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00後小伙擔任自律監督師,專幫人治拖延症,拖延症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有一個00後的小夥子突發奇想,做起了一名自律監督師,專門監督客戶們完成自己做的計劃,幫他們治理拖延症。既然這一項業務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那麼就說明了拖延症在人群中已經是普遍存在了,並且被許多人意識到了它的存在。大家在發現自己有拖延症之後,都會想辦法解決拖延症,那麼拖延症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會有哪些影響呢?下面不妨讓我們一起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依據我個人的看法,拖延症究竟對我們會產生哪一些影響吧!
在正常的情況下,有一些人如果對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規劃,並且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自己當初設定的目標的話,那麼這一些人便會在完成了預期的目標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來自內心的、強烈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如果一個人有拖延症的話,便沒有那麼輕易地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期的目標或任務,那麼這一個人便無法感受到完成預期目標或任務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除此之外,如果一個有拖延症的人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上、或者是學習上的任務的話,內心便會受到極大的挫敗感,使內心受到巨大的打壓。一個人如果長期都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生活的話,那麼便會不利於這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發展。
㈡ 為什麼我會有拖延症
主要原因是①壓力過大:工作越多越容易拖拉;②害怕失敗:寧願被人認為是沒有完全使力,而不願意被認為是缺乏能力;③完美主義:太想做好,想著各種各樣的計劃卻沒有行動;④不懂自我控制;⑤強迫傾向;⑥不自信、易逃避:以狀態不好、沒時間等借口來拖延進度。
㈢ 有嚴重拖延症的人是什麼心理
拖延症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屬於精神心理疾病。拖延症多發生於職場白領和在校大學生。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拖延症主要表現為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出現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貶低等。拖延症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心理治療,治療後可緩解症狀。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拖延症及時發現,及早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環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為與完成任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娛樂方面的誘惑有關。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尤其是娛樂方面的誘惑,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㈣ 拖延症有什麼壞處啊
拖延症的壞處有:懷疑自己、精神萎靡、心理扭曲、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變得自我、出現焦慮等等。
1、懷疑自己
當自己不能按時完成某項工作的時候,長期如此,你會覺得自己有身體方面的疾病,長期這樣也會給內心造成影響,變得不自信,懷疑自己的人生。
2、精神萎靡
沒精神,懷疑自己是植物人,或者還有點心臟病的意思?都不是,你干不動活很多時候是因為你不去做,出現上面的情況你的身體95%的可能是健康的,一點病都沒有,除了做事拖延外。
3、心理扭曲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說你太懶了,別不愛聽,這是真的,這是一種心理上厭倦的情緒,不管是生氣、嫉妒還是嫌惡等都可能引起拖延症的出現。
4、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
因為你的拖延,會讓自己的事情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完成,活動總是被拖延,好事總是不能成圓。
5、變得自我
因為你不會對所有的事情都拖延,而是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拖延,不要認為自己只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對的,實際上一個有擔當有責任的人,還是應該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只有做好了必要的事情,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6、出現焦慮
因為他們工作和學習的不突出,拖延成了恐慌,他們開始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從而產生焦慮,甚至會厭世情緒。
㈤ 拖延症有多可怕知乎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拖延症形成的原因解讀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1、環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為與完成任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娛樂方面的誘惑有關。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尤其是娛樂方面的誘惑,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2、任務特徵
