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康碼是什麼原理
健康碼的組成
全國版的健康碼是由A、B、S 三個號段組成,健康碼是由數字(或字母組成),其具體的構成如圖1 所示。
A段是用戶身份標識,這個號段是由實名實人認證後方
可取得。也就是說A段碼是每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身份」,通
過這個碼可以定位到其使用者的真實身份。以數字編碼形式
存儲個人信息方便於互聯網信息的互聯互通。
B段是具體業務數據。通過圖1 可以看出,B段內容的前
四個部分是很好理解的。要注意一些的是「碼類型」在此標准
中統一為「JKM1」,「截止時間」特指這個健康碼的有效期,特
指這個健康碼的截止時間,而不是健康碼對應的如「身份證」、
「護照」等等的截止時間。但我認為健康碼的截止時間應是小
於公安部門的身份認證信息的最後有效時間的。B段編碼中
稍微難於理解的是最後一段的「個人信息主題授權記錄摘要」
內容。這里也是有一個國家標准規定的(GB/T 33560-2017)
中相關演算法規定的。個人信息和授權信息的摘要是整個碼中
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平時使用健康碼來判定此人健康
與否都是通過這個部分來判定的,但健康碼除了有部分的健
康判定功能外,其主要的功能還是用來跟蹤持碼人的軌跡,便
於判「接觸者」。還應該注意的是,B段第二、三部分對於「讀
碼者」更為重要,是建立健康碼互聯互通的基礎。
S 段內容是一個數字簽名。數字簽名已經廣泛應用在互
聯網的方方面面,其具體規則也是由GB/T 33560-2017 中相
關演算法規定的。關於數字簽名的應用,這里不做更多解釋。
2. 什麼是電子健康碼
健康碼就是每個地區丶區域制定的二維碼,通過掃二維碼來確定您有沒有去過危險地帶,如果有那就應該盡快隔離,防傳染更多人。
截止目前,各地的電子健康碼已經陸續上線了,居民只要進入相對應的區域進行申報就可以,這個申報過程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很多人之前只聽說是湖北省需要使用電子健康碼來出行,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清零新增人數了,那麼這和電子健康碼還有什麼用呢?
電子健康碼有什麼作用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期,為提高「四類人員」精準排查力度,嚴查嚴管「四類人員」流動,加強疫情防控必須返崗人員科學管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並為下一階段復工復產作好准備。
電子健康碼申領後有什麼便利
通過電子健康碼可以實現:醫療機構,預約診療、移動支付、檢驗檢查、取葯、健康檔案查詢、報告查詢,實現一碼通用;公衛服務,家庭醫生簽約、婦幼保健、計劃免疫預約、義務獻血、慢病管理等服務;更多便民事項,基層首診、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健康管理、健康檢測、健康教育、在線咨詢等。
電子健康碼有什麼特點
一人一碼:以證件號碼和證件類型生成電子碼ID,標識個人身份。專屬二維碼,關聯個人健康服務信息。
服務一生:持碼人可享受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記錄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信息。
全市通用:逐步實現全市跨機構通用,覆蓋各類醫療健康服務,整合各類醫療健康卡證件。
安全可靠:遵循國家相關標准規范和指導方案,全市乃至全省統一身份認證模式,數據安全可靠。
拿到電子健康碼之後就終身可以使用了嗎?
是的,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認證的電子健康碼,靜態電子健康碼列印出來後永久有效,動態電子健康碼可通過申領發碼微信公眾號動態生成供在線查詢、安全使用,也是永久有效。
電子健康碼安全嗎
電子健康碼的二維碼分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碼只能用於確認身份,即使有人撿到,也無法窺探你的健康信息,隱私和財產安全都有保障;動態碼用於繳費支付和檔案查詢等,5分鍾即刻失效,且每個碼只能使用一次。電子健康碼信息通過國產密碼加密演算法進行加密,必須通過國家安全認證配套的掃碼工具和專用的密碼機才能讀取數據,信息安全有保障。
老人孩子沒有手機,出行的時候需要代申請人跟著出示健康碼嗎
老人和未成年人可出示 圖片或紙質「健康碼」,健康碼信息同時包含申請人姓名、與被申報人的關系,並根據碼的顏色給予相關放行或隔離管理措施
3. 健康碼有需要設置365天免登陸嗎
需要。
新版的「雲南健康碼」支持365天免登錄、離線二維碼、新冠疫苗接種預約及結果查詢、核酸檢測預約及結果查詢、「大字」關懷模式、為同行人申請、出示健康碼等功能。主要針對兒童和老年人服務,365天免登陸可以極大的方便老年人的出行不便等問題。除此之外,市民還可以通過健康碼進行密接自查,查看核酸檢測地圖、疫苗接種地圖等。
4. 健康碼是什麼原理
健康碼是什麼原理?1、高、中風險地區的健康碼自動變為紅色或是黃色嗎?
