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心理健康包括「主觀的幸福感、感覺到個人的效能、自主性、和其他人的互動、可以實現個人在智能及情感上的潛力等。」
(1)心理健康知多少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的狀態
1、健康狀態。本人不覺得痛苦、他人不感覺到異常、社會功能良好。
2、不良狀態。又稱第三狀態,亞健康狀態,由個人心理素質、生活事件、身體不良狀況等因素所引起。時間短暫、損害輕微、能自已調整。
3、心理障礙。不協調性、針對性、損害較大(如焦慮症)、需求助於心理醫生。
4、心理疾病。強烈的心理反應、明顯的軀體不適感、損害大(如精神分裂症)、需心理醫生的治療。
Ⅱ 心理健康包括哪三個方面
心理健康的標准主要為以下十點:
1.安全感高,自我價值感高。
2.適度地自我批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與自己友好地相處。
3.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樂觀向上。
4.不是活在虛擬世界中,能夠坦然接受現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
5.有自己的正常需要,並有能力為自己的需要付出努力。
6.清楚自己的動機和目的,並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理性客觀地評估。
7.人格相對完整,個人的價值觀適應社會的標准,工作認真負責,精力集中。
8.有積極樂觀適當的生活目標。
9.有從經驗教訓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能適應現實環境的需要。
10.能相對良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不過分在意他人和社會的評價,自我獨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即為心理健康
Ⅲ 對心理健康的知曉程度
1.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也就是說,要擁有正確的自我認識。我常常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讓他們寫下自己的二十個自我。我發現他們當中有相當數量的人不認識自己,並且存在著自卑心理。所以說,正確的自我認識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有沒有健康的自我認識。所謂健康的自我認識,就是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擁有自信。你可以沒有某種能力,但你擁有了自信,你就可以學會做事。但是有些人不自信,不能接納自我。我曾經考察過很多學生,有的學生因為自己的長相,比如說:因皮膚黑、眼睛小、體形胖、個子矮等而自卑,有的因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不如別人而自卑。有些很優秀的學生內心也很自卑。因為從小到大,這些好孩子只報告好的成績,而當他們考試成績不好或成長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就不能接受他們,常常對此給予批評、斥責。父母不能接納孩子的不足,以至孩子對自己過度要求完美,導致內心產生焦慮、自卑心理,嚴重的還產生了心理障礙。有的父母總是批評孩子,從而給孩子一種"我不是好孩子"的心理暗示,導致正常的孩子成了"問題兒童"。我們說,世界上完美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只有不完美才是真實的。既能接納自己的長處又能接納自己的短處的人,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2.能與他人合作,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合作,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的教育目標。現代社會是一個合作的社會。我們的青少年只有學會合作,善於與人交往,才能獲得自身的精神快樂與成功發展。學會合作的前提是能夠正確認識他人,尊重和接納他人,善於發現和學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也能夠容忍他人的缺點和不足。現在我們有相當數量的獨生子女學生以自我中心,欠缺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他們的適應與發展遇到很大的困難。我在大學做心理咨詢時,發現青年學生咨詢問題最多的是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有的甚至因為人際交往障礙發生心理疾病,不得不休學或退學。這些問題不解決,以後如何在社會上與人交往、與人合作共事呢?3.能夠恰當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能夠基本上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會有。但適度把握自己的情緒,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方,對適當的對象表達適度的情緒,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青少年由於心理發展不成熟,常常不能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讓消極的情緒影響了個人的學習、生活和健康,甚至於由極端的情緒導致了惡性事件的發生。我們應當幫助他們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4.獨立自主,學會選擇,學會做決定,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雖然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依賴、相互幫助,但獨立自主,能夠自我選擇、自我決定是一個人適應環境和擁有自信的表現。現在由於許多家長對孩子過分關愛,甚至包孩子的一切生活事務,使孩子缺少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處事能力,因此環境適應能力不強。5.有較強的意志品質,能夠承受挫折。能否克服困難,承受挫折,是一個人意志品質是否堅強的表現。無論是對生活的適應,還是迎接時代的挑戰,獲取個人的成功發展,都需要青少年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然而,家長過分地保護,剝奪了孩子們經受鍛煉,增長能力的機會。一些孩子性格懦弱,承受不了任何挫折。青少年中存在的離家出走、自殺等事件表現了這些孩子心理上的脆弱。我們應當重視對他們意志力的培養。6.熱愛生活和學習,能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幸福感。現在許多孩子視學習為負擔,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與幸福,這與我們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有關。7.在學習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潛力,有創新能力。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潛能,都有創新的能力。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然而"應試"教育壓抑了他們的潛能發揮,不利於創新能力培養。8.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完善和諧。人格發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氣質類型、價值觀等。一個心理健康的的人,他的人格發展是和諧完善的。有的人人格偏執,看問題極端,這樣的人容易產生問題。因為世界是和諧的,你把世界看得很極端,正說明你的想法有問題,當然自己就很苦惱。9.智力正常。一般智商80以上為正常。10.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符。從心理學來看,人的發展有很多階段,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要完成相應的發展任務。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發展落後於生理發展,那就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要相符。
