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儒家思想比較健康的精神有哪些

儒家思想比較健康的精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2 08:00:39

① 在養生學方面儒家有哪些學術思想和觀點

在養生學方面,儒傢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思想和觀點,從儒家許多經典中都可以發現。如強調精神調攝方面,《禮記·緇衣》說:「心以體全,亦以體傷」。養心與養形是養生的重要內容,然而精神與形體之間,具有統帥支配作用的是精神。

養生首先要強調精神調攝,而最好的方法是減少物質慾望,即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慾」。人生存在著慾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會許可的條件下實現慾望,不可有過分地要求,這就需要遵循「禮」的原則。

注意身體護養也是儒家養生思想的一個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時、勞逸適度、飲食有節等,是護養身體的基本原則。反之,如果不注意這些原則,「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寢處不適,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者,疾共殺之。」這些都是造成身體損害、不善養生的原因,是需要予以注意的。

另外孔子還指出:「居無求安」。意即居住環境和條件不可太安逸了,否則,容易使人變懶,意志消沉,事業荒廢,身體衰弱,對健康不利。他按照四時節令氣候變化調節居處和增減衣被,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② 儒家養生思想是什麼

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強調精神調攝 《禮記·緇衣》說:「心以體全,亦以體傷」。養心與養形是養生的重要內容,然而精神與形體之間,具有統帥支配作用的是精神。養生首先要強調精神調攝,而最好的方法是減少物質慾望,即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慾」(《孟子·盡心下》)。人生存在著慾望是正常的,然而只能在社會許可的條件下實現慾望,不可有過分地要求,這就需要遵循「禮」的原則。正如《論語·顏淵》中所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還提出了君子三戒,即「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行則從禮、君子三戒等內容,即為寡慾。儒家關於精神調攝的原則,在中醫養生學思想中得到了闡發和應用。

注意身體護養 這也是儒家養生思想的一個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時、勞逸適度、飲食有節等,是護養身體的基本原則。反之,如果不注意這些原則,「寢處不適,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這是需要予以注意的。

倡導飲食衛生 孔子對於飲食衛生十分重視,為了保證身體健康,他提出了飲食保健的原則,即《論語·鄉黨》中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精,則營養豐富,膾宜細,則味道美,可增進食慾,有利於消化吸收。並且,提醒人們一定要食新鮮、清潔的食物,以防止疾病的發生。他指出:「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則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貪。」強調了食品要精細、烹調要得當,進餐要定時,經久變味、腐敗發臭的食物不宜食用等飲食衛生要求。同時,也提出了調和飲食五味,要順應四時的原則。
儒家的養生思想,是極寶貴的養生經驗,因而為歷代養生家所遵循。時至今時,仍有其實用價值。

③ 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儒學中具體有哪些體現呢

在我國傳統文化5000多年的歷史中,儒家思想在歷朝歷代中佔有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孔子創辦的儒家學說,是根據社會發展的狀態,而進行反思整理,再加以詮釋的思想學說。而儒學學派所提出的愛國主義精神,倡導各民族和諧相處,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博大胸懷等思想都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

三、相輔相成的關系

綜上所述,孔子創建的儒家文化對中國從古至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們兩者是血肉的關系,也就是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就包含了儒家文化,而且通過儒家精神有所體現出來。不過對於當今社會的我們,更重要的是對文化取其精魄去其糟華。

④ 儒家思想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是以"仁為核心"和"人為貴"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傳統文化。
九大核心思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對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的好處:

道德精神:「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感,「朝聞道,夕可死」的精神追求,堅毅的人格、積極的人生態度,尊老尚賢敬師和見利思義的人生准則。
現代價值:大一統思想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團結;以人為本、民本思想有利於「三農」問題。

⑤ 儒家與佛家的養生思想分別有何特點

儒家養生思想特點: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養生思想是一種道德范疇和廣義的養生概念。孔子明確指出:「仁者壽。」孟子說:「善養吾浩然之氣。」萄子也說:「所以養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強調了仁義道德對養生的重要性。

這種建立在倫理道德基礎上的養生觀,強調的是精神調攝。儒家養生,講究以人的精神思想和道德品行為主的「修身」作為核心。

佛家養生還講求調理人與自然、社會的「互存關系」。因而十分重視環境,介入植樹造林、行醫施葯等公益事業。寺院多為依山傍水、山清水秀之處,既能修行,又能養性怡人,有益健康。另外,佛家有很多戒律,如對酒、色、食、財等諸方面的節制和約束,使人專心參禪、提高道德品質的修養。這些思想被吸收融入中醫養生學中,充實了「養神」、「固精」、「節欲」等方面的內容。

總結:

儒家要求人們對封建倫理道德的履踐作為自我人生完善的目的,並把這種養性觀溶入中醫養生文化之中。高尚聖潔的倫理觀既是人們自我人格完善的途徑,也是養生的重要方法。

佛家勤業的手段多種多樣,他們一心禮佛誦經之外,還在思想上修習禪定,生活上厲行戒律。而正是這種誦經禮佛,禪定持戒,在客觀上吻合養生的原理。所以佛家雖不以長生不死為修習宗旨,但自古以來,享有天年的高僧卻為數不少,可說是比比皆是,其修持方法在客觀上有養生延年的作用。

⑥ 簡述儒家思想中所體現出的心理健康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儒家提倡內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外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代儒家學者都強調修身是人生的根本,他們認為修身是實現人生價值和達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方法,是彰顯人的主體意識和生命價值的重要路徑。儒家修身思想是由己出發而實現的自我改善之道,體現了中華先民在生活中所獨有的人生智慧,這一思想也能夠為當代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思想資源及各種啟示。我們嘗試發掘儒家修身文化中關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閃光點,探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使之與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尋求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成長和人格完善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與儒家思想比較健康的精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女美女是哪裡的 瀏覽:526
報考事業單位工作經歷證明怎麼開 瀏覽:383
胸有成竹來自於哪個故事 瀏覽:988
抖音的美女頭像怎麼弄的 瀏覽:687
中國原型故事有哪些好詞好句 瀏覽:133
軟體工程和經濟類哪個好 瀏覽:467
鹵水鵝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443
唐三見過哪些美女 瀏覽:953
堯是哪個神話故事人物 瀏覽:169
事業單位合同工歸哪個部門管 瀏覽:363
萬達和美女人街哪個消費便宜 瀏覽:433
什麼叫兩個故事 瀏覽:702
社會如何提高公民的幸福感 瀏覽:565
昆明地區婚姻家事律師費用多少 瀏覽:187
健康管理師證書哪裡找工作好 瀏覽:98
愛情需要維護哪些細節 瀏覽:35
事業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瀏覽:6
何止是美女下一句是什麼 瀏覽:978
清朝紀美女是哪裡人 瀏覽:889
美女學慣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