高、中風險區的居民,健康碼從國務院將該地區定為高、中風險區那天起,自動變成相應的顏色。風險區降級後,健康碼的顏色也隨之改變。
2、持綠碼者到了高、中風險地區後,健康碼會自動變色嗎?比如,淄博人去了綏芬河市能變黃嗎?去了北京朝陽區能變紅嗎?
持綠碼者進入高、中風險區後,只要待足1小時,且手機處於開機狀態,能夠接收通訊漫遊信息,則健康碼便自動變色。淄博人現在去綏芬河市,綠碼就能變黃碼,去北京朝陽區則變紅碼。
3、持黃碼、紅碼者到了低風險地區後,需要居家隔離14天,隔離結束後,怎樣轉碼的顏色?自動轉綠碼,還是人工操作?
持黃碼或者紅碼者,到達低風險區後,只要打開手機,便自動記錄到達時間,隔離14天後,本人如果沒有成為密接或者是病例,健康碼自動變為綠碼。
4、持綠碼者成為了密接或者病例後,健康碼會自動變成紅色嗎?
如果成為密接或者病例,只要疫情信息依次通過信息系統報到賦碼公司平台,平台便將其綠碼轉為紅碼。
5、病人痊癒或者密接解除隔離後,怎樣轉碼?
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自痊癒出院當日起,28天後,公司平台將本人紅碼轉為綠碼;密接自當日起,28天後,如果沒有成為病例,則由平台將紅碼轉為綠碼。
6、健康碼與山東省電子健康卡已經融合,就診時刷卡可以顯示健康碼狀態。
健康碼是防控新冠肺炎的一道電子防線,請公眾積極申領健康碼,謹記綠碼出行,紅碼黃碼隔離。養成亮碼的習慣,出入公共場所要亮出綠碼。同時,提醒大家,「五一」假期避免去高中風險地區旅遊,減少新冠肺炎傳播風險。
5. 關愛老人,上海推出老年專版健康碼,與普通版本的有何區別
隨著社會的發展呢,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斷的提高當中,各類的新型物品也是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對於手機呢也是一個讓我們大家都為之便利的情況了,不用出家門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多的時候也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了,但是在此呢對於一些老年人也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不會用”,周末的時候發生了這樣的問題,也是給他們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不便。因為隨著今年疫情的來襲呢更多的時候我們在某些地方都需要推行健康碼更多的時候,這也是為了檢驗自己身體健康的一個標志了,但是在很多的時候呢也是給老年人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因為對於他們不會用這樣的科技產品呢在此也是造成了被拒,很多的時候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是讓我們大家都圍著議論的一個事情了,難道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就可以去進行淘汰了嗎?更多的時候應該去讓他們感受到這個時間的美好,而並不是讓他們寒心,畢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是一個對他們的不負責任了。
6. 十四天的健康登記卡和健康碼是什麼
健康碼是一個進入相關地市的電子通行證,適用於所有在相關地市人員及待返回人員都可以使用。可以通過一個電子碼了解此人的健康登記情況。
健康碼實施「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
顯示綠碼者,市內亮碼通行,進出掃碼通行。
顯示紅碼者,要實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14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
顯示黃碼者,要進行7天以內的集中或居家隔離,在連續申報健康打卡不超過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
擬入人員,必須申領到「綠碼」後才能進入。此外,健康碼的後台數據是實時更新的,是一個動態監測過程,因此申請到的健康碼顏色不是永久不變的。
為推動各地「健康碼」互通互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提供了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實現方式:
第一種是在不改變地方現有「健康碼」的情況下,通過跨地區防疫健康信息數據共享,在本地「健康碼」中增加跨地區互認功能。
第二種是各地「健康碼」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對接,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為中介進行轉換,從而實現跨地區「健康碼」互認。
第三種是未建設本地「健康碼」的地區,可直接採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同時結合本地防疫健康相關信息。
7. 健康碼有什麼用
健康碼可以實現高效率的人員流動管理,在辦公樓、商場、地鐵、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點提高過檢效率,避免過多的人員接觸和聚集。
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全市通用。
健康碼的應用涵蓋了社區管理、企業復工、交通出行、學校開學、買葯登記、超市商場等使用場景,可以協助社區、企業、學校等做好防疫管理及疫情控制等重點工作。
在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中,健康碼可以實現高效率的人員流動管理,在辦公樓、商場、地鐵、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點提高過檢效率,避免過多的人員接觸和聚集。
(7)什麼是健康碼的關懷模式擴展閱讀:
功能特點
健康碼系統已經形成一套標准,可根據不同地區需求,結合各地疫情防控需要快速推出。
為推動各地「健康碼」互通互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提供了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實現方式:
第一種是在不改變地方現有「健康碼」的情況下,通過跨地區防疫健康信息數據共享,在本地「健康碼」中增加跨地區互認功能。
第二種是各地「健康碼」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對接,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為中介進行轉換,從而實現跨地區「健康碼」互認。
第三種是未建設本地「健康碼」的地區,可直接採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防疫信息碼」,同時結合本地防疫健康相關信息,實現跨地區互通互認。
8. 老年人不會用健康碼怎麼辦
日前,國辦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實施方案從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等7個方面提出有關措施。明確要求,各類日常生活場景,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
02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
4. 優化老年人打車出行服務。保持巡遊計程車揚召服務,對電召服務要提高電話接線率。引導網約車平台公司優化約車軟體,增設「一鍵叫車」功能,鼓勵提供電召服務,對老年人訂單優先派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醫院、居民集中居住區、重要商業區等場所設置計程車候客點、臨時停靠點,依託信息化技術提供便捷叫車服務。
5. 便利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動支付、電子客票、掃碼乘車的同時,保留使用現金、紙質票據、憑證、證件等乘車的方式。推進交通一卡通全國互通與便捷應用,支持具備條件的社保卡增加交通出行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老年人憑身份證、社保卡、老年卡等證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6. 提高客運場站人工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運場站及軌道交通站點等窗口服務,方便老年人現場購票、列印票證等。高速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服務窗口要為老年人提供咨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和幫助。
03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
