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規定高溫是多少度
法律分析:國家規定,享受高溫補貼即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室內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高溫補貼。
能夠領取高溫津貼者必須是在高溫下工作的崗位職工,包括建築工人、無空調的公交車司機、露天環衛工人等。室外露天作業人員高溫津貼每人每月不低於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內工作場所作業的人員,每人每月不低於45元。高溫補貼並非每個勞動者都有,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獲得高溫津貼。
法律依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 第八條 在高溫天氣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採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適當增加高溫工作環境下勞動者的休息時間和減輕勞動強度、減少高溫時段室外作業等措施:
(一)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當日發布的預報氣溫,調整作業時間,但因人身財產安全和公眾利益需要緊急處理的除外:
1、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2、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3、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37℃以下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換班輪休等方式,縮短勞動者連續作業時間,並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勞動者加班。
(二)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用人單位應當對高溫天氣作業的勞動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患有心、肺、腦血管性疾病、肺結核、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作業環境的勞動者,應當調整作業崗位。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三)用人單位不得安排懷孕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期間從事室外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四)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B. 多少度以上算高溫
一般情況下,人體口腔內溫度為37.0~37.3度,腋窩溫度36.5~36.8度、直腸溫度38.0度,如果比上述體溫高0.5~0.7度,是低燒,高0.7~1.5度是中燒,高1.5度以上則為高燒了。腋窩溫度超過37度,就視為發燒。不過個人體質不同,有人平時體溫偏高,37度以上可能也沒有不良反應。
C. 多少度算高溫
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
高溫,詞義為較高的溫度。
在不同的情況下所指的具體數值不同,例如在某些技術上指幾千攝氏度以上;
「中國氣象學」上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則稱之為高溫天氣;
「中國氣象學」上全年月平均氣溫均不低於16攝氏度,則稱之為全年普遍高溫(用於氣候描述);
「中國氣象學」上夏季月平均氣溫不低於20攝氏度,則稱之為夏季高溫(也用於氣候描述)。
高溫天氣會給人體健康、交通、用水、用電等方面帶來嚴重影響。
D. 高溫天氣是指多少度以上的天氣
我國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天氣。世界氣象組織建議高溫熱浪的標准為:日最高氣溫高於32℃,且持續3天以上。
高溫預警
高溫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其中,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7℃以上;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40℃以上。
高溫天氣分布情況
我國的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5-10月。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南,華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溫的頻發地。據1951-2013年的資料統計,在中國省級以上城市中,除拉薩,昆明沒有高溫天氣外,其餘均出現過高溫天氣,重慶出現的次數最多,達2050天;西寧最少,只有6天。
高溫天氣的危害
高溫天氣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是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嚴重者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導致死亡。同時,高溫天氣也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在農業方面,高溫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就會造成土壤失墒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同時,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不僅對生態環境會造成破壞,還會危及國家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E. 高溫天氣指氣溫達到多少度的天氣
: 氣溫達到35℃以上,就是高溫天氣。如果連續三天溫度達到35℃ , 即為高溫黃色預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