(1)任務難度 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個體拖延行為的發生,任務越復雜,人們越容易拖延,當個體認為某項任務超出自己的能力時,由於缺乏對成功的控制感,通常會採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該項任務
(2)獎懲時限 任務的獎懲時限也影響任務的完成。如果任獎賞及時,會減少任務完成時間的拖延。
(3)任務的厭惡程度 對於可能帶來令人乏味、產生挫敗感和怨恨的任務,人們會首先選擇迴避,如果不能迴避,就會盡可能地推遲面對。
3、個體差異
(1)非理性的觀念 如果個體認為迴避失敗動機高於追求成功動機時,個體將傾向於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
(2)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從心理層面分析,部分人對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導致拖延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工作上曾遭遇過重大挫敗,對自己不夠自信的人,容易產生逃避心理,不斷地推遲完成任務。
(3)自我設阻 拖延者從事某任務時,經常會因為某些外界刺激因素推遲開始任務的時間;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更容易出現中斷該任務去進行其他活動的情況,並且不斷地推遲任務的繼續。
(4) 焦慮 在遠離期限時,拖延可以讓個體焦慮減少,但隨著任務期限的臨近,拖延者會體驗到更多的焦慮。
(5)沖動 沖動有時可以激勵人們追求一些東西,但是過分活躍可能導致做決定太快、注意范圍縮小的情況,這些將導致個體拖延行為。由於沖動讓人更多關注即時激勵,而忽略長期責任,因而沖動的人們更可能拖延。
(6)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採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㈥ 拖延症是一種什麼心理疾病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
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6)拖延症為什麼對心理健康有害擴展閱讀:
干預措施:
1、改變認識
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
2、積極情緒和調節動機
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鬆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不能逃避現實,忽視長遠利益和問題的根本解決。在動機方面,任務性質中的任務厭惡影響拖延,所以需要將厭惡的任務轉換為喜歡的任務或附加一些獎勵。
3、增強自我效能感
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並評估干預期。
4、發揮群體的作用
群體氛圍可以為成員提供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㈦ 拖延症的危害是什麼
拖延症的影響:上班遲到影響收入,信譽度下降,經常錯過火車或飛機,影響出行計劃,面對這些後果,更多的是後悔和自我譴責,是自己長期處於消極情緒中。而且拖延症產生的原因可能與家庭因素有關,長期受到父母的指責,產生心理創傷,可以到康貝貝成長小程序看看,這里有很多的解決辦法。
㈧ 拖延症的壞處有哪些
拖延症的壞處有:
懷疑自己。因為拖延常常會使得我們需要做的任務不能很好的按時完成,長期下去,會讓人開始認為自己有身體的疾病,而且對內心也會有影響,慢慢的越來越不自信,從而對自己各方面產生懷疑;
萎靡。沒精神的意思不是說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精神上的消極、懈怠,難以對事務提起興趣或是有興趣也不能盡情的去培養、感受;
心理扭曲。不想面對自己的失敗,對於他人的勸導、批評會自覺的抵制,還可能導致易於生氣、嫉妒他人或嫌惡等壞情緒的出現;
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由於拖延,自己的許多想法及觀點都不能得到印證,自己也不會被周邊的人們認可,總是沒有自信動手開始行動,最終淪為空想派,並為此煎熬不已;
變得自我。喜歡的事情還是會立刻去完成,這樣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只做自己想做事情的局面,對應該做而不想做的事情的責任感慢慢麻痹,趨向於自我,並承受這種心態帶來的後果;
出現焦慮。無論是還是學習都難以表現突出,一開始是認為自己的能力沒有體現出來,可是不停的拖延會帶來恐慌,漸漸開始否定自己、貶低自己,人越發焦慮,乃至於厭世。
㈨ 孩子患上「拖延症」對以後有什麼影響
現在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拖延症本身只是一種自我調節的失敗,但嚴重拖延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前段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剛好遇到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約好一起吃午飯。吃飯的時候談孩子,朋友們顯然話題很多,聊了很多關於孩子的事情,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朋友談到了他的孩子有拖延症的問題。他的孩子快上一年級了。據朋友說,孩子們有非常嚴重的拖延症。讓他把玩過的玩具收拾干凈,總要等到父母不得不對他發脾氣。
這就決定了孩子會有拖延症。孩子無知,不知道什麼是時間,更不知道時間的概念。這導致孩子做事隨意,完全不考慮時間。而當他做一件事的時候,很可能會沉浸在一件事里而不知道時間的流逝。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通過教孩子認識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父母命令式的管教,孩子做事總是被動的接受。因此,他們很少有自己的觀點和目標來完成一件事。而這種命令式的方式讓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的父母只是叫他打掃房子,但是孩子很可能不知道怎麼打掃,這樣做的時候難免會注意力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