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杉木樹種植多久可以賣
如果從小苗移栽算的話,起碼也要十多年吶。如果是培養。從種子培養開始的話,那恐怕要20多年吶。他長得挺慢的,要成才不容易。
2. 杉木種植要多久 種植杉木要多久
杉木栽植當年要進行2次撫育,4~6月間進行塊狀鬆土除草,8~9月間進行全面除草鬆土。第2年開始每年進行1~2次撫育,直至幼樹郁閉成林。成林後要進行2次撫育間伐。栽植後8~10年間進行第1次間伐,伐後每667平方米保留170~200株;13~15年間進行第2次伐,伐後保留120~160株。間伐時要遵循「去小留大,去劣留優,去密留稀」的原則。20年左右可進行全面採伐更新。更新可採用萌芽加栽苗的方式,能實現低投入高產出。
3. 杉樹的栽培與管理
杉木栽培需要經過采種、選地、整地、播種、管理等一系列步驟,而為了更好的提高杉木的質量與產量,在杉木種植中就必須遵循杉木栽培的各種技術。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杉木采種的技術;第二,杉木苗圃地選地的要求;第三,杉木苗圃地整地的技術;第四,杉木的播種技術。
它是一種對土壤要求極高的樹種,特別是其幼苗在初期極其脆弱,一旦生長環境過於潮濕或乾旱,都容易引起病害和死亡,選擇杉木苗圃地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說的管理。
確定杉木苗圃地要符合以下四個方面要求:第一,要選擇濕潤、肥沃的土地,選黃土或砂質土,不宜在重粘土播種,因為含水量過多會使幼苗無法正常生長;第二,選擇的土壤不能含有太多雜物,像沙礫、石塊等,這些都會對杉木苗成長造成阻礙;第三,杉木幼苗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適宜在土壤周圍環境衛生不受污染的土地;第四,選擇交通運輸方便,農田灌溉系統完善的土地。
杉木采種一般是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左右,這時杉木的果球已經趨於成熟,可以達到採摘的要求,而我們在對杉木進行采種時,選擇樹齡在15~30年的健康母株進行采種。在采種時注意所采種樹木種子質量,選擇無病害、生長力強、顆粒飽滿的杉木種球。采種完成後還要對種子進行一定的處理工作,先用棍子擊打種球,使種子能夠從種球脫落,將種子進行集中的晾曬,最後整理准備播種工作。
4. 杉木苗怎樣管理
淋施,每年春夏季各施肥一次;1~2年內應以施用農家肥為好,從第3年起,可根據樹勢和土壤肥瘦酌量用氮磷鉀化肥配合施用;在每次施肥前要進行除草。
杉樹切忌修剪:因為杉樹是節節高的直生喬木,它的枝條是自下而上交替新陳代謝自然脫落的;杉樹若修剪則不易長大,且會因斬樹枝而損傷木材,抑制生長。
杉樹播種後約一個月,種子先後發芽出土,就要分次揭去蓋草,每一次揭去三分之一左右,隔3—5天再去揭去三分之一,3—5天後再揭去三分之一。揭苗後應採取遮蔭措施,透光度保持30%—40%,立秋後應適時拆去遮蔭棚。剛出土的幼苗要注意防治杉木猝倒病。
杉樹猝倒病防治,用1%—2%有硫酸亞鐵溶液,每畝噴灑150斤,連續噴灑4次—7次,每隔7天一次。每次噴灑完後要立即用清水清洗幼苗,以防幼苗產生葯害。也可用0.3%漂白粉、1%波爾多液或0.1%—0.5%敵克松噴灑苗木。
杉樹苗全部出土後要及時除草鬆土,整個苗期要除草8次—10次,同時要適時追施速效性肥料,雨後及時清溝排漬,乾旱季節及時澆水和抗旱保苗,並分次做好間苗工作。
杉樹苗達到二級苗以上壯苗的標準是:莖直而粗,頂芽飽滿(菊花頭),針葉紫紅或灰綠,充分木質化,根系發達,側須根較多無損傷。苗高大於16cm,根徑大於0.3cm,根系長大於15cm,大於5cm的側根數在10條以上。
5. 杉樹種下去,要多久會變綠
杉木成活後很快就會變綠,大概半個月到一個月,如果要長得很茂盛,需要半年到一年。
