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標准BMI值是多少
中國標准BMI值:
正常:18.5-23.9、超重:≥24、偏胖:24~27.9、肥胖:≥2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下的標准,亞洲人的BMI(體重指標BodyMassIndex)若高於22.9便屬於過重。亞洲人和歐美人屬於不同人種,WHO的標准不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情況,為此制定了中國參考標准。
(1)健康的標准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國際上通用體重指數(BMI)來衡量肥胖。體重指數等於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腰圍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積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積與一系列代謝異常有關。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的這項匯總分析報告表明:體重指數增高,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率也會隨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體重指數每增加2,冠心病、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分別增加15.4%、6.1%和18.8%。
一旦體重指數達到或超過24時,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異常等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會顯著增加。
對於不同的人種,同樣的BMI可能代表的肥胖程度不一樣。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的BMI水平在整體上低於歐洲國家,但據多項研究表明,亞洲人在較低的BMI水平時已經存在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高的危險。也就是說,中國人在BMI低於25時,患高血壓的危險性就開始增加。
B. 人體正常指標包括那些 數值是多少
(1) 體溫:人是恆溫動物,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及基本保持平衡。人體的溫度通常為36-37℃。測口腔溫度一般以36-37.2℃為正常。若在腋下測量則較口溫低0.5℃,如用肛表(多用於嬰幼兒)測較口溫高0.5℃為正常。人的體溫受晝夜、年齡、性別、環境及運動諸因素影響而稍有上下波動。體溫高於正常為發熱,是最常見的失健表現,應針對病因對症下葯進行治療。當然亦有所謂生理性低熱,一般不超過38℃,多見於精神緊張或劇烈運動之後,婦女在月經期或妊娠過程中有時亦可有此種低熱。(2) 心跳正常底冊心跳數為每分鍾72次左右,但較少人如此准確。心跳的快慢與情緒、活動、體質的等方面因素有關,一般每分鍾60-100次皆可視為正常。有些運動員或從事體力勞動者心跳每分鍾只有50餘次,亦視為正常。在靜息情況下,心跳在每分鍾100次以上,或心跳在每分鍾50次以下皆應就醫檢查,以查明病因對症下葯。最常見的心律不齊,是過早搏動或稱前期收縮,主觀感覺上似乎是心臟某一次跳得特別重,而脈搏則似乎少跳動一次。每分鍾過早搏動在6次以上的,則為頻發早博,常是某些心臟病的表現。(3) 呼吸正常的呼吸約每分鍾16-20次,兒童可更快些。精神緊張、運動、發熱等皆可使呼吸的頻率加快。呼吸困難者多感到氧氣不足、呼吸費力,嚴重者不能平卧,甚至口唇紫紺。此種情況多為病態,往往需要緊急救治。少數有明顯精神刺激因素者,突然表現為呼吸淺速,稍久可伴手足發麻,甚至抽搐症狀,對這種病人應予以勸慰或給予暗示治療。(4) 體重體重是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然,人的胖瘦因遺傳、營養、活動諸因素而異,較有難絕對的標准。下列體重標准可供參考:男性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女性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2體重在標准上下10%范圍內為正常,低於標准10%以上者為消瘦,超過標准10%以上者為超重,超過20%者為肥胖上列標准只適用於成人,不適用於兒童還有一個體重指標,稱為體重指數 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2(米)假設體重為60千克,身高1.7米,則體重指數=60/1.72=20.7。世界衛生組織將體重指數正常值定為25,28以上視為肥胖。一些亞洲國家則將體重指數正常值定為23,25以上即為肥胖。同樣這個指標亦不適用於兒童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若非故意減肥,多預示有疾病發生,應進一步檢查。體重逐步增加並達到肥胖程度者,亦應找尋原因加以糾正(5) 面色 面色首先是指面部皮膚的顏色。膚色的深淺與遺傳、生活環境等有關。剔除這些因素後,如果面色變得灰暗、蒼白、青紫、焦黃等皆是不健康的徵兆。面頰部的紅暈對皮膚潔白的婦女本是健康的象徵,但如發生在蒼白的面頰上而且多在下午或傍晚出現,可稱為「潮紅」,則常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的象徵。