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治療梅核氣
梅核氣症狀很多很雜,有的是嗓子有異物感,有的是胸悶氣短,有的還會情緒抑鬱,我就常會感覺胸悶,西醫檢查沒有毛病,中醫說是梅核氣,開的疏肝順氣的中葯,我喝了五六天就覺得很有效,也不那麼憋得慌了,醫生說平時要開開心心的,不要總生氣,不要過於激動興奮,心態好慢慢自己就會痊癒,和心情還有本身的身體素質有很大關系。我是從小身體不好,所以容易氣不夠。
不是什麼大毛病,不要擔心哦。
網上有種中葯好像叫加味厚補湯的,應該是治這個的葯方,不過症狀不同,因人而異,最好還是看中醫。
❷ 中醫梅核氣怎麼治療
梅核氣多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或肝鬱脾滯,津液不得輸布成痰,痰氣結於咽喉引起.治療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結,方用半夏厚朴湯,逍遙散等調理
❸ 梅核氣怎麼治療
「梅核氣」是在不其病和病因的情況下,根據感覺取的一個病名,實際上是遠傷病在咽喉部位上的感受,所以用遠傷病的揉摩治療方法即可解決(具體操作可見張怡曹等的文章《葯物揉摩治療遠傷》)。
用葯物噴在咽喉外部異常感覺處,用梳或其他光滑物或柔軟物對異物感處揉摩,將病理物清除,直到病灶顯現出來。顯現的病灶清晰明顯,形態界限分明,可觀察到遠傷的趨向表皮。但遠傷周邊無遠傷處的皮膚,雖經過同樣的揉摩,皮膚形態顏色均保持不變。一般都可以在病灶顯現(治療到位)後異物感立即消失。經過二到三次,咽喉處的遠傷清理干凈,見不到病灶了,是徹底治癒。大多數患者通過一次揉摩也能很長時間不發。
如不能揉摩治療,可暫時用中葯緩解,下面二方均可達到咽異物感的不同程度緩解或暫時消除。
半夏厚朴湯
半夏10 厚朴10 茯苓12 蘇葉6 生薑15克,日一劑,水煎服
消梅十味飲
蘇子(梗)12香附12半夏10陳皮10桔梗10枳殼10烏葯10甘草6生薑5克,日一劑,水煎服
❹ 梅核氣怎麼治
以中醫治療為主,輔以心理療法。
治療方針:
本病以疏肝解郁,行氣散結為主要治療原則。
葯物治療:
1.痰氣郁結
治則:疏肝解郁,理氣化痰。
主方: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加減。
方葯:法夏、厚朴、茯苓、紫蘇梗、生薑。
2.肝鬱氣滯
治則:疏肝解郁,行氣散結。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方葯:柴胡、赤芍、川芎、枳殼、香附、陳皮、鬱金、佛手、炙甘草。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蘇梗等葯。
3.肝鬱失音
治則:疏肝解郁行氣,暢喉開音。
主方:訶子清音湯。
方葯:訶子肉、桔梗、甘草、鬱金、香附、木蝴蝶。
苔膩夾痰濕者,加薏苡仁、澤瀉、車前草。
展開
其他治療:
本療法對本證的治療十分重要,解除思想顧慮,保持心情舒暢,使患者移情易性,常可取得不治自愈之效。在取得患者信賴的情況下,並可施行暗示療法。
預後情況:
經適當治療後,患者症狀可減輕,預後情況良好。
❺ 治療梅核氣最好方法
病情分析:梅核氣治療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湯等葯物進行治療。
指導意見:另外可以到正規醫院喉科就診檢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葯物治療。
❻ 梅核氣怎麼治
梅核氣是咽部似有痰而吐不出來,胸悶氣不舒暢。其病因是氣郁挾痰濕停於咽喉而影響氣息的流通。 1.用中葯 蒼術15克 厚朴15克 半夏10克 紫蘇10克 水煎服,如條件允許可象喝茶那樣少喝頻喝,也可一日三次服用。 如果記得以前所用的中葯,可看其中是否有這四種葯。醫生根據你的體質在用葯上會加其它的輔助葯物。 2.李俊松醫生開出的方葯是:姜半夏、赤茯苓、厚朴、紫蘇葉各10 克,吳茱萸、黃連各5克,生薑、大棗若干。患者服用這一加味半夏 厚朴湯後,病情不同,療效亦不一樣。伴有腸胃不調者,療效最佳, 單純型「梅核氣」患者則療效一般。 李醫生提醒說,用加味半夏厚朴湯治療「梅核氣」,一定要辨證 求因,排除癌症等器質性疾病。曾有醫院檢查咽喉異感症患者305例, 發現其中3例是癌症。故醫治該病時,首先要辨別是否為癌症或局部 病變。若是胃腸病引起或兼胃腸病者,可用加味半夏厚朴湯治之。 梅核氣的辨證論治 肝鬱氣滯型 【證見】 咽喉內有異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則感到窒悶難忍,但不礙飲食。患者常精神抑鬱,多慮多疑,並覺胸悶脅脹,善太息,郁怒,噯氣。舌質淡紅,苔白,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解郁。 【方葯】 1.主方半夏厚朴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蘇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後下),甘草6克,生薑3片。