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高心理健康水平什麼意思

高心理健康水平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7-16 18:22:13

Ⅰ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意義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名人所認為的心理健康:

英格里士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作良好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豐富情況。不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

麥靈格爾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相互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不僅是要有效率,也不僅是要能有滿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規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備。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能,適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

馬斯洛認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備下列品質:(1)對現實具有有效率的知覺;(2)具有自發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悅納本身,也能悅納他人;(4)在環境中能保持獨立,欣賞寧靜。(5)注意哲學與道德的理論;(6)對於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7)能與少數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為樂的精神;(8)具有民主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9)能經受歡樂與受傷的體驗。

1946年,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對此定義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具體表現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職業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

Ⅱ 心理健康是什麼意思啊

經過查閱資料得知,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同時,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身體受傷時,人們知道要看醫生、吃葯.可是,人們卻忽視了心理疾病.現在,青少年很容易發生心理疾病.
在我國,最新一次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中學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常心理疾病表現在:憂郁、狹隘、嫉妒、驚恐、殘暴、敏感、自卑.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心胸狹窄,有的人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有的人敏感多疑,還有的人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些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的孩子應具備5個特點: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4、能自我接納,有自製力,能積極面對生活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們要重視心理健康,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我們才能健康的生活、快樂的學習,才能與同學們友好相處,才能開心的成長.

Ⅲ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什麼呢?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協調、內容與現實一致和人格相對穩定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我能正常的工作,能夠適應環境,能夠支配自己的身體,也能管控自己的情緒,能夠很好的與人交流,生活有幸福感。

那麼心理不健康又是指什麼呢?這個定義包含了很多方面,可以簡述為當心理活動變得失衡,而且對個體生存發展和穩定生活起著負面的作用,影響較大,那麼就可能處於心理不健康的狀態。


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心理是否健康,有什麼評判標准呢?

1、心理活動強度

心理活動強度指的是對突然的強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遭遇到精神打擊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

抵抗力強的人,會有心理反應,但是能夠緩解過來,對其精神刺激不那麼強烈,不會致病。

抵抗力差的人,通常反應會很強烈,並且容易產生後遺症,可能會導致精神障礙。

2、心理活動耐受力

上面一個標準是指對突然的精神刺激,這個耐受力指的就是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

例如患上治療周期長的疾病,例如癌症,長期對於身心都折磨。

耐受力弱的人可能就會發生個性的改變,可能會變得異常暴躁或情緒特別低落,甚至會加重病情;而耐受力強的人也會感覺到痛苦,但是不會產生精神問題,而會把每次扛過的苦都當做強者的象徵。

3、周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上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例如有的人白天一條蟲,晚上一條龍,白天無精打采,到晚上就靈感爆棚,而有的人則是正好相反的。

假如一個人習慣晚上的時候花一個小時冥想,那麼有一段時間因為某些原因,這個動作無法執行,節律被打破,那麼他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感,心理活動也會隨著發生變化。

4、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在進行一項新任務的時候,有些人評估自我的時候容易產生兩種傾向:估計過高和估計過低。

估計過高的可以簡稱為自大,對於自我能力過於自信。如果在實際操作時掉以輕心導致失敗,那麼就容易產生失落感或者抑鬱情緒。

估計過低的可以堅持為自卑,覺得自己不行,做事情容易畏首畏尾,容易害怕失敗,而惴惴不安,容易產生焦慮。

Ⅳ 什麼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

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根據我國青春期兒童的心理活動特點,他們達到心理健康應具備以下六個心理品質:

一、智力發育正常,即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

二、穩定的情緒。盡管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但不會持續長久;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理解他人,學習他人長處,友善、寬容地與人相處;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能對自己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能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心理健康標准;網路- 心理健康

Ⅳ 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智力水平越高,不代表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

