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體每天必須的十四種常量元素是什麼
常量元素是人體主要的基本結構元素,它們組成的各種物質構成人體總重量的99.95%.例如氫氧結合而成的水,占人體總重量的65%.人體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氫,氮,鈣,磷,鈉,鉀等11種.
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總含量不足人體總重量的0.1%.每日需要量在100毫克以下.人體中以檢出的微量元素有70多種.目前已確定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有碘,鐵,銅,鋅,硒等14種.
⑵ 人體中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有哪些
人體內總共含有60多種常量元素,其中有20多種是必需元素,對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人體內含量較多的有碳、氫、氧、氮、磷、氯、鈉、鎂、鉀、鈣等,其中碳、氫、氧、氮是組成人體有機質的主要元素,占人體總重的96%以上。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8種,包括碘、鋅、硒、銅、鉬、鉻、鈷及鐵。人體中的微量元素溶融在人體的血液里。如果缺少了這樣那樣的微量元素,人就會得病,甚至導致死亡。正常人每天都要攝取各種有益於身體的微量元素。即:鐵、鋅、銅、錳、碘、鈷、鍶、鉻、硒等微量元素。
(2)健康需要多少種常量元素擴展閱讀:
標准健康成年人的元素組成為氧65%、碳18%、氫10%、氮3%、鈣1.5%、磷1%、鉀0.35%、硫0.25%、鈉0.15%、氯0.15%、鎂0.05%等,此11種含量均大於0.01%,為人體常量元素。
人體和地球一樣,都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的,存在於地殼表層的90多種元素均可在人體組織中找到。根據元素在機體內的含量,可劃分為宏量與微量兩種:含量占人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稱宏量元素。
⑶ 人體必需的11種常量元素:______,微量元素有如______.
人體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鎂;微量元素主要有:鐵、鈷、銅、鋅、鉻、錳、鉬、氟、碘、硒.
故答案為:氧、碳、氫、氮、鈣、磷、鉀、硫、鈉、氯、鎂;鐵、鈷、銅、鋅、鉻、錳、鉬、氟、碘、硒.
⑷ 人體所需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構成人體組織、細胞並發揮特定生理功能的元素。目前已確定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有鐵、鋅、銅、鉻、硒、碘、鈷、錳、鎳、鉬、氟、錫、硅、礬及砷。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8種,包括碘、鋅、硒、銅、鉬、鉻、鈷、鐵。
含碘豐富的食物有食鹽、海帶、紫菜、魚蝦、海參等
野山菌中的鐵、鋅、銅、硒、鉻含量較多,經常食用野山菌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含碘量豐富的食物為海產品,如海帶、紫菜、鮮魚、蚶干、干貝、淡菜、海參、海蜇等。
補鐵:各種動物肝臟、牛肉、鱔魚、豬血
補鋅:牡蠣、鯡魚、瘦肉、魚類等
補銅:動物肝臟、硬殼果、豆類、牡蠣
補錳:堅果、穀物、咖啡、茶葉等
補碘:海帶及各種海味
補鉻:牛肉、動物肝、粗糧、黑糊椒等
補硒:雞蛋、動物內臟、魚類等。
補鈷:各種海味、蜂密、肉類等
⑸ 人體需要哪些元素
(1)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8種,包括碘、鋅、硒、銅、鉬、鉻、鈷及鐵。
(2)人體可能必需的元素,共5種,包括錳、硅、硼、釩及鎳。
(3)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元素,包括氟、鉛、鎘、汞、砷、鋁及錫,共7種。
⑹ 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
(一)鈣(Ca)
Ca是人和動物重要的必需元素。成人含有1.25kg的Ca,主要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集中於骨骼及牙齒中。
食品中Ca的主要來源是牛奶(含Ca65%—75%);肉魚蛋含量較少,5%—15%;蔬菜、水果、堅果含量很微。鮑伊等(Bowic,et al.,1985)〔45〕認為,人從固體食品中攝入量不到其本身含鈣量的30%,所以水中鈣可能是鈣的重要來源;在歐洲21個大城市裡,由飲用水提供的Ca的比例為17%(平均值)。但克朗斯等(Crounse,et al.,1983)〔46〕則認為,人每天需攝入Ca25mmol(1000mg),而硬水中的Ca一般只有3mmol(120mg),所以水中Ca不是攝入Ca的主要來源。在奶製品及蛋白質攝入量高的國家裡,一般不會缺鈣,與Ca的地球化學分布相關性不明顯。但是,在缺鈣的酸性砂性土壤地區,如果飲用水為軟水,且奶製品和蛋白質攝入少,則可能引起人體缺Ca的問題。
Ca除了是骨骼及牙齒的主要化學組成外,Ca與其它化學元素的反應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Ca與一些有毒元素(如Cd、F、Pb、Sr等)的相互作用,可能降低有關元素的毒性。例如,日本婦女中曾發生的「疼痛病」就是一個例子。人們發現,發病的婦女的食品缺Ca及維生素D,而Cd高。Cd來源於用含Cd污水灌溉的稻米,該地區婦女每天攝入的Cd為300μg或更高,而世界其他地區為50ug/d,過量的Cd既抑制Ca的吸收,也會增加尿鈣的排出,從而使日本婦女產生軟骨病。除此以外,Ca可以減少Pb和90Sr的吸收。
(二)鎂(Mg)
在動物和植物中,鎂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元素,人體中的含量為24g,99%在細胞和骨骼中。