水煎服。 胸脅苦悶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乾,舌質偏紅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葯 (1)逍遙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梔逍遙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虛痰聚型 【證見】 咽喉內異物感,常覺痰多難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納呆,脘腹脹滿。舌胖苔白膩,脈滑。 【治法】 健脾理氣化痰。 【方葯】 1.主方二陳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陳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砂仁6克(後下)。水煎服。 若痰黃舌紅者,加黃芩12克、薄荷6克(後下)。心煩者,加合歡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葯 (1)四君子丸(沖劑、液、袋泡劑),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沖劑每次15克,袋泡劑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劑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2)陳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香砂養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 梅核氣的外治法 用冰硼散、冰麝散慢慢咽服,每次0.5克,每日6~7次。 -------------------------------------------------------------------------------- 梅核氣的其他療法 1.針灸治療 (1)毫針刺廉泉穴,針尖向上刺至舌根部,並令患者作吞咽動作,至異物感消失為止。 (2)取合谷、內關、太沖、豐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針15—30分鍾,每日1次 2.飲食療法 (1)合歡花蒸豬肝:合歡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許,泡浸4—6小時,再將豬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鹽少許調味,隔水蒸熟,食豬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於品)6-10克,放茶盅內,沖人沸水,加蓋煽片刻,代茶飲。 (3)蔥煮柚皮:鮮柚皮1個,在炭火上將外層黃棕色燒焦,颳去表層,然後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塊加水煮,將熟時以蔥兩棵切碎加入,用油、鹽調味,佐膳。 3.咽喉部導引法 (1)不拘行立坐卧,隨時閉目靜心,待神調氣定後,即行叩齒36次,再以舌上下左右攪動,待津液滿口時進行鼓漱,然後如咽硬物狀,將咽津吞下。 (2)靜坐,以舌托上齶,凝神該處有一股涼水流下,待將滿口時,吞下。 4.預防調護 (1)細心開導,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信心。 (2)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或用咽喉部的導引法進行鍛煉。
❼ 梅核氣 怎麼治療
1.大海生地茶,胖大海5枚,生地12克,冰糖30克,茶適量。上葯共置熱水瓶中,沸水沖泡半瓶,蓋悶15分鍾左右,不拘次數,頻頻代茶飲。根據患者的飲量,每日 2--3劑。功能清肺利咽,滋陰生津。用於慢性咽喉炎屬肺陰虧虛者,如聲音嘶啞,多語則喉中燥癢或乾咳,喉部暗紅,聲帶肥厚,甚則聲門閉合不全,聲帶有小 結,舌紅苔少等。對於肺陰不足、虛火夾實之慢性喉炎而兼大便燥結者,用之最宜。
2.橄攬海蜜茶,橄欖3g,胖大海3枚,綠茶3克,蜂蜜1匙。先將橄欖放入清水中煮片刻,然後沖泡胖大海及綠茶,悶蓋片刻,入蜂蜜調勻,徐徐飲之。每日1--2劑。功能清熱解毒,利咽潤喉。主治慢性咽喉炎,咽喉乾燥不舒,或聲音嘶啞等屬陰虛燥熱證者。
3.二綠女貞茶,綠萼梅、綠茶、橘絡各3克,女貞子6克。先將女貞子搗碎後,與前三味共入杯內,以沸水沖泡即可。每日1劑,不拘時飲服。功能養陰利咽,行氣化痰。對肝腎陰虛,虛火上浮,氣郁痰結之咽痛不適,咽喉異物感,飲之有良益。
❽ 請問梅核氣應當怎麼治療呀!
