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小班健康課關於上廁所怎麼導入

小班健康課關於上廁所怎麼導入

發布時間:2022-07-22 22:11:01

A. 如何進行指導中班幼兒如廁

如廁環節是幼兒園與幼兒在家的共通環節,但由於盥洗室環境、人數、成人指導方式的不同,難免會使幼兒產生緊張、不適應的情感。所以在如廁環節中不僅僅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習慣,更應為幼兒營造寬松的如廁氛圍,成為讓家長放心幼兒在園的理由。那麼,在如廁環節中,教師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

1、如廁前的准備

1)如廁時間,合理安排。

(1)根據一日作息安排,如廁時間為點心前、運動後、自由活動、午餐前、睡覺前、起床後、離園前。

(2)如廁時間要有彈性,尊重一些幼兒的自身習慣,教師要懂得察言觀色,避免一些幼兒因為緊張而不敢提出如廁要求。

(3)小班幼兒剛入園時,因為對一日生活時間還未習慣,教師要在每次如廁提醒幼兒,並在其他時間充分地尊重幼兒的如廁需要,不給幼兒造成緊張、恐懼的心理。中班幼兒已對幼兒園生活相對適應,教師要鼓勵幼兒合理安排如廁時間,做到不影響其他活動。大班幼兒應更關注幼小銜接,彰顯自由活動、課間十分鍾等時間段,讓幼兒自主、有效地安排如廁時間。

(4)注重平日引導幼兒了解大小便與身體健康的關系,培養幼兒有需要就及時如廁的習慣。

2)安全環境,保駕護航。

(1)如廁前要保持盥洗室地面乾燥,以免幼兒滑倒,發現問題應與保育員時刻溝通,中大班可以讓值日生事先檢查。

(2)地面貼有排隊指示標記,以免人多造成擁擠。(如小腳印等,教師可根據班級特色進行創設)

3)環境支持,潔凈如廁。

(1)教師可以創設環境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如廁方法。(如在便池兩邊貼有小腳印幫助幼兒正確站位、在弟弟便池中貼有荷葉讓幼兒小便時為其澆澆水,做到專注如廁)

(2)便紙箱要設置於幼兒蹲下蹲下後右手邊的適中位置,便於幼兒拿取自如,並保持便紙充足。小班可提供較柔軟的紙巾,中班可提供事先已對折的便紙,以免便紙過薄擦不幹凈,減少幼兒學習使用便紙的困難,大班可以提供整張便紙,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4)豐富文化,溫馨如廁

小班如廁可著重營造溫馨的如廁氛圍,減少幼兒如廁時的緊張感,如通過一些幼兒熟悉的卡通形象、動物造型對盥洗室進行布置,在牆壁上、擋板上貼一些暗示圖片,在台盆或窗檯上放一些盆栽、小飾品等,讓幼兒感到親近、放鬆(裝飾品要注重安全性,防止玻璃製品、尖角出現)。

中大班幼兒則可在如廁時加強男女標志文化的渲染,讓幼兒了解男女分開如廁,與實際生活接軌。

2、如廁時的組織

1)要求明確,有序如廁

(1)在盥洗前應對幼兒提出相應要求,如排隊、盥洗室內不奔跑、使用便紙、便前便後洗手等,可以為常規上的也可以是這段時間班級著重加強的問題。

(2)中大班教師可請值日生提前進入盥洗室協助做好維持如廁秩序、沖刷廁所、清理地面以及檢查便後洗手等工作。

(3)為避免盥洗室發生擁擠,教師應分批組織幼兒進入盥洗室。

2)明確站位,分工合作。

班級兩位教師以及保育員需要明確各自的站位以及職責,分工合作,組織幼兒有序如廁。

(1)帶班教師:需站在盥洗室和教室當中,保證每個孩子都在視線范圍內,及時關注幼兒盥洗室遇到的問題,維持幼兒盥洗的有序開展。

(2)配班教師:需站教師中間位置,組織剩餘幼兒的有序活動。

(3)保育員:需站在盥洗室內,及時幫助有需要的幼兒。及時清理盥洗室,保持地面乾燥、整潔、無異味。全日為幼兒提供好充足的清潔用具。(便紙、毛巾等)

3)如廁順序,要求明確。

女孩大小便流程:

