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命在於運動,最健康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最健康的運動方式有哪些?生命在於運動,但是運動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只有科學的進行運動才能起到保健的作用。那麼最健康的運動方式有哪些呢?(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那可以點贊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很多老年人懼怕做跳躍動作,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動作會傷害到膝蓋或臀部。專家說:「老年人需要做一些跳躍動作,因為他們需要這樣的沖擊力來增強骨密度。」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需要瘋狂的跳躍,邁出有力的步伐(如踩死臭蟲的力量)就足以了;此外還可以進行箭步蹲、高抬腿和跳繩等鍛煉。(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那可以點贊或關注我哦,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處說一下哦!)
② 什麼運動最促進身心健康。。。。
如果你是男性朋友,並且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去室內游泳館每周一到二次 每次游50m標准泳道6個回來,或者保持慢速水裡運動2到3個小時。
如果你是女性,由於工作環境節奏或者家庭因素的話 建議跳繩和做呼啦圈 跳繩300下 呼啦圈在80到100,既可以減肥塑身又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以上幾種運動對於學生團體也是一樣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注意飲食搭配才可以擁有健康的體魄哦。
③ 全世界公認最健康的運動是什麼
1減肥運動——游泳
當你試圖減肥並努力使體重不再反彈的時候,堅持游泳十分有效。一般來說,增氧運動都有減肥效果,但以手腳並用的運動為佳。游泳時身體消耗能量大,有利於消除贅肉。
糖友注意進行游泳運動,一定要在飯後30~60分鍾進行,不可空腹游泳,否則容易導致低血糖。
另外,睡前2小時也最好不要游泳,否則會影響睡眠。
2健腦運動——彈跳
彈跳是一種全身性活動,能夠加強血液循環,使血液更好地流向大腦,從而供給更多的氧氣。同時,彈跳使大腦思維反應更為活躍、敏捷。
像有的1型小糖友可以選擇來跳繩,不僅能消耗熱量同時還能使他們把抽象的數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使孩子能夠初步理解數的實際含義和形成數的概念。
跳繩時的自跳自數能刺激大腦的思維,通過信息的來回往返,促進大腦思維加快,使判斷更准確。
年齡較大的人經常做彈跳運動,可以明顯減輕智力衰退,從而減少得痴呆症的風險。
3防近視運動——打乒乓球
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勞。特別是現在電子產品的盛行,由於晶狀體總是處在高度調節狀態,使眼外肌肉壓迫眼球,久而久之,眼軸就會慢慢變長,誘發近視。
打乒乓球時,睫狀肌隨乒乓球的來往穿梭不停地放鬆和收縮,可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從而使眼睛的疲勞消除或減輕,有效改善視力,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4抗衰老運動——跑步
有節奏的跑步,能吸進大量的氧氣,對新陳代謝起到促進作用。跑步又是一種運動量適度、緊張與放鬆相互交替的運動,它能調節人的情緒,緩解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與緊張,對加速血液循環,消除血管特別是腦血管隱患,起到較強的作用。
經常堅持跑步,對增強心臟功能有較突出的作用。難怪有人將跑步稱為「最好的抗衰老運動」。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身體所承受的能力來決定跑步的速度,如果是運動量太大也是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影響,血糖也會容易出現波動。
5抗高血壓運動——散步
人在行走時,肌肉系統猶如轉動的泵,通過肌肉反復收縮促使血管收縮與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降低血壓。
要使散步產生健康效果,必須選准運動量,太少達不到鍛煉目的,太多易疲勞。
步行方式有:
• 緩步:每分鍾約走60至70步,適合60歲以上血糖不穩定者。
• 快步:每分鍾約走120步,適合小於60歲者。
• 疾走:每分鍾約走150步,適合超重、肥胖者。
• 自由步:完全隨意,時快時慢。
6調節神經運動——太極拳
太極拳具有充分調動人的精神能動性的巨大作用。特別對那些有睡眠障礙的人來說,每天練習太極拳,會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睡眠障礙主要因生活節律緊張引起。如果善於用太極拳的陰陽道理調節生活節律,就與失眠無緣了。
太極拳講究保持舒暢的腹式深呼吸,促進內臟蠕動,可起到調整內臟、提高功能的作用。
練拳時強調以意導氣,氣到勁隨,通過心靜用意,身體放鬆,以意識統領全身,調節改善神經系統。
呼吸時強調腹式逆呼吸,這種在生理學上被稱為變容呼吸的呼吸方式能夠加深呼吸,增大攝氧量。
太極拳強調意識與動作、呼吸的高度配合,通過訓練受試者在習練時身心高度放鬆,通過腹式逆呼吸配合舒緩張馳的圓弧動作能夠有效的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7身心健康運動——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也就是交誼舞,對身心健康有一定作用。交誼舞既能培養文明禮貌增進友誼,又可陶冶情操,消除疲勞,還能讓自己的心情更愉悅!
