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一)作業環境管理
作業環境即生產環境,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由人員環境與自然環境因素組合而成的小環境。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勞動者對其適應能力的大小除了與自身條件有關外,主要受作業性質、作業方式和相應的技術組織措施的影響。作業環境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更會直接影響到職工的安全與健康。
在掌握了不同的作業及作業環境中使用的物質、機器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何種危害的知識的基礎上,必須考慮有效的作業環境對策。包括:①換氣設備:設置換氣、排氣設備,並進行經常的保養、檢查或改進。此外,設置必要的排出物收集、集塵裝置。②環境測定:從最重要的環境因素開始,對作業的特性以及有害物質的發生源、發生量隨時間、空間的改變而變化的情況進行測定。對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環境因素也不能輕視。③採用封閉系統,探討自動化或代替物品的使用。④建立休息室、配置衛生設施等。
(二)作業管理
作業管理是指在給定的作業環境范圍內,為使作業最安全、最舒適、最高效地進行而採取的保證措施。包括:①堅持不懈地進行衛生教育,特別是以使作業者對與之相關的作業對象的充分認識為目的的衛生教育尤為重要。②標准化的嚴格遵守及協調性的作業是安全、高效地從事作業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對機械的配置、清潔、整頓,有害物的表示及處理方法,作業程序、作業姿勢,應當使用的器具等內容進行管理和監督。③責任者的選任及其職責許可權的明確。④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選用及保養管理。
(三)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對職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檢查並依據檢查結果對其進行適當處置的過程,它是以對職工健康障礙進行早期發現為主要目的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
1.建立健康檢查制度。分以下兩種情況進行:
(1)對新入廠人員(包括因調動工作新上崗的人員)進行從事崗位工作前的健康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其從事該崗位工作的適宜性與否作出結論。
(2)對從事有害工種作業的職工,其所在單位要定期組織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由於按規定接受職業性健康檢查所佔用的生產、工作時間應按正常出勤處理。
2.健康檢查的事後處理。根據健康檢查的結果既能觀察職工群體健康指標的變化,又可以對職工個體的健康狀況逐一進行評價並對其進行適當的健康指導和治療。健康檢查的事後處理應從醫療和工作安排兩個方面同時展開,如要觀察、要治療、要調動、要進行工作限定等等。當職工被確認患有職業病後,其所在單位應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意見,安排其醫療和療養。對在醫治和療養後被確認不宜繼續從事原有害工種作業的職工,應在確認之日起的兩個月內將其調離原工作崗位,另行安排工作。
B.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一)作業環境管理
作業環境即生產環境,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由人員環境與自然環境因素組合而成的小環境。它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勞動者對其適應能力的大小除了與自身條件有關外,主要受作業性質、作業方式和相應的技術組織措施的影響。作業環境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更會直接影響到職工的安全與健康。
在掌握了不同的作業及作業環境中使用的物質、機器可能給人體健康帶來何種危害的知識的基礎上,必須考慮有效的作業環境對策。包括:①換氣設備:設置換氣、排氣設備,並進行經常的保養、檢查或改進。此外,設置必要的排出物收集、集塵裝置。②環境測定:從最重要的環境因素開始,對作業的特性以及有害物質的發生源、發生量隨時間、空間的改變而變化的情況進行測定。對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環境因素也不能輕視。③採用封閉系統,探討自動化或代替物品的使用。④建立休息室、配置衛生設施等。
(二)作業管理
作業管理是指在給定的作業環境范圍內,為使作業最安全、最舒適、最高效地進行而採取的保證措施。包括:①堅持不懈地進行衛生教育,特別是以使作業者對與之相關的作業對象的充分認識為目的的衛生教育尤為重要。②標准化的嚴格遵守及協調性的作業是安全、高效地從事作業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對機械的配置、清潔、整頓,有害物的表示及處理方法,作業程序、作業姿勢,應當使用的器具等內容進行管理和監督。③責任者的選任及其職責許可權的明確。④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的選用及保養管理。
(三)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對職工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檢查並依據檢查結果對其進行適當處置的過程,它是以對職工健康障礙進行早期發現為主要目的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
1.建立健康檢查制度。分以下兩種情況進行:
(1)對新入廠人員(包括因調動工作新上崗的人員)進行從事崗位工作前的健康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其從事該崗位工作的適宜性與否作出結論。
(2)對從事有害工種作業的職工,其所在單位要定期組織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由於按規定接受職業性健康檢查所佔用的生產、工作時間應按正常出勤處理。
2.健康檢查的事後處理。根據健康檢查的結果既能觀察職工群體健康指標的變化,又可以對職工個體的健康狀況逐一進行評價並對其進行適當的健康指導和治療。健康檢查的事後處理應從醫療和工作安排兩個方面同時展開,如要觀察、要治療、要調動、要進行工作限定等等。當職工被確認患有職業病後,其所在單位應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意見,安排其醫療和療養。對在醫治和療養後被確認不宜繼續從事原有害工種作業的職工,應在確認之日起的兩個月內將其調離原工作崗位,另行安排工作。
C. 什麼是職業健康
什麼是職業健康?就是職業衛生;什麼是職業衛生?就是勞動衛生;什麼是勞動衛生?就是勞動保護;什麼是勞動保護?就是勞動安全;什麼是勞動安全?就是職業安全與健康!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GBZ188-2007《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3.1職業健康監護
是以預防為目的,根據勞動者的職業接觸史,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醫學健康檢查和健康相關資
料的收集,連續性地監測勞動者的健康狀況,分析勞動者健康變化與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
素的關系,並及時地將健康檢查和資料分析結果報告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以便及時采
取干預措施,保護勞動者健康。職業健康監護主要包括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等內容。 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離崗後醫學隨訪以及應急健康檢查。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GBZ/T 225—2010《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
全文沒有「職業健康」獨立的定義,有「職業健康監護」「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檔案」的定義。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23號《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職業健康監護主要包括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等內容。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
第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制度,保證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落實。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四、在《職業病防治法》全文中,「職業健康」有21處,有「職業健康意識」「職業健康風險」「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監護」,沒有「職業健康」獨立的措詞。