①便前用肥皂把手洗干凈。

②站在便池前兩腿分開站穩。

③抓住褲腰,將褲子脫至靠近膝蓋的地方。

④慢慢蹲下,蹲穩排便。

⑤便後用手紙輕輕將尿液擦拭乾凈(擦大便時要從前往後擦)。

⑥抓住褲腰,用力向上提褲子。先提裡面的內褲、襯褲,再提外面的褲子,最後將褲子的兩側、前面和後面整理平整。

⑦沖干凈廁所。

⑧便後洗干凈手。

男孩小便流程:

①便前用肥皂把手洗干凈。

②站在便池前兩腿分開站穩。

③抓住褲腰,用力脫至胯部。

④手扶陰莖,對准便池中心位置小便。

⑤抓住褲腰,用力向上提褲子。先提裡面的內褲、襯褲,再提外面的褲子,最後將褲子的兩側、前面和後面整理平整。

⑥沖干凈廁所。

⑦便後洗干凈手。

B. 幼兒園幼芽班教案排隊上廁所

活動目標:
1、了解廁所時注意事項,知道憋尿不利於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如廁習慣。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直接導入。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圖上的這些人在那裡,在干什麼。
教師:他們在上廁所。那男孩和女孩小便的姿勢是一樣的嗎?(請幼兒來回答)
教師小結:對了,男孩和女孩的小便的姿勢是不一樣的。男孩是站著小便的,而女孩是蹲著小便的。
教師:那我們在上完大便以後應該做什麼呢?(請幼兒回答)
教師:那又是為什麼要在這樣做呢?(請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在上完大便以後,我們應該拿手紙擦乾凈屁股,然後要把褲子提起來,再要把大便沖干凈,最後還要把小手洗干凈!這樣此時講衛生的好孩子,這樣我們也沒有那麼容易生病了。
教師:在幼兒園里上廁所的時候我們有應該注意什麼呢?
教師:為什麼我們要排好隊去上廁所呢?
教師小結:對了,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時候呢,因為小朋友比較多,這時我們應該注意排隊和等待,在等待時不要擁擠,推搡,要注意安全。
二、引導幼兒發現駕駛解手和身體健康的關系。
1、教師講述實例。
「君正玩游戲,玩的興致勃勃,老師提醒小朋友要去拉尿了,他卻說:「我沒有尿」其實他是不想離開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過了一會,打架開始收拾玩具了,君君這才覺得自己憋不住了,於是趕緊往洗手間跑,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尿在走了身上。「
教師:君君為什麼會尿在身上呢?
教師:他這樣憋尿好嗎?
教師:怎麼樣才不會尿在身上呢?
教師小結:有了尿意的時候要及時的去拉尿,長期的憋尿會影響身體健康。而且也容易尿在褲子上。知道了嗎?

C. 安全《切勿隨地大小便》教案

幼兒園教案:我要上廁所 不要隨地大小便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活動准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濕了》。
2、集體討論:
(1)、故事裡的小剛怎麼啦?他為什麼會尿濕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里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濕褲子的感受:
(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里,就會像剛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里會很臟、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麼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才的小朋友嗎?為什麼?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里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志--區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斷對錯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志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並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分析和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於環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著,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以至於尿拉褲子現象時有發生,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能大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的好習慣。
通過活動,我發現設計的活動存在三個大問題:首先從目標上分析,定的有些不合理,涉及的范圍較廣,突不出活動重點,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其次,從整個活動設計環節來看,我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幼兒學會在活動中大膽表達有便意的需求,這是核心環節。可在活動中只是在第一環節中體現了一下,其它環節如:熟悉廁所環境、區分男女廁所等佔了很大的比重,給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覺。再次,活動內容偏多,在短短一個活動內,既要讓幼兒體驗尿褲子的感受,又要學習表達有便意的需求及熟悉環境等,不可避免地導致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的都很匆忙。所以,本次活動在環節上還需梳理(體驗感受-了解原因-解決問題-鞏固練習),緊緊圍繞目標,突出重點要解決的問題,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D. 小班我會上廁所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教會幼兒自己上廁所,不尿濕褲子。
2、教育幼兒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學會謙讓。
活動准備:
教師將本班廁所打掃干凈,便於幼兒參觀。貼好男女標記。
活動過程:
1.參觀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2.認識男廁所和女廁所。
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男孩站著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
3.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4.讓幼兒懂得大小便時要上廁所。
(1)帶幼兒回到活動室,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玩游戲時想小便怎麼辦?吃飯時想小便怎麼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麼辦?(教育幼兒在集體活動前、飯前、睡覺前上廁所,有小便時應及時告訴老師或阿姨,去上廁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濕褲子。)
(2)教師請幼兒談談講講。
小便時廁所里人多怎麼辦?小便急怎麼辦?(廁所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後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5.教男孩子上廁所。
(1)教師請男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時,不要離便池太遠,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濕褲子。)
(2)教師還要告訴男孩子,小便的時候肚子向前傾。
6.教女孩子上廁所。
教師請女孩子談談,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濕褲子?(小便時,要將褲子脫低一些,一隻手扶好欄桿;蹲在便槽上小便,要用另一隻手托住褲子。)
7.請想上廁所的幼兒去小便。教師觀察幼兒入廁情況,及時予以評價。

