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活與健康入廁好習慣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時間。
2: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准備
時鍾、日常生活圖片、牙刷、毛巾、餐具等等。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一天中主要的作息時間,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過程
一:情景劇場
1:教師扮演小熊撥打教具時鍾,撥到特定時間搭配相應的動作加以表演。如:早晨6點半,要表演早上起床的樣子,做刷牙洗臉的動作;中午12點做吃飯的表演;晚上8點洗漱上床睡覺的動作。
2:教師扮演小豬再次撥動時鍾,要搭配不適當的活動情景。如:8點還不起床、不洗臉、的壞習慣。
二:根據問題情景提問題
1:「這樣做對嗎?」如:晚上12點了還看電視。反復舉幾個例子,讓幼兒感受到一天的作息應該要有規律,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會防礙別人的生活。
2;鞏固學習:教師撥動鍾表,請幼兒描述自己的活動。
三:檢查生活作息
教師以畫冊《天天好習慣》中的「寶寶記錄表」指導幼兒檢查自己的生活習慣。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熊和小豬的做法,你們喜歡小熊還是小豬,為什麼?(幼兒回答)希望小朋友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⑵ 小班安全洗手.如廁教案
額(⊙o⊙)…
⑶ 安全《切勿隨地大小便》教案
幼兒園教案:我要上廁所 不要隨地大小便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活動准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濕了》。
2、集體討論:
(1)、故事裡的小剛怎麼啦?他為什麼會尿濕褲子?
(2)、你尿過褲子嗎?尿在褲子里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體驗尿濕褲子的感受:
(1)、出示體驗。
(2)、請幼兒談自己的感受。
小結:現在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里,就會像剛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里會很臟、很臭。
4、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麼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2、課件二:集體活動中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4、課件四:戶外活動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麼啦?他是怎麼做的?
小結:你喜歡剛才的小朋友嗎?為什麼?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1、圖片一:廁所里外環境--簡單介紹入廁方法
2、圖片二:廁所男女標志--區分男女廁所
3、圖片三:男、女孩入廁--正確入廁
4、圖片四:清潔員清理廁所--提醒幼兒要將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斷對錯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志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判斷對錯,並貼到表格中合適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集體入廁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能力的培養分析和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於環境的改變,心情變得焦慮、緊張,有了便意時憋著,不敢上廁所、不敢向老師尋求幫助,以至於尿拉褲子現象時有發生,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我要上廁所"這一活動。目的是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能大膽的表達有便意時的需求,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的好習慣。
通過活動,我發現設計的活動存在三個大問題:首先從目標上分析,定的有些不合理,涉及的范圍較廣,突不出活動重點,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其次,從整個活動設計環節來看,我設計的主要意圖是讓幼兒學會在活動中大膽表達有便意的需求,這是核心環節。可在活動中只是在第一環節中體現了一下,其它環節如:熟悉廁所環境、區分男女廁所等佔了很大的比重,給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覺。再次,活動內容偏多,在短短一個活動內,既要讓幼兒體驗尿褲子的感受,又要學習表達有便意的需求及熟悉環境等,不可避免地導致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的都很匆忙。所以,本次活動在環節上還需梳理(體驗感受-了解原因-解決問題-鞏固練習),緊緊圍繞目標,突出重點要解決的問題,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⑷ 健康領域教案中班《飯前怎麼做》
一、指導思想、目標和基本原則1.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健康素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健康教育是以促進健康為核心的教育。通過有計劃地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公共衛生意識,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自覺地採納和保持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
