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有健康的心理
一、經常鍛煉身體
二、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三、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時間
四、工作/學習有激情
五、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朋友圈
⑵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的、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佔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進學生掌握勞動技能的保證;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因此素質教育應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人們已逐漸達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即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就開宗明義地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態,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健全安好的狀態。"這表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重視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視心理健康。這對我們從事教育的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於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誤,導致他們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身上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缺點。如果學生的這些缺點不能正確引導的話,他們的主體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發揮。
人類已經步入二十一世紀,社會競爭也更加激烈。我們所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承受各種挫折和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且極具創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發展的中樞樞紐,是為人一生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的催化劑。
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專家和一部分老師遠不能達到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必須面向全體,全員參與。
一、研究的目的與具體目標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通過研討我們要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建構學生健康的心理。
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我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自我控制,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精神。
2、學會正確的認知自己,樹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學會自我激勵,了解興趣的來源及其產生的神奇效果。
4、學會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他人,了解一些評價他人的技巧。
5、學會和諧地與人溝通,尊重他人,助人為樂,培養良好的個性。
6、學會調節自己的心境,擺脫煩惱和焦慮,保持樂觀的情緒。
二、設計研究方案
1、 全體動員,全員參與。學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針對自己班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有目的性地選擇教材內容,開展組內研究。
2、 根據年齡段,選擇切入點。由於學生的年齡段不同,面對的心理問題也就各個相同。
三、進行教學研究,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
通過研討,我們達到了這樣一種共識:心理健康課不是語文課,更不是思想品德課,絕不能僅僅滿是於讓學生了解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主動討論,扮演角色,體驗情感促進他們的心理發展。
可以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l、輕松自然的導入,創設溫馨的課堂氣氛
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加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環境。因此,教師的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啟發學生的思考。根據這一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採用故事法。
3、激烈地爭論,在雄辯中明理
小學生由於年齡比較小,是非評價極其不穩定,老師創設情景恰到好處地引起爭論,可幫助學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討論中明辨道理。
5、小品與實例相結合,使學生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
小品表演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心理健康導向課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更適合學生表演,而每一個小故事中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哲理。它使學生在愉悅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轉變了觀念,接受了心理訓練。
6、引導反思,糾正自我,尋求新知
心理健康課對於教師來講是傾聽、是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是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心裡話、宣洩情緒、情感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補步的解決。
7、捕捉教育時機,彌補缺失的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拔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准音調。"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善於捕捉教育時機,隨時讓自己的心對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設計的結束語,升華、啟思、充滿激勵
精彩的結束語不僅僅是對全文內容的總結升華,更是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與啟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種形式:
①總結式;②期望式;③啟發式;④祝福式;
四、總結與討論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心理健康課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感知、體驗、明理、反思、遷移、運用的過程,並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要體現以下六條基本原則:
1、平等性原則。我們要求老師在課上與學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師,更是朋友,這是上好心理課的關鍵。
心理健康課對於教師來講是傾聽、是引導;對學生來講是傾訴、是交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心裡話、宣洩情緒、情感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明理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進行反思、檢查、評價,從而調整自我,尋求新知,使問題得到補步的解決。
2、尊重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尊重學生的言行,呵護學生的人格。
3、鼓勵性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坦白觀點。
4、參與性原則。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心理訓練全過程。
5、目的性原則。心理訓練目標一定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學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師的教學目標就可以隨之提高,反之亦然。
6、娛樂性原則。心理訓練應在學生愉快的活動中操作,只有產生快愉快的體驗,才能達到訓練目地。
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於輕松自然的導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人入勝的畫面,緊張激烈的競賽,積極參與的小品表演,熱烈的討論,形象的練習,及時的反饋之中,才能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我校第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結束,通過本階段的工作我們發現:全校同學普遍增強了自信心,學生們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了。"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漸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心理健康教育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
⑶ 如何才能擁有健康心理
這就你需要你周圍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你交一些有正能量的朋友,你那心裡就能會有健康。
⑷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很嚮往的,所以,在生活中,我們都在講自己要如何如何追求健康生活,追求健康心態,追求快樂幸福,但是,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呢?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心態積極向上?
⑸ 如何讓自己擁有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需要對身外事物的理解,對自己和身邊人的包容,所以想具有健康的心理就需要多看多學習,不只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有各方面的知識。
⑹ 怎樣擁有健康的心理
像這種情況主要還是自己得有樂觀上進的心態 還有環境耀健康 身邊的朋友都要健康
⑺ 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既然問的是如何擁有.我覺得最主要而且一定要具備的就是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因為其實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健康的心理.人都是在不斷的追求著.接近完美.所以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追求的動力.而積極的心態就會讓我們不斷吸收好的.向好的方向努力.而且不會自滿.積極的心態可以讓我們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不會自滿.不會自卑.不會焦躁不安.因為我們的心是向上的.所以潛意識就會排斥負面情緒.隨時提醒自己要努力完善自我.所以我認為積極向上就是健康的心理
⑻ 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首先你要有一個好的心態。這樣你才能培養起自己好的而健康的心理。你可以選擇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書籍呀。這里說的書籍並不是那些所謂的心裡雞湯一類的。而是好的書籍,比如你喜歡歷史,那麼你就可以去選擇一些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呀。就好像我在幼兒園工作完以後,我額外的又學習啦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並不是說我要去做什麼心理方面的工作,而是覺得。既然有這么多時間,那就再去學一樣東西也可以呀。在這些書籍里也有很多培養健康心理的文字。比如我記得在一段文章里就看過怎麼樣做到微笑是最佳的良葯。這些你都可以選擇去看一下。就是多看一些正能量的書籍,就可以培養健康的心理啦。因為它可以引導你走向好的心態。讓你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還有你也可以選擇和一些活潑,向上,開朗的人在一起交朋友。同他們來往多了,你也會潛移默化的有一個好的心態。也就會擁有一個好的健康的心理啦。
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積極向上的。而且有什麼事情也會積極去解決。我是這么認為,我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我的朋友他們也是。
⑼ 如何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如果真的不喜歡就不會有想法
⑽ 如何讓自己擁有健康的心態
首先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影響的
1,要每天鍛煉身體,這樣有一個好的身體,就為良好的心態打下了基礎
2,多參與社交活動,有利於讓自己心態變得積極。
3,環境對心理的影響也很多,為自己安排一個良好的環境尤為重要。
祝你每天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