E. 幼兒如廁的指導方法

一般女孩2歲至2歲半、男孩3歲左右或表現出對上廁所的興趣時就可以開始如廁訓練,親身解釋和示範、光屁股行動、合適的獎勵、如廁訓練便盆輔助等可以幫孩子養成如廁習慣。

關於如廁訓練的科學研究很少,也沒有所謂的「黃金標准」,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即可。以下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鑒,「問上醫」將為你詳細介紹,希望能有所幫助。

1.選准開始如廁訓練的時機,識別孩子准備好如廁的跡象
至少12-18月齡後,孩子才有能力控制排尿和排便,通常來說,女孩2歲至2歲半、男孩3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比較合適。若滿足以下情況可以開始將這件事提上日程:

孩子表現出上廁所的興趣,比如跟大人去廁所或想沖馬桶;
孩子想大小便時會告訴家長,或者觀察到蹲著哼哼唧唧;
尿濕之後會提示換尿片。
注意還要選孩子沒有便秘、家長有時間、家裡無大事的時候。
2.親身解釋和示範,給孩子做好「熱身」
「正式」的如廁訓練開始之前,先使用以下技巧給孩子熱熱身:

用積極的、對兒童來說友好的方式向孩子解釋「排泄」,比如換尿布時給孩子解釋:「我們身體會把吃喝進去的東西加工一下,然後把垃圾排出來變成大小便」;
讓孩子看大人使用便盆;
每次大小便都帶到廁所,讓孩子知道廁所是排泄的地方;
用洋娃娃或毛絨動物當道具使用便盆,孩子看到自己的「朋友」完成如廁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緩解壓力;
練習坐在便盆上,建議在早上醒來後、洗澡和睡覺之前,先去廁所,這能讓孩子盡早適應如廁的時刻表。
3.「光屁股」行動、
孩子20-30個月大的時候,讓他赤裸下半身在家裡亂逛,附近放一個便盆。美國心理學博士 John Rosemond倡導這種辦法,大小便順著腿流下來的不舒服感覺會促使孩子使用便盆。然後將小朋友的便盆放到衛生間讓他進一步養成到衛生間上廁所的習慣。

缺點:家長需要打掃地板。

4.合適的獎勵
贊美可能是激勵孩子的最佳途徑,可給予口頭的誇獎或實際的獎勵:

明確獎勵的原因,「你能坐在馬桶上,真棒!」
獎勵要及時、孩子感興趣,如完成如廁後立刻用巧克力豆獎勵。
5.選擇合適的輔助便盆或馬桶墊
現在兒童便盆功能很多,有些帶有讀書、音樂的功能,且造型可愛,能讓孩子感興趣、願意長時間蹲在上面。下面幾款寶媽們大致感受一下。