7. 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醫療機構、相關企業要完善電話、網路、現場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簽約醫生等代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醫療機構應提供一定比例的現場號源,保留掛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等人工服務窗口,配備導醫、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人員,為老年人提供就醫指導服務。
8. 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簡化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流程,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引導、人工咨詢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醫服務與醫療機構自助掛號、取號叫號、繳費、列印檢驗報告、取葯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信息聯通,促進線上線下服務結合。推動通過身份證、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等多介質辦理就醫服務,鼓勵在就醫場景中應用人臉識別等技術。
9. 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務。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台,由家庭簽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咨詢指導、葯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復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04 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
10. 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採用無人銷售方式經營的場所應以適當方式滿足消費者現金支付需求,提供現金支付渠道或轉換手段。
11. 提升網路消費便利化水平。完善金融科技標准規則體系,推動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購物平台等優化用戶注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提升手機銀行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進行網上購物、訂餐、家政、生活繳費等日常消費。平台企業要提供技術措施,保障老年人網上支付安全。
05便利老年人文體活動
12. 提高文體場所服務適老化程度。需要提前預約的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旅遊景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免預約進入或購票名額。同時,在老年人進入文體場館和旅遊景區、獲取電子講解、參與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使用智能健身器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導、人工幫扶等服務。
13. 豐富老年人參加文體活動的智能化渠道。引導公共文化體育機構、文體和旅遊類企業提供更多適老化智能產品和服務,同時開展豐富的傳統文體活動。針對廣場舞、群眾歌詠等方面的普遍文化需求,開發設計適老智能應用,為老年人社交娛樂提供便利。探索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幫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線游覽、觀賽觀展、體感健身等智能化服務。
06 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
14. 優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進一步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優化政務服務,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服務事項便捷辦理,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各級政務服務平台應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網上辦事。
15. 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並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07 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
16. 擴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供給。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使其具備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大電池容量、操作簡單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點。積極開發智能輔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監測、養老照護等智能化終端產品。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開展應用試點示範,按照適老化要求推動智能終端持續優化升級。建設智慧健康養老終端設備的標准及檢測公共服務平台,提升適老產品設計、研發、檢測、認證能力。
17. 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組織開展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改造專項行動,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社區服務、新聞媒體、社交通訊、生活購物、金融服務等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使其更便於老年人獲取信息和服務。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
18. 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電信服務。持續開展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推進行政村移動網路深度覆蓋,加強偏遠地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活動中心等寬頻網路覆蓋。開展精準降費,引導基礎電信企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大力度的資費優惠,合理降低使用手機、寬頻網路等服務費用,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電信服務。
19. 加強應用培訓。針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困難,組織行業培訓機構和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提高老年人對智能化應用的操作能力。鼓勵親友、村(居)委會、老年協會、志願者等為老年人運用智能化產品提供相應幫助。引導廠商針對老年人常用的產品功能,設計製作專門的簡易使用手冊和視頻教程。
20. 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將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列為老年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助幫扶等,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推動各類教育機構針對老年人研發全媒體課程體系,通過老年大學(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等,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推進進程
到2020年底前
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台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
到2021年底前
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推動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更加普遍,傳統服務方式更加完善。
到2022年底前
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