面色不單單指面部皮膚的顏色,通常還包括人的精神狀態。如疲憊、憔悴等亦都通過面色反映出人的健康狀態(6) 食慾俗稱胃口,正常情況下,一日三餐前略有飢餓感,見到食物便有食慾;若遇佳餚,更是食慾大開;餐後略有飽腹感是為正常。若有一兩餐未進食而仍無飢餓感,或雖有飢餓感,但見到通常的食物,甚或佳餚,仍無食慾,或稍進食後食慾即無,即為食慾不振。食慾不振者首先應在情緒、環境等方面找尋原因。若無理由可以解釋,則說明這是一種失健的表現。反之,食慾亢進,表現為易飢、食量大增,亦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7) 精力 精力通常指一個人對工作與生活的活動能力。人的能力包括智力與體力兩個方面。所謂「精力不濟」主要是指體力下降、易疲勞、工作效率降低,皆是健康狀況不佳的表現。這里所指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兩個方面,在心理健康不佳時亦常可表現為體能的減退。當然,智力的減退亦是失健的表現。反之,若無特殊的原因,突然變得精力過人、終日不知疲倦,也未必是好事,而應該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找原因,加以糾正(8) 疼痛許多疼痛,尤其是一時性的疼痛,對於健康並不十分重要,如一時肌肉酸痛、「神經痛」之類。但如持續不愈,逐步加重,或伴隨其他相應症狀的,則都是病態,應該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對症治療。對於疼痛的感受因人而異,有人敏感,有人遲鈍。所以疼痛的程度與問題的嚴重性並不完全一致,因此,切莫以疼痛尚不嚴重而不予重視(9) 出血若非外傷引起的出血,初月經外,皆應視為疾病的信號。當然,有些並不十分重要,但亦不能輕視,如鼻出血、牙齦出血,至少與鼻炎、牙周病有關;若是經常出血,則或許還可能有血小板減少或其他凝血功能障癌的可能,亦應仔細檢查。至於嘔血、便血(黑糞)、尿血、咯血等,自然應引起高度重視,認真檢查診斷,查明原因,積極治療
希望採納
C. bmi是什麼正常范圍
著名營養專家普及,看一個人的胖瘦程度不能夠只看體重,如果bmi不到二十就表示太瘦了;二十五之內屬於標准體重,也就是正常范圍;但是如果超過了三十就一定是肥胖。
Bmi意思是標准體重使用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所得出的數字,是世界上衡量人體健康的標准之一,還可以判斷胖瘦程度,當判斷一個人的體重和高度是否屬於正常值的時候,bmi就是一個可靠的指標,相比於單純依靠體重來判斷,bmi更具有準確性,但是不能夠各項指標都使bmi。
男性標准體重:(身高cm-80)/70%。女性的標准體重(身高cm70)/60%。標准體重大於於或者少於百分之二十表示體重不合格,超重計算方式是實際體重減去理想體重然後除以理想體重最後換算成百分數。
實際上,組成我們身體部分的包括脂肪、肌肉、骨骼、血液等,脂肪過多會影響血液,從而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等,肥胖可以說是人類健康第一大殺手。
肥胖還給人的自尊和信心帶來影響,產生社會偏見。世界衛生組織表明,這套方案不適合亞州人群。更准確的指標就是體脂率,也就是脂肪占體重的比率,但是比bmi要復雜得多。二十世紀初,身高體重比是人均壽命延長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bim的,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運動員、正在做重量訓練的人員、懷孕或者是哺乳期的孕媽、身體虛弱的老人等都不適用bmi。
D. 人身體健康的各項指標是多少
1、心臟功能測試。在1(5分鍾內向前彎腰20次,前傾時呼氣,直立時吸氣,彎腰 前先測定並記錄自己的脈搏,此為數據I;做完運動後立即再測一次脈博,為數據II;1分鍾後再測,得數據III。將三項數據相加,減去200,除以10,即(I十II十III-200)÷10。如所得數為0(3:表明心臟功能極佳;3一6為良好;6一9:一般;9一12:較差;12以上,應立即就醫。
2、體力。如能一步邁兩個台階,快速登上五層樓,說明健康狀況不錯;如果氣喘吁吁,呼吸急促,為較差;登上三層樓就感到既累又喘,說明身體虛弱。
3、仰卧起坐測試。1分鍾為限,記錄次數。20歲,45-50次;30歲,40一45次;40歲,35一40次;50歲,25一30次; 60歲,15一20次為最佳。
4、呼吸測試。在安靜狀態下,正常呼吸,記錄每分鍾的呼吸頻率(一呼一吸為2次),下述頻率為各年齡段的最佳值。超過或低於該數值者屬於欠佳:20歲,35一40次;30歲,30一35次;40歲,20一30次;50歲,15一20次;60歲,10一20次。
5、屏氣測試。深吸一口氣,然後屏氣,時間越長越好。再慢慢呼出,呼出時間3秒鍾最理想;最大限度屏氣,一個20歲健康狀況甚佳的年輕人,可持續90一120秒;年滿50歲的人,約30秒左右。
E. 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影響一生的健康公式
最簡單的健康公式是:健康與情感穩定性、運動鍛煉、適度的飲食成正比與懶惰、酒煙的嗜好成反比。
大多數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而死亡的人都與自身的不良習慣有關。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糖尿病都與缺乏運動有關,口腔癌、肺癌與吸煙有關,腸胃癌、乳癌及前列腺癌與食用過量富含脂肪的食品及缺乏渣滓的精製品有關,喝酒過量會造成肝硬化、胃腸炎等病。