杉樹苗剛種時如果是紅色的,是因為冬天氣溫較低,合成了花青素;如果變黃,則是部分葉片失水枯萎了,只要活過來,新長的枝葉就是綠的。
6. 如何培育杉樹苗
1 )采種杉木3月開花,10-11月種子成熟。選15-40年生,生長快、通直圓滿的母樹,或從種子園採集種子。當球果由青變黃,果鱗微裂時,將球果來回。然後薄灘在地上或竹席上曬3-4天,球果即可開裂,經常翻動、敲打,脫出種粒。再經攤晾、凈種,即可收藏備用。種子用普通干藏或密封於藏均可。
(2)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先要進行水選和消毒,消毒時可用0.5%的高錳酸鉀滾滾浸泡2小時,然後用清水忡洗種子。也可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分鍾後倒去葯液,密封1小時熏蒸殺菌,即可取出催芽或播種。 為使出苗整齊,可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12-24小時,自然冷卻後,置於25℃的環境中催芽,注意保持種子濕潤,每天用清潔的溫水沖洗1-2次,一般2-4天即可萌芽用於播種。
(3)播種杉木播種育苗冬季、春季均可。南方不少地區冬播,出苗早,紮根深,生長期長,抗逆性強。而且還免去冬季貯藏種子的麻煩。假如要著播則應在2月進行,3月後播種不利於出苗和苗木生長。 杉木播種育苗以高床為佳。播種時以橫條播種(播種行與苗床長達垂直)為好。播種為寬3-4厘米,深約1厘米,行距20厘米左右(達到邊;下同)。播時將催芽的種子均勻撒人溝內,然後用過篩的黃心土或火燒土覆蓋,厚約0.5厘米。已覆土後應立即用稻草、麥稈等進行覆蓋,以保持苗床濕潤,防止雨水沖刷和土壤板結。 種子純度為95%,發芽率達35%以上,每公頃播種量為60-75公斤。若撒播育苗,用種量為每公頃75-90公斤。
7. 杉樹苗怎麼育
(1 )采種杉木3月開花,10-11月種子成熟。選15-40年生,生長快、通直圓滿的母樹,或從種子園採集種子。當球果由青變黃,果鱗微裂時,將球果來回。然後薄灘在地上或竹席上曬3-4天,球果即可開裂,經常翻動、敲打,脫出種粒。再經攤晾、凈種,即可收藏備用。種子用普通干藏或密封於藏均可。
(2)種子處理播種前,種子先要進行水選和消毒,消毒時可用0.5%的高錳酸鉀滾滾浸泡2小時,然後用清水忡洗種子。也可用0.1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分鍾後倒去葯液,密封1小時熏蒸殺菌,即可取出催芽或播種。 為使出苗整齊,可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12-24小時,自然冷卻後,置於25℃的環境中催芽,注意保持種子濕潤,每天用清潔的溫水沖洗1-2次,一般2-4天即可萌芽用於播種。
(3)播種杉木播種育苗冬季、春季均可。南方不少地區冬播,出苗早,紮根深,生長期長,抗逆性強。而且還免去冬季貯藏種子的麻煩。假如要著播則應在2月進行,3月後播種不利於出苗和苗木生長。 杉木播種育苗以高床為佳。播種時以橫條播種(播種行與苗床長達垂直)為好。播種為寬3-4厘米,深約1厘米,行距20厘米左右(達到邊;下同)。播時將催芽的種子均勻撒人溝內,然後用過篩的黃心土或火燒土覆蓋,厚約0.5厘米。已覆土後應立即用稻草、麥稈等進行覆蓋,以保持苗床濕潤,防止雨水沖刷和土壤板結。 種子純度為95%,發芽率達35%以上,每公頃播種量為60-75公斤。若撒播育苗,用種量為每公頃75-90公斤。
