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米和小麥誰的營養價值高
小麥的營養價值高,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下面是大米和小麥的營養價值對比介紹:
1、大米的營養價值: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質7%-8%,脂肪1.3%-1. 8%,並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澱粉。
所含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穀蛋白,其次是米膠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質的生物價和氨基酸的構成比例都比小麥、大麥、小米、玉米等禾穀類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類蛋白質中較高的一種。
2、小麥的營養價值: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
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麵包。
生於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麵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
(1)小米和小麥哪個更健康擴展閱讀:
大米經過長時間的貯藏後,由於溫度、水分等的影響,大米中的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等會發生各種變化,使大米失去原有的色、香、味,營養成分和食用品質下降,甚至產生有毒有害物質。
貯存時間、溫度、水分和氧氣是影響大米陳化主要因素,另外大米品種、加工精度、糠粉含量以及蟲霉危害也與大米陳化有密切關系。
大米陳化速度與貯存時間成正比,貯存時間愈長,陳化愈重。水分大,溫度高,加工精度差,糠粉多,大米陳化速度就快。
不同類型的大米中糯米陳化最快,粳米次之,秈米較慢,因此,為保持大米的新鮮品質與食用可口性,應注意減少貯存時間,保持陰涼乾燥。大米的儲藏要在15℃以下的低溫,相對濕度在75%,大米平衡水分14.5%為儲藏的最佳條件。
B. 小米和小麥 哪個更有營養
小麥的營養成分比較豐富,各方面的含量都比小米要高
C. 玉米 小麥 大米小米 哪個營養價值更高 由多到少排下序
小米、玉米、小麥、大米,農產品加工課提過。大米和小麥的盾片被加工去除了,營養都在那,吃的只是子葉。
D. 請問小麥米和小米有區別嗎
有區別。
小麥米是小麥經過加工去掉最外層的麩皮做成的。我們一般叫做小麥仁。而小米是我們常見的粥品原料。是穀子去皮之後的果實。小麥米和小米加工後的谷糠都可以作為是豬、雞的良好飼料。小米的澱粉含量高(約70%),是一種能量食物。
(4)小米和小麥哪個更健康擴展閱讀
1、中醫認為,小麥性味甘平,可養心安神,適用於神志不寧、失眠等症。嫩麥又稱稃小麥,其性味甘涼,有鎮靜、止盜汗、虛汗、生津液、養心氣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虛熱多汗、盜汗、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民間用烤焦饅頭治腹瀉、胃酸過多等病症。
2、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小米的芽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參考資料
小米--網路
小麥--網路
E. 大米和小麥哪個含糖高
大米和小麥哪個含糖高,這個據調查應該是小麥的含糖量高,大米的含糖量少,營養價值也是小麥的,營養價值遠高於大米
F. 小麥和小米有區別嗎,為什麼
當然有
小麥
小麥(Triticum aestivum) 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麥屬的重要栽培穀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具4~7節,有效分櫱多少與土肥環境相關。葉片長線形;穗狀花序直立,穗軸延續而不折斷;小穗單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穎革質,卵圓形至長圓形,具5~9脈;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盤,其形狀、色澤、毛茸和芒的長短隨品種而異。穎果大,長圓形,頂端有毛,腹面具深縱溝,不與稃片粘合而易脫落。
小麥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及維生素A等。因品種和環境條件不同,營養成分的差別較大。從蛋白質的含量看,生長在大陸性乾旱氣候區的麥粒質硬而透明,含蛋白質較高,達14~20%,麵筋強而有彈性,適宜烤麵包;生於潮濕條件下的麥粒含蛋白質8~10%,麥粒軟,麵筋差,可見地理氣候對產物形成過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麵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麵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小麥屬約25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西部和歐洲南部。小麥屬通常分3系:①原始的一粒小麥,為2n=14的2倍體植物,具AA組染色體,小穗含1枚穀粒,麵粉用來制麥片。②二粒小麥,小穗含2枚穀粒,麵粉供製糕點,染色體為AABB組,2n=28的4倍體植物。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的雜交種是不育的。③栽培的普通小麥,小穗含穀粒3~5(~9)枚,生產可制麵包的麵粉,系由山羊草屬、廣義的冰草屬和小麥屬3個屬的種類雜交形成的,染色體組為AABBDD是2n=42的異源6倍體植物。原產地在亞洲西部幼發拉底河流域,是公元前7000年小麥的主要產地。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范圍較廣,自北緯18°~50°,從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國西藏)均有栽培。按照小麥穗狀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結構,穎片、外稃和芒以及穀粒的性狀、顏色、毛絨等,種下劃分為極多亞種、變種、變型和品種;根據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個生理型,不同地區種植不同類型。在中國黑龍江、內蒙古和西北種植春小麥,於春天3~4月播種,7~8月成熟,生育期短,約100天左右;在遼東、華北、新疆南部、陝西、長江流域各省及華南一帶栽種冬小麥,秋季8~12月播種,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長達300天左右。