D. 職業健康檢查是什麼
職業健康檢查是指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的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健康檢查。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在開展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省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備案。備案的具體辦法由省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依據本辦法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職業健康檢查檔案應當包括下列材料:
1、職業健康檢查委託協議書;
2、用人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
3、出具的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總結報告和告知材料;
4、其他有關材料。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具有以下職責:
1、在備案開展的職業健康檢查類別和項目范圍內,依法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工作,並出具職業健康檢查報告。
2、履行疑似職業病的告知和報告義務;
3、報告職業健康檢查信息;
4、定期向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情況,包括外出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情況等。
E. 什麼是職業健康安全
簡要為了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改善勞動條件、預防工傷事故和職業危害、實行勞逸結合和女職工及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方面所採取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
F. 職業健康基本知識 什麼是職業健康
促進和保持從事所有職業活動的工人在身體上、精神上以及社會活動中最高度的幸福;預防由於工作條件而使工人失去健康;在工作中保護工人免受對健康有害因素的傷害;安排並維護工人在其生理和精神心理上都能夠適應的環境中工作;總而言之,就是工作適應工人,工人適應他們或她們從事的工作。 一、促進高水平的職業安全衛生是全社會的責任,社會所有成員必須通過確保將職業安全衛生納入國家議程的優先事項,以及通過建立和維護國家預防安全衛生文化的方式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貢獻。 二、國家預防安全衛生文化,是指享有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的權利受到各層面尊重的文化,政府、僱主和工人通過一個界定權利、責任和義務的體制積極地參與,以確保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且預防原則被列為最優先事項。 三、職業安全衛生的不斷改善,應以系統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式予以推動,包括根據1981 年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第155 號公約)第二章的原則制定國家政策。 四、各政府應該 • 作為優先事項,考慮批准2006年的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促進框架》(第187號公約)以及其它有關的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並確保執行其規定,以作為一種手段系統性地改善國家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績效。 • 確保採取持續的行動以建立和加強國家預防安全衛生的文化。 • 確保通過一個妥當適度的安全衛生標准實施體制,包括一個強大和有效的勞動監察體制,保護工人的職業安全與衛生。 五、僱主應確保 • 將預防工作作為其活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為職業安全衛生的高標准與良好的業務績效相輔相成。 • 以有效的方法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以便改善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 • 就有關工作場所安全衛生所採取的所有措施咨詢工人及其代表的意見,為他們提供培訓,向他們通報情況並讓他們積極參與。 六、申明工人享有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的權利,工人應該就安全衛生事宜接受咨詢,並應該: • 遵循包括有關個人防護裝備如何使用在內的安全衛生指南和程序, • 參加有關安全衛生的培訓和提高意識的活動, • 在有關其安全衛生的各項措施方面與其僱主合作。
G. 員工職業健康管理都包含哪些方面
員工健康管理則是一項企業管理行為,它是通過企業自身或藉助第三方的力量,應用現代醫療和信息技術從生理、心理角度對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評估,系統維護企業員工的身心健康,降低醫療成本支出,提高企業整體生產效率的行為。
員工健康管理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不含了員工身體健康管理方面的內容,比如(1)對員工進行全面的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健康評估等等;同時也包含了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進行必要的跟蹤和輔導,(2)設立心理咨詢熱線、設置心理輔導專員和員工互助小組等。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加,員工心理問題已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對員工進行心理健康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高負荷的工作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業績效。
2、健康評估
(1)身體健康測評:身體檢查(育齡期婦女生殖檢查)——有相關醫療體檢中心執行,體質、體能——建議由企業自己負責評估。
(2)心理、社會適應測評:使用「東方健管」提供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評估軟體,由經過培訓的企業專業人員負責執行。
(3)職業健康測評:包括職業健康狀態(方向感、安全感、壓力感、倦怠感、歸屬感)、職業能力(崗位能力)、職業適應(職業測評)。
(4)企業健康風險因素評估:包括個人風險因素,職業風險因素,環境風險因素。
3、員工健康促進
員工心身健康自我管理計劃
員工健康幫助計劃
情緒管理
壓力管理
員工人際管理
員工心理激勵
員工生活管理
裁員心理幫助
健康教育
健康咨詢
H. 職業健康檢查包括那些
職業健康檢查是指醫療衛生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的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的健康檢查。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職業健康檢查,應當在開展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省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備案。備案的具體辦法由省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依據本辦法制定,並向社會公布。
職業健康檢查檔案應當包括下列材料:
1、職業健康檢查委託協議書;
2、用人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
3、出具的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總結報告和告知材料;
4、其他有關材料。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具有以下職責:
1、在備案開展的職業健康檢查類別和項目范圍內,依法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工作,並出具職業健康檢查報告。
2、履行疑似職業病的告知和報告義務;
3、報告職業健康檢查信息;
4、定期向衛生健康主管部門報告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情況,包括外出職業健康檢查工作情況等。
I. 職業健康的名詞解釋
職業健康是研究並預防因工作導致的疾病,防止原有疾病的惡化。主要表現為工作中因環境及接觸有害因素引起人體生理機能的變化。 定義有很多種,最權威的是1950年由國際勞工組織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聯合職業委員會給出的定義:
職業健康應以促進並維持各行業職工的生理、心理及社交處在最好狀態為目的;並防止職工的健康受工作環境影響 ;保護職工不受健康危害因素傷害;並將職工安排在適合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