跳交誼舞還能活躍人體機能,調節神經,增強肌體,有利於喚起興奮情緒。
④ 為什麽運動利於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
人們的生活普遍好了,身體卻越來越多毛病,有一點就是對身體鍛煉的忽視的原因。要使身體鍛煉的效果更好,就要遵循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要求。進行鍛煉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要全面鍛煉
全面鍛煉身體是使身體均衡發展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如果只單純憑興趣,覺得什麼項目好玩就練什麼,是不能收到全面效果的。體育教學的內容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懸垂、支撐以及技巧、支撐跳躍和球類、游戲等許多項目,安排這么豐富的鍛煉內容,目的就是使身體得到全面的鍛煉。
要經常鍛煉
體育鍛煉的效果還取決於是否經常的參加活動。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不經常鍛煉,運動技能就會消退,身體機能就會下降,因而不能保證健康水平。
要循序漸進
進行體育鍛煉或者學習體育的技術,要從易到難,逐步提高。鍛煉過程中,運動負荷要從小到大,使身體逐漸適應。
要注意安全
運動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運動後要做整理活動。要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考慮周圍環境(包括場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保健,自我身體檢查方法:
1.睡眠:經常運動的人,會很快人睡,睡得熟,很少做夢,起床後精神飽滿。如出現失眠、屢醒、多夢、起床後精神不好等現象,如無其他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
2.食慾:經常運動的人食慾良好。有時因運動負荷過大或大量出汗,過多失去水分和鹽會使食慾減退。最好在運動後半小時左右進食,使身體恢復到安靜狀態,就會有良好的食慾。
3.體重:鍛煉初期,由於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脂肪和水分消耗較多,體重可能減輕一些。過一段時期以後,由於肌肉質量和體積的變化,體重就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應逐漸增加,一般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後,體重或多或少都有所減輕,經過休息即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大家可以通過測定運動前後的體重並加以比較,以觀察運動對身體的影響。
===================================================================
鍛煉身體是為了增強體質,要想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必須遵循科學鍛煉的方法.
(一)全面鍛煉,突出重點
體育鍛煉的內容豐富,項目繁多,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不完全一樣.如:舉重,球類,短跑,體操等.
方法:
1,因地制宜:力量(器械 俯卧撐 引體向上)耐力(長跑 跳繩 原地定時跑)
2,因時制宜:冬練長跑,夏練游泳.
(二)從實際出發,逐步提高
正確的鍛煉方法: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運動量由小到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三)堅持經常,持之以恆
堅持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而且還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神經系統,心肺功能,肌肉和關節的力量就不能逐步提高,原先鍛煉取得的成績也不能保持,也就不能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
(四)注意安全,加強自我監督
自我監督的內容:
鍛煉前中後的感覺,食慾,睡眠,心率和體重的變化情況.
檢查場地器材
重視准備活動和放鬆活動.
====================================================================
運動對身體確有很多益處,男女老幼都可參加。但怎樣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各人鍛煉的要求不同,目的不一,如運動員要求提高運動成績,為國爭光;多數人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有不少人是為了減肥、健美,以保持青春的活力。目的不同,鍛煉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區別。這里僅從全民健身的角度,談談以鍛煉身體為主或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運動者,應當如何選擇跑步的運動量。
運動生物化學研究發現:在跑步開始的5分鍾內,心臟為了適應機體的運動而進行調整,心跳顯著增快,心臟泵血加劇,但其程度是不均勻的,被稱為「心臟適應期」。跑步持續5分鍾後,心臟已經適應,心搏有力,泵血均勻,並隨時根據運動量的大小作出相應的調整。
在跑步20分鍾以內,提供運動能量的主要是體內貯存的糖原,特別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因為糖在有氧條件下能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跑步20分鍾以後,糖原大部分被耗盡,供能的主要來源轉變為體內的脂肪。脂肪被動用時先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直接氧化供能,而脂肪酸則變為乙醯輔酶A,再經過代謝,一部分轉變為糖以提供能量。由於脂肪供能需氧量多,因而在跑步強度達到缺氧程度時,就不能靠氧化脂肪來提供能量。
由此可知,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5分鍾,否則對心肺功能的提高無助益。超過5分鍾的跑步,持續的時間越長,心肺功能的鍛煉也就越好。至於跑步的速度是次要的,可按照自己的體力來調整。
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20分鍾,速度要慢些,以保持均勻呼吸。20分鍾的慢速長跑不但能大量耗盡體內的糖原,而且要動用體內的脂肪。且由於慢速長跑不很劇烈,不會使機體過分缺氧,故有助於脂肪的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長跑的第1個月里,因食慾增加體重會稍有上升,但第2個月體重就會很快下降了。若停止跑步運動,應逐日遞減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
====================================================================
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
教學目的
通過講授,使學生了解科學鍛煉的重要意義,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學會鍛煉中的自我監督檢查,提高鍛煉身體的實效性。
教學要點
1.科學鍛煉身體的意義。
2.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
3.鍛煉中的自我監督檢查。
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但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講究科學,只有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才能獲得預期的鍛煉效果。為了更好地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初中學生在鍛煉身體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全面鍛煉,注意實效
鍛煉身體的項目繁多,怎樣選擇呢?
