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健康狀況 > 保險中的心理健康包括什麼

保險中的心理健康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02 23:21:47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米特爾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條標准被認為是「最經典的標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與現實的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度的情緒表達與控制
(9)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對個人的基本需要作恰當的滿足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條件下,能作有限的個性發揮

⑵ 心理健康的標准包括哪幾個方面

⒈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在心理咨詢中,發現絕大多數來訪者這一條都具備。通過說話、察言觀色便很容易確定來訪者智力是否正常。一般不需要進行心理測驗。⒉ 情緒穩定樂觀 情緒穩定樂觀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與這一條相對立的是喜怒無常。這並不是說心理健康的人沒有情緒低落的時候,而是說他們的積極情緒多於消極情緒,而且他們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⒊ 人際關系和諧 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能信任和尊重別人,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能以恰當的方式讓別人理解自己。因而,無論他或她在哪個單位,和本單位的同學、同事關系都很融洽;對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很親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是與別人沒有任何矛盾,而是在發生矛盾時能積極地、有效地去解決矛盾,重新讓別人理解自己。⒋ 行動自覺果斷 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標志。心理健康的人干什麼事都有明確的目的性,經過深思熟慮以後便果斷地採取決定,不盲目、不猶豫、把自己的決定貫徹如一,決不是說是一樣而做又是一樣。這並不是說不能改變決定,而是說不能輕易地改變決定。⒌ 熱愛學習、生活和工作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熱愛生活,感到生活非常有意思;愛學習,如愛學外語、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把學習看作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愛工作,不僅按時上下班,而且創造性地去工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分擔的工作看作是一種樂事。⒍ 正確的我觀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有正確的我觀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優點能積極地去發揚,對不足能自覺地去改進;不因為有優點而驕傲自大,也不因為有不足而自卑;總是知不足而進去不懈、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愉快樂觀。 上述標準是互相聯系的。一個人心理不健康,不一定表現在所有方面,而往往表現在幾個方面。

⑶ 心理健康包括幾個方面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標准。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國際疾病分類體系,把智力發育不全或阻滯視為一種心理障礙和變態行為。
善於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緒穩定性好。

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點: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意志果斷;意志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製力好,既有現實目標的堅定性,又能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為,不放縱任性。

人際關系和諧
其表現:一是樂於與人交往,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觀評價別人,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四是交往中積極態度多於消極態度。
能動的適應和改造環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標志是:
①人格的各個結構要素都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不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
③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為;
④有相對完整統一的心理特徵。

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的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徵,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⑷ 請問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麼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
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裡健康,道德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如果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均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適當的調控能力。在生活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
心理健康的標准
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⑸ 心理健康包括了哪些方面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為心理健康的標志是:
1、身體、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
生活。
對心理健康的標准可以做如下定義: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⑹ 心理健康包括哪幾個方面

正常的心理狀態;協調的人際關系;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

所謂正常的心理狀態是指一個人應具有健康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和協調的行為,它是處理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的基礎。

協調的人際關系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態度真誠,善於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有效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際交往、友情及取得成就的願望和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只有較全面地了解社會條件、自覺地遵守社交規范,而且對自己和他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能力能做出適度的評價,才能有效地達到社會適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為社會作出貢獻。

⑺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內容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如下: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動的最根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則社會化的過程難以進展,心理發展必然受到阻礙,難以獨自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學習、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未知欲,能發揮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獲取成功。

2、能夠了解並接受自己:

對自有適當的了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願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於自負。

3、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一個人的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與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寬容、友善的態度與人相處,能分享、接受、給予愛和友誼,有穩定的人際關系,擁有可信賴的朋友,社會支持系統強而有力。


4、善於調節與控制情緒: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恐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泄、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為情緒所控,不因為情緒影響正常生活。常說的情商便是體現這一能力。

5、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社會協調統一。

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准

1、安全感高,自我價值感高。

2、適度地自我批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與自己友好地相處。

3、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樂觀向上。

4、不是活在虛擬世界中,能夠坦然接受現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

5、有自己的正常需要,並有能力為自己的需要付出努力。

6、清楚自己的動機和目的,並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理性客觀地評估。

7、人格相對完整,個人的價值觀適應社會的標准,工作認真負責,精力集中。

8、有積極樂觀適當的生活目標。

9、有從經驗教訓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能適應現實環境的需要。

10、能相對良好地處理人際關系,有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不過分在意他人和社會的評價,自我獨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即為心理健康。

⑻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認為心理健康的標志是:
1、身體、情緒十分協調;
2、適應環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能謙讓;
3、有幸福感;
4、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
生活。
對心理健康的標准可以做如下定義: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六、善於從經驗中學習;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⑼ 心理健康的名詞解釋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9)保險中的心理健康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雖然人們生活的水平是在逐步的提高,但是有一個問題是不容忽視的,這就是健康的問題。很多人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亞健康不是健康的狀態,而是非常危險的非健康狀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雖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狀態,但是實際上是很危險的。

就相當於保險絲即將斷開之前的狀態,而心理的健康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非常有必要針對心理的狀態進行分析和解決。

⑽ 心理健康包括哪三個方面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健康人,其標志不僅僅是身體、生理上的健康,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肌體健康的概念並不陌生,而心理健康就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了。關於心理健康的標准國內外學者有過許多論述,從綜合的角度來看,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正常的心理狀態;協調的人際關系;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

所謂正常的心理狀態是指一個人應具有健康的情緒、健全的意志和協調的行為,它是處理好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的基礎。

協調的人際關系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時態度真誠,善於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完善的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有效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際交往、友情及取得成就的願望和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

只有較全面地了解社會條件、自覺地遵守社交規范,而且對自己和他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的能力能做出適度的評價,才能有效地達到社會適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為社會作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保險中的心理健康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鄉鎮事業編往市裡調入哪個單位好 瀏覽:513
女人如何成為婚姻贏家 瀏覽:403
沒有愛情之前要做什麼 瀏覽:20
愛情受傷的心怎麼復原 瀏覽:842
告別了昨日的愛情叫什麼名 瀏覽:138
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 瀏覽:396
社會事業領域主要是哪些工作 瀏覽:119
村集體經濟應該怎麼發現 瀏覽:571
婚姻家庭到底給女人帶來什麼 瀏覽:639
38度中國故事酒多少錢 瀏覽:937
機關事業單位喪葬費怎麼領取 瀏覽:5
經濟法哪個版本比較好 瀏覽:188
我很幸福具體說的什麼 瀏覽:685
78年配90年婚姻怎麼樣 瀏覽:444
怎麼做真皮和健康 瀏覽:355
如何讓人輕松獲得幸福 瀏覽:686
徐文長是從哪個民間故事出現的 瀏覽:516
幸福溫暖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440
四川省富順縣經濟如何 瀏覽:815
如何正確教導孩子的生理健康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