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要怎麼提高孩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保證他的心理健康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出於本能的行為,孩子自從出生之後不久就會主動尋求與父母互動,但是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卻是後天通過實踐培養出來的。
況且有天生內向的孩子,本來就比較害羞,讓他們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是家長在生活中要關注的,有的孩子在家裡一個樣,出門又一個樣,之和自己熟悉的人玩得來,但是到了外面見到陌生人就不敢開口說話。
交往能力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一個人想要成功除了自己努力之外,外界環境和人的支持也必不可少。孩子的交往能力決定了成年後的生存能力,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系代表了各自的心理水平,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人際交往不良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未必能夠做得很好,雖然說很多世界名人有一些是性格孤僻的傳聞,但大多數獲得非凡成就的人,在人生中總會有幾個對他們影響重大的至親好友。
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試著挖掘出他們的專長,不僅是為了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能在這條路上找到志趣相投的小夥伴,拓寬他們的交際范圍。
5. 教給孩子一些交友技巧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孩子都非常有個性,要想與之保持良好的關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在孩子做錯或者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家長可以教給他們,幫助孩子獲得更多的友誼,比如說讓孩子把禮貌用語掛在嘴邊,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矛盾,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為了小事斤斤計較,與人交往注重的是給予而不是回報,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要認真傾聽,不要一邊做事一邊心不在焉的應付,更不能打聽別人隱私,在別人不在的時候說他們的是非。
孩子交際能力都是在實踐中不斷累積
『貳』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當如何疏導
引言:很多父母對於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不是非常關心,有些父母在平時根本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孩子交流的時候經常態度非常不好,或是平時教育孩子時總是用一些非常極端的方式,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小學生的心理也是非常敏感的,關於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如何疏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們如果想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就一定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平時多與孩子溝通,為孩子進行情感的疏導,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家庭中要注意,學校也需要注意,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茁壯成長。
『叄』 怎樣鍛煉孩子的溝通能力的方法
有的孩子在家裡活潑好動,聰明伶俐,而一旦來到新的環境、接觸陌生人會變得害羞靦腆;
有的孩子在學校里獨自游戲、自言自語、很不合群;
有的孩子與人交往處處逞強,盛氣凌人;
還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時,即使大人強迫其對人要有禮貌,也緘口不語,設法躲避。
這些表現其實都反映出孩子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
從小培養孩子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對於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與人溝通能力呢?不妨鼓勵孩子去做一名小記者吧!
小記者必備素質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2、善於思考、提問
3、與不同的人溝通的能力
4、良好的儀態和心理素質
在學習成為一名小記者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學會與人溝通。
『肆』 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1、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孩子才有了心裡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經得起挫折。『伍』 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該如何教育
現在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長都非常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希望孩子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實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健全的心理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身體健康,擁有著活潑開朗的性格,遇到事情能夠積極向上。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要耐心的給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或者是苛責,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產生悲觀的心理,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也不要隨意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家長就像是孩子的影子,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回歸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就會使孩子的人格變得高尚,精神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陸』 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怎樣培養
一般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強烈的,在學習上就表現為強烈的求知慾望,當然孩子的求知慾望與學習成績是沒有必然關系的,因為孩子的求知慾望往往表現在孩子所感興趣的幾個領域或者某一個領域,如果孩子對於任何事情都沒有求知慾望,那家長朋友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導致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與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在求知方面遇到挫折所致。
『柒』 怎樣培養孩子心理健康
1、鼓勵法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種需要大人承認和需要鼓勵的心理,這些孩子往往是很喜歡成功,同時也喜歡得到大人們的贊同和認可。所以,父母一定要經常鼓勵你的孩子,這樣孩子通過家長的不斷地被鼓勵和贊揚,對於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這樣就會由肯定而產生心理升華。
2、反問法
要知道語言是對孩子心理溝通的一種工具,所以,家長和孩子在溝通交流的時候要試探或是發問以及反問,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孩子的自身分析和判斷能力,才能有效的發展創造性思維。