我們鍛煉身體的目的,是為了把身體練得結實健壯,現在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從小打下身體基礎,將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保衛祖國服務。所以在選擇鍛煉項目時,應從這個目的出發,不能單憑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因而全面鍛煉。例如把跑、跳、投擲、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動能力項目作為鍛煉主要項目,還要根據性別、年齡、季節、環境來確定項目。
初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時期,對身體各部位的器官系統進行全面的身體鍛煉,對於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全面、均衡地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要注意思想品德和意志的鍛煉,並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以達到增加體質的實效。
是以全面鍛煉身體為主,還是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主?對普通中學生來說,還是應抓好全面身體訓練,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打好身體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二)堅持經常,持之以恆
初中學生要鍛煉身體,鍛煉意志,就必須堅持經常,持之以恆。那種「三天打雨,兩天曬網」或「一暴十寒」的做法是不會有任何成效的。無論學習或者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還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作為基本的身體器官系統的機能,各項身體素質發展,都需要堅持經常鍛煉。
現在,有些同學高興的時候鍛煉積極,碰到心情不好就不想活動,有興趣就練,沒有興趣就不參加,這都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鍛煉需要有毅力,要具有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逐步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鍛煉身體要遵守循序漸時的原則,要防止和克服蠻干或急躁情緒。
運動負荷,是指體育鍛煉時身體的生理負荷量,它是由許多因素所決定的。體育鍛煉之所以能夠增強體質,是由於具有一定運動負荷的刺激作用,使機體產生相應的變化。如運動負荷過小,不可能促進機體發生變化,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如運動負荷過大,超過了機體能承受的范圍,就會引起不良的反應,出現血壓降低,脈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惡心、睡眠不好、食慾不振、長期不能消除疲勞等現象。
怎樣才能使運動負荷比較合適呢?一般來說,每次體育鍛煉以後感到有些累,但沒有上述不良反應,通過休息恢復較快,這樣地運動負荷基本是合適的。
(四)遵循鍛煉規律,做好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每次參加體育鍛煉前,要根據體育項目的特點,相應活動一下身體各部位,這叫准備活動。人體各器官的機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備活動是使人體從相對安靜狀態到活動狀態,就是使人體的「後勤部*』(血液循環、呼吸等器官)動員起來,發揮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體育運動之後,要做好整理活動,特別是做放鬆動作和調整呼吸的動作(如深呼吸),能幫助補償身體所欠的氧債,使呼吸和血液循環暢通,氧和養料供應充分,這樣代射產物消除也快,並有利於消除疲勞,使機體逐漸過渡到相對的安靜狀態。
(五)加強體育保健,學會自我身體檢查
自我身體檢查就是用生理衛生和醫學知識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檢查和觀察的一種方法。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方法,供同學們在實踐中應用。
1.自我感覺:在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前應該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對鍛煉有興趣,鍛煉後能很快消除疲勞。如果在鍛煉前感到體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鍛煉的願望,鍛煉時容易疲勞和出汗,有頭暈等感覺,鍛煉後長時間不能恢復等,就應及時調整運動負荷。
2.睡眠:經常運動的人,會很快人睡,睡得熟,很少做夢,起床後精神飽滿。如出現失眠、屢醒、多夢、起床後精神不好等現象,如無其他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
3.食慾:經常運動的人食慾良好。有時因運動負荷過大或大量出汗,過多失去水分和鹽會使食慾減退。最好在運動後半小時左右進食,使身體恢復到安靜狀態,就會有良好的食慾。
4.體重:鍛煉初期,由於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脂肪和水分消耗較多,體重可能減輕一些。過一段時期以後,由於肌肉質量和體積的變化,體重就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應逐漸增加,一般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後,體重或多或少都有所減輕,經過休息即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大家可以通過測定運動前後的體重並加以比較,以觀察運動對身體的影響。
5.脈搏:運動員通常每分鍾脈搏50-60次左右,甚至更少,初中學生每分鍾脈搏70-80次左右,脈搏減少說明訓練水平有所提高。鍛煉期間,如出現鍛煉後安靜時脈搏加快的趨勢,說明疲勞逐漸積累,應注意減少活動量。
除此之外,進行體育鍛煉時還要注意安全,經常檢查場地器材,加強自我保護,遵守運動衛生的要求,這樣才能避免運動損傷,獲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建議