3.學校健康教育要把培養青少年的健康意識,提高學生的健康素質作為根本的出發點,注重實用性和實效性。堅持健康知識傳授與健康技能傳授並重原則;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授呈螺旋式遞進原則;健康知識傳授、健康意識與健康行為形成相統一原則;總體要求與地方實際相結合原則;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原則。做到突出重點、循序漸進,不斷強化和促進健康知識的掌握、健康技能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形成、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建立。 [編輯本段]二、健康教育具體目標和基本內容中小學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五個領域: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
根據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依照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年級、高中年級五級水平,把五個領域的內容合理分配到五級水平中,分別為水平一(小學1—2年級)、水平二(小學3—4年級)、水平三(小學5—6年級)、水平四(初中7—9年級)、水平五(高中10—12年級)。五個不同水平互相銜接,完成中小學校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
(一) 水平一(小學1—2年級)
1.目標
知道個人衛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初步掌握正確的個人衛生知識;了解保護眼睛和牙齒的知識;知道偏食、挑食對健康的影響,養成良好的飲水、飲食習慣;了解自己的身體,學會自我保護;學會加入同伴群體的技能,能夠與人友好相處;了解道路交通和玩耍中的安全常識,掌握一些簡單的緊急求助方法;了解環境衛生對個人健康的影響,初步樹立維護環境衛生意識。
2.基本內容
(1)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紙屑等垃圾;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勤洗澡、勤換衣、勤洗頭、勤剪指甲(包含頭虱的預防);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洗漱用品(包含沙眼的預防);不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後要洗手;正確的洗手方法;正確的身體坐、立、行姿勢,預防脊柱彎曲異常;正確的讀寫姿勢;正確做眼保健操;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選擇適宜的牙刷和牙膏;預防齲齒(認識齲齒的成因、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檢查);適量飲水有益健康,每日適宜飲水量,提倡喝白開水;吃好早餐,一日三餐有規律;偏食、挑食對健康的影響;經常喝牛奶、食用豆類及豆製品有益生長發育和健康;經常開窗通氣有利健康;文明如廁、自覺維護廁所衛生;知道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會傳播疾病。
(2)疾病預防:接種疫苗可以預防一些傳染病。
(3)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與同學友好相處技能。
(4)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生命孕育、成長基本知識,知道「我從哪裡來」。
(5)安全應急與避險:常見的交通安全標志;行人應遵守的基本交通規則;乘車安全知識;不玩危險游戲,注意游戲安全;燃放鞭炮要注意安全;不玩火,使用電源要注意安全;使用文具、玩具要注意衛生安全;遠離野生動物,不與寵物打鬧;家養犬要注射疫苗;發生緊急情況,會撥打求助電話(醫療求助電話:120,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
(二)水平二(小學3—4年級)
1.目標
進一步了解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眼知識,學會合理用眼;了解食品衛生基本知識,初步樹立食品衛生意識;了解體育鍛煉對健康的作用,初步學會合理安排課外作息時間;初步了解煙草對健康的危害;了解腸道寄生蟲病、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和營養不良等疾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方法;了解容易導致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熟悉常見的意外傷害的預防與簡單處理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掌握簡單的避險與逃生技能;初步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樹立保護生命的意識。
2.基本內容
(1)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讀書寫字、看電視、用電腦的衛生要求;預防近視(認識近視的成因、學會合理用眼、注意用眼衛生、定期檢查);預防眼外傷;不吃不潔、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的食品;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凈;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素;體育鍛煉有利於促進生長發育和預防疾病;睡眠衛生要求;生活垃圾應該分類放置;煙草中含有多種有害於健康的物質,避免被動吸煙。
(2)疾病預防:蛔蟲、蟯蟲等腸道寄生蟲病對健康的危害與預防;營養不良、肥胖對健康的危害與預防;認識傳染病(重點為傳播鏈);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流腦等)的預防;凍瘡的預防(可根據地方實際選擇);學生應接種的疫苗。
(3)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誕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初步了解兒童青少年身體主要器官的功能,學會保護自己。
(4)安全應急與避險:游泳和滑冰的安全知識;不亂服葯物,不亂用化妝品;火災發生時的逃生與求助;地震發生時的逃生與求助;動物咬傷或抓傷後應立即沖洗傷口,及時就醫,及時注射狂犬疫苗;鼻出血的簡單處理;簡便止血方法(指壓法、加壓包紮法)。
(三)水平三(小學5—6年級)
1.目標
