食用油都是通過精煉得來的,各油種相關的微量元素都被破壞了很多。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吃得多,容易肥胖,推薦多吃橄欖油,山茶油,女性還可以尊醫囑吃一些月見草油來調節內分泌,男性則可以多吃一些南瓜子油,對防治前列腺好。學生和上了歲數的老人可以多吃一些亞麻籽油,能夠提供給大腦更多的亞麻酸。但對於強體力勞動者來說,吃豬油是最抗餓的。
總之油的品類很多,不同的油對人體都是有很多好處的,應該不同的油種混合著吃,不要單一固定一種油,在特定的時間段和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油才是合適的。
1、橄欖油呈淺綠色,有水果清香味,含豐富維生素,是唯一鮮果冷制即食的油脂。橄欖油中含有80%左右的不飽和脂肪 酸,消化吸收率高達100%,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生理價值。因此,橄欖油被譽為世界上最貴重的油脂之一。
2、在橄欖油中,角鯊烯含量占不皂化物的32%-35%,角鯊烯能消除因缺氧所帶來的各種疾病,促進膽汁分泌強化肝功
能,增進食慾。可作為化妝品原料,起保護、滋養皮膚作用。
3、食用過量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而導致冠心病。而不飽和脂肪酸是細胞膜結構的必要成分,具有降血 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功能。

㈣ 如何吃油最健康

「油」是人們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學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如果使用不當,日積月累甚至可能引發癌症。
日前,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針對人們在飲食生活中對食用油方面容易造成的一些誤區提出了建議。
誤區1:高溫炒菜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用高溫爆炒,習慣於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炒菜,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高溫油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
建議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不用等到油冒煙。
誤區2:不吃動物油如果沒有油,就會造成體內維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響人體的健康。一味強調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也是不行的。
在一定的劑量下,動物油(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益的。
或一段時間用一種油,下一段時間換另一種油,因為很少有一種油可以解決所有油脂需要的問題。
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
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佔一半。
而老年人、血脂異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們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Tips:食用油的選購:
購買食用油的時候:
一要看等級,根據最新的標准食用油分為4個等級,第四級為最低等級;
二要看產地,主要是指產品的原料生產地;
三要看原料,即是否是轉基因原料;
四要看生產工藝,即該食用油屬「壓榨法」生產的還是「浸出法」生產的,壓榨油能夠保持原料原有營養成分且油的品質比較純。
食用油的質量主要表現:色澤、氣味、透明度、滋味。
色澤:品質好的豆油為深黃色,一般的為淡黃色;菜籽油為黃中帶點綠或金黃色;花生油為淡黃色或淺橙色,棉籽油為淡黃色。
氣味:用手指沾一點油,抹在手掌心,搓後聞其氣味,品質好的油,應視品種的不同具有各自的油味,不應有其他的異味。
透明度:
透明度高,水分雜質少,質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經靜置24小時後,應該是清晰透明、不混濁、無沉澱、無懸浮物。
滋味:用筷子沾上一點油放入嘴裡,不應有苦澀、焦臭、酸敗的異味。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食用油裡面總有「因油而異」的個別情況。色拉油應是清澈透明、無色或淡黃色,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呈半透明的淡黃色至橙黃色,麻油則是橙黃色或棕色。

㈤ 日常飲食,各類食用油怎樣搭配最合理

食用油是我們一日三餐少不了的調味品。但到底那種油才是健康之選?動物油還是植物油?

一、適量食用動物油:

研究表明,適當地食用動物油是必要的,尤其是對青少年。那麼這個「適當」是多少呢?即1/3的動物油,2/3的植物油。而對於中老年人,這個比例應為:1/5的動物油,4/5的植物油。動物油,尤其是豬油,食用過多,不僅會引起肥胖,還會使「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直接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冠心病等。因此,已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等疾病者,應盡量少食包括豬油、黃油在內的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

二、合理食用植物油:

1、植物油的分類:植物油種類繁多,按所含成份可分為調和油,單一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等);按所含脂肪酸量可分為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但在這里,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僅按照現在市場上常見的食用植物油來簡單實用地分為兩大類:即高端植物油和普通植物油。高端植物油主要是指:茶籽油、橄欖油、核桃油。其他為普通油,包括芝麻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紅花籽油、菜籽油等(按品質由高到底排列)。調和油是幾種高端油與幾種普通油或幾種普通油之間按一定比例調和而成。高端油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僅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效果最好,而且對人體大腦細胞、神經系統發育均有良好作用。

2、合理搭配植物油:由於每一種植物油的營養成份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不宜一年四季一種油吃到底。為了保證各種營養成份的全面均衡攝入,我們要學會合理搭配各種油脂,交替食用。對於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可選擇以普通油為主,多種不同的食用油交替食用的法子。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也不能老吃高端油,而應在選用普通油的基礎上選配一二種高端油作為調配,比如每用3至5斤花生油,就換用1斤茶籽油或橄欖油。在選用調和油時,應看清配比表,沒有配比表的調和油盡量不要選用。

三、控制用量:

有這樣一個身邊的例子:我的一位同學,向來特別喜歡吃肥肉,高中時常在校食堂吃飯,常以一塊瘦肉跟別人換三塊肥肉吃,三年下來,體重血壓等各方面指標都非常可觀。高考體檢時,血壓一直懸在170/140毫米汞柱,即使打降壓針,全身皮膚通紅了都還降不下來。這位同學這下可急壞了,趕緊找校長想辦法,校長親自找到體檢隊隊長,解釋說這個學生可能太緊張了,導致血壓一直恢復不到正常值。那位隊長也從未見過這種情況,也以為是太緊張造成的,於是在體檢表上填上135/85毫米汞柱,這才免強過關。進入大學後,他的血壓仍是居高不下,不得已下定決心戒掉肥肉和豬油,沒想到兩年後竟然不葯而愈了,可見過量食用油脂尤其是動物油脂,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指標的一大破壞。

營養學家建議,普通人每日的用油量以25毫升為宜。但據調查,中國城市居民的平均用油量實際為80毫升,已超過健康食用量的3倍還多,可見我們日常飲食中的用油量仍有很大的調整空間。但若一下子就減到25毫升,可能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進去了。因此,調整食用油用量也要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先減至40毫升,待身體適應後再逐漸減至更低直到符合標准。但如果高血壓、高血脂人群及冠心病、肥胖症等的患者,最好在短時間內嚴格的將食用量減至25毫升以內,這樣才有益於對血壓、血脂的控制。

四、低溫食用:

油溫也是健康飲食的一個重要指標。做菜時要注意控制油溫,以三成熱(100℃左右)為佳。油溫太高,食物被氧化得太快,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大量過氧化物和一些致癌物質,影響人體的心血管功能。說嚴重點,經過高溫或反復煎炸的油就是各種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的導火索!有人形象地概括為:「鍋中冒煙,胃中長癌」!「鍋底結巴,血管結斑」!

簡單的油溫控製法是:先把鍋燒熱,然後關小火,再加油,用鏟子來回鏟三至四次即可。

·健康飲食第二步:用好鹽勺子。

今年5月8日的《生命時報》登了這樣一則消息:6月底北京市將向500萬戶家庭發放小鹽勺。政府部門和營養專家希望通過贈送鹽勺的方式告誡市民,健康生活應從限鹽做起。這說明政府不僅已經意識到過量食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嚴重影響,而且已開始採取行動來控制食鹽量。

一、嚴格控制食鹽量: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最合理的食鹽量為:每人每天不超過5克。這里的食鹽量還得算上各種調味品、佐料及各種成品或半成品中的含鹽量(不可見鹽),把它們全加起來,總量不超過5克。

具體來說,每人每天實際使用的可見食鹽量(即做菜時直接加入的鹽)應在4克以下,另外1克為其他調味品、佐料及各類含鹽食物等中所含不可見鹽量。一個三口之家一月總可見食鹽量,應控制在300~350克之間。醬油或蒸魚豉油(以500ml計算)使用量應控制在一瓶至一瓶半之間。

而己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人每日食鹽量則應控制在3克以下最為理想。

五年前,我接診了一個39歲有中風後遺症的男病人。當時他是由妻子和母親用輪椅推進來的。當我問到他的飲食習慣時,他站在一旁的妻子就開始大發牢騷:「他就喜歡吃鹹的,平時我炒菜已經夠咸了,他卻還嫌不夠,硬要加鹽,醫生說他這中風都是吃鹽吃出來的」。有這么嚴重嗎?吃鹽吃出中風來啦?處理完這個病人後,我又分別測了他妻子和母親的血壓,結果妻子的血壓為154/95毫米汞柱、母親的血壓165/107毫米汞柱。當我向他妻子了解到他們家中同住的還有一位去年中風癱瘓在床的公公,以及他的妹妹妹夫一家三口,於是便叫她明天把妹妹也帶過來測一測,結果妹妹血壓140/85毫米汞柱。好傢伙,一家六口,竟然四人高血壓,一人接近臨界高血壓!後來我到他家實地考察,發現他們僅中午一餐就用掉食鹽38克,足足比健康標准量多出23克!而他的妻子卻還在說放的已經算少了,看來「這中風是吃鹽吃的」還真不假。

二、三招幫你限鹽:

(1)主菜放夠鹽。每餐的主菜大都是魚肉類葷菜,因此對這道菜按平常的口味放夠鹽,而其他菜,如湯、蔬菜等則多用醋、胡椒、料酒、香油、蒜末等調味品,盡量少放或不放鹽,以保證每天的食鹽總量在5克以內。

(2)減少外出就餐和吃快餐。一般飯店的菜都偏咸,經常外出吃飯肯定不利於食鹽的控制。而自己動手在家做飯菜,既享受了美味又控制了食鹽量,健康又衛生,真是一舉多得。

(3)早餐不吃含鹽的食物。如果早餐食用含鹽的食物,則中晚餐的用鹽量勢必增加,否則無法滿足口味重者要求,這樣以來,一天的食鹽量就可能超標。因此,早餐以不吃含鹽的食物為佳。