1.在講授科學鍛煉身體的同時,要把這部分內容展開,從講解鍛煉身體的意義人手,逐漸引申到科學地鍛煉身體。
2.在講鍛煉原則時,要把鍛煉時應該遵循的原則講透,把堅持這些原則的意義講清楚,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講授自我身體檢查方法時,可結合實踐進行,如教會學生測試脈搏的部位、方法,這在課堂上就能邊講解、邊示範、邊實踐;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應鼓勵學生加強自我監督。
4.脈搏:運動員通常每分鍾脈搏50-60次左右,甚至更少,初中學生每分鍾脈搏70-80次左右,脈搏減少說明訓練水平有所提高。鍛煉期間,如出現鍛煉後安靜時脈搏加快的趨勢,說明疲勞逐漸積累,應注意減少活動量。
(1)進行體育鍛煉應遵循的原則。
(2)了解漸進性原則。
(3)了解反復性原則。
(4)了解全面性原則。
(5)了解意識性原則。
(6)了解個別性原則。
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就是指科學地鍛煉身體必須遵循的規矩。
鍛煉身體是為了增進健康,全面發展身體,以求增強體質。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其本質在於有效地去發展身體,增強人的體質,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上什麼原則。根據這一點,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有漸進性原則、反復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意識性原則及個別性原則。
漸進性原則:進就是前進、發展、提高,而不是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是逐步地、依次地、循序地變化,而不是突然或急劇的變化。漸進性原則是根據體質增強的規律對應用各種體育手段去鍛煉身體的過程所確定的規矩。科學鍛煉身體過程中,最本質的是運動負荷的問題,漸進不是說天天地,每次地平均增大負荷量,而是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根據超量負荷的要求,有計劃地增大運動負荷。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對身體作用一定次數和時間之後,才能引起身體的適應,然後再逐步增大運動負荷,使身體產生新水平的適應,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標。漸進性原則就是按照這個適應性變化,有階段地調整運動負荷的鍛煉方法。
反復性原則:反復是一次次重復的意思。反復性原則是指運用各種手段鍛煉身體的過程,具有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的特性。經驗告訴我們,在鍛煉身體中,只練習幾次對人的作用不大,只有多次練習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對身體產生良好的作用,而反復次數過多,也會對人體帶來副作用。因此,反復是有規律、有限制的重復,是鍛煉身體的又一個規矩。反復中要遵循哪些要求呢?首先是運動和間歇相結合,既要有充分的運動,又要有適當的休息。這並不是說,一次運動後必須有充分的休息,而是可以在幾次或幾天運動沒得到充分休息時,給以更加充分的連續休息。其次是在周間、月間、年間、數年間都要連續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中學階段應每日參加體育鍛煉,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全面性原則: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要想增強體質,就必須使構成人體的各局部都得到鍛煉和發展。具體說就是要使身體各部分(如頭頸部、軀幹部、四肢)、各器官系統(如心血管、肺、神經、胃腸等)功能、身體各種素質以及人體各種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發展。有些人認為全面性只是指大肌肉群的活動,這是片面的看法。體質的強弱是涉及構成人體各有關局部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會危及生命的小局部不健全,也會對整體帶來不良影響。例如,牙齒壞一個並不危及生命,但它卻會給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古人健身就有「熨面扣齒」之法。青少年正處於快速發育時期,更需注意對身體的全面鍛煉,且不可單憑興趣去參加某一種活動而放棄全面性原則。
意識性原則:意識性原則是指要有意識地從增強體質出發去進行鍛煉,而不是盲目地或無目的的亂練一氣。人的活動除了有機體的自律活動和反射活動之外,所有的隨意活動都伴隨著一定的意識。盲目性不是無意識,而是意識不清、意識程度浮淺、意識的指向性錯誤。增強體質的意識與競技比賽意識有極大區別,在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中,要把意識指向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目標,而不能指向單純提高運動競賽成績和奪標上。有些青少年把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指向比賽、指向娛樂,而把增強體質看作是練習過程中自然可達到的結果,這就收不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效益。所以,在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要增強和樹立起正確地意識性。
個別性原則:個別性原則是指在鍛煉過程中,要根據個人的特點去安排鍛煉的方法、內容和運動負荷。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針對這個特點去鍛煉才能收效,所以,這個原則就是要求按個人特點選擇手段和運用方法的一條規矩。要貫徹這一原則,需要對自身有一個了解,這就需要對身體的形態、機能、素質和運動能力等進行測量和評價(這些已在其他提示中介紹),在取得一定數據的基礎上,作出自己應該選擇的鍛煉方法。例如,一個學生心肺功能較差,跑的能力不強,他就可以針對自身的弱點,在鍛煉中增強這方面的內容。當前國內外提倡在鍛煉中實行「運動處方」的方法,正是這一原則的重要性被人們重視的反映。
⑤ 如何運動才健康 健康運動都應該注意些什麼