人的生命活動,有它內在的節律性。人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符合其節律性,人體就健康,生命力就旺盛,就能延緩衰老而踏上長壽之路。
身心健康10條標准
有足夠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的緊張。
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巨細不挑剔。
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應變能力強,能適應環境的各種變化。
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體重合適,身材勻稱,站時頭、臂、臀位置協調。
眼睛明亮、不發炎,反應敏銳。
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齒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感覺輕松。
健康自我監測10法
體重:基本穩定,一個月內體重增減不超過4公斤,超過者為不正常;
體溫: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體溫變化不超過1℃,超過1℃為不正常;
脈搏:每分鍾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於60次,不多於100次;
呼吸:正常成年人每分鍾呼吸16~20次,呼吸次數與心脈跳動的比例為1∶4,每分鍾呼吸少於10次或多於24次為不正常;
大便:基本定時,每日1~2次,若連續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為不正常;
進食:每日保持在1~1.5公斤左右,連續一周每日進食超過平常進食量的3倍,或少於正常進食量的1/3為不正常;
尿量:一晝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連續3天24小時內尿量多於2500毫升,或一天內尿量少於500毫升為不正常;
月經:成年女性月經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後15天以上為不正常;
孕育:正常成年男女結婚後,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不育為不正常;
睡眠:每日能按時起居,睡眠6~8小時,不足4小時或每日超過15小時為不正常。
10項健康危機
1.在30~50歲光景,即大腹便便,鼓起將軍肚。此為引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的溫床。
2.進行性脫發、早禿、斑禿。此為壓力過大和經久精神緊張的外在表現。
3.女子過早閉經,男人過早出現性功能障礙、性慾低下或喪失。
4.遇見熟人竟忘記姓名或稱呼。
5.心算能力降低,靠數手指幫忙。
6.經常悲觀、失落、發脾氣,動輒怨天怨地,常常拿家人或下屬當出氣筒。
7.中年時段即頻頻排尿、排便,表明腎氣不足或胃腸發生毛病。
8.經常眩暈、頭痛、耳鳴,體檢時醫生又查不出具體的器質性疾病。
9.睡眠不實,稍風吹草動即驚醒,醒後不易再入睡,反而更感周身疲軟。
10.干什麼事情精力都難以集中,效率也每況愈下。
膽固醇與人體健康
膽固醇在人體內含量過高,就可能引發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但膽固醇在人體內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膽固醇是存在於人體的各種組織和體液中的重要脂類物質,特別是在腦、脊髓等神經組織中含量最豐富。膽固醇不但是構成生物膜(如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對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也有重要影響。
生活中不必因為食入了一定的膽固醇而恐慌,只要人體內的膽固醇代謝正常協調地進行,不斷地在轉化消耗,使體內每100毫升血漿中只保持150~250毫克的正常水平,便可趨利避害。
腰圍與壽命
腰與臀部的尺寸比例越大,因心臟病而猝死的危險性越大。50歲的男子中。體瘦而肚皮大者,在70歲以前29%有死亡的危險,而體胖腰細者,只有5%可能性。若一個男人其腰圍與臀部同樣大,屬於最危險的范疇。
腰與臀的比例測定健康情況的尺度,對婦女不一樣。因為女性骨盆尺寸不同。如腰部在67.6厘米以下,縱使身體過胖,危險性也較小。但若其腰部在77厘米以上,危險性就較大。
F. 衡量身體是否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這里提供了檢驗身體狀況的6個指標,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判斷身體狀況如何。
指標一:血壓。
高血壓本身是一種疾病,也是諸多慢性病的危險因素。建議日常生活中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限鹽、減重、戒煙、運動等,以預防高血壓;35歲以上的人要定期測量血壓,一旦超過140/90毫米汞柱,就要去正規醫院就醫,尤其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更應注意;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治療和監測血壓,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切忌盲目自行停葯或減量。