㈥ 食用油該怎麼吃

為了研究「油」,我還正經兒下了點功夫。

即使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我也只局限的認為,「油」只是一種調料,只是因為「油」的種類太多了,需要研究一下怎麼選擇。

點擊圖片詳細了解椰子油

當然,無論哪個圈裡都有那麼幾個異類,油界里有個叫椰子油的傢伙,它表示自己恨不一樣恨傲嬌。(看來椰子以後可以是時尚或異類的標志了,想想椰子鞋)

的確如此,椰子油雖然是高飽和脂肪酸類型的油,但人家的特別之處在於——「短」。

椰子油主要由中鏈的飽和脂肪酸構成,什麼概念?普通的油都是長鏈的,進入身體後還得剁成好幾節才能被吸收,椰子油由於尺寸正好,就省了不少麻煩,說的直接點就是易吸收。

而正因為其獨特的吸收過程,中鏈飽和脂肪酸不僅不會增高膽固醇,相反會對降低血脂有著促進作用,hiehiehie~很膩害有木有?

【用油的講究】

大概了解了油的幾個主要分支後,醬醬就可以開始講解怎麼吃了。

①換著花樣吃。

平時經常聽到的吃油多樣化,長期食用脂肪酸結構單一的油並不是什麼明智選擇。

吃油多樣化≠吃不同名字的油,事實上,油脂雖然名字不同,但脂肪酸構成可能屬於同一類。

所謂不同油脂的替換,應該按照脂肪酸構成不同的品種來換,以上列出了每種油所屬的類型,蜜妞兒們酌情調換就好,如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替換,茶籽油和亞麻籽油替換等。

②慎用回鍋油。

很多人捨不得扔炸過食物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

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油脂氧化產物,尤其是不耐熱的那幾苗選手。

如果真的想二次利用,就要避免再次高溫加熱到冒油煙。「回鍋油」可以用來煮湯、做花捲。

③不同烹調方式用不同的油。

不同油的成分不同決定了不同油的耐熱性不一樣,煎煮烹炸要用合適的油。

煎炸應該用最耐熱的棕櫚油、椰子油、黃油、牛油、豬油等;炒菜應該用耐熱性較好的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做湯、涼拌應該用耐熱性差的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未精煉的初榨橄欖油等。

④不同人群選擇不同的油。

各種脂肪酸的效用各有不同,針對身體所需選擇合適的油。

心臟病人群,應該優先選擇茶籽油、橄欖油、芝麻油、等;血脂高人群,應該少用花生油、玉米油煎炸做菜,建議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常吃豬牛羊肉的人,已經從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動物脂肪,盡量就別再吃動物油了。可以適當吃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肉吃少的人,偶爾可以用動物油烹調。

總結起來,要把油吃的明白無非就是弄明白下面三件事:

一、你的身體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二、哪種油能滿足你的需求;

三、要把油放在合適的崗位,煎煮烹炸不能亂來。非要補充一條就是別逮著一種油吃到死。

最後強調一下!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一般人每天烹調油25_30克,大概就是白瓷勺兩勺半的樣子。所以。

事要多知,油要少吃。

㈦ 各種食用油的營養成分如何,如何吃出健康

判斷某種植物食用油的營養價值,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看它的脂肪酸組成。首先看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多,就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除此之外,還要看不飽和脂肪酸裡面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膽固醇,對身體有益。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容易發生氧化酸敗,產生有害物質,簡單地說就是不易保存,不能久放。

多不飽和脂肪酸里又含有人體必需的亞油酸等成分,亞油酸含量越多營養就越好。幾種油依次是:菜籽油16%,豆油51%,花生油38%,玉米油56%,葵花籽油則高達65%~75%。專家建議,市民最好不要長期食用單一的食用油品種,輪換食用才能使營養更均衡。

同時,也要搭配食用動物油。動物油中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此外,豬油等動物油作為脂質還具有構成人體飽腹感和保護皮膚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因此,植物油和動物油應搭配或交替食用。

閱讀全文

與吃油怎麼吃最健康怎麼搭配吃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幸福時光什麼時候拍攝 瀏覽:285
什麼蛇最幸福 瀏覽:396
江蘇經濟有多少發達 瀏覽:299
離開日本多久健康保險重新記錄 瀏覽:897
滕州美女快餐便宜多少錢 瀏覽:381
一種健康的生活的英文是什麼 瀏覽:939
騰訊健康怎麼查詢其他人接種疫苗記錄 瀏覽:579
18歲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7
金牛座夫妻婚姻指數是多少 瀏覽:483
情人的家庭事業不順怎麼辦 瀏覽:895
那些嗯有都有哪些好看的愛情劇 瀏覽:171
744愛情里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845
屬相兔子的女人婚姻如何 瀏覽:833
怎麼測一個人的幸福 瀏覽:548
沒陽光怎麼養幸福樹 瀏覽:212
經濟條件好是指有多少財源 瀏覽:73
如何將你的日常筆記變成小說故事 瀏覽:774
如何寫故事生動 瀏覽:78
家庭挺幸福的人為什麼會婚外情 瀏覽:414
日喀則事業編工資多少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