智力在一般意義上被認為是解決問題、抽象思維和靈活應變的能力。既然定義是「能力」,智力就和「體力」一樣,是個很模糊的概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但是對於個人,身體處於健康狀態的時候智力也更容易發揮得好,就像健康時體力也好一樣。

在智力活動中需要依靠大腦里大量神經細胞的活動。一項復雜的腦力活動,需要同時運用認知、邏輯判斷、語言理解、工作記憶等多種分布在大腦皮層各個區域的功能。每個腦區活動時都有上億個神經細胞協調活動。只有這些區域都順暢地緊密合作時腦子才好用;而當某些神經線路工作不暢時,就會拖整個系統的後腿。對於個人來講,身體健康的時候大腦更可能處於工作的最佳狀態,整體的腦力也強。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需要趕時間寫一篇文章時,卻一個字也憋不出,或者好像有什麼想法卻寫不出來;如果在狀態好的時候,卻可以才思敏捷,如有神助。同樣的腦子,為什麼在不同的時間會有這么大的區別呢?

神經調節物質的作用是非常明顯而且快速的。很多人在進行艱難而枯燥的腦力活動時覺得很累,堅持不下去了。這時休息一下,唱一首歌或跑跑跳跳,精神突然變得愉快而開朗了,工作效率會突然變得很高。這是因為在唱歌或運動時會增加神經調節物質的分泌,多巴胺和五羥色胺會產生愉快的感覺,腎上腺素能提高專注力,乙醯膽鹼會增加清醒的程度。所有這些都會讓人在短時間提升認知、辨識和專注能力以及短期記憶力,更好地進行創造性的腦力工作。

對於不同的個人來講,健康程度與智力有比較復雜的關系,很多患有嚴重疾病的人卻可能智力超群。比如,當代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一直被嚴重的脊髓側索硬化症困擾,但這個嚴重的健康問題並沒有破壞他的智力,霍金由於行動不便反而有更多的時間來獨自思考,因此想問題的深度遠遠超過絕大多數行動自如的人。

Ⅵ 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為哪三個等級

心理健康又稱精神健康,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為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三個等級。
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於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於一般常態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
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為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有敏銳的智能,適合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心情。

Ⅶ 心理測試指數高是什麼意思

心理測試指數高意思是:分數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心理測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測試方法,它是指通過一系列手段,將人的某些心理特徵數量化,來衡量個體心理因素水平和個體心理差異差異的一種科學測量方法。心理測試(測驗)是指用科學設計的量表來測量觀察不到的人格結構,也被稱為潛變數測試。

通俗而言,心理測試是指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方法來測量被評者的智力水平和個性方面差異的一種科學方法。

心理測試(測驗)一般用設計符合信效度的問卷方式進行,一個有用的心理測試必須是有效的(即,有證據支持指定的解釋試驗結果)和可靠的(即,內部一致的或給予時間,一致的結果的,等)。也就是說所有人需要平等對待,對測試問題的認知均等率是很重要的。

測試原則

1、要對個人的隱私加以保護。因為心理測試涉及到個人的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個人隱私,這些內容嚴格來說應該只讓被試者以及他願意讓人知道的人才能了解,所以,有關測試內容應該嚴加保密。

2、心理測試以前,要先做好預備工作。心理測試選擇的內容、測試的實施和計分,以及測試結果的解釋都是有嚴格的順序的,一般來說,主試及測試者要受過嚴格的心理測試方面的訓練。

3、主試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包括要統一地講出測試指導語;要准備好測試材料;要能夠熟練地掌握測試的具體實施手續;要盡可能使每一次測試的條件相同,這樣測試結果才可能比較正確。

盡管心理測試是心理學研究的必要手段,在實際的生活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然而要注意的是,心理測試只是提供一定的參考。人是發展成長和變化的,心理測試僅僅提供個人在進行測試的那個時間點的狀況特點,因此過分誇大心理測評的效果也是不對的。