了解健康的含義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健康意識;了解營養對促進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營養觀;了解食品衛生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了解煙草對健康的危害,樹立吸煙有害健康的意識;了解毒品危害的簡單知識,遠離毒品危害;掌握常見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基本知識和預防方法,樹立衛生防病意識;了解常見地方病如碘缺乏病、血吸蟲病對健康的危害,掌握預防方法;了解青春期生理發育基本知識,初步掌握相關的衛生保健知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學會體育鍛煉中的自我監護,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2.基本內容
(1)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有利於健康;膳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注意葷素搭配;日常生活飲食應適度,不暴飲暴食,不盲目節食,適當零食;購買包裝食品應注意查看生產日期、保質期、包裝有無漲包或破損,不購買無證攤販食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食品(發芽土豆、不熟扁豆和豆漿、毒蘑菇、新鮮黃花菜、河豚魚等);不採摘、不食用野果、野菜;體育鍛煉時自我監護的主要內容(主觀感覺和客觀檢查的指標);發現視力異常,應到正規醫院眼科進行視力檢查、驗光,注意配戴眼鏡的衛生要求;吸煙和被動吸煙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不吸煙、不飲酒。常見毒品的名稱;毒品對個人和家庭的危害,自我保護的常識和簡單方法,能夠遠離毒品。
(2)疾病預防:貧血對健康的危害與預防;常見腸道傳染病(細菌性痢疾、傷寒與副傷寒、甲型肝炎等)的預防;瘧疾的預防;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紅眼病)的預防;碘缺乏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食用碘鹽可以預防碘缺乏病;血吸蟲病的預防(可根據地方實際選擇)。
(3)心理健康:保持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男性、女性第二性徵的具體表現);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月經形成以及周期計算);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變聲期的保健知識;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體溫、脈搏測量方法及其測量的意義。
(5)安全應急與避險:騎自行車安全常識;常見的危險標識(如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生物安全),遠離危險物;煤氣中毒的發生原因和預防;觸電、雷擊的預防;中暑的預防和處理;輕微燙燒傷和割、刺、擦、挫傷等的自我處理;提高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四)水平四(初中階段)
1.目標
了解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系,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了解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意義,養成科學、營養的飲食習慣;了解充足睡眠對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重要意義;了解預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識;進一步了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增強衛生防病能力;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識和預防方法,熟悉毒品預防基本知識,增強抵禦毒品和艾滋病的能力;了解青春期心理變化特點,學會保持愉快情緒和增進心理健康;進一步了解青春期發育的基本知識,掌握青春期衛生保健知識和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了解什麼是性侵害,掌握預防方法和技能;掌握簡單的用葯安全常識;學會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了解網路使用的利弊,合理利用網路。
2.基本內容
(1)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的發生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膳食平衡有利於促進健康;青春期充足的營養素,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生長發育和健康(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10個小時,初中生每天睡眠時間9個小時,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8小時);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細菌性、化學性、有毒動植物等);發現病死禽畜要報告,不吃病死禽畜肉;適宜保存食品,腐敗變質食品會引起食物中毒;拒絕吸煙、飲酒的技巧;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拒絕毒品的方法;吸毒違法,拒絕毒品。
(2)疾病預防:乙型腦炎的預防;疥瘡的預防;肺結核病的預防;肝炎的預防(包括甲型肝炎、乙(丙)型肝炎等);不歧視乙肝病人及感染者;艾滋病的基本知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預防方法;判斷安全行為與不安全行為,拒絕不安全行為的技巧;學會如何尋求幫助的途徑和方法;與預防艾滋病相關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識;吸毒與艾滋病;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
(3)心理健康: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調控情緒的基本方法;建立自我認同,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狀況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異性交往的原則。
(4)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正確對待青春期心理變化;痤瘡發生的原因、預防方法;月經期間的衛生保健常識,痛經的症狀及處理;選擇和佩戴適宜的胸罩的知識。