3、出難題法
家長可以試著給孩子出點難題,這樣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困難,不僅如此同時還要讓孩子自己解決,要讓孩子經受失敗和挫折,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經驗和教訓。
4、講故事法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家長應該適當的抽出時間給你的孩子講一些積極向上的故事,一個好故事對孩子是有一定益處的,你僅能使你的孩子進行一次心理上的調適,而且還能鼓舞孩子上進。
5、興趣引導法
做父母的可以根據孩子的氣質和性格去發現孩子對什麼會產生興趣和愛好
『捌』 孩子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因此,我們必須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健康。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沒病沒災」就是健康,卻對孩子的心理素質、心理狀視而不見,認為孩子小小年紀不會有心理問題。殊不知,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家庭教育的新焦點。
某家庭教育研究機構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的一次抽樣調查發現,中小學生和大學生中分別有40%~50%和20%~30%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某部門曾在一個城市展開調查,發現孩子患有各種身體疾病的約占受檢人數的65%,而有心理障礙的卻佔69.9%,超過了身體疾病的患者。
三、讓孩子把不愉快的事說出來
可以讓孩子哭,痛痛快快地哭。這就是讓孩子把不快的情緒發泄出來,不堆積在心裡。但同時也要讓孩子記住,要將哭之前的所有痛苦與疲累都統統發泄出來,然後輕松對待下一秒,下一刻。在哭過之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跌倒的原因,最好在紙上分條列出,這樣看起來更清晰、直觀。然後,調整好心態,繼續快樂、積極地成長,這才是最好的方法。
『玖』 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心理素質與教育水平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與形成起著關鍵的影響。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如果父母是張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將來成就如何,射向哪裡,無疑將受父母這張「弓」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應重視對孩子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養孩子的親情 愛是孩子的天性,他不但應得到別人的愛與關注,同時也應學會愛父母、愛親人、愛朋友。為此,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愛父母和親人。全球首富比爾蓋茨說過一句話:「我最不能等待的就是孝敬父母」。家長可將每年的三月份定為孝敬父母月,要求孩子為父母或親人的生日准備禮物,在外吃飯時點父母愛吃的菜,為父母夾菜等。 二、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是最富有同情心、最樂意幫助別人的,但這種情感需要父母或家人的引導與培養,使其能體驗別人的心情,感受別人的歡樂、痛苦、煩惱和失望。如在父母、祖父母或親人因病住院時領孩子去醫院探視,參加各種愛心捐助活動等。 三、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但它不是生來就有的,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整理自己的房間與學慣用品,准備好自己出遊的食品,養好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等。 四、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也許有人會說,小孩子還未成年,有什麼義務呢?其實不然,孩子生活在集體中就有各種各樣的義務。在班級里有打掃教室衛生的義務,在家裡有參與家務勞動的義務。如何培養這種義務感呢?筆者認為父母可教孩子做家務,給孩子制訂一個家務勞動的計劃,每周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家務勞動,或者將某一特定任務交給孩子去干,只有在這種實踐操作中才能培養孩子的義務感。 五、培養孩子的挫折感 現代家庭物質條件優越,一些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生活中出現一點小麻煩或困難,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為了避免孩子將來可能遇到難以應付的境況,家長在平時可不時地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讓他們不時地去面對一些小小的挫折,學會自己去應對。 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2004年,在南京舉辦的兒童保健會上,有專家指出「經過調查發現,現在有八成的孩子感到不幸福,這是令人震驚的。」現在的孩子家庭生活條件優越,父母疼愛有加,可為什麼他們感覺不到幸福呢?因為幸福是一種感受,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領悟,啟發孩子去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幸福,也可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體驗生活的艱苦,從而讓孩子能夠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七、指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首先,要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與人際關系,以此影響孩子。家長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成員互相尊重、相互幫助、相互關心、講究文明禮貌,家務勞動有分工、也有合作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種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交往。 其次,建立家庭幼兒園,為孩子交友提供空間。引導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進行交往,在交往中教會他與夥伴互幫互助,多看別人的優點,學會寬容等。再次,家長與孩子平等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必須保持一點童心和童趣,使自己與孩子之間有共同的興趣和語言,走進他們的心靈,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在這種親子互動中培養感情,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 摘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第5期
『拾』 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都有什麼好的做法呢
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會發現,現在大多數的兒童都出現了心理問題,這可能是因為家長平時沒有多去關注一下孩子。如果我們想要去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話,那麼小編也是建議各位家長最好是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大的壓力。平時帶著孩子多出去玩玩,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更加的可愛,而且也會變得更加的健康。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因為心理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選擇通過輕生的方式來了結自己的生命,小編也是希望所有的家長能夠更好的去保護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去逼迫自己的孩子。過於的逼迫孩子只會讓孩子離父母越來越遠,也只會讓孩子走向不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