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7月7號到底什麼節日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復"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回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貳』 全民健康日是哪一天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了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日前批准,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
『叄』 雅琪諾的616全民健康日誰了解
2022年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正式發布的第六個年頭,也是極為關鍵的一年。為了積極推動國家「健康中國夢」戰略,提倡消費者通過創造良好環境不斷改善家居健康,傳遞健康生活方式,雅琪諾「616全民健康日」打通線上和線下,雙向引流,為用戶打造更健康、舒適的家居理念,為居家健康生活提供更好的條件。本次全民健康日-15800購全屋活動希望通過品牌的影響力,將雅琪諾立面軟裝「關注消費者健康,引起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的這一目標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帶給消費者,具體不妨網路一下。
『肆』 2012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是哪一天
將每年的9月1日作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不斷強化健康意識,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讓我們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願人人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健壯的體魄,實現全面發展,擁有幸福生活!
『伍』 全民健康宣傳計劃,什麼時候結束
全民健康宣傳計劃在每年的9月30日結束。
每年的9月1日到9月30日是全民健康宣傳計劃日,2021年9月1日是第15個「全民健康宣傳計劃日」,在2021年9月1日,2021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活動正式啟動。2021年的活動主題是「三減+三健,健康新動力」。活動為期一個月,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知識,廣泛宣傳「飲食好、運動好、睡眠好」的健康益處,引導兒童青少年爭做新時代「三好」少年。
2007年9月1日,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全國愛衛會辦公室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起了以「和諧我生活,健康中國人」為主題,以「我行動,我健康,我快樂」為口號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並確定每年的9月1日為「全民健康宣傳計劃」。
『陸』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日是哪一天
2015年9月1日是全國第九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活動主題:「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
『柒』 7月7日是什麼日子 7月7日節日
1、07月07日對應節日:公共健康日。「健康公共日」即「公眾健康日」,廣州康健人生推出每年7月7日為「公眾健康日」,倡導「全民健康,快樂為本」的理念,並以此為己任,讓全民健康的光榮使命跟責任。
2、公眾健康日,是一起健康網攜39健康網、中國營養協會、天涯社區、廣州康健人生一起發起倡導的一個公益健康節日,定於每年的7月7日,並2014年7月7日正式啟動。公眾健康日也稱公共健康日。
『捌』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為每年的何月何日
每年9月1日。
『玖』 我國全民健身日是哪天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了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國務院日前批准,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日是指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條例》第十二條中規定的,應當在當日加強全民健身宣傳,積極組織和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開展免費健身指導服務,向公眾免費開放公共體育設施的活動日。具體時間為每年的8月8日,即是為了紀念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也是為了倡導人民群眾更廣泛地參加體育健身運動。
2018年全民健身日,以「新時代全民健身動起來」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擴展為8月4日至12日。[1]
中文名
全民健身日
節日時間
每年8月8日
節日類型
設立節日
流行地區
全國
節日意義
提高國民體質,實行全民健身
產生背景
設立全民健身日(Fitness Day),是適應人民群眾體育的需求,促進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需要,是進一步發揮體育的綜合功能和社會效應,豐富社會體育文化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目標邁進的需要,也是對北京奧運會的最好紀念。
全民健身日主題徵集
1995年,我國推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至今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動。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表示,要把「全民健身日」與已有的全民健身活動相結合,並且有所創新。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體育的根本目的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更是極大地激發了億萬人民群眾的體育熱情,增強了全社會的體育意識。
劉鵬說:「希望8月8日這一天,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快樂、健康地從事體育健身活動。」
價值意義
2008年於中國競技體育是極度輝煌的一年。當煙花散盡,繁華消退,全民奧運熱潮漸漸褪去時,中國體育也悄然回歸本位。在「後奧運時代」,群眾體育必將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需求,國務院批准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將健康向上的大眾體育精神傳達給公眾,推廣健康生活的理念。
全民健身日
目的
劉鵬介紹說,胡錦濤總書記曾講了四個重要——體育已經成為推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重要方法,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溝通世界、聯繫世界的重要橋梁。因此,「全民健身日」是一個標桿,是一個推動力,推進全民健身長效化、機制化,推動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目標邁進。
從擴大全民健身節日的社會影響,吸引更多的人們更廣泛地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弘揚積極向上的奧林匹克精神,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的角度講,8月8日設立「全民健身日」的目的還在於,讓中華民族銘記中國體育的輝煌時刻。
「通過『全民健身日』的宣傳和帶動,讓健身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使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健康和快樂,讓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劉鵬表示,這將是「全民健身日」最成功之處。
分量
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張劍表示,2001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設立節日、紀念日和活動日的通知。「全民健身日」與「植樹節」並行排列,屬於國家政府立法規定,國務院批準的活動日,以後會制度化。
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日」有其顯著的特徵,呼籲全體人民群眾走向運動場,走進健身行列。同時,8月8日也有著深遠的意義,紀念中華百年奧運夢圓時刻。
據張劍介紹,由於社會流行節日過多,中央政府下發文件從嚴設立節日。2008年,中央政府共批准設立兩個節日,其中包括「全民健身日」,反映了老百姓的共同願望。
是否設立「全民健身日」的討論由來已久,近年「兩會」期間,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提出全民健身切實可行的計劃方案,比如設立法定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節日,倡導健康、文明、快樂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日」的設立,是國家關注民生、順應民意的重大舉措。
好處
有了節日,人民群眾如何過節?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說:「每個人就在所在的地方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就是最好的方式。在這一天,公共體育設施將向公眾優惠或免費開放,並提供優惠的健身指導服務。這樣能更好地體現北京奧運會遺產的全民化和社會化。」
目前,「全民健身日」的實施方案正在謀劃,據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盛志國介紹,活動主題的選擇,節日氣氛的營造要充分考慮到群眾的廣泛參與性和健身時效性,探索已開展十多年的「全民健身周、月」活動與「全民健身日」活動形式的結合,創新活動內容和組織渠道、方式,努力使組織開展的活動與群眾日常健身活動有機結合,強化各級政府體育服務職能,提供更多的健身機會,提供體育公共服務,提供讓老百姓樂於參與的方式,使節日的健身樂趣惠及廣大人民。
活動標志
「全民健身日」[2]標志的設計者殷茂臻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位業余美術設計愛好者。他設計的標志以8月8日中的兩個「8」作為主體,巧妙組合出兩個迎著朝陽、昂揚向上、充滿朝氣、極富動感和現代感的健身男女圖形,不僅具有直觀垂範的效果,更能傳遞出全民健身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樂的健身理念。專家一致認為,作品表達了全民健身的意向,圖案簡潔、活潑、明了,線條干凈,極具運動感、現代感,既具中國特色,又易於傳播。
全民健身日
主題口號
主題口號評出一組三幅,依次為「天天健身,天天快樂」、「好體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
全民健身日
2015年「全民健身日」,以「全民健身促健康 同心共築中國夢」為活動主題。[3]
2016年「全民健身日」,以「全民健身促健康,同心共築中國夢」和「我就是冠軍」為活動主題。[4]
2017年「全民健身日」,以「健身每一天,喜迎十九大」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擴展為8月5日至13日。[5]
2018年「全民健身日」,以「新時代全民健身動起來」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擴展為8月4日至12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