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談談如何理解幸福觀
理性的幸福觀,我想,本身也就表明了我個人對於幸福的一種態度,在我看來,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必然是要以群體的形式而存在的,而以群體形式存在的個人,追求群體利益最大化是其不可或缺的追求之一,對於有德之人來說,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這種「憂」的過程中得到的「樂」,其實就已經超越了快樂的范疇而達到了幸福的程度。 其實「快樂」和「幸福」我一直沒有可以去進行區分,因為就我們通常的理解上來看,二者的范疇並非理論上那麼涇渭分明,而如果要我更深一步的進行思考,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的點滴更多的是屬於快樂的范疇,快樂往往是短暫的,而一旦人的需求超越了個體的層次,能夠做到「至善」或者說「德」的程度,則往往不再因自身遭遇而患得患失,這種情況下得到的幸福感才是持久的,永恆的。亞里士多德說幸福來源於思辨的過程,或許就源自於此吧。
⑵ 請就幸福感談談你的看法。
你談的這個問題很好,但是很難回答。
幸福感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平常理解的幸福,這種感覺是在自己生活中出現了特別的好事,處於巔峰體驗狀態,情緒處在最佳狀態時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很難持續,大多數情況都是轉眼即逝。這就是低層次的幸福感。
第二種是內在真正的幸福感,是發自靈魂的感受,這是最完美的幸福感,她是完美、安寧、愉悅、充實、偉大、力量、生命本身的真正感覺,一切美妙的詞彙的總和,都無以言表這個感覺。
第二種幸福感是正常人不會體驗的一種方法,如果你願意嘗試,現在提供給你:
當自己睡覺前,躺在床上,擺好自己的身體姿勢,深呼吸,調整到自己感覺最舒服最自然的狀態,放鬆身體,一部分一部分的方式,放鬆以後,進一步感覺到自己處於特別健康的狀態,當快要入睡,似睡非睡的感覺時,進入以下冥想,對體內進行內視,主要區域是小腹內至胸腔內,非常溫柔的「看」,來回巡視,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自己一旦感覺到體內產生(或者看到)一種非常完美的、溫暖的狀態出現,就小心的體驗,保持這種狀態!你的身心處於一種內在的陽光之下,這時候的感覺,無以言表的狀態出現了。體會吧,你的靈魂在關照你了,就在這種幸福中,不知不覺入睡。
以上方法,一般在睡覺之前進行,時間大約用30分鍾至兩個小時。堅持就是勝利!
人人都說要愛自己!但是人人都不會愛自己!以上的方法就是愛自己的具體方法!你一定需要愛自己!所以,祝你獲得真正幸福感!謝謝!
⑶ 什麼是幸福感談談你的幸福感
幸福就如同白開水一樣,淡淡的,沒有一絲特別,可是當你很渴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白開水也是甜的,幸福就是這樣,擁有時並不覺得,失去後才會發現,原來幸福曾經屬於我,我曾經擁有過幸福.
⑷ 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那麼什麼是幸福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與體驗: 幸福是清晨聽見窗外小鳥清脆的鳴叫, 幸福是遠方知心朋友做了父親的喜悅, 幸福是孩子在母親懷里酣睡的表情, 幸福是年邁父親母親健康平安的好消息, 幸福是貓貓相依相偎,摟著睡覺覺的甜蜜......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密歇根國立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快樂並不是擁有更多,而是懂得享受你已經擁有的。」跟金錢一樣,年齡、性別、種族和教育都不是快樂的關鍵。一旦人們豐衣足食,擁有食物、衣服、房屋之類基本需要,快樂的源泉在於有意義的活動和豐富的人際關系等因素,而這大體上都與金錢無關。下面幾種方法可以改善你的生活質量: 一、設法喜歡自己。研究顯示,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斗爭。密歇根大學對美國人的幸福觀所進行的調查,突出了健康的自尊心的重要:對人生的最大滿足感,不是對家庭生活、友誼或收入滿足,而是對自己滿足。喜歡自己似乎很容易,但如何培養真正健全的自尊心呢?教授說:自尊心源自合乎實際的目標。對多數人來說,願望和目標之間總是有差距的,這一差距常引起灰心。只要使願望更符合實際,就更能滿足。此外,避免與相貌、收入、工作成就、運動技巧等方面比你高出兩級的人比較。人比人會氣死人,有損自尊心。二、控制自己的命運。 研究結果指出,認為能夠控制自己生活和對自己滿意的人當中,15%感到很快樂。對人生充滿希望。教授說:「快樂的人生充滿希望,無論是在順境和逆境中都抱著積極的態度。」一般來說,積極的人更健康,更少病痛。樂觀的人即使生病,復原也快。三、親密的知心朋友。與別人關系良好有利健康,良好的友誼有助傾訴內心的痛苦。沒有知心朋友是很糟糕的。親密的關系能提高快樂的層次,享受生活的和諧與美好,孤獨的人肯定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四、美滿的婚姻關系。結婚成家的人比單身者更快樂。教授說:「美滿的婚姻可以建立起持久密切的關系,而這種關系能產生一種快樂感。」是快樂帶來婚姻還婚姻帶來快樂?據教授說,是兩者發生交互作用。快樂的人在社交上比憂郁的人更有吸引力,因此更會成家
⑸ 如何提高我們的幸福感
我認為提高幸福感分層次來講有這幾個方法:不錯的物質基礎、知足常樂的心態、旺盛的求知慾。接下來我們具體談一談這些方法吧。