運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項目,三分鍾熱度終究將達不到理想的強身健體效果。健康的運動,應是把握好時間,一般在早晨,或午睡、晚睡前,不宜太過激烈;運動要適度,不宜一次性過量;運動項目要因人制宜,符合自己的興趣……小編告訴你健康運動應遵循的六大原則。
1.運動時間,因時制宜
一般來說,早晨運動較好,因為早晨的空氣較新鮮,而室內的氧氣經過一夜的睡眠後,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濃度相對增多,到室外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運動鍛煉,即可把積聚在身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來,吸進更多的氧氣,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強,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此外,午睡前後或晚上睡覺前也可進行運動,以消除一天的緊張,輕松地進入夢鄉,但運動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經系統的興奮,影響睡眠。總之,許多健身運動,隨時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但稍微劇烈的運動,不要在吃飯前後進行,因為在飯前呈現飢餓狀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發生低血糖症;飯後劇烈運動,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腸的血液相對減少,不僅影響消化,還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腸炎等疾病。
2.運動適度,不宜過量
若運動後食慾減退,頭昏頭痛,自覺勞累汗多,精神倦怠,說明運動量過大,超過了機體耐受的限度,會使身體因過勞而受損。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誡人們:「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有。」那麼,運動量怎樣掌握才算合適呢?一般來說,以每次鍛煉後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適宜;也有人以脈搏及心跳頻率作為運動量的指標,若運動量大,心率及脈率就快。
對於正常成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鍾心率增加至140次為宜;而對於老年人的運動量,以每分鍾增加至120次為宜。
3.運動項目,因人制宜
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肌肉力量減退,神經系統反應較慢,協調能力差,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肌肉協調放鬆、全身能得到活動的運動,像步行、太極拳、慢跑等。而對於年輕力壯、身體又好的人,可選擇運動量大的鍛煉項目,如長跑、打籃球、踢足球等。
此外,每個人工作性質不同,所選擇的運動項目亦應有差別,如售貨員、理發員、廚師要長時間站立,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在運動時不要多跑多跳,應仰卧抬腿;經常伏案工作者,要選擇一些擴胸、伸腰、仰頭的運動項目,又由於用眼較多,還應開展望遠活動。總之,體育項目的選擇,既要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又要適合身體條件,對腦力勞動者來說,宜少參加一些使精神緊張的活動,而體力勞動者則應多運動那些在職業勞動中很少活動的部位>
不能因為強調動而忘了靜,要動靜兼修,動靜適宜。運動時,一切順乎自然,進行自然調息、調心,神態從容,摒棄雜念,神形兼顧,內外俱練,動於外而靜於內,動主練而靜主養神。這樣,在鍛煉過程中內練精神、外練形體,使內外合諧,體現出「由動入靜」、「靜中有動」、「以靜制動」、「動靜結合」的整體思想。
5.提倡持之以恆
人貴有志,學貴有恆,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沒有恆心是不行的。古人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就說明,鍛煉身體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經常而不間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達到鍛煉目的的。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
如果因為工作忙,難以按原計劃時間堅持,每天擠出10分鍾,8分鍾進行短時間的鍛煉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場鍛煉,在院內、室內、樓道內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廣播操、太極拳也可以。無論如何不能高興時練的累死累活,興奮過去多少天都不練。
6.舒適自然,循序漸進
為健康而進行的鍛煉,應當是輕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滿樂趣和豐富多彩的,人們才願意堅持實行。即「運動應當在順乎自然和圓形平面的方式下進行。」這是美國運動生理學家莫爾豪斯的結論。在健身方面,疲勞和痛苦都是不必要的,要輕輕鬆鬆地漸次增加活動量,「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正確的鍛煉方法是運動量由小到大,動作由簡單到復雜。比如跑步,剛開始練跑時要跑得慢些、距離短些,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再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離。
⑥ 常見運動保健項目有哪些
氣功:它是現代的心理療法、體育療法、自然療法、信息療法等的綜合運用它能發揮人的能動性,通過心理調節、意識和身體鍛煉,提高人體對自然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身」與「心」的高度和諧和健康發展。
太極拳:適合身體弱者和慢性病者。太極拳涉及全身主要關節和肌群,長期堅持可增進關節靈活性、增強韌帶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胃腸蠕動。
步行:堅持每天多走路,以步代車。步行不受年齡、體質和場地的限制,活動量可自行調節,並可充分利用零星時間進行鍛煉,例如徒步上下樓梯,上下班等。