小麥的世界產量和種植面積,居於栽培穀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麥種植最廣,佔全世界小麥總面積的90%以上;硬粒小麥的播種面積約為總面積的6~7%。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有蘇聯、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等。
為成熟小麥還可入葯治盜汗等。小麥皮治療腳氣病 。
二氧化硫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
【中葯名】小麥(《神農本草經集注》)
【蒙葯名】 寶古代(《四部醫典》)
【別名】 浮小麥
【學名】 Triticum aestivum L. (禾本科)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一120厘米。葉鞘無毛;葉舌膜質,短小;葉片平展,條狀披針形,長10一20厘米,寬5一10毫米。穗狀花序圓柱形,直立,長5一10厘米,寬約1厘米,穗軸每節著生1枚小穗;小穗長約l0毫米,含3—5小芝,兩側鹺扁,側面向穗軸,無柄;穎卵形,近革質,中部具脊,頂端延伸成短尖頭或芒;外稃扁圓形,頂端無芒或具芒;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脊。穎果卵圓形或矩圓形,頂端具短毛,腹具縱溝,易與稃片分離。花果期7—9月。
【分布】 全世界廣泛栽培。我國北方各地均栽培。
【產地產量】 內蒙古各地栽培。產量極多。
【入葯部分】 秋季採收果穗,晾曬,打下果實,除去雜質,取成熟果實(小麥)、未成熟果實(浮小麥),曬干備用。
【葯材鑒別】 性狀 穎果長圓形,兩端略尖,長至6毫米,直徑1.5—2.5毫米。表面淺黃棕色或黃色,稍皺縮,腹面中央有一縱行深溝,頂端具黃白色柔毛。質硬,斷面白色,粉性。氣弱,味淡。商品有時帶有未脫凈的穎片及稃,穎片革質,具銳脊,頂端尖突;外稃膜質,頂端有芒,內稃厚紙質,無芒。
鑒別 穎果橫切面:果皮與種皮癒合。果皮表皮細胞一列,壁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層細胞數列,壁較厚;橫細胞一列,與果皮表皮及中層細胞垂直交錯排列,有紋孔;有時在橫細胞層下可見管細胞。種皮棕黃色,細胞頹廢皺縮,內為珠心殘余,細胞類方形,隱約可見層狀紋理。內胚乳最外層為糊粉層,其餘為富含澱粉粒的薄壁細胞。
果實粉末白色,有黃棕色果皮小片。主要特徵:澱粉粒主為扁平的圓形、橢圓形或圓三角狀,直徑30一40微米,側面觀呈雙透鏡狀、貝殼狀,寬11一19微米,兩端稍尖或鈍圓,臍點裂縫狀,復粒少數,由2—4或多分粒組成。橫細胞成片,細長柱形,長38—232微米,直徑6—21微米,壁含珠狀增厚。果皮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或長多角形,長64—216微米,直徑16—42微米,壁念珠狀增厚。果皮中層細胞細長條形或不規則形,壁念珠狀增厚。非腺毛單細胞,長43—950微米,直徑11一29微米,壁厚5一11微米。
小米
小米,谷類,禾本科
位於保加利亞東北部的小米田小米是粟(Setaria italica)脫殼製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1毫米左右,故名。原產於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於「粟文化」。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乾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
粟在中國北方俗稱穀子,南方則稱稻為穀子。經過多年人工除草的選擇,穀子地里的雜草樣子非常像穀子,尤其幼苗時期,叫做「莠」,成語「良莠不齊」則是由此產生。
還有一種原產於非洲的御谷,也叫「珍珠粟」(Pearl millet),英語中經常和粟混淆。
小米,亦稱粟米,通稱穀子。穀子去殼即為小米。
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於稻、麥。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煮熬,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芽的小米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相關資料
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我國北方通稱穀子,去殼後叫小米。它原產我國,約有8千多年的栽培歷史。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選育馴化而來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去的。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積約10多億畝,我國最多,總產量最高,多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東北、內蒙古等地。
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屬禾本科。它性喜溫暖,適應性強。農諺「只有青山乾死竹,未見地里旱死粟」,說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按成熟遲早可分早、中、晚三熟;以籽粒粘性可分糯粟和粳粟。
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9.2—14.7% ,脂肪3.0—4.6%及維生素,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