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愛運動,怎樣運動才最健康
運動需因人而異。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在選擇運動時間、內容、強度和頻率時也應該有不同的選擇。每天的運動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工作、出行和家務這些日常生活中消耗較多體力的活動。另一部分是體育鍛煉活動。
養成多動的生活習慣
每天都有一些消耗體力的活動,是健康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用做家務、散步等活動來減少看電視、打牌等久坐少動的時間,上下樓梯、短距離走路和騎車、搬運物品、清掃房間等都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有助於保持能量平衡。
每個人體質不同,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也是不同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健身運動才會更加安全有效。有效地促進健康,需要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上樓、擦地等,每次運動應達到中速步行1000步的活動量或10分鍾以上。根據自己的感覺判斷運動強度便捷有效,中等強度活動時,你會感覺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隨著呼吸的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唱歌。
一般身體健康的人還可以根據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的強度,這可以通過運動後即刻計數脈搏10秒,再乘以6得出。中等強度的運動,心率一般應達到150一年齡(次/分鍾)。除了體質較好者外,運動心率不宜超過170一年齡(次/分鍾)。如果你50歲,那麼,你運動時的心率應控制在100~120次/分鍾之間。對於老年人,這樣的心率計算不一定適用,主要應根據自己的體質和運動中的感覺來確定強度。
運動健身忌走極端
有些人對科學的運動方式不了解,常常陷入運動過輕或過度兩個極端。運動過輕的人把像散步這樣的活動也當成健身運動,實際上,這種對機體沒有足夠刺激的活動除了能起到一定的休息和放鬆作用之外,幾乎沒有健身作用。而運動過度的人錯誤地認為,運動量越大越好,越激烈越好。
他們不知道,這樣的運動輕則會造成運動後的疲勞不能及時消除,重則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對於那些長期不做健康檢查,有隱性器質性病變(如冠心病、高血壓、主動脈瘤等)的人,過度運動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制定運動處方有三大原則
(1)一定要先做體檢,以便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態和體能水平選擇適當的運動項目。
(2)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方式。
(3)循序漸進,每一次運動前要做好准備活動,充分熱身。運動時間、運動強度要由小到大,以防止運動損傷及給心臟帶來的過度負荷。運動結束時應做放鬆運動,以幫助心血管系統和肌肉恢復。這是保證健身運動安全的重要環節。熱身和放鬆運動的時間各需要5~10分鍾。
健身運動六個不:
早晨不是最佳鍛煉時間早晨氣流淤滯,空氣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較濃,新鮮空氣較少。因此,早晨不是健身運動的最佳時間。此外,在早晨,人的血糖較低,而血壓又是一天中最高的。心絞痛、腦中風等血管性疾病多於早晨發病。美國一項涉及5000餘人的心腦血管病死亡調查顯示,2/3的人死於早晨。
不要和強風較勁物候學家指出,強風勁吹對皮膚的影響相當於環境溫度降低了8度。尤其是冬天,空氣乾燥,含水量低,凜冽的寒風可致人皮膚乾裂,膝部寒冷,指、趾僵痛。此時鍛煉,等於自我虐待,有悖於健身的初衷。
不要在霧霾中健身由於空氣污染。霧氣早已不是單純的水蒸氣了。空氣中懸浮的煙、塵埃等微粒往往混雜其間,成為凝核,這就是霾。霧霾嚴重時,呼吸道黏膜會受到損傷,屏障和防禦作用也會降低。霧大霾重的天氣里,在室內做些運動,一樣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感冒時不要運動人患感冒時會疲乏無力,如有發燒,更會加重體能耗損。健身運動時代謝會增強,會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消耗,無助於感冒的痊癒。反而會加重感冒病症。此外,人患感冒時,免疫系統處於應激狀態,如果再加上健身運動時機體的應激。會加速、加重免疫系統的疲憊,降低機體的抵抗力。