徒步旅行既可游覽名勝,又可鍛煉身體。步行要抬頭挺胸,速度一般以每分鍾60~90步為宜,或每小時5000米,快速可達7000米。要因人而異,以自己感覺良好為准則。每次最好不少於半小時。鞋襪要合腳,少穿衣服。注意安全。
球類:(1)健身球:增加指、腕關節功能,養心益智,陶冶情操。適合大多數人。常言道:「十指連心」,健身球就有這個功效。人體12條經絡,有6條經過手部,有三陰三陽,而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三經貫於手掌,在練習健身球時可把經絡與神經、五臟六腑緊密聯系起來,起到通經活絡、舒利關節的作用。
健身球操練方法:①單手托雙球摩擦在掌心中行順轉與逆轉運動。左右手交替進行,每3~5分鍾交換一次。可讓左手多活動些時間,開發大腦右半球功能。②單手托雙球於掌中,在摩擦旋轉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互相交替旋轉,至雙球互相離開旋轉。旋轉方向及動作與摩擦旋轉相同。③帶音節的旋轉。④里外跳躍轉動。⑤雙手四球運動。
每個人的手掌不同,選球進應注意選擇適合自己手掌的。而以空心球為佳。空心球不耗體力,運動量相對於其它的球類較小。
(2)乒乓球:打乒乓球可帶動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有全面健身作用。
(3)檯球:是一種國際上流行的室內娛樂活動,是智力與體力,運動與娛樂集於一體的健身運動。
(4)羽毛球:老少皆宜,運動量可控制。
舞蹈:是一種既鍛煉身體又有利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運動。
扭秧歌:是一種簡單易學、娛樂性、趣味性極強的健身運動。
旅遊:可開闊胸懷和眼界,增加、情趣、鍛煉身體,每周可近游一次,每年可遠游一次。
騎自行車:是一種技術性的鍛煉身體的方法,謹防交通事故。
游泳:是適合中老年人進行鍛煉的一項全身性健身運動。水溫宜在30℃以下,屬於冷水浴場。
(1)冷水對人體的物理、化學刺激作用能使機體生理功能產生一系列變化。研究表明,當皮膚受到冷水刺激時,血管則收縮,將大量血液驅入內臟和深部組織,引起內臟器官的血管擴張,繼而皮膚的血管又擴張,大量血液又從內臟流入體表,內臟血管又處於收縮狀態,這樣全身血管不斷地一張一縮,得到鍛煉,保持管壁的彈性,防止硬化,增強心腦功能,冷水浴能使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環。
(2)水壓可改善心肺功能。人站在齊胸的水中,則受12~15千克的水壓,必須加深呼吸,才能完成呼吸動作,使呼吸肌得到鍛煉。因此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
(3)有利於各關節的鍛煉。人在水中將平時的直立運動變成水平運動,使腰椎、四肢關節的活動量增加,使周身得到協調鍛煉。
(4)皮膚得到水中化學物質刺激,能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保護皮膚,防止皮膚病發生。
中老年游泳要特別注意安全措施,要集體或結伴而游,不單獨行動,防止溺水和其他意外。下水前要有3~5分鍾沖洗或擦身,使身體逐漸適應後再下水,預防著涼感冒。游泳過程中要量力而行,千萬不可到急流、漩渦中游。游後用干毛巾擦乾全身,穿好衣服,防止日光曝曬。
跑步:
(1)長跑:它是一種常見、不受器材條件限制的運動。也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項目。在長跑時,全身各部位、各系統活動增強,肺活量加大,可改善心肌營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促進機體親陳代謝,使脂肪轉化為熱能,並有減肥、健美作用。
跑步時由於排除雜念,精力集中,使大腦皮質工作疲勞得到較快恢復,改善睡眠,使精力充沛,提高各器官的靈敏度。
跑步流汗可把體內的鉛、鍶、鈹等致癌物質排出體外,故有防癌作用。此外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加強機體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減少自由基對組織細胞的損傷,延緩衰老。
跑步要領:上體稍前傾,兩腿略彎,重心前移,速度每分鍾80~120步,每次鍛煉要保持30分鍾。也可以因人而異。
(2)慢跑: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可到戶外慢跑30分鍾。長期堅持按計劃進行慢跑(中老年以傍晚為好),能振奮精神,有利於身心健康。
(3)原地跑:遇到雨、雪或大風天氣,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外出鍛煉時,可在室內原地跑步替代,每分鍾70~90步為宜,持續10~30分鍾,先慢後快減慢。最好出少量汗,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跳繩:這項運動能增加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的思維與反應更靈活、敏捷。經常跳繩,可以使人更加聰明、慧穎。繩頭刺激拇指穴位,促進全身經絡循環,雙腳有節奏地與地面接觸,供給大腦更多的特殊能量,益智健腦。跳繩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另外踢子也有同樣的作用。
舉啞鈴:是一種使兩臂致全身肌肉得到鍛煉的運動,達到體態健美,身強休壯的目的。一般每周訓練3次,每次30分鍾。
做平衡操:面向牆壁,伸直雙手,手掌緊貼牆壁,使身體成一條直線,然後彎曲手肘,全身做一前一後動作,每天8~10次,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受益頗多。平時站立,行走要保持平衡,成一條線,步伐穩健,忌側身、彎腰、垂頭等不良姿勢,如果堅持做到這些同樣能收到平衡操效果。
練下蹲:若預防直立時產生頭暈眼花等症狀,練下蹲這種運動效果最佳。方法為:雙腿彎屈,體質較好可全蹲,蹲下後停1~2秒鍾再站起來,體差或老年人可半蹲或略作屈膝狀,逐漸加大下蹲力度。一般每天做2~3次,每次36下,貴在堅持。
唱歌: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運動。歌聲可加快大腦中一種稱為肽的物質的分解運動,從而活躍以肺為主的全身器官。每天早晨、傍晚或工作之餘面向藍天大地引吭高歌,可防止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老年病。
爬樓梯:用爬山的心態面對爬樓梯,可以取得與登山運動類似的健身效果。突出增強下肢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保持下肢關節的靈活性,也增強內臟功能,心肺功能。