小貼士:寶寶終將學會自己上廁所,即使孩子會的稍微晚一些也不要過於緊張和慌張,家長耐心指導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F.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如廁習慣論文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如廁習慣
幼兒如廁能力是指幼兒會獨自如廁、自理如廁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廁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生活環節,它能反映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衛生習慣。
當幼兒第一次進入幼兒園集體時,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適應集體生活,特別是進餐、午睡、如廁等生活自理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小班幼兒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正在迅速發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動充滿了精細動作的嘗試和練習。所以,讓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能幫助幼兒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動作,體驗成功,增強獨立性,從而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在孩子入園後的觀察中發現:幼兒由於家中使用的是大人的馬桶或痰盂和旱廁,不利於幼兒獨自使用,於是,家長是幫助幼兒如廁。甚至有的家長按時給幼兒把尿,幼兒沒有獨自小便的意識或表述的意願,更沒有自理小便的能力。有的幼兒在睡覺時還用尿布,養成幼兒有便意不知表述,沒有在便池如廁的意識和不會自理。其次,幼兒在家中多有老人帶養,老人樣樣事情包辦再先,從不讓孩子自己嘗試、動手操作,造成幼兒動手能力非常弱,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會。入園以後,幼兒表現在不會向老師表述而尿褲子;如廁時,幼兒不會穿脫褲子,心理緊張;便後幼兒又不會提起褲子,一個個光著屁股等待老師的幫助。所以,對初入園幼兒進行如廁習慣的培養,使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兒現狀調查:
小班幼兒傾向於幼兒整理衣褲和入廁後的清理能力上,我們總結出幼兒在如廁行為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幼兒如廁後整理衣褲的能力較弱。
2、便後沒有掌握正確的擦拭方法。
3、幼兒有便意後不能及時入廁,有弄臟衣褲和床鋪的現象。
4、不能合理使用紙張,有浪費現象。
5、在衛生間玩耍、打鬧。
6、有窺視異性入廁的行為。
7、不歧視、笑話尿濕床鋪或弄臟衣褲的幼兒。
8、不會觀察自己的排便情況。
通過和家長交談,我發現在家長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1、包辦代替。
2、沒有交給孩子識別異常大小便的意識。
3、在遇到孩子尿床或拉褲子時,有訓斥的現象。
4、不重視幼兒如廁行為和習慣的培養,認為無所謂。
二、重點原因分析: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幼兒出現上述如廁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綜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1、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弱。
2、由於家長包辦,幼兒的自理能力較差。
3、缺少自我保護和健康意識。
4、農村家長對幼兒入廁習慣養成關注不夠。
5、未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
三、重點制定對策:
針對小班幼兒存在的個性問題,我們制定了「四個環節、四個原則、四個方法」的實施對策,做到將集體教學和隨機教育結合;身體健康知識與心理健康齊抓;自理能力與行為習慣養成並重;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共管。
(一)環節:
1.讓教育活動成為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前提環節。
2. 讓晨間接待來園成為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有利環節。
3.讓游戲活動成為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重要環節。
4. 讓生活活動成為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環節。
(二)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 一日生活原則, 教育性原則, 家園共育原則。
(三)方法:
情景教育法,家園對照法,兒歌故事法,獎勵評比法。
四、對策的實施:
(一)注重良好環境的創設,讓環境起到隱性的教育功能
豐富的環境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養成良好如廁習慣的重要性,促使幼兒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到活動中,又可以起到隱性的教育功能,提醒幼兒如廁前、如廁時、如廁後應該怎樣做。幼兒如廁後及時提高褲子。在便池上方粘貼不同的標志,提示幼兒按男女如廁。大班粘貼男孩(小紳士)、女孩(小天使)標志,要求幼兒按相應的標准要求自己。同時,各班均將洗手的方法、提衣褲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貼,提醒幼兒整理好衣褲並按規定的要求清洗雙手。為使幼兒能節約用水、用紙,教師創編了洗手歌,用兒歌進行時間上的隱性提示。在節約用紙方面教師也將用紙量和折紙的方法照成照片。
(二)開展如廁健康教育,讓健康知識深入幼兒內心
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是如廁課題更好開展的前提,為此各班圍繞如廁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如小班社會「學習自己如廁」,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如廁,盡可能不尿濕褲子,並知道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大班科學「有趣的座便器」通過認識座便器的外部結構特徵,座便器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懂得愛惜物品,節約用水的道理。孩子如廁時總喜歡奔跑,而當地面有水時就會很滑,教師除了及時拖干凈外,也把入廁安全設計成了一節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游戲「猜猜小動物怎麼走路」激發幼兒的興趣。如:模仿小貓走路「輕輕」,模仿小烏龜走路「慢慢」等特點,來培養幼兒安靜如廁的習慣。