(5)安全應急與避險:有病應及時就醫;服葯要遵從醫囑,不亂服葯物;不擅自服用、不濫用鎮靜催眠等成癮性葯物;不擅自服用止痛葯物;保健品不能代替葯品;毒物中毒的應急處理;溺水的應急處理;骨折簡易應急處理知識(固定、搬運);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預防網路成癮。
(五)水平五(高中階段)
1.目標
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常見食物的選購知識,進一步了解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正確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培養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緩解壓力等基本的心理調適技能;進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識,認識婚前性行為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樹立健康文明的性觀念和性道德。
2.基本內容
(1)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食品選購基本知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內容。
(2)疾病預防: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艾滋病的流行趨勢及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危害;hiv感染者與艾滋病病人的區別;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潛伏期;無償獻血知識;不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與患者。
(3)心理健康:合理宣洩與傾訴的適宜途徑,客觀看待事物;人際交往中的原則和方法,做到主動、誠懇、公平、謙虛、寬厚地與人交往;緩解壓力的基本方法;認識競爭的積極意義;正確應對失敗和挫折;考試等特殊時期常見的心理問題與應對。
(4)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青春期常見的發育異常,發現不正常要及時就醫;婚前性行為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為。
(5)安全應急與避險:網路交友的危險性。 [編輯本段]三、實施途徑及保障機制(一)學校要通過學科教學和班會、團會、校會、升旗儀式、專題講座、牆報、板報等多種宣傳教育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學科教學每學期應安排6—7課時,主要載體課程為《體育與健康》,健康教育教學課時安排可有一定靈活性,如遇在下雨(雪)或高溫(嚴寒)等不適宜戶外體育教學的天氣時可安排健康教育課。另外,小學階段還應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的教學內容結合,中學階段應與《生物》等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對無法在《體育與健康》等相關課程中滲透的健康教育內容,可以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和地方課程的時間,採用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和技能。
(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重視健康教育師資建設,把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列入在職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系列和教師校本培訓計劃,分層次開展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師開展健康教育的水平。中小學健康教育師資以現有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和體育教師為基礎。要重視健康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各級教研部門要把健康教育教學研究納入教研工作計劃,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特點,開展以知識傳播與技能培養相結合的教學研究工作。
(三)各地應加強教學資源建設,積極開發健康教育的教學課件、教學圖文資料、音像製品等教學資源,增強健康教育實施效果。凡進入中小學校的自助讀本或相關教育材料必須按有關規定,經審定後方可使用;健康教育自助讀本或者相關教育材料的購買由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採取多種方式解決,不得向學生收費增加學生負擔。大力提倡學校使用公用圖書經費統一購買,供學生循環使用。
(四)要重視對健康教育的評價和督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將健康教育實施過程與健康教育實施效果作為評價重點。評價的重點包括學生健康意識的建立、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衛生習慣、健康行為的形成,以及學校對健康教育課程(活動)的安排、必要的資源配置、實施情況以及實際效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將學校實施健康教育情況列入學校督導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五)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健康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健康教育體現在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地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健康教育與其他相關教育,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把課堂內教學與課堂外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發揮整體教育效應。
(六)學校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學校管理者應以大健康觀為指導,全面、統籌思考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應將健康教育教學、健康環境創設、健康服務提供有機結合,為學生踐行健康行為提供支持,以實現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目標。