指標二:體溫。
體溫反映新陳代謝的強弱。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一天中略有波動,早晨略低,下午略高,一般相差不超過1℃。體溫還與年齡有關,一般兒童體溫較高,新生兒和老年人較低。運動、進食後,女性月經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等對體溫也有影響。建議,每個家庭都要有一個體溫表,及時監測體溫,一旦出現發熱要及時就醫。老年人對體溫變化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很多時候感覺不到自己發燒了。因此,當精神不濟、沒有食慾、反應能力變差時,最好先量量體溫。
指標三:呼吸速率。
相對來說,呼吸越快、越短促,說明心肺功能越差;呼吸越慢、越深長,則心肺功能越好。一個人每天大約呼吸1.7萬次,每分鍾進入肺部的空氣約為0.946升,但真正進入肺部的空氣遠低於這個數字。人的壽命與心肺功能關系密切。深呼吸時吸入氧氣更多,器官利用率更高,甚至能讓人多活幾年。要想減緩呼吸速率,一方面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可以練習深呼吸。可採取「吸-停(屏氣10~20秒鍾)-呼」的方式,吸氣時盡量用鼻子均勻緩慢地深吸,呼氣時要用力往外吐,最大限度排出廢氣。每次深呼吸練習3~10分鍾,每天2~3次。
指標四:心率。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率在每分鍾60~100次。多項研究發現,心率越快預期壽命越短,心率每分鍾小於90次的人不易得心臟病。冠心病患者心率越快,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幾率越大,死亡風險也越高,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鍾60~74次,生命最安全。生活中應加強運動,改掉抽煙、酗酒、熬夜等壞習慣,同時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態、避免發怒,有助於穩定心率。運動對心臟的益處是長期且效果最好的,堅持運動能讓心率慢慢降下來。冠心病患者更要將心率減慢,除了適當運動,還可藉助葯物控制。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的老年人,心率容易因活動量的增加而變快,最好選擇中等強度的緩和運動。
指標五:疼痛感。
疼痛是身體不適時發出的最直接信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能。在醫學界,疼痛被認為是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很多人對疼痛見怪不怪,主要應對手段以「忍」為主,殊不知疼痛不僅是一些疾病表現出的症狀,本身也是一種病。嚴重慢性疼痛會導致各系統功能失調,甚至危及生命。建議一旦出現疼痛要立即去醫院診治,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葯物,不要亂吃止痛葯,以免掩蓋原有疾病症狀。
指標六:走路速度。
走路速度是提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算得上檢測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情況的一盞「指示燈」,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於0.6米/秒的人死亡風險增加,超過1米/秒的人壽命較長。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家中老人的走路速度,如果突然減緩,應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果老人的常規步速小於0.8米/秒,也就是5秒內走不到4米,說明肌肉力量萎縮較嚴重,有可能發生了肌肉減少症。要想保證走路速度,增加日常鍛煉必不可少,快步走就是不錯的選擇。建議快步走每次持續40~60分鍾,剛開始鍛煉的人可以從快走半小時起,然後逐漸延長時間。快走時,一般應使心率維持在每分鍾120~140次,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G. 我國健康成年人的體質指數(BMI)范圍是多少
男性BMI指數的正常范圍是20至25,女性的BMI正常范圍是18至23,低於下限則偏廋,高於上限則偏胖。
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或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
主要用於統計用途,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體質指數適合所有由18至65歲的人士使用,兒童、發育中的青少年、孕婦、乳母、老人及肌肉發達者除外。其計算公式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 (m)^2 EX:75/1.8^2=23.15
亞裔成年人請用以下的指引:
< 18.5為過輕,某些疾病和某些癌症患病率增高。18.5-23.9為正常,24-27.9為超重;>28為肥胖。
H. 人體健康指標有何數值
人體的健康數據指標 血常規:
紅細胞總數:男4.0—5.0×1012/L;女3.5—5.O×1012/L
白細胞總數:4.O×109/L;血小板總數:100—300×109/L.