(三)抓好隨機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如廁習慣
1、剛入園幼兒不樂意主動在園如廁
如廁是小班幼兒的一大難題,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講,由於幼兒園與家庭廁所的環境及如廁方式之間的差異,使幼兒對如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恐懼感,他們大多不喜歡在幼兒園上廁所,尤其是大便,有時出現便在褲子里或床上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寶寶在家如廁情況」的問卷調查,仔細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細心的觀察每一位幼兒的如廁情況,做好記錄,耐心去幫助幼兒建立如廁排便的習慣。對於尿褲子及尿床的幼兒則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如廁環境,利用標記、語言進行暗示,使幼兒消除恐懼,能夠在幼兒園里主動入廁。
2、幼兒如廁擁擠,相互碰撞
小班幼兒的年齡還小,規則意識差,往往不會去考慮其他幼兒的感受,比較的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相互謙讓,在如廁及便後洗手時經常擠在一起,爭著如廁、洗手。我們在幼兒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貼上小腳印。幼兒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腳印上才能如廁、洗手,沒有了小腳印兒就要在旁邊等一會。一段時間過後,擁擠的現象減少了。
3.、幼兒便後不能用正確方法主動洗手
幼兒如廁沒有養成洗手的習慣,後經常會忘記洗手,有的幼兒雖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確。為了增加幼兒的正確洗手、如廁等生活常規,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運用聽故事、念兒歌的形式向幼兒進行衛生教育。
4、幼兒不能便後獨立整理衣褲
幼兒在家中許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代替的,造成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我們要耐心教給幼兒正確的整理衣褲方法,多觀察、關注,提醒和幫助幼兒將衣褲整理好,平時加強練習,並與幼兒家長及時溝通,請家長為幼兒提供方便的衣褲,便於幼兒穿脫提拉。要讓家長盡量給幼兒多一點的鍛煉機會,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同時,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我們要使用親切的口吻,及時進行表揚和肯定 「你真棒」,你真能幹,教師通過靈活使用不同的語言,發揮了語言的魅力,幼兒的行為得到了肯定,增強了幼兒自我服務的信心。
5、便後幼兒不能用正確的方法擦拭,不能掌握正確的用紙量。
我們教會幼兒從前向後的擦拭方法,對於小班幼兒,每次等他們擦完以後以教師還以「看看小屁屁干凈不幹凈」為由檢查一下,給予幼兒需要的幫助。
(四)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入廁心理
1、対幼兒進行性別教育,教育幼兒尊重他人的隱私
在幼兒園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幼兒喜歡窺視異性的如廁方式,尤以小班幼兒居多。為此我們開展了幼兒性別教育,使幼兒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如廁方式,打消幼兒對異性如廁的神秘感。同時我們在全體幼兒中開展了如廁隱私教育,即:要求幼兒按男女分別如廁,在他人如廁時不進行窺視,尊重他人的如廁隱私
2、教育幼兒不歧視大小便失禁的幼兒
幼兒在園或家中常有尿床或拉褲子的現象,如遇到這樣的事情會遭人笑話,這樣會使尿床或拉褲子的幼兒不好意思。尤其是再加上教師或家中的訓斥,就會使孩子更加的自卑。因此我們在幼兒中開展了陽光教育,即不笑話大小便失禁的小夥伴,幫助他及時更換衣褲。我們要求教師及時安撫孩子,不要太過於聲張。尊重孩子的自尊,將孩子帶入到寢室更換衣褲,不要當著全班幼兒的面進行。同時和家長達成一致,請家長遇到此類情況時也不要在眾人面前訓斥孩子。如遇此次情況經常發生時,則要求教師在園及時提醒這些孩子如廁,避免孩子尿褲子。並及時和家長溝通,請家長帶孩子進行治療。
五、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入廁行為習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熟悉、最親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有了家長的配合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要與家庭密切配合,針對幼兒如廁問題及時溝通,達到幼兒園與家庭的同步教育。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有效的家園共育工作:
(一)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把對孩子如廁方面提出的要求,通過各種形式告知家長。如:家長會,每天的入、離園時間,家園聯系欄等,請家長配合並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分析原因、商量對策。
(二)家園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家長在家裡要讓幼兒獨自養成入廁的好習慣,對幼兒提出與幼兒園相應的要求,讓他們學習正確入廁的方法,這樣家園共同努力,保證幼兒在園在家生活規律的一致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獨立性,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入廁能力。
(三)通過多種形式(家長會、家園宣傳欄、班級QQ群、家園聯系欄、每月話題、家長預約談話),向家長宣傳「培養文明如廁習慣的重要性和方法」及相關知識。
(四)邀請保健老師為家長開設相關知識講座,及時有效的讓家長了解一些培養幼兒文明如廁的措施與方法,配合幼兒園幫助幼兒在家也能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良好如廁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及家長都不能忽視對幼兒的如廁教育,要樹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觀,抓住幼兒如廁環節,利用多種教育方法,使幼兒學會自立大小便,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使幼兒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長。幼兒園還將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讓好習慣陪伴幼兒一生。