8. 種植杉木要多久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裸子植物,杉科。是我國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樹種,生長快,材質好,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不翹不裂,木材容重0.39,每厘米年輪數平均3.0,晚材率22.0%,干縮系數(體積)0.386,順紋抗壓極限強度358千克/平方厘米,靜曲極限強度661千克/平方厘米,端面強度285千克/平方厘米。材質輕韌,強度適中,質量系數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腦」,能抗蟲耐腐,加工容易。廣泛用於建築、傢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近年雖然小徑材市場低迷,但中、大徑材銷路仍好,今後要培養中大徑材杉木為主。1804年及1844年流入英國,在英國南方生長良好,視為珍貴的觀賞樹。美國、德國、荷蘭、波蘭、丹麥、日本等國植物園中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 樹高可達30~40米, 胸徑可達2~3米。從幼苗到大樹單軸分枝,主幹通直圓滿。側枝輪生,向外橫展,幼樹冠尖塔形,大樹樹冠圓錐形。葉螺旋狀互生,側枝之葉基部扭成2列,線狀披針形,先端尖而稍硬。雄球花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3朵簇生枝頂。球果近球形或圓卵形,長2.5~5厘米,徑3~5厘米,苞鱗大,革質,宿存。種鱗較種子短,每種鱗具3枚扁平種子,兩側有窄翅,子葉2枚。
地理分布 杉木是我國分布較廣的用材樹種,東至浙江、福建沿海山地及台灣山區,西至雲南東部、四川盆地西緣及安寧河流域,南自廣東中部和廣西中南部,北至秦嶺南麓、桐柏山、大別山。在這個范圍內有大面積的杉木人工純林,也與馬尾松、毛竹及其它闊葉樹種組成的混交林。杉木垂直分布的上限因風土不同而有差異,如在大別山區為海拔700m以下,福建山區1000m以下,大理2500m以下。我省主要主要分布在800以下的丘陵山地。整個杉木分布區可分為 3個帶。北帶相當於植被區劃的北亞熱帶,屬杉木分布的北部邊緣;在適宜的立地條件下,20年生杉木林年平均生長量每公頃可達6.0~7.5立方米。中帶相當於中亞熱帶,其東部和中部都是杉木的中心產區,如貴州東南部、 湖南西南部、廣西北部、廣東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是歷史上杉木的著名產地,20年生的林分平均年生長量每公頃可達9~11立方米,而一些小面積豐產林,則可達15~30立方米。南帶相當於南亞熱帶,屬杉木分布的南部邊緣。這里杉木生長較差,每公頃只4~8立方米。與杉木同屬的另一個種稱台灣杉木(C.konishii),分布於中國台灣。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杉木分布區內的年平均溫度為15~20℃,1月平均溫度1~2℃,極端最低溫度-17℃,極端最高溫度40℃,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但杉木生長最適宜的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氣溫16~19℃,極端最低氣溫-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且需分配均勻,無旱季或旱季不超過3個月。杉木較喜光,但幼時稍能耐側方蔽蔭。 對土壤的要求較高,最適宜肥沃、深厚、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而嫌土壤瘠薄、板結及排水不良。產區主要土類為黃壤、紅壤在邊緣地區為黃棕壤、磚紅壤性紅壤等,以黃壤條件較好。由酸性和中性基岩,特別是由板岩、頁岩、沙頁岩、片麻岩、花崗岩或由坡積、崩積母質發育來的土壤,只要富含腐殖質、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均屬上等土壤條件。