所以說,幸福感的產生說難難,但是你要能一步一步地往自己的目標方向前進,那你離幸福感就不遠啦。
⑹ 請問怎樣才能有幸福感
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會覺得讓人感到幸福的時候很少,而讓人感到不順、煩惱甚至憤懣的事情倒是很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幸福感很少。感覺不幸福的人總會抱怨自己什麼都沒有,於是就會為沒有擁有的東西而苦惱。其實,幸福的人並不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東西,只是他明白,他擁有的是他最想要的。之所以有的人感覺自己是不幸的,而有的人卻感覺自己是幸福的,主要就是人們的心態不同。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說過:「每一個生命其實要為自己找到一個生存的理由,找到一個長遠的目標。如果一個沒有目標的生命,我們的身體他其實也在那裡充滿了茫然,他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的時候,你就不可能快樂。那麼快樂我想他不僅僅是一種短時間心理的反應,而是一種能夠長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果我們的生活變的有意義和快樂,這就是幸福。
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可能由於苦難,由於貧困,我們常常會覺得當我們擁有了什麼我們才能談幸福,但是幸福真的不是物質的東西,它其實是一個精神的產品。」 其實,幸福感也就是一種自我感覺。一個人是否幸福,過得好不好,最終都得回歸到自我的內心。只要你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反之,如果自己感覺不到幸福,即使別人看到是你如何的風光,你的內心依然是一片黯淡。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幸福感。關鍵就在於我們是否真正的明白自己這一輩子到底要什麼。
我們每個人如果要增加幸福感的話,就應該學會珍惜時間和生命,對每一天都充滿著新的熱情和活力。我們每個人在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的時候,也就要把自己想像成又獲得了一次新生一樣,你的生命開始了新的一天,一切對你來說都是新鮮的,你用新奇的眼光與心態去重新發現。這也就是像古人所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了這樣的心態,就會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我們做為一個普通的人,外部環境我們是改變不了的,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質量,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和心態,盡可能的去創造一個有益於自己發展的心裡環境。因為,真正恆久的幸福感是來源於具有生活目標的心靈,而依賴外物所獲取的幸福感肯定都是不會長久的。
就像一位哲人說的那樣:「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都隨著我們心性的改變而改變。那個瞬間我懂得了,以前我眼中的不美和缺失,其實不是世界的不美和缺失,而是我內心的不美和缺失。」
人生苦短,我們不能任由煩惱淹沒快樂,不能一生都活在各種煩惱中。其實,心是煩惱的根源,亦是快樂的根源。我們無法象佛一樣除盡煩惱,了脫生死,達到涅磐。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學會操縱自己的內心,讓它向著有陽光的一面。只要心靈明凈了,也就會快樂起來了。我們的心裡充滿陽光,不僅照亮了自己,也會照亮他人。只要胸中懷有陽光,就沒有過不去的溝坎和艱難險阻。我們就會樂觀向上,笑對人生。「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勞我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享吾道以通之。」
亞里士多德認為,最幸福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最高的幸福存在於理性的運用,因為理性是人的本質。這種沉思的生活顯然不是一般人能經常體驗到的,相比之下,盧梭在《漫步遐想錄》中所說的幸福較為平民化:「假如有這樣一種境界,心靈無須瞻前顧後,就能找到它可以寄託、可以凝聚它全部力量的牢固的基礎。時間對它來說已不起作用,現在這一時刻可以永遠持續下去,既不顯示出它的綿延,又不留下任何更替的痕跡;心中既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既不覺苦也不覺樂,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到自己的存在,同時單憑這個感覺就足以充實我們的心靈。只要這種境界持續下去,處於這種境界的人就可以自稱為幸福。這不是一種人們從生活樂趣中取得的不完全的、可憐的、相對的幸福,而是一種在心靈中不會留下空虛之感的充分的、完全的、圓滿的幸福。」
為此,讓我們學會如何完善生命和心靈。讓生命在運動中得以沉靜,讓心靈在浮躁中得以寧靜。把那些煩心的事當作散落在水中的灰塵,讓它們靜緩地沉澱下去,我們的心靈就會變得純凈,我們的心胸就會變得更加豁達。讓我們學會如何珍惜生命和心靈。讓生命每天都充滿新的活力,讓心靈去追逐美夢般的目標,我們的人生就會更加快樂,也就會更具有幸福感。