Ⅳ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些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如下內容:
1.智力正常:包括分布在智力正態分布曲線之內者以及能對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應的智力超常者。
2.情緒良好: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一旦有了負性情緒,能夠及時調整,具有情緒的穩定性。
3.人際和諧: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評價他人,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樂於助人等。
4.適應環境:包括積極的處事態度,與社會廣泛接觸,對社會現狀有較清晰的認識,具有順應社會改革變化的能力,用於改造現實環境,達到自我實現和社會奉獻的協調統一。
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各個要素不存在缺陷與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統一性混亂;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有相對完整的心理特徵等。
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過程,心理健康的人在一些特別惡劣的環境中也可能做出一些失常行為。
Ⅳ 心理健康狀態有哪幾個等級
心理健康狀態大致分為一般常態心理、輕度失調心理、嚴重病態心理三個等級。
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於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於一般常態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
嚴重病態心理。表現為嚴重的心理適應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惡化,成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嚴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有敏銳的智能,適合於社會環境的行為和愉快的心情。
Ⅵ 心理健康知識知多少班隊活動記錄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主題: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
地點:
目的:為了....樹立....
意義:.......(在網上搜一下目的和意義就行了)
班會內容:
首先,我們播放了一段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視頻(可以使正反兩方面都行,宣傳積極向上的思想為主);
緊接著,同學們就影片中涉及的心理健康方面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並延伸到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中....
接著,同學們對目前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解決方案...
然後,某某做了總結性發言,本次班會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班會小結:
本次班會以...為主題,充分的發掘了同學們的思維.....
看著好記的加分!!!!
Ⅶ 心理健康包括幾個方面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系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Ⅷ 心理健康的幾大標准
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心理健康的構成要素有哪些?怎麼才能算是真正的心理健康?針對這些這些問題,本文將做介紹分析。
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或她與大多數人、特別是與同齡人、同性別的人是否一致。因此,心理健康的標准應該包括六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穩定樂觀、人際關系和諧、行動自覺果斷、人際關系和諧、行動自覺果斷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正確的自我觀等。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在心理咨詢中,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這一條都具備。通過說話、察言觀色便很容易確定來訪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進行心理測驗。
2)情緒穩定樂觀: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
3)人際關系和諧: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單位,和本單位的同學、同事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很親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
4)行動自覺果斷: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採取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決不是說是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
5)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愛工作,不僅按時上下班,而且創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分擔的工作看作是一種樂事。
6)正確的自我觀: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自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去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心理健康除了上述六個判斷標准,還有十個構成要素不容忽視。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出恰當的估價;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完整與和諧;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9)在符合集體的要求下,能積極地發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標准和構成要素有哪些?以上六個方面介紹了心理健康的標准和十個構成要素,每個人可對照一下。當遭遇心理困惑時,應及時找心理醫生加以疏導。
精心篩選淘寶各類銷量上萬的商品:http://taothb.com/節省了您的寶貴時間
Ⅸ 心理健康的標准有哪些