G. 有哪些方式可以鼓勵幼兒園孩子如廁

(一)注重良好環境的創設,讓環境起到隱性的教育功能。
豐富的環境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養成良好如廁習慣的重要性,促使幼兒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到活動中,又可以起到隱性的教育功能,提醒幼兒如廁前、如廁時、如廁後應該怎樣做。因此可以在便池上方粘貼不同的標志,提示幼兒按男女如廁。大班粘貼男孩(小紳士)、女孩(小天使)標志,要求幼兒按相應的標准要求自己。同時,各班均將洗手的方法、提衣褲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貼,提醒幼兒整理好衣褲並按規定的要求清洗雙手。為使幼兒能節約用水、用紙,教師創編了洗手歌,用兒歌進行時間上的隱性提示。
(二)開展如廁健康教育,讓健康知識深入幼兒內心。
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是如廁課題更好開展的前提,為此圍繞如廁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如小班社會「學習自己如廁」,引導幼兒學習自己如廁,盡可能不尿濕褲子,並知道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孩子如廁時總喜歡奔跑,而當地面有水時就會很滑,教師除了及時拖干凈外,也把入廁安全設計成了一節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游戲「猜猜小動物怎麼走路」激發幼兒的興趣。如:模仿小貓走路「輕輕」,模仿小烏龜走路「慢慢」等特點,來培養幼兒安靜如廁的習慣。
(三)抓好隨機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如廁習慣
1、剛入園幼兒不樂意主動在園如廁
如廁是小班幼兒的一大難題,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講,由於幼兒園與家庭廁所的環境及如廁方式之間的差異,使幼兒對如廁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恐懼感,他們大多不喜歡在幼兒園上廁所,尤其是大便,有時出現便在褲子里或床上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進行了「寶寶在家如廁情況」的問卷調查,仔細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細心的觀察每一位幼兒的如廁情況,做好記錄,耐心去幫助幼兒建立如廁排便的習慣。對於尿褲子及尿床的幼兒則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同時還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如廁環境,利用標記、語言進行暗示,使幼兒消除恐懼,能夠在幼兒園里主動入廁。
2、幼兒如廁擁擠,相互碰撞
小班幼兒的年齡還小,規則意識差,往往不會去考慮其他幼兒的感受,比較的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相互謙讓,在如廁及便後洗手時經常擠在一起,爭著如廁、洗手。我們在幼兒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貼上小腳印。幼兒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腳印上才能如廁、洗手,沒有了小腳印兒就要在旁邊等一會。一段時間過後,擁擠的現象減少了。
3、幼兒便後不能用正確方法主動洗手
幼兒如廁沒有養成洗手的習慣,後經常會忘記洗手,有的幼兒雖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確。為了增加幼兒的正確洗手、如廁等生活常規,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運用聽故事、念兒歌的形式向幼兒進行衛生教育。
4、幼兒不能便後獨立整理衣褲
幼兒在家中許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家長一手包辦代替的,造成了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較弱。我們要耐心教給幼兒正確的整理衣褲方法,多觀察、關注,提醒和幫助幼兒將衣褲整理好,平時加強練習,並與幼兒家長及時溝通,請家長為幼兒提供方便的衣褲,便於幼兒穿脫提拉。
5、便後幼兒不能用正確的方法擦拭,不能掌握正確的用紙量。
我們教會幼兒從前向後的擦拭方法,對於小班幼兒,每次等他們擦完以後以教師還以「看看小屁屁干凈不幹凈」為由檢查一下,給予幼兒需要的幫助。
(四)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入廁心理
1、対幼兒進行性別教育,教育幼兒尊重他人的隱私。
在幼兒園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幼兒喜歡窺視異性的如廁方式,尤以小班幼兒居多。為此我們開展了幼兒性別教育,使幼兒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如廁方式,打消幼兒對異性如廁的神秘感。同時我們在全體幼兒中開展了如廁隱私教育,即:要求幼兒按男女分別如廁,在他人如廁時不進行窺視,尊重他人的如廁隱私。
2、教育幼兒不歧視大小便失禁的幼兒。
幼兒在園或家中常有尿床或拉褲子的現象,如遇到這樣的事情會遭人笑話,這樣會使尿床或拉褲子的幼兒不好意思。尤其是再加上教師或家中的訓斥,就會使孩子更加的自卑。因此我們在幼兒中開展了陽光教育,即不笑話大小便失禁的小夥伴,幫助他及時更換衣褲。尊重孩子的自尊,將孩子帶入到寢室更換衣褲,不要當著全班幼兒的面進行。
五、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入廁行為習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熟悉、最親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有了家長的配合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要與家庭密切配合,針對幼兒如廁問題及時溝通,達到幼兒園與家庭的同步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家長會、家園宣傳欄、班級QQ群等,向家長宣傳「培養文明如廁習慣的重要性和方法」及相關知識。為家長開設相關知識講座,及時有效的讓家長了解一些培養幼兒文明如廁的措施與方法,配合幼兒園幫助幼兒在家也能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
良好如廁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及家長都不能忽視對幼兒的如廁教育,要樹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觀,抓住幼兒如廁環節,利用多種教育方法,使幼兒學會自立大小便,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使幼兒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長。