⑸ 怎樣教育幼兒注意如廁安全
一、講清道理
教師要教育幼兒:有尿意應及時上廁所,不能憋尿;課間休息時要排隊如廁,不能擁擠;要輕輕地、慢慢地走路如廁;看清男女標記如廁;如廁後要及時沖廁,保持便池的衛生。
二、情景判斷
教師與家長可以舉例幼兒如廁時的情景,分別描述正面(正確)與反面(不正確)的事例,鼓勵孩子判斷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錯,並講明判斷對錯的理由。通過判斷對錯,讓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記憶長久才能指導今後的行為,知錯不犯錯。
三、誦讀兒歌
如果孩子如廁時不注意安全,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誦讀兒歌,讓孩子記憶深刻。兒歌語言簡潔,意思明了,便於理解,易於記憶。比如:如廁安全很重要,及時如廁不憋尿。依次排隊不嬉鬧,輕手輕腳防滑倒。便後沖廁要記牢,文明安全都做好。
如果孩子如廁時不注意安全,教師就要採取適宜的教育對策,給孩子講解如廁時不注意安全的危害,並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項,讓孩子樹立必要的安全意識,時刻注意如廁安全。
⑹ 如何獨立如廁幼兒教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⑺ 如何健康的如廁
健康的如廁應該:沖馬桶時應該壓著馬桶蓋、衛生巾不宜放在廁所、上廁所不要玩手機、廁所垃圾桶每天清理、保持正確的蹲廁所姿勢。
1、沖馬桶時應該壓著馬桶蓋
沖馬桶時不壓馬桶蓋,可能會讓馬桶內的細菌在空氣中逗留,病菌也可能粘在毛巾、牙刷上,並通過這些生活用品進入口腔。
2、衛生巾不宜放在廁所
衛生間容易受潮,這就給細菌打開方便之門,衛生間就會被細菌侵入繁殖,即使不拆封也有污染風險。
3、上廁所不要玩手機
經常上廁所玩手機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不衛生,廁所里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都有可能附著在手機上,有傳播疾病的風險。
4、廁所垃圾桶每天清理
廁所里的垃圾桶最好每天都清理一次,避免黴菌繁殖,也可以選擇封閉性較好的,比如帶蓋的。
5、保持正確的蹲廁所姿勢
從人體的生理結構上來說,蹲著排便更順暢,坐著排便反而不順暢,所以坐馬桶時,腳下可以踩個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傾,這個姿勢有助於排便哦。
⑻ 中班教案安全教育入廁安全
中班安全教育《入廁安全》的教案的寫作思路在於:首先要明確這堂課程的一個活動目標,然後對活動過程做描述,包含故事導入、實踐引導等內容。
正文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向老師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明白有便意時及時入廁,養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濕褲子、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3.培養小朋友安全上廁所的意識。
活動准備:
1、故事掛圖、課間、圖片。
2、表格、哭臉笑臉標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講述故事《小剛的褲子濕了》。
2、小結:此刻是冬天,天氣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時告訴老師尿在褲子里,就會像剛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樣,冰冰涼涼、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褲子里會很臟、很臭。
3、引導幼兒說說有了大小便該怎樣做。
二、引導幼兒觀看課件,激發幼兒在活動中能大膽表達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課件一:蒙氏自主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樣啦?他是怎樣做的?
2、課件二:群眾活動中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樣啦?他是怎樣做的?
3、課件三:做操時
提問:小朋友們在干什麼?他怎樣啦?他是怎樣做的?
三、熟悉幼兒入廁環境,培養幼兒不隨地大小便的習慣。
四、決定對錯
1、介紹表格及哭臉笑臉標志
2、引導幼兒根據圖中幼兒表現決定對錯,並貼到表格中適宜的位置。
五、組織幼兒群眾入廁
活動延伸:
1、學習正確大小便方法。便後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強幼兒入廁潛力的培養,培養安全如廁經驗。
⑼ 幼兒園健康領域《怎樣入廁》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自己入廁,盡可能不尿濕褲子。 2、知道當廁所人多時不爭搶。 活動准備:木偶小猴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故事《小猴尿濕了》 --教師出示木偶小猴,講述故事一遍。 --尿濕褲子會有什麼感覺?怎樣才能不尿濕褲子? --教師總結:尿濕褲子會讓我們心理和身體都感覺不舒服。 2、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觀班級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本班活動室的廁所,讓幼兒知道廁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識別男廁所和女廁所的位置。 --分清小便池,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3、分別請男孩子和女孩子上廁所。 --男孩子入廁。討論:怎樣上廁所才不會將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離便池太近,以免弄臟褲子) --穿有拉練的褲子小便,要小心不要損傷皮膚。 --女孩子入廁討論:怎樣上廁所才不會讓小便弄濕褲子? 4、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入廁的注意事宜。 --教師帶幼兒回到活動室。玩游戲時想小便怎麼辦?吃飯時想小便怎麼辦?集體活動時想小便怎麼辦? --廁所里人多怎麼辦?小便急怎麼辦?(廁所里人多時不爭先、不擁擠、依先後順序小便。小便急時,可與其他幼兒協商,讓自己先用廁所) 5、教師和幼兒共同參觀幼兒園公用廁所。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公用廁所,告訴幼兒在室外活動時可就近入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