不宜空腹運動空腹運動,血糖氧化釋能。容易出現頭暈、出虛汗、胃痙攣等低血糖症狀。血糖低還會影響脂肪酸的代謝。大量酮體不能分解,只能作為中間產物由腎臟排出,既浪費了能源,又加重了腎臟負擔。中老年人臟器功能衰退。能量儲備降低,更易出現這些問題。
運動後不要喝酒解渴解乏酒精經腸、胃吸收後,在肝內分解、代謝。運動後飲用酒精飲料,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加重肝臟負擔。過多、過濃的酒精甚至會損傷肝細胞,致使肝臟內脂肪沉積,纖維增生。運動後,神經系統處於興奮狀態。酒精量少可以興奮神經,量多則會麻痹神經,這些都不利於神經系統的恢復,相反,還可能激發神經細胞過敏,影響、干擾神經功能。此外,運動會促使汗液流失、水分蒸發、血液濃縮。酒精飲料中的甲醇、醛類、雜醇油等雜質難以排出體外,長時間滯留於體內,會加重對細胞的毒害作用。
㈡ 怎樣做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健康
說到健康這個話題,小編在文章的開頭首先要問問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健康嗎?相信很多朋友一定會自信的回答:我很健康!當然,聽到這個回答時,還是應該為大家的健康而高興的。但是,值得強調的是,你了解健康嗎,你確定自己是真正的健康嗎?先不要著急,下面就讓我們來給你詳細的做個講解。
心理方面
健康的心理狀態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飽滿的、精神的一種狀態。擁有一種完善的人格,並且能夠與社會相適應。那麼該如何使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呢?心態,決定著你的一切。放正了自己的心態,擁有一個豁達的胸懷,使自己能夠適應周圍的環境,並能以積極的態度來應對遇到的一切情況。這同樣是需要長期的堅持來改變自己的心理。此外,如遇到自身無法跨越的心靈溝壑時,也應及時的通過心理醫生的幫助,來對不健康的心理進行一次治療。
讀者朋友們,在看了我們關於健康的文章之後,是否會覺得離真正的健康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呢?不論你是否真正的健康,但唯一一點不變的,立刻行動起來,向著健康不斷地靠近吧!
㈢ 如何做到身心健康
保持身心健康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有合理的營養構成,保持青春活動力的秘訣在於運動。
科學研究證明,通過體育活動可以促使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因為體育運動能夠使大腦獲得積極性休息,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使大腦保持正常的工作能力;
體育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特別是在運動時,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要比安靜時高10倍,運動還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
現代生活既緊張又繁忙,我們在繁忙和緊張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餘,找一個安靜理想之地,從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作為業余消遣活動,這對於調養心情、消除疲勞是很有好處的。
如練練書法、玩玩樂器、畫畫、集郵、下圍棋、象棋、搞點攝影、小製作等等,都是增進健康的理想項目,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和培養。
一旦認定,就要堅持下去,使它成為自己真正的興趣愛好,並盡可能爭取有新造詣。
㈣ 怎樣保持身心健康
與他人聯系
保持深厚而有意義的關系有助於心理健康。發揮溝通技巧,建立一個豐富的社交網路。真正傾聽他人並 保持真誠,分享您的想法和感受。您的人際關系並不僅僅是分享困難。
與朋友一起分享每天的積極向上的事情。研究表明,這樣做可以幫助您接收美好的事物,並使美好的感覺持續 更長的時間,從而改善幸福感。
2.保持你的觀點
避免負面的情緒,保持自我感覺或避免遇到問題(這個在現實生活中會比較難做到)會增加幸福感。那些能夠很好地處理自己的情緒的人通 常會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學會情緒處理涉及到接受您所有的感覺和想法,包括困難的想法。當您面對日常問題時,它有助 於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靈活思考並從不同角度查看情況。
您可以通過自問自答來強調自己的觀點:我是高估了負面結果的可能性,還是低估了我的應付能力?
3.養成積極的習慣
積極心理學引入了「蓬勃發展」的概念。這是當您享受積極的情緒,健康的人際關系,生活的意義和目標 以及成就感時應該具備的心理。
有什麼可以幫助您蓬勃發展的?