近年來,隨高層住宅日增,爬樓已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活動,此活動不受時間、條件限制,簡便易行,安全可靠,是全民開展健身運動的好方法,值得提倡。
爬樓梯的鍛練方法:分三種,快跑登樓與慢跑登樓適合年輕人;緩步登樓適合中、老年人。以一個樓層為12級,每級高20厘米為標准,一分鍾可登6個樓梯組,中老年人可在開始一分鍾登4個樓梯組,大約1秒鍾登一級。12級用12秒,轉彎平台用3秒。3分鍾時間登12個樓梯組,等於上到7樓。下樓用2分鍾。休息一段時間,再重復。開始只重復一次,逐漸增到2次~3次。最後一般穩定在重復5次的狀態上。身體好的可重復7次,或更多。運動量可參閱脈搏數,一般保持110~120次/分鍾,比較合適。或以170一年齡二運動後脈搏數為參考。如此鍛煉,能使精力充沛,頭腦靈活。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為佳。
爬樓時注意事項:時間選在樓道上行人稀少,樓梯要清潔,通風採光良好,以空手輕裝便鞋為宜。
⑦ 哪種運動最有益健康
一個完全的健身方案應當包含吃(飲食),練(訓練),睡(睡眠)三個方面,而練則由心肺,力量,柔韌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有鑒於此,本人給出的訓練計劃是:開始時用5-10分鍾有氧熱身,最後用5-10分鍾拉伸放鬆,中間是40-50分鍾的力量訓練。力量訓練主要有:1)背部:引體向上(頸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鈴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鈴推舉(啞鈴推舉);5)臂部:杠鈴彎舉(啞鈴彎舉);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舉腿)。
訓練備註:訓練一周3次,隔天進行,每次1小時左右,練全身,每個部位一個動作,括弧里的動作備用,一個動作3組,每組8-12次,動作與動作之間間隔2分鍾,組與組之間間隔30-60秒,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動作要穩要慢。必須用逐漸增加重量來使肌肉的適應力增大,從而對訓練產生反應。使用自由調節重量的器械進行訓練。這可以使肌肉對器械產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應。因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參與到運動中去。做動作時,無論是舉起還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動作,這樣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飲食方面:少吃多餐,適量多攝入蛋,奶,肉。每日食譜為:適度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種主要營養素的比例應為25∶20∶55左右。饅頭、面條、米飯等主食及山芋、燕麥、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為首選。蛋白質是肌肉增長最重要的營養源,健美訓練者蛋白質的攝人應以非脂或低脂食品為主,如脫脂牛奶、蛋清、魚、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時,中午若有時間可再午睡30分鍾。對了,訓練時間盡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時段,因為人體在此時段體力和柔韌性都處最佳狀態。最後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復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煉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鍾的時間集中鍛煉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劃船、卧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盡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盡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鍾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煉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復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里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復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復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鍾里,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鍾。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鍾;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鍾。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掛在心上。
沒有啞鈴可用重物代替也可用礦泉水瓶裝沙子或水代替
沒有啞鈴可用重物代替也可用礦泉水瓶裝沙子或水代替
⑧ 正常人每日基礎體能鍛煉(健身)有哪些運動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現如今的很多朋友都開始通過健身來鍛煉自己的身體,確實健身的好處真的是太多了。賽普健身教練培訓基地今天為大家主要盤點一下健身鍛煉能夠為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健身鍛煉對身體有哪些隱藏的好處?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推動了人們不斷的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探索更多未知的東西,工作節奏快,壓力大,使得每天超負荷的工作的身體越來越差。人們開始通過研製健康的食譜,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來補充身體失去的能量,俗話說:吃什麼補什麼,這也是人們所說的食療。但是如果搭配另外一種更加高效科學的方法—健身,會讓效果加倍哦!