病情分析:
你好,梅核氣是中醫的一個病名,從中醫上來分析,當是由於痰郁氣阻於咽喉所導致的症狀。
指導意見:
這個情況,可以服用一些理氣化痰的中成葯來調理,比如逍遙丸配合清喉利咽顆粒,堅持服用一段時間,效果當會顯著。
症狀頑固的話,還可以到當地中醫院的針灸科,進行中醫針灸治療。
祝你健康快樂!
❾ 怎麼治療梅核氣的效果最好!!困擾我好久了,好難受,哪位高手幫幫忙,十分感謝!!
1,一般療法:卧床休息,多喝水,吃稀軟食物,禁煙酒,不吃辛辣和過於油膩食物,保持大便通暢。上述方法對急性咽炎的早日痊癒十分重要、但往往被病人及家長所忽視而造成病勢遷延或並發其他疾病。如果因咽痛而影響進食者,應給予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咽痛劇烈或體溫較高者,可口服APC,每次0.5克,或肌肉注射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等。
2,局部治療:含服溶菌酶片、杜滅芬喉片、碘含片、六神丸等;用復方硼砂液、洗必泰漱口液、溫淡鹽水含漱;發病初期可用1%碘甘油或2%硝酸銀液塗擦咽壁,以助炎症消退;霧化或熏氣治療,吸入葯氣,對局部炎症有效,病人也感到舒適。
3,抗感染治療:病毒感染者,可選用抗病毒葯,如嗎啉雙呱、金剛胺、干擾素等;細菌感染者,可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及磺胺類葯物。中葯對病毒和細菌感染均有較好療效。
天氣轉冷,咽部紅腫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病人逐漸增多。咽紅、咽痛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性咽病,本病多因病毒感染、細菌傳染及環境刺激所致。細菌和病毒通常是通過飛沫或密切接觸而傳染,環境因素主要是指高溫、粉塵、煙霧和有刺激性的氣體。本病起病較急,先有咽部乾燥、灼熱、異物感,隨後明顯咽痛,空咽時咽痛往往比
進食更加顯著。有時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狀一般較輕,但因年齡、免疫力以及病毒、細菌毒力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發熱、頭痛、食慾不振或四肢酸痛等,如有上述症狀,應及時就診,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並發症,如中耳炎、鼻竇炎以及上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等。若無並發症,一般一周內可愈。
中醫治療急性咽炎須根據證候分類,辨證治療。1、風寒外襲。宜疏風散寒,宣肺利咽。常用葯:荊芥、防風、薄荷、僵蠶、桔梗等。2、風熱外襲。宜疏風清熱,利咽消腫。常用葯: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竹葉等。3、肺胃實熱。宜泄熱解毒,消腫利咽。常用葯:黃芩、黃連、山豆根、馬勃、射干、天花粉等。此外中成葯復方四季青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咽的作用,對病毒和細菌有協同療效。其他治療還有中葯含漱、含服及吹葯。
預防急性咽炎應避免過食辛辣、炙烤食品,多食蔬菜水果,戒煙、少飲酒;積極治療感冒,防治鄰近器官疾病,如鼻炎,扁桃體炎等;改善環境,減少空氣污染,加強個人衛生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