研究表明,對他人要表現出仁慈,寬容,寬恕和同情心,培養感激之情和欣賞力,品嘗自己喜歡的事物,了解和運用個人優勢,富有創造力,並自我感到樂觀。
「流動」的經歷也有益於您的心理健康。運動員可能稱其為「在區域內」。流動體驗是使您全神貫注並感到 非常滿意的體驗。
研究表明,它不僅可以提高參與這項運動的技能,而且完全浸入水中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並釋放「感覺良好」的荷爾蒙,例如多巴胺。
4.履行自己的價值觀
通過與您的價值觀相符的生活可以改善幸福感。要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了解自己如何過生活,與他人相處並 善待自己。然後找到確保您的生活符合這些理想的方法。這比起在沒有意識或目的的情況下習慣性地對 事件做出響應要好
㈤ 怎樣才能使人變得身心健康呢
在生活實踐中,怎樣保持身心健康?有如下途徑和方法: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使自己總是處於一種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中,為創造有價值的人生而積極協調自我身心關系,努力造就強健的體魄,盡力提高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2)生命在於運動,體育鍛煉是增進身體健康的基本途徑。體育鍛煉還可以對人的心理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消除疲勞,緩解精神壓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情緒,培養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拼搏、不懈追求的奮斗精神。3)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自覺、主動地學習一些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自身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將不良情緒及時合理地宣洩或轉移出去,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4)注重與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方面能滿足人的安全和歸屬需求,給人營造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使人在積極樂觀的生活中,培養良好心境,維持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為人搭建一個社會支持系統,當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心理困惑或障礙時,可以及時向外求助,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危機的發生。
㈥ 我們該怎樣才能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
健康不僅僅指身體健康,還指心理健康,當二者都健康時,才能稱作真正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健康對我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能讓我們更好的生活,擁有健康的心理,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陽光積極向上。我們怎樣能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僅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而且要有積極的生活心態。
三,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生活
在生活中我們總被許多負面情緒困擾,影響我們的生活,干擾我們的睡眠。這時我們就應該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消極情緒,擺正心態,不應該過度憂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糟糕。心理問題會逐漸上升為身體問題,會讓我們食慾不振,難以入眠,所以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十分糟糕,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身心健康會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我們也要保證心理的健康。
㈦ 如何健康科學的鍛煉身體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了,很多人已經開始自覺主動的去鍛煉身體,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但是如何才能科學的正確的鍛煉身體,也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要點,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不能正確的去鍛煉身體,那麼我們的鍛煉可能不僅不能幫助到我們的健康,反而還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今天要來談談如何正確的鍛煉身體。
有些人是為了健美,我們知道肌肉男真的是很美的,很多女孩子都非常的喜歡,所以些男孩子就拚命的去鍛煉,這樣的鍛煉首先要說的就是一定要適度,不能強度過大,否則會對肌肉造成損傷。這樣的人不但要合理鍛煉還要保證我們蛋白質的攝入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有些人的鍛煉是為了長壽,遠離疾病,這樣的鍛煉可能是最簡單的,也可能是最困難的因為鍛煉身體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並且這樣的鍛煉屬於養生性質的,不僅要做到身體上的鍛煉,更要明白身心的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並且這樣的人要更加註意自己的飲食習慣,葷素搭配,保證自己的營養全方面攝入,多元化的營養結構加上適當的鍛煉,會讓你遠離疾病,一生幸福。
不論是處於什麼目的的鍛煉,我們都要明白科學的方法是我們成功之本,只有學會科學的安排,既能達到目的又能給自己一個健康的身體。
㈧ 怎樣的運動方法才能有利於身心健康呢
1、科學有效的運動保健方法
科學有效的運動保健方法,怎樣運動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呢?現在很多的朋友都在問著個問題,其實只要你了解了科學的保健運動方法你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跳躍運動壯骨骼,每天堅持做上下跳躍的女性,一年後骨密度增加,最易發生骨折的髖部骨質密度增加30%。跳躍運動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環,而且地面的沖擊力又能激發骨質的形成。只要堅持每天做50次這種運動,就能防止骨質疏鬆症。也可採用跳繩的方式,或者交替進行。
咀嚼運動防痴呆一般認為,痴呆症是腦細胞慢性衰亡的結果,而咀嚼運動可增加頭面部的血液循環,使腦細胞獲得更多的血液,從而延長其壽命,防止痴呆。因此,平時可多做叩齒動作,代替進餐時的咀嚼,只要持之以恆,即可受益。
眨眼運動增視力人到中老年,視力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可以通過多做眨眼運動來延緩。做時收心定神,放鬆全身,然後用力閉眼,再睜開,反復進行。一閉一開如同眨眼。閉眼時眼眶要特別用力,心思集中於眼睛,睜眼時盡量放鬆,每次鍛煉5分鍾,每天至少3至4次。
2、每天堅持適量運動的好處
每天堅持適量運動的好處,堅持運動不僅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好的幫助而且對於我們本身的身心來講也非常的有好處,它可以讓你的心情變好,還可以緩解壓力,但是對於運動我們要求是最好每天堅持鍛煉,如果只是心血來潮的話根本就沒有效果,下面專家就為大家解釋一下每天運動有什麼好處呢?