美國學者坎布斯(A.W.combs)認為,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應的4種特質:
1.積極的自我觀念。能悅納自己,接受自己,也能為他人所悅納,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面對和處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盡管有時也可能會覺得不順心,也並非總為他人所喜愛。但是肯定的積極的自我觀念總是占優勢的。
2.恰當地認同他人。能認可別人的存在和重要性,即能認同別人而不依賴或強求別人,能體驗自己在許多方面和大家都是相同的、相通的,能和別人分享愛和恨、樂與憂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並且不會因此而失去自我,仍保持著自我的獨立性。
3.面對和接受現實。能面對和接受現實,而不論其是好是壞或對自己有利或不利,即使現實不符合自己的希望與信念,也能設身處地、實事求是地去面對和接受現實的考驗。能夠多方面尋求信息,善於傾聽不同的意見,正確把握事實的真相,相信自己的力量,隨時接受挑戰。
4.主觀經驗豐富,可供利用。能對自己、周圍的事物、人物及環境有較清楚的知覺,不會迷惑和彷徨,在自己的主觀經驗世界裡,儲存著各種可資利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並能隨時提取使用。善於發現和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同時也能借鑒和學習別人的長處、優點,以此來解決自身所遇到的問題,從而增進自己行為的有效性,並且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知識庫。
國內的著名心理學家王登峰等根據各方面的研究結果,歸納總結,較為詳細地提出了有關心理健康的幾條指標: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緒和優缺點都能做到恰當、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於所定的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會面臨的心理危機。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悅納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協調和諧,在生活的集體中能融為一體,樂群性強,既能在與摯友團聚之時共享歡樂,也能在獨處沉思之時而無孤獨之感。在與人相處時,積極的態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總是多於消極的態度(如猜疑、嫉妒、畏懼、敵視等),因而在社會生活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自別於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3.熱愛生活,樂於工作。心理健康的人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把工作看作是樂趣而不是負擔。他能把工作的過程中積累的各種有用的信息、知識和技能存貯起來,便於隨時提取使用,以解決可能遇到的新問題,能夠克服各種困難,使自己的行為更有效率,工作更有成效
4.面對現實,接受現實,適應現實,改變現實。心理健康的人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並能夠主動地去適應現實,進一步地改造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對周圍事物和環境能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並能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他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對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都能妥善處理。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現實,不敢面對現實,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接受現實的挑戰,總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或責備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無法適應現實環境。
5.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總是占據優勢的,雖然也會有悲、優、愁、怒等消極的情緒體驗,但一般不會長久。他能適當地表達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喜不狂,憂不絕,勝不驕,敗不餒,謙虛不卑,自尊自重,在社會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縮恐懼,對於無法得到的東西不過於貪求,爭取在社會規范允許范圍內滿足自己的各種要求,對於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的、樂觀的。
6.人格和諧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各方面能平衡發展,人格即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適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對外界刺激不會有偏頗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能夠與步調合拍,也能與集體融為一體。
7.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准,智力是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考力的操作能力的綜合。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有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心理行為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與同年齡段大多數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以上列舉了一些學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評判標准和尺度,一般說來,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適應環境,情緒正常,人格和諧。心理健康的人並非沒有痛苦和煩惱,而是他們能適時地從痛苦和煩惱中解脫出來,積極地尋求改變不利現狀的新途徑。他們能夠深切領悟人生沖突的嚴峻性和不可迴避性,也能深刻體察人性的陰陽善惡。他們是那些能夠自由、適度地表達、展現自己個性的人,並且和環境和諧地相處。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地充實自己。他們也會享受美好人生,同時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他們不會去鑽牛角尖,而是善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Ⅹ 對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知多少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是有很多,不知道你是想問什麼呢?你可以具體一些嗎?小學生主要是三年級之前是以玩為主,三年紀以後開始學習為主,是慢慢的改變的,一些孩子由玩變學,一下改變不了,小孩子其實學習是次要的,我認為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