★人體血脂正常值:
甘油三脂<1.7mmol/L;
總膽固醇<5.2mmoI/L;
高密度脂蛋白>O.9lmmol/L抗動脈
低密度脂蛋白<3.12mmoI/L
★人體血壓標准:120/80mmg
≥140/90mmg為高血壓I期
≥160/100mmg為高血壓Il期;
≥180/100mmg為高血壓III期
★糖尿病檢測標准:
正常血糖空腹檢測>3. 9:<6.1 mmoI/di
糖尿病人檢測數據:
空腹血糖>7.0 mmoI/di ; 餐後血糖>11.1 mmoI/di
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6.1 mmoI/di<7.0 mmoI/di
餐後2小時血糖>7 .8 mmoI/di;<11.1 mmoI/di。
空腹血糖低於2 77 mmoI/di為低血糖
★人體內環境酸鹼度:
正常PH值為:7.35—7 .45,
低於7 .35為偏酸性,高於7. 45為偏鹼性
★痛風檢測標准:
血尿酸>男0.26一0.49;女0.18—0. 39 mmoI/di為痛風
★人體正常心率平均為75次/分
I. 體質指數正常范圍是多少
體質指數正常值是用於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數值。
體質指數正常值的參考范圍:18.5~23.9(中國標准)。
體質指數(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國際單位kg/㎡)。體質指數異常會出現體型過瘦,體型過胖等。按照中國參考標准:BMI<18.5提示偏瘦;BMI≥24提示超重;BMI為24-26.9提示偏胖;BMI為27-29.9提示肥胖;BMI≥30提示重度肥胖。
體質指數降低多是挑食或本身食慾較低等原因導致;也有的是因為消化系統疾病,導致嘔吐、腹瀉、腹痛、消化功能下降,從而影響食慾。也可見於一些內分泌代謝疾病,如甲亢等。體質指數升高多與不良飲食習慣、遺傳基因以及某些內分泌疾病有關。
另外對於體質指數的測量及體質指數異常值的判斷,有一些事項需要注意:
檢查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指令,不可亂動,以免影響檢測結果的准確性。
J. 身體健康指數怎麼算
[體重 (kg)] / [身高 (m) × 身高 (m)] =體重指數。其中不到18.5偏瘦。介於18.5和20.9之間,苗條。介於20.9和24.9之間適中。超過24.9偏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認為:健康=15%遺傳因素+10%社會因素+8%醫療條件+7%氣候條件+60%自我保健。
WHO標准和亞洲標准均由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中國標准由國家衛計委制定。身體質量指數作為一種參考指標,並非對所有人適用,例如未成年人,運動員等。對於普通成年人的最佳參考體質指數是22。
(10)健康的標准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保持身體健康指數注意事項:
1、堅持鍛煉:根據科學實驗表明,長期運動的人群要比不運動的人群壽命延長8%,這就是運動的最直接的好處。
2、堅持每年體檢。有時候只是小病就不願意去醫院檢查,但是拖久了去醫院檢查就是絕症了,所以一定要提前預防。
3、飲食清淡:越來越多用戶喜歡吃辛辣刺激食物,殊不知這些食物對人體的傷害,其實會加速器官的老化。
4、三餐規律:當代年輕人幾乎都沒有早餐,直接吃午餐,其實這是不對的,如果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腸胃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