食物中Mg的主要來源是堅果、海產品、豆科植物和蔬菜,肉類的Mg含量為中等,糖、脂肪的Mg很低。在西方國家從食品中攝入的Mg常常不能滿足人體對Mg的需要。因此,硬水中的Mg可能是攝入Mg的主要貢獻者。例如在加拿大,飲用含Mg高的水,可提供所需攝入量的20%;相比之下,水中Mg低的地區,水中Mg只能提供所需攝入量的1%。有些研究報告指出,人組織中的Ca和Mg的濃度隨城市供水硬度而變化,這就說明地球化學影響的重要性。
鎂是所有人體組織都必需的元素,它與心肌功能密切相關。有證據說明,鎂可能與腎結石的形成有關,腎結石患者尿中Mg的含量比非患者低;用Mg作預防處理說明,腎結石的形成大大減少。
(三)硬度和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不齊、腦血管病等。自從1959年日區的研究得出中(風腦血管病)與河水酸度密切相關以來,許多研究報告指出了水硬度與心血管病死亡率成負相關的關系。據文獻〔45〕報導,1969—1973年,在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的253個城市,心血管死亡率的研究中,選擇了5個因子:水硬度、降雨、氣溫及兩個社會因子,對降雨和兩個社會因子進行統計學上的校正後得出,在非常軟水區(硬度=25mg/L,以CaCO3計)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比中等硬水區(硬度=170mg/L,以CaCO3計)高10%—15%,硬度再進一步增加時,其死亡率沒有進一步減少。但是,也有一些報告沒有得出負相關的結論。
為什麼水的硬度影響心血管病死亡率?硬水是否起保護作用?軟水是否有害?是常量元素(Ca、Mg)起作用?還是微量元素起作用?這些問題都還不十分清楚。
心血管病在病原學上是多因素的,這些因素包括:個人生活方式、職業、居住地、心理壓力、食品、環境等。人們認為,環境及飲水對心臟病的發生負有20%的責任。1980年和1981年出版了兩本這方面的專著進行了總結,並得出以下幾點看法〔46〕:
(1)流病學頻繁地證明許多地區水硬度與心血管病成負相關;
(2)研究區域越小,負相關越不明顯;
(3)硬水中的Ca,特別是Mg等元素對心血管病有保護的作用,軟水中這一類元素(特別是Se)減少,而有毒元素(Cd,特別是Pb)較高;
(4)許多報告中的相關關系的變化,可能與某些元素對的相互反應和均衡有關,這些元素對是Cu/Zn、Cd/Se和Ca/Cd;
(5)眾所周知,抽煙引起心血管病可能是主要的干擾因素;
(6)許多元素來源於食品而不是水(特別是Na),這也可能是個重要因素;
(7)負相關是統計學上的結論,不是病因的證據;
(8)地下水的化學成分與飲用水的成分和食品液體部分的元素有不一致性。
上述幾個方面是水硬度與心血管病關系的概括總結。其中雖然有許多不肯定的因素,但至今,水硬度與心血管病的關系仍然是人們關心和研究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應該肯定的,軟水,特別是很軟的水,對人體健康確實是不利的。
(四)鈉(Na)
鈉是細胞外液體中最主要的陽離子。成年人有約83克的Na;其中約24%在骨骼里,65%在細胞外液體里。每人每天安全的Na吸入量范圍是1100—3300mg(成年人)和115—750mg(嬰兒),據估計〔30〕,美國成年人的Na攝入量為1600—9600mg/d。一般來說,從食物中攝入是人體Na的主要來源;但在飲用高Na水時,總Na攝入量中水可能提供很大的一部分。
關於長期的過量攝入Na與高血壓有關的說法有一些證據,因此一些國家提倡低Na食物。對於腎疾病、肝硬化、懷孕毒血症等患者來說,也需要低鈉食品。美國約20%的人患高血壓,因此,美國心臟協會提倡低鈉食品,使每天的Na攝入量在2000mg以下,估計有40%的美國人從中得益。
⑺ 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哪些
你好,根據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已被確認與人體健康和生命有關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種,即有鐵、銅、鋅、鈷、錳、鉻、硒、碘、鎳、氟、鉬、釩、錫、硅、鍶、硼、銣、砷等。這每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盡管它們在人體內含量極小,但它們對維持人體中的一些決定性的新陳代謝卻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就會出現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希望回答對你有用,並祝你天天健康快樂!
⑻ 目前已知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數量約多少種
人類的認識水平總是在不斷發展的。到目前為止,據科學家研究人類所必需的營養素有42種:即蛋白質中的9種氨基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胺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和嬰兒需要的組氨酸;
脂肪中的2種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α亞麻酸;
碳水化合物1種;
常量元素7種:鉀、鈉、鈣、鎂、磷、硫、氯;
微量元素8種:碘、硒、銅、鉬、鉻、鈷、鐵、鋅;
維生素14種:A、D、E、K、B1、B2、B6、B12、C、煙酸、泛酸、葉酸、生物素、膽鹼;
水。
如果加上膳食纖維就是43種。
目前還有科學家在討論是否把一些植物化學物質(植物營養素)也添加進去。
⑼ 人體的常量元素有哪些
人的常量元素有碳、氫、氧、氮、硫、磷、氯、鈣、鉀、鈉、鎂等11種。常量元素是指在有機體內含量占體重0.01%以上的元素,這類元素在體內所佔比例較大,有機體需要量較多。是構成有機體的必備元素。人體內含有60多種元素,對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稱為必需元素,共計有2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