運動養生對全身肌肉有很大好處。人體大約有60億條肌肉纖維,共有肌肉639塊,分為隨意肌和不隨意肌兩大類。體內一切運動都是由於肌肉的收縮而進行的。人的體力亦是由肌肉收縮而產生的。若堅持運動可使肌肉纖維逐步變粗且堅韌有力,其中所含蛋白質及糖元等儲量增加,血管變豐富,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得到改善,又可使肌肉的動作耐力、速度、靈活性和准確性均提高,從而防止肌肉的老化。
運動養生對骨骼的好處二全身骨骼共有206塊。對人體具有支架、保護和運動的作用。骨髓還具有造血機能。運動養生可使骨骼很好發育和生長,促進骨質增強,使骨骼可以承擔更大的負荷。肌肉附著於骨骼,堅持運動可使肌肉附著處的骨突增大,改善骨的血液循環及代謝,使骨外層的密度增厚,使骨質更加堅固,並可提高骨骼對抵抗折斷、彎曲、壓縮、拉長和扭轉的能力。加強關節的韌性,提高關節的彈性和靈活性,防止骨質增生、』韌帶和肌肉退化。持續運動可使人輕松,俐落而有力。
運動養生對唿吸臟器的好處。人的肺臟約有七點五億個肺泡所組成,是司唿吸的主要器官。人體是不斷地從自然界吸進新鮮空氣中的氧氣,同時又不斷地把組織、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唿出體外,這種吸氧排碳的過程,稱之為唿吸。一般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分鍾唿吸次數為1
6—1 8
次。當人以最大吸氣之後,再做最大的唿氣,此唿出的全部氣量,稱之為肺活量。正常成年男子肺活量約為3500---4000毫升,女子為2500一3000毫升。持續進行運動養生,可使唿吸肌強壯有力,使唿吸動作的幅度擴展,使唿吸差增大,肺活量增加,唿吸深度加深。由於唿吸器官功能提高,肺內氣體交換充分,血液含氧量增多,能量物質的氧化過程完善,從而促進了全身新陳代謝。對人體維持旺盛的精力,推遲身體的衰老極為有利。
㈨ 怎樣才是正確的鍛煉身體方法
正確的鍛煉身體方法:
1.明確健身目標
設定一個期望值對於實施整個健身計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挑戰和可評估性可以幫助你將計劃堅持到底,預想中的美好結果將時時激勵你不輕言放棄。制定一個計劃,在鍛煉時始終把它記在心裡,你會更有動力。
2.掌握正確健身動作
健身動作一般分為五個動作模型:推、拉、蹲起、單邊動作、旋轉動作。人的所有動作都是由這五個基本動作組合完成。對於普通的健身者來說,不論選擇什麼樣的健身器械,選擇什麼健身內容和動作,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健身動作。注意觀察器械上的使用說明,或者咨詢專業健身教練。
3.器械使用量力而行
對於初次使用健身器械的健身愛好者。將器械的阻力調至最低狀態,健身過程中切忌與人攀比。使用器械的前提,一定是掌握正確的動作,再根據自身能力,逐步調節。至於具體訓練量,也根據自身能否完成正確動作來衡量。如不能完成正確動作,就應停止訓練。
4.力量訓練循序漸進
在進行力量練習時,第一階段是自重訓練,如俯卧撐、膝式俯卧撐、自重的下蹲等。第二階段是固定器械訓練,固定器械的運動軌跡是固定的,危險性比較低,具有一定的保護設施。第三階段是自由重量訓練,如杠鈴、卧推器械等。
5.注意飲食休息
健身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消耗過程,還有一個補給過程。朱建安建議,對於以強身健體為目標的普通健身人群,可以通過日常的均衡飲食來補充,不要過多依靠蛋白粉等補肌製品。根據自身需求來選擇營養補給,建議參考中華營養協會推出的膳食寶塔。
(9)如何鍛煉身心更健康擴展閱讀:
鍛煉身體注意事項
1.自我感覺
在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前應該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對鍛煉有興趣,鍛煉後能很快消除疲勞。如果在鍛煉前感到體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鍛煉的願望,鍛煉時容易疲勞和出汗,有頭暈等感覺,鍛煉後長時間不能恢復等,就應及時調整運動負荷。
2.食慾
經常運動的人食慾良好。有時因運動負荷過大或大量出汗,過多失去水分和鹽會使食慾減退。最好在運動後半小時左右進食,使身體恢復到安靜狀態,就會有良好的食慾。
3.睡眠
經常運動的人,會很快人睡,睡得熟,很少做夢,起床後精神飽滿。如出現失眠、屢醒、多夢、起床後精神不好等現象,如無其他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