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身心健康目標怎麼寫
1、生活的適應。告別了原先已熟悉了的一切,遠離父母,要獨立處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大學新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個性間的相互包容,看似平凡小事,卻時時都在對每個大學生進行著待人處世、品德修養的檢驗。
2、學習的適應。大學里,班級觀念淡化,沒有固定教室,一二百人一起聽課,上課常常像打游擊戰;老師可能要布置大量的課外閱讀書目,學生也有了比高中相對寬松、自由支配的時間。
大學教師的講課不像高中教師那樣深入淺出,常常是提綱挈領式教學或引導學生自學。在學習目的、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及教學方法上都有許多不同。
目標:
1.使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
3.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給予學生科學有效地心理咨詢和輔導,使學生擺脫心理障礙。
任務:
1.增強德育的針對性、
實效性和主動性;
2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 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標是什麼
健康教育的目的、目標:
1、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維護健康。
3、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4、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5、增強健康理念,從而理解、支持和倡導健康政策、健康環境。
(2)健康的目的應該怎麼寫擴展閱讀:
教育部下發通知,在全國校園開展「師生健康 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活動旨在幫助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通知從國家、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3個層面明確了職責要求。國家層面要完善學校健康教育政策制度體系,增加健康教育教學資源供給,並對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題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和指導。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區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實際制訂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實施方案,豐富健康教育教學資源,切實加強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服務保障和督導評估。
各級各類學校要制訂科學、可行、貫穿全年的主題健康教育活動方案,加強健康教育師資建設,落實健康教育課程課時,完善學校健康教育制度。
通知強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載體和途徑等制約學校健康教育發展的突出矛盾。要切實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因校制宜,創新工作舉措。
要把「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中國學生營養日」「全國愛眼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活動納入健康教育活動。
3. 健康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更好地工作,學習。只有健康了,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4. 健康目標怎麼寫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
目的:
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手段:
*語言教育方法: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專題講座;小組座談。
*文字教育方法:衛生標語;衛生傳單;衛生小冊子;折頁;衛生報刊;衛生牆報;衛生專欄;衛生宣傳畫。
*形象化教育方法:圖片、照片、標本、模型、示範、演示等。
*電化教育方法:廣播、投影、錄像帶、VCD等。
效果評價:
*近期效果評價:主要是對知識、信念態度的變化進行評估。主要指標有衛生知識知曉率、衛生知識合格率、衛生知識平均分數、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中期效果評價:主要是指目標人群的行為改變,評價的指標為:健康行為形成率、行為改變率等。
*遠期效果評價:是對健康教育項目計劃實施後產生的遠期效應進行評價。包括目標人群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的變化。主要評價指標有:生理指標、心理指標(人格測量指標、智力測驗指標、症狀自評量表)、疾病與死亡指標(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嬰兒死亡率、平均期望壽命等)、生活質量指數(生活質量指數、ASHA指數、功能狀態量、生活質量量表等)。
健康傳播技巧:
*人際傳播:是指人與人之間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這可以是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是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
*大眾傳播:是指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書籍、標語、板報、宣傳單張、互聯網等大眾媒體向社會人群傳播信息的過程。
*組織傳播:是指通過組織之間,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是有組織有領導而進行的有一定規模的信息傳播。
*自我傳播:是指個人接受外界信息後,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這是人類進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學基礎
9
5. 健康教育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
提高和維護健康。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增強健康理念,從而理解、支持和倡導健康政策、健康環境。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變革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與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所以對於健康教育就非常重視。而健康教育作為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作為身體健康教育發展的主要教育水平。
因此健康教育作為教育中的啟蒙階段,我國相關的教育機構應該認識到對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秉承對於健康教育的發展目標,要提出一些促進我國健康教育發展的改善建議。力求能夠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取得良好發展,做到更好的促進健康成長,促進我國的教育觀念取得更新和發展。
6. 身心健康目標怎麼寫
如下:
1、初級目標: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防治心理疾病,維護心理健康。
2、中級目標:幫助大學生解決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優化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挫折承受力,增強綜合素質,增進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的繁重工作。
3、終極目標:健全人格、完善人格、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協調發展。
怎樣保持身心健康?
1、凡事寬以待人。
寬宏大量,無私助人,通常會得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珍貴的回贈:那就是我們助人時所引發的愛和感謝。愛和壓力一樣也有積累效果。如果我們能囤積好的感覺,我們也能安全穩妥地度過逆境,這些感覺在一切都不順利時,提醒我們自己有良好的前景,而獲得信心和勇氣。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遵從自然規律,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為此,我們要在飲食,起居、學習、工作以及各種生活制度方面養成一種定時、定量的規律性,並保持始終。這樣才能在大腦皮層建立良好的條件反射系統,進而保證身體各種生理功能發揮最佳效應。
7. 健康目標怎麼寫
需要目標人群在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達到的改變。
1、有較強的情緒控制力,能保持情緒穩定與心理平衡,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適度,行為協調。
2、處事樂觀,滿懷希望,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
3、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的繁重工作;
4、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於承擔責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5、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對各類營養物質都有特殊的要求,這一階段,一方面由於身體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學習、生活、勞動、體育鍛煉都需要消耗較多的熱量,因此,基本需熱量高;
另一方面,身體生長發育也需要提供額外的「原料」。在身體發育這一重要時期,保證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素等基本營養的合理供給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飲食應該是每餐八分飽,主、副食各佔一半,主食宜粗細糧搭配;副食以 1:1:3的比例為宜,即動物蛋白(雞、鴨、魚、肉等)1份,植物蛋白(黃豆及各種豆製品)1份,蔬菜、水果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