礦岩類、碳酸鹽岩類及殘積母質發育來的土壤,因土壤淺薄及保水保肥能力弱,第四紀紅粘土、下蜀系黃土等因缺少有機質、土壤粘重板結,均不適於杉木生長。從局部地形看,山窪、谷地及陰坡等地方,一般日照短,濕度大,溫差小,風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長的適宜環境;而山脊、山坡的上部、陽坡,因日照長,溫差大,濕度小,風力強,土壤肥力低,杉木生長差。從較大范圍的地形而言,連綿的群山和丘陵與孤山相比,前者氣候較濕潤,土壤也較肥沃,更適合於杉木生長。中國一些著名的杉木產區,和杉木的一些高產林分,幾乎都分布於群山山地,如南嶺山地、雪峰山區等。 杉木的耐寒性大於其耐旱力。故對杉木生長和分布起限製作用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水濕條件,其次才是溫度條件。杉木為速生樹種之一。
生長發育特點 孤立木一般 4~7年、林木遲至7~10年以後開花結實,20~35年結實量最大,種子質量最好。每年3月開花,10~11月球果成熟。每1~4年有一個種子豐年。主幹端直,頂端優勢明顯。樹干生長甚速,在其速生階段(4~15年),樹高年生長量可達100~150厘米以上,直徑1~2厘米以上。20~30年可採伐利用;個別速生豐產林15年即可成材。每年3~4月抽枝發葉,至11~12月結束生長。主梢生長在一年中有兩次高峰,第1次5~6月,第2次9~10月。直徑生長也有兩次高峰,與樹高生長大體一致。樹乾的形狀取決於立地條件及林分密度。立地條件差及稀疏林木或孤立木的樹干較粗矮尖削;而立地條件好、林分較密的樹干修直圓滿。萌芽能力很強,從苗期開始,即以根頸部分發生萌櫱,抽出新條,幼樹尤為明顯,常形成多干叢生。採伐後的伐根能萌發大量新條,萌芽更新可以持續2~3代。杉木為淺根性樹種,無明顯主根,側根發達,再生能力強,但穿透力弱。成年林木根系可深達2米,水平根幅大於樹冠1倍左右。林分生長發育可分4個階段:①幼樹階段(2~4年生):栽後一二年為恢復期,而後根系大量分生,主梢生長逐漸旺盛,樹冠開始擴展,初具樹形。②速生階段(5~15年生):樹高直徑生長進入旺盛時期,根系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幼林開始郁閉,林木間產生爭奪肥、水、光的矛盾,出現自然整枝(林木)和分化。③乾材階段(15~20年生):材積生長迅速,心材比例增加,樹高直徑生長減慢,自然整枝強烈,被壓木大量出現並被淘汰,顯現出空間與營養面積不足。④成熟階段(25~30年生):樹高生長下降,材積生長趨於平穩而達到數量成熟,心材比例顯著增加,材質緻密堅實,此時即可採伐利用。
9. 杉木從栽苗到出售需要多少年
杉木從栽苗到出售需要15-30年。
孤立木一般 4~7年、林木遲至7~10年以後開花結實,20~35年結實量最大,種子質量最好。每年3月開花,10~11月球果成熟。每1~4年有一個種子豐年。主幹端直,頂端優勢明顯。樹干生長甚速,在其速生階段(4~15年),樹高年生長量可達100~150cm以上,直徑1~2cm以上。20~30年可採伐利用;個別速生豐產林15年即可成材。
杉木的生態習性:
杉木分布區內的年平均溫度為15~20℃,1月平均溫度1~2℃,極端最低溫度-17℃,極端最高溫度40℃,年降水量800~2000mm。但杉木生長最適宜的氣候條件為:年平均氣溫16~19℃,極端最低氣溫-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且需分配均勻,無旱季或旱季不超過3個月。杉木較喜光,一般日照短,濕度大,溫差小,風力弱,土壤深厚肥沃,是杉木生長的適宜環境;而山脊、山坡的上部、陽坡,因日照長,溫差大,濕度小,風力強,土壤肥力低,杉木生長差。從較大范圍的地形而言,連綿的群山和丘陵與孤山相比,前者氣候較濕潤,土壤也較肥沃,更適合於杉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