在此特別提醒各位的是,心理測試只能提供一個專業的心理學方面的參考,並不能為一個人下終生的論斷。無論任何人,在對測試結果進行解釋的時候必須慎之又慎,不要把心理測試結果當成是「終生的標簽」。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心理測試

Ⅷ 心理健康的含義和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不僅僅表現為智力正常、情緒良好、意志健全、行為協調符合年齡特點,而且還表現為反映適度、人際關系協調、心理活動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也制定了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有足夠的安全感;充分了解自己,並適度評價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實際;不脫離周圍環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協調;善於從經驗中學習;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適度發泄情緒和控制情緒;在符合集體要求的情況下,仍有限的發揮個性特點;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前提下,恰當的滿足個人的需求。

Ⅸ 什麼是心理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

大學生心理健康標准,有適度的安全感。適度地自我批評。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有自知之明。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

要有靈活性,能夠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評價自己,不過於自卑,不過分自負。生活要有目標,要有計劃,而且目標、理想與現實差距不要太大,不要脫離現實環境。

患者的人格,就是自我、本我、超我之間要和諧共處,平衡發展。要善於學習,尤其是從困難和挫折中學習經驗。能夠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善於交友以及處理人際關系。能夠合理自發的調整自己的情緒,既能夠合理的發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又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能夠合理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以及矛盾和沖突。

Ⅹ 什麼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的狀態。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維持上述狀態的措施,諸如精神疾病的康復,精神病的預防,減輕充滿沖突的世界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使人處於能按其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國的一些心理學著作中,認為心理健康是以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當前和發展著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以及自我內環境具有良好的適應功能。因而,對心理健康一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沒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又稱精神疾病,是心理活動的異常表現。沒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因為心理疾病狀態下人無法正常地發揮心理活動的功能,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明顯的影響,心理疾病無疑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二)對不良心理活動能夠及時而有效地調節

人生活在復雜的社會中,矛盾沖突、壓力打擊隨處可見,沒有人能夠事事順心,時時愉快,在各種生活事件中產生消極心理是在所難免的。心理健康的人並不是永遠都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下,他在生活中也有煩惱,也有痛苦,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困擾。出現這些問題時,心理健康的人能及時發現,並能採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調節心理活動,使之盡快恢復到正常的活動狀態中。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中,能夠很好地調整心態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要求。

(三)保持積極、平穩的心理狀態

使心理活動正常地發揮功能,在社會生活中充分發揮身心潛能,這是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它包括在各種社會條件下保持平穩、正常的心理狀態,不論順境還是逆境,不論成功還是失敗,不論自己處於社會的哪一個位置,心理健康的人都盡可能地做到心平氣和、愉快滿意地對待現實,較少產生心理困惑。另外,這種理想狀態還包括對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比如能夠勝任工作和學習,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的事業成就與社會認可,能與周圍各種人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勇於承擔責任,善於解決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等等。

閱讀全文

與高心理健康水平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到店事業群銷售審核是做什麼的 瀏覽:451
哪裡白領美女多 瀏覽:148
幸福歸來帆船比賽怎麼拍的 瀏覽:637
網路經濟a股有哪些 瀏覽:770
下一站是幸福賀爸爸叫什麼 瀏覽:399
代表健康的花卉是什麼 瀏覽:503
中年夫妻婚姻如何相處 瀏覽:875
幸福是什麼喝茶文案 瀏覽:348
兔年的女人婚姻如何 瀏覽:281
美女拉屎沒紙怎麼辦 瀏覽:212
愛情中的對錯是什麼意思 瀏覽:444
婚姻中會存在什麼困惑 瀏覽:357
幸福都是因為什麼 瀏覽:628
中小企業如何擁抱數字經濟 瀏覽:102
這世間到底是什麼才是愛情 瀏覽:525
幸福里美酒怎麼樣 瀏覽:477
女生生氣了該講什麼故事 瀏覽:370
為什麼櫃員都是美女 瀏覽:419
健康環保方式有哪些 瀏覽:4
省直事業單位多久出排名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