有一項研究仔細觀察了中年人健身對以後身體預防慢性疾病的影響。這項研究還在進行中,期間共收集了超過一萬八千名成人的健身資料並跟蹤他們步入老齡期的健康狀況。評估分析了40年的數據後,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30至50歲期間經常鍛煉的人,活到70—85歲時患上慢性疾病的幾率大大減少。這項研究發表在內科醫學檔案上。健身似乎能抵禦心臟病和心力衰竭,這早就不讓人感到新奇。然而健身還能降低糖尿病、腎臟疾病甚至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患病幾率。
小編建議成年人至少每天騰出20分鍾做中度或者劇烈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或者游泳,如果你想要接受更加專業系統科學的健身鍛煉,不妨請一個私人健身教練來幫助你達到一個更好的健身效果,私人健身教練的好處就是能夠針對你自身的情況來為你制定屬於你的健身計劃,以及為你搭配適合你自己的健身食譜,科學健康有效果。繁忙的上班族可能很難騰出時間來鍛煉。但看起來很小的投資會為你今後幾十年的健康帶來很多益處。不妨,從現在開始,為了你的身體健康,從你寶貴的時間中抽出一點點來健身吧!
⑨ 什麼運動對人體健康比較好
運動的話有分兩種,一個就是有氧運動一個是無氧運動,相對來說的話無氧運動會更加適合年輕人鍛煉,作為中年人或者是弱小的人群的話我覺得有氧運動,會更加方便他們新陳代謝。
1、有氧運動:也稱有氧代謝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機體以耗氧的氧化供能為主。也就是說,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
它的特點是運動強度較小,持續時間較長,能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消耗體內脂肪,是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涵蓋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韻律操等較舒緩的運動方式。
2、無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由於運動劇烈,運動中所需要的氧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這時機體會通過無氧酵解的方式來應對能量供應的不足,因此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導致肌肉疲勞,甚至造成肌肉、關節酸痛。
它的特點是運動強度大,持續時間短,屬於劇烈的競技運動,不常用作健身保健運動。涵蓋賽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肌力訓練等較激烈的運動方式。
我覺得不管是怎樣的一個運動方式類型都是可以幫助緩解身體的一些脂肪的儲存率,這樣的話運動其實也是可以增添每個人身上的免疫力的,但是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不能過量的運動或者是強烈的運動,會導致身體的疲憊。
⑩ 健康的運動方式你知道有哪些嗎
一說的健美運動,怎麼可以沒有體操呢?體操運動是非常能夠幫助身體進行鍛煉的運動之一,能夠很好的加強身體平衡性和協調性,讓身體的線條變得更加的健美哦!有什麼運動是能夠抗血壓呢?有專家研究過,散步是最好的抗血壓運動,因為散步是小幅度但是動態不大的張性運動,可以通過散步讓身體的肌肉反復的得到收縮和擴張,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為什麼說預防視力可以進行乒乓球呢?因為在打乒乓球的時候來回不停的進行跳動,你需要集中視力的專注於乒乓球上,這樣增強了睫狀肌的收縮功能,再加上乒乓球的不停轉動,大大的促進了眼球的血液流動,大大的預防近視哦!游泳對於減肥來說是特別的有效果,因為在游泳的時候身體和四肢都是要用上的,並且產生的熱量會很大,人體在水中和地面上的消耗的熱量是很有區別的,在水中產生的熱量是陸地上的2倍,想要減肥游泳是最好的一種運動項目,每次運動前後都是需要熱身和拉伸的,避免抽筋現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