H. 小班禮儀課程上廁所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上廁所時的注意事項,知道憋尿不利於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入廁習慣。
教學准備:
1.幼兒用書。
2.課件。
教學過程:
1、幼兒看書,直接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這些畫面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觀看幼兒用書片刻並回答。
(3)教師: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做什麼?男孩和女孩解手的姿勢一樣嗎?
(4)幼兒回答。
2、出示課件,了解如廁時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
(1)教師:書上的女孩是怎麼上廁所的?如廁後,我們應該做什麼呢?為什麼要這么做呢?
(2)幼兒認真閱讀幼兒用書後回答。教師小結:女孩是坐在座便器上的,她用手紙從前後擦屁股。如廁後,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拉好衣褲、沖水和洗手哦!
(3)教師:在幼兒園如廁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4)幼兒討論並回答。教師小結:在幼兒園如廁時,上廁所的小朋友會比較多,這時我們應注意排隊和等待,在等待時不要擁擠,推搡,注意安全。
3、引導幼兒發現及時解手和身體健康的關系。
(1)教師講述事例:君君玩游戲時興致勃勃的,老師提醒小朋友們要去解小便了,他卻說:"我沒便",其實是他不想離開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收拾玩具了,君君這才覺得自己憋不住了,於是趕緊往洗手間跑去,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控制不住自己,尿在了身上。
(2)教師:君君為什麼會尿在身上呢?他這樣憋尿好嗎?怎樣才不會尿在身上呢?
(3)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有了尿意的時候要及時解手,長期憋尿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君君在玩玩具期間應該去解一次手,這樣他就不會尿褲子了。

閱讀全文

與小班健康課關於上廁所怎麼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夢回梁祝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246
美女你好呀在哪裡呀 瀏覽:573
賭神里的哪個美女最好 瀏覽:473
運動健康軟體如何設置音樂 瀏覽:113
同事間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360
幸福戀人是什麼歌 瀏覽:216
有哪些小故事適合講給經常馬虎的孩子聽 瀏覽:583
男屬蛇婚姻最佳配偶是什麼屬相 瀏覽:372
靠譜的婚姻律師在哪裡 瀏覽:892
一九八七年兔婚姻如何 瀏覽:133
美女美女是哪裡的 瀏覽:526
報考事業單位工作經歷證明怎麼開 瀏覽:383
胸有成竹來自於哪個故事 瀏覽:988
抖音的美女頭像怎麼弄的 瀏覽:687
中國原型故事有哪些好詞好句 瀏覽:133
軟體工程和經濟類哪個好 瀏覽:467
鹵水鵝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443
唐三見過哪些美女 瀏覽:953
堯是哪個神話故事人物 瀏覽:169